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进程中职业教育的作用

来源 :职业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01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城市化是我国未来经济增长的一大动力源,职业教育在城市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城市化进程中职业教育的作用进行理论分析及实证模型验证发现:职业教育能够通过提高劳动力的平均职业技能对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产生促进作用;职业教育能够吸纳剩余劳动力,推动城市化;职业教育能够促进专业化分工,提升城市劳动生产率、加快城市经济发展。基于研究结论认为,职业院校应当加强校企合作,为企业提供特定的人才培养方案、积极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助力城乡统筹的新型城市化。
  关键词 城市化;职业教育;面板数据;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 G71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3)25-0058-05
  一、引言
  “十八大”提出我国在未来几年将加快城市化进程,新型城市化将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在过去30年中,我国得益于“人口红利”,经济获得了持续增长,居民生活和社会文明等取得显著进步。然而,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大量外资企业向泰国、缅甸等国家和地区迁移,我国依靠“三来一补”等贸易方式、通过出口拉动的经济增长难以持续,尤其是在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下,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亟待转型。另外,据世界银行测算,我国已进入中等收入发展阶段,有可能面临“中等收入陷阱”(Middle Income Trap)导致的经济增长放缓或停滞。在这一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方式亟待转型,而推动城市化既符合我国经济增长的要求,也能够有效避免中等收入陷阱,促进社会功能转型。
  城市化不仅意味着经济发展过程中城市与农村收入差距的逐渐缩小,而且意味着城市与农村在产业结构、要素供需方面互补共荣。要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新型城市化,关键在于城市与农村劳动力人口素质及结构的转变。职业教育作为劳动力素质提高与结构转变的重要渠道,对实现城乡统筹的新型城市化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
  根据《中国统计摘要2011》,截至2010年,我国高职(专科)学校有1246所,中等职业学校有13941所,职业高中和职业初中有5273所,而1980年仅有3314所,改革开放以来职业教育实现了迅速发展。在城市化进程中,职业教育对农村剩余劳动力成功转移及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一国的城市化进程[2]。本研究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特点,运用现代计量经济学方法对城市化进程中职业教育的作用进行定量研究。
  二、文献回顾
  城市化的过程是农民失去土地、离开土地的过程,城市化進程加快意味着大量农村劳动力面临职业转移。保证农村职业学校学生顺利就业,有利于推动国家的城市化进程[3]。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不仅农村劳动力职业转移的起步时间滞后于工业化,而且,征地运动中失地农民在国家行政力量下被强制推入城市,因此应当加强对失地农民的职业教育[4]。我国城市在经济转轨和结构调整过程中也产生了绝对数额不可小觑的大量失业、待业、下岗、转岗城市劳动力。鉴于上述问题,正确引导该类人员中的一部分人到农村去主要从事非农产业,对于中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将是大有裨益的。为此,国家必须制定相应政策,正确引导和鼓励这一部分人到农村去就业、创业,充分发挥他们的知识、技术或管理专长[5]。
  夏励嘉和熬健猛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城市化水平、职业教育都对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城市化的发展伴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即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非农业人口比例逐步增加的情况下,新增加的城市劳动人口对各种形式教育的需求也不断增加,而接受职业教育的人口比例也不断增大[6]。职业教育主要是通过影响劳动力的数量、质量、结构与观念,促进人口转移、经济与城市文明和谐发展。为此,我国应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进城市化进程[7]。城市化进程有利于促进社会分工,增加对职业教育的需求,提高国民收入水平,并提高职业教育办学规模、质量和效益。城镇规模和综合实力决定职业教育的办学层次与数量,促进职业教育布局和结构变化。同时,职业教育的发展为城镇化提供了人力资源,对增强城镇经济社会竞争力,改善就业结构,减少城镇化过程中的贫困人口,加快劳动力流动,加速城乡一体化,带动城镇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城镇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8]。
  推进新农村建设为职业教育发展创造了良好机遇,区域职业教育发展必须更新观念、加强统筹、把握定位、提升能力,增强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能力。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角度,以“联动、协同、共赢”的思维,统筹制定职业教育发展规划,推动城乡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9]。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重视农民的职业培训,充分发挥其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新型农村经济和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中的作用[10]。职业教育作为提高劳动者技能和改善劳动者素质的重要手段,在促进经济发展、推进城市化进程、实现再就业和人力资源优化与升级,进而实现全面小康社会中起着重要作用。应强化对发展职业教育的再认识,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将中等职业教育的重心放在农村,加大职业培训力度,加快推进就业准入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促进其更好地发展[11]。
  三、职业教育促进城市化的理论分析
  (一)职业教育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城市化
