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公安情报预警是指公安机关有关部门在警情发生之前对其进行预测报警,以掌握犯罪态势、维护社会安全与稳定的活动。而情报预警的核心内容在于警源、警情、警兆、警限、警度的研判与分析。
关键词:公安工作 情报预警 体制机制一、公安情报预警工作的含义
所谓公安情报预警, 是指在警情发生之前对其进行预测报警, 即运用现有的公安情报, 判断、描述和预测事物的变化趋势, 并与预期的目标量进行比较, 利用设定的方式和信号, 实行预告和示警, 以便使公安机关有足够的时间采取相应的对策和反应措施或是根据预案采取行动①。能否根据目前掌握的情报, 对犯罪态势、影响我国社会安全与稳定的各种因素变化做出及时预警, 是公安情报能否发挥主导作用的关键。
二、公安情报预警工作的内容
情报预警是在社会顺境状态下,在对社会负变量监测的基础上,对社会运行接近负向质变临界值程度的确定性评估和警情发展趋势的不确定性早期预报。
(一)寻找警源
在公安情报预警研究中,寻找警源是预警过程的逻辑起点。警源是产生警情的根源,我国社会危机系统的警源主要分为四类:一是自然外生警源,如火山爆发、地震等。二是自然内生警源,如瘟疫、人类造成的环境污染等。三是社会外生警源,如国际或地区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关系等②。四是社会内生警源,如人口的总量与结构、不同群体的利益关系以及本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等。
(二)明确警情
警情是预警的前提,在社会预警体系研究中,警情通常以与社会负面状态相联系的社会指标来表示。对这些指标,研究者常用各种定性与定量方法确定其静态或动态的安全变化区间,实际数值超过特定的区间就表明警情出现。社会警情严重时可能引发社会动乱。
(三)分析警兆。
由于警情在爆发之前必然有警兆,所以分析警兆及其报警区间便可预报预测警情。如果说警源是警情产生的原因,那么警兆就是警源演变成警情的外部表现。警兆可以是警源的扩散,也可以是警源扩散过程中产生的其他相关现象。在社会预警研究中,分析警兆是预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四)确定警限
在量变转为质变的过程中,恩格斯曾深刻指出:“纯粹的量的分割是有一个极限的,到了这个极限它就转化为质的差别。”并认为“无论在生物学中,或在人类社会历史中,这一规律在每一步上都被证实了”③。警限是警源由量变转化为质变(警情)的临界点,也就是恩格斯所说的“极限”,它是横亘于安全与危险之间的一条警戒线。警限针对具体的警情指标而言就是“警戒线”。
(五)预报警度
警度是反映警情指标数值实际变化的程度或强度,并间接反映警情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不管哪一类警情,其警限一般可用四个级别来表示:轻警警度、中警警度、重警警度和巨警警度,在预警图上可分别以绿灯区、蓝灯区、黄灯区和红灯区表示。
三、建立与完善公安情报预警机制的操作路径
(一)建立集约高效的预警信息工作体系
1、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必须进一步完善情报预警信息网络。对社会资源的整合利用是建设社会预警信息网络的首要环节,应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围绕敏感领域、重点部位和重点对象进行总体性布局,具体按照一般社会面、主要社区面、重点要害单位、重要阵地、重点人员、重要事件和专案七个方面构建预警源。
2、要努力拓展警源点和面的空间,进一步延伸警源的触角。实行警情每月点评通报制度,引导预警员有针对性地去收集、挖掘警情。对收集的警情要进行仔细的分析、研究、判断和深度加工,从中找出带有规律性、普遍性和倾向性的问题,提高警情的利用价值。
(二)建立与完善协调统一的沟通体系与组织体系
首先,要使公安情报预警结果发挥良好作用, 必须建立及时高效的沟通体系。既包括组织(公安机关) 与外部的沟通,包括政府机关、媒体、公众, 也包括组织内部的沟通,包括部门或个人; 如果从组织层级的角度来说, 既包括向下的沟通, 也包括向上的沟通。其次, 必须要设定合理的组织结构。组织结构是指对于工作任务如何进行分工、分组和协调合作的模式。
最后, 公安情报机构内部, 预警过程中要处理好集权与分权的平衡。集权化是指组织中的决策权, 在预警工作中, 就是做出警情和警级判断的权力集中于一点的程度④。基层人员参与程度越高, 或他们能够自主地做出判断, 组织的分权化程度就越高。在有些组织中, 管理者做出最终的判断, 其他人员只是负责收集整理情报。另一种极端情况是组织把权力下放到基层人员手中。前者是高度集权式的组织, 而后者则是高度分权式的。公安情报机构必须在二者中找到适当的平衡。
(三)组成结构合理的人员体系
1、预警工作人员的组成结构。