  职业教育通过提高劳动力的平均职业技能水平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作用。职业教育能够通过提高劳动者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能力,促进劳动力的技术革新与生产创新;通过培养劳动力的安全意识、设备保养与维护能力,减少生产事故,降低生产工具和设备的损坏率;通过塑造劳动者正确的政治观念、职业道德、专业思想、劳动态度,间接影响劳动生产率。从图1可见,随着职业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劳动生产率逐年增长,2010年我国劳动生产率达到了5.27万元/人。根据经济学原理,劳动者的收入与其劳动生产率成正相关关系,劳动生产率提高意味着劳动力工资上升。因此,较高的经济收入吸引我国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职业教育能够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劳动者工资上升,吸引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   图1 劳动生产率与职业教育学校毕业生数
  (二)职业教育能够吸纳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推动城市化
  随着生产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第一产业越来越依赖机械生产,第一产业能够吸纳的劳动力规模有限。在城市化加速过程中,我国大量剩余劳动力从农业、渔业等第一产业转移出来。再加上上世纪80年代婴儿潮中人口激增的原因,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大量剩余。
  职业教育作为劳动力素质提升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承担着对数以亿计农村剩余劳动力劳动技能培训的任务,具有鲜明的职业性、社会性。职业教育学校能够根据市场需要及时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技术劳动力。我国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通过职业技术培训进入城市劳动力市场,可以满足城市的发展需求。职业教育在劳动力再配置过程中发挥了合理的、必要的作用,是城市化发展的一种支撑。职业教育学校通过吸纳大量农村劳动力,并将他们转变为城市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对城市化发展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职业教育促进专业化分工,提升城市劳动生产率、加快城市经济发展
  职业教育能够通过专项的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的专业技能,及时满足行业技术更新、机器升级换代对专业技术岗位人才的需求。职业教育能够通过提高劳动者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能力,促进劳动力的技术革新与生产创新。
  四、职业教育促进城市化的实证分析
  (一)数据来源和处理
  表1 数据统计情况
  本文使用的原始数据都来源于2006年和2011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教育统计年鉴》,包括各省市总人口、城镇人口、GDP总量、第二产业产值、第三产业产值、职业高中毕业学生数、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人数、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数、专任教师数等。由于广西、福建、西藏数据不全,将这三个省份删除。通过Hausman检验发现,固定效应模型优于随机效应模型。此外,本研究采用城镇人口与总人口之比衡量城市化水平。
  (二)职业教育促进城市化的机制分析
  1.职业教育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城市化
  通过回归模型发现,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能够显著促进城市化的发展。职业教育作为劳动生产率提高的重要途径之一,对我国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城市化的表象是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人口在城市集聚的过程,实质上反映的是城市创造财富的能力增强,对劳动力需求上升的过程。城市只有保持旺盛的生产能力才能支撑居民衣、食、住、行等多方面的物质和文化需求。只有不断提高城市的劳动生产率,才能保证城市化按照一定的速度发展。因此,在四个模型中劳动生产率对城市化的促进作用非常显著。
  表2 职业教育通过劳动生产率促进城市化
  选择两个变量——职业高中毕业生数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数来衡量职业教育的规模水平。通过将两个变量分别与劳动生产率做交叉项,以检验职业教育通过劳动生产率对城市化的促进作用。实证结果与理论分析基本一致,职业教育能够通过显著提高劳动力生产效率促进城市化发展。职业教育与劳动生产率交叉项系数显著为正,表示随着接受过职业教育劳动人口的增加,劳动生产率促进城市化的作用也不断增强。
  2.职业教育通过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城市化
  职业教育作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走向劳动力市场之前的蓄水池,既发挥了提高劳动力工作能力的作用,又具有吸纳剩余劳动力、推动城市化的作用。用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数表示职业教育吸纳剩余劳动力的规模,用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人数与职业高中畢业生数之比表示职业教育效率,该指数越高则表明职业教育的效率越高。通过实证模型可以看出,职业教育吸纳的农村劳动力规模越大,对城市化水平的促进作用越大。在控制其他因素的影响后,职业教育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并促进城市化的作用基本维持不变。
  表3 职业教育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城市化
  3.职业教育促进专业化分工,提升城市劳动生产率、加快城市经济发展
  职业教育能够促进城市进行专业化分工,从而提升城市劳动生产率,推动城市化持续发展。当代经济生产方式变得越来越细,专业化分工和生产促使社会整体的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专业化生产水平的提高需要大量能够及时满足行业发展及专业化分工所需的劳动力。职业教育能够有效满足当代经济生产方式对劳动力素质的需求,因此显著促进了城市经济增长及城市化水平的提高。通过构建实证模型发现,城市化发展依赖于当地专业生产能力的提高。用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表示当地的专业化生产水平,专业化生产水平越高的地区城市化水平也相应越高。职业教育通过促进专业化生产能力最终达到了促进城市化发展的目的。
  表4 职业教育通过促进专业化分工加快城市化