选拔时应尽可能从多个公安业务部门中选取优秀人才, 他们从事的工作应该涵盖刑事侦查、治安、禁毒、反恐、反邪教等主要的公安业务⑤。在年龄的构成上, 应该有一定的层次性。他们的专业背景要较为均衡地涉及自然和人文科学。科学的人员构成有利于我们在遇到各种类型的情报时, 都能准确把握和分析。
2、预警工作中人员的组合
为了保障预警的及时有效, 应该减少预警警情上报的层级, 层级越少, 警报上报越快。在情报预警过程中, 可以采用柔性化的策略, 就是经常采用临时团队、工作团队、项目小组等形式。让民警打破原有的部门界限, 以各自的经验和视角来对原始情报进行加工分析, 弥补个人分析可能存在的不足。
3、预警工作人员的培训。
任何工作要取得成功, 都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 公安情报预警也不例外。但是面临着知识的爆炸和科技的高速发展, 每个人的知识和技能都在迅速老化。只有不断更新自身知识结构、提升自身专业技能, 才能应对社会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而培训就是提升民警工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魏永忠.论城市社会安全与稳定预警等级指标体系的建立[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5,(4)
[2]阎耀军.现代实证性社会预警--社会预测学研究[M].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3]余凌云.警察预警与应急机制[M].北京: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
注释:
①魏永忠.论城市社会安全与稳定预警等级指标体系的建立[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 2005,( 4)
②阎耀军.现代实证性社会预警——社会预测学研究[M].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
③余凌云. 警察预警与应急机制[M].北京: 中國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7
④曹凤, 彭知辉, 陈亮 公安情报学前沿问题研究[M ]. 北京: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8
⑤崔嵩. 再造公安情报[M ] 北京: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8
关键词:公安工作 情报预警 体制机制一、公安情报预警工作的含义
所谓公安情报预警, 是指在警情发生之前对其进行预测报警, 即运用现有的公安情报, 判断、描述和预测事物的变化趋势, 并与预期的目标量进行比较, 利用设定的方式和信号, 实行预告和示警, 以便使公安机关有足够的时间采取相应的对策和反应措施或是根据预案采取行动①。能否根据目前掌握的情报, 对犯罪态势、影响我国社会安全与稳定的各种因素变化做出及时预警, 是公安情报能否发挥主导作用的关键。
二、公安情报预警工作的内容
情报预警是在社会顺境状态下,在对社会负变量监测的基础上,对社会运行接近负向质变临界值程度的确定性评估和警情发展趋势的不确定性早期预报。
(一)寻找警源
在公安情报预警研究中,寻找警源是预警过程的逻辑起点。警源是产生警情的根源,我国社会危机系统的警源主要分为四类:一是自然外生警源,如火山爆发、地震等。二是自然内生警源,如瘟疫、人类造成的环境污染等。三是社会外生警源,如国际或地区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关系等②。四是社会内生警源,如人口的总量与结构、不同群体的利益关系以及本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等。
(二)明确警情
警情是预警的前提,在社会预警体系研究中,警情通常以与社会负面状态相联系的社会指标来表示。对这些指标,研究者常用各种定性与定量方法确定其静态或动态的安全变化区间,实际数值超过特定的区间就表明警情出现。社会警情严重时可能引发社会动乱。
(三)分析警兆。
由于警情在爆发之前必然有警兆,所以分析警兆及其报警区间便可预报预测警情。如果说警源是警情产生的原因,那么警兆就是警源演变成警情的外部表现。警兆可以是警源的扩散,也可以是警源扩散过程中产生的其他相关现象。在社会预警研究中,分析警兆是预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四)确定警限
在量变转为质变的过程中,恩格斯曾深刻指出:“纯粹的量的分割是有一个极限的,到了这个极限它就转化为质的差别。”并认为“无论在生物学中,或在人类社会历史中,这一规律在每一步上都被证实了”③。警限是警源由量变转化为质变(警情)的临界点,也就是恩格斯所说的“极限”,它是横亘于安全与危险之间的一条警戒线。警限针对具体的警情指标而言就是“警戒线”。
(五)预报警度
警度是反映警情指标数值实际变化的程度或强度,并间接反映警情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不管哪一类警情,其警限一般可用四个级别来表示:轻警警度、中警警度、重警警度和巨警警度,在预警图上可分别以绿灯区、蓝灯区、黄灯区和红灯区表示。
三、建立与完善公安情报预警机制的操作路径
(一)建立集约高效的预警信息工作体系
1、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必须进一步完善情报预警信息网络。对社会资源的整合利用是建设社会预警信息网络的首要环节,应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围绕敏感领域、重点部位和重点对象进行总体性布局,具体按照一般社会面、主要社区面、重点要害单位、重要阵地、重点人员、重要事件和专案七个方面构建预警源。
2、要努力拓展警源点和面的空间,进一步延伸警源的触角。实行警情每月点评通报制度,引导预警员有针对性地去收集、挖掘警情。对收集的警情要进行仔细的分析、研究、判断和深度加工,从中找出带有规律性、普遍性和倾向性的问题,提高警情的利用价值。
(二)建立与完善协调统一的沟通体系与组织体系
首先,要使公安情报预警结果发挥良好作用, 必须建立及时高效的沟通体系。既包括组织(公安机关) 与外部的沟通,包括政府机关、媒体、公众, 也包括组织内部的沟通,包括部门或个人; 如果从组织层级的角度来说, 既包括向下的沟通, 也包括向上的沟通。其次, 必须要设定合理的组织结构。组织结构是指对于工作任务如何进行分工、分组和协调合作的模式。
最后, 公安情报机构内部, 预警过程中要处理好集权与分权的平衡。集权化是指组织中的决策权, 在预警工作中, 就是做出警情和警级判断的权力集中于一点的程度④。基层人员参与程度越高, 或他们能够自主地做出判断, 组织的分权化程度就越高。在有些组织中, 管理者做出最终的判断, 其他人员只是负责收集整理情报。另一种极端情况是组织把权力下放到基层人员手中。前者是高度集权式的组织, 而后者则是高度分权式的。公安情报机构必须在二者中找到适当的平衡。
(三)组成结构合理的人员体系
1、预警工作人员的组成结构。
选拔时应尽可能从多个公安业务部门中选取优秀人才, 他们从事的工作应该涵盖刑事侦查、治安、禁毒、反恐、反邪教等主要的公安业务⑤。在年龄的构成上, 应该有一定的层次性。他们的专业背景要较为均衡地涉及自然和人文科学。科学的人员构成有利于我们在遇到各种类型的情报时, 都能准确把握和分析。
2、预警工作中人员的组合
为了保障预警的及时有效, 应该减少预警警情上报的层级, 层级越少, 警报上报越快。在情报预警过程中, 可以采用柔性化的策略, 就是经常采用临时团队、工作团队、项目小组等形式。让民警打破原有的部门界限, 以各自的经验和视角来对原始情报进行加工分析, 弥补个人分析可能存在的不足。
3、预警工作人员的培训。
任何工作要取得成功, 都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 公安情报预警也不例外。但是面临着知识的爆炸和科技的高速发展, 每个人的知识和技能都在迅速老化。只有不断更新自身知识结构、提升自身专业技能, 才能应对社会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而培训就是提升民警工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魏永忠.论城市社会安全与稳定预警等级指标体系的建立[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5,(4)
[2]阎耀军.现代实证性社会预警--社会预测学研究[M].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3]余凌云.警察预警与应急机制[M].北京: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
注释:
①魏永忠.论城市社会安全与稳定预警等级指标体系的建立[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 2005,( 4)
②阎耀军.现代实证性社会预警——社会预测学研究[M].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
③余凌云. 警察预警与应急机制[M].北京: 中國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7
④曹凤, 彭知辉, 陈亮 公安情报学前沿问题研究[M ]. 北京: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8
⑤崔嵩. 再造公安情报[M ] 北京: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