  五、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在对职业教育促进城市化发展的理论分析基础上构建相关检验模型,通过实证模型验证理论分析,结果发现,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劳动生产率对城市化速度具有显著影响,职业教育通过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在城市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城市化进程中,职业教育是推动我国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重要途径之一。基于研究结论,针对我国当前职业教育与城市化发展特点,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积极推进校企合作,有效提高职业教育满足企业劳动需求的能力。企业是城市经济持续增长的根本动力,作为利润最大化的主体,企业利润保持增长的关键因素是其能够以最低成本从市场获得满足其要求的生产资料、劳动工人等投入要素。随着市场需求的改变及生产技术的进步,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应当具备的劳动生产技能也相应发生变化。如果市场不能以较低的价格提供满足企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那么必然影响企业发展。高职院校作为技能培训的载体,应积极掌握企业人才需求状况,从企业角度考虑培训方式、内容、费用等问题,有的放矢地提高职业教育服务城市化发展的效率。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应当主动为企业和职业院校牵线接头,努力促成校企合作,掌握企业对人才的技能需求,了解职业院校的办学困难,创造条件便利校企合作。   第二,职业院校应积极提高教学质量、凝炼办学特色,提供满足企业特殊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职业院校近年来受到学生及家长的冷落,既有大学扩招热的外在冲击,也有办学质量下降的内在因素。职业院校应设置贴近企业和市场生产实际的课程,以培养出符合生产实际的人才。
  第三,发展城乡统筹的职业教育,为农村学生提供专项助学资金,吸收大量农村毕业生进入职业学校。我国目前农村人口规模依然较为庞大,实现快速的城市化,推动农民工市民化,需要教育部门设立相应的助学资金,专款专用,吸收大量农村学生进入职业教育学校,从就业能力和择业思想上改变农村学生,避免其成为新一代农村剩余劳动力,以从根本上减少农村人口,推动城乡统筹的新型城市化进程。
  参考文献
  [1]苏文锦.高等职业教育社会服务的内涵与实现途径[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166-170.
  [2]贺修炎,欧阳培城.有高职院校特色的社会服务模式探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社会服务功能的实现[J].辽宁高职学报,2007(8):4-6.
  [3]谈卫兵.城市化进程中农村职业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6(12):57-58.
  [4]章辉美,易帆.城市化背景下失地农民的职业转移[J].求索,2008(3):46-48.
  [5]南海.中国城市化过程中“農民工”的职业教育——兼谈城市劳动力向农村的“流动”[J].职教论坛,2007(15):12-14.
  [6]夏励嘉,熬健猛.关于广东城市化与职业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8):368-372.
  [7]陈选能.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发展职业教育的意义与策略[J].浙江社会科学,2006(1):131-133.
  [8]曹晔.城镇化与职业教育发展[J].职业技术教育,2010(10):5-9.
  [9]高利兵.新农村建设中的区域职业教育发展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08(1):16-17.
  [10]金华宝.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开展农民职业培训的价值解读与路径选择[J].探索,2006(5):133-137.
  [11]刘春生,苏敏.职业教育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6-11.
其他文献
我国已经进入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三年,也是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的第四年,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关键之年。  在建成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职业教育的基础上,如何推进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如何服务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如何适应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
摘 要:艺术体操运动员在竞赛中常常因为各种负面原因而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心理状态,而这些不良心理状态会导致运动员技术动作变形,失误增多,影响技术水平的发挥。通过研究深圳市清林小学艺术体操运动员竞赛过程中不良心理状态以及其产生原因,提出相应的心理训练方法,以缓和运动员竞赛中不良心理的产生,提高运动成绩,为艺术体操教学训练提供参考,使得运动员可在心理层面上得到提升。   关键词:清林小学;艺术体操运动员;
大趋势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发展必然。  世界现代化发展的历史表明,教育发展和人力资本积累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优先发展教育,充分开发人力资源,普遍提高全体人民教育水平,以增强综合国力是全球性潮流和趋势,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教育事业持续快速发展,在新世纪第一个十年终于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向
摘 要 由于中国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当前所存在的经费紧张、层次偏低、师资薄弱、吸引力不足等问题,使其服务城镇化建设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体现。针对这一情况,政府应从加强东、西部地区职业教育跨区域合作、构建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办学成本补偿机制以及打造职业教育核心竞争优势等方面入手,切实提高西部地区职业教育的办学水平,进而为人口城镇化战略的顺利实施提供坚实保障。  关键词 城镇化;职业教育;西部地区  中图分类号
世界上大部分发展中国家都面临一些重要行业缺乏受过充分培训的合格的专业人才的问题。作为UNESCO下属的为世界范围内TVET发展提供服务的机构,UNESCO-UNEVOC积极促进世界各国的技能发展及机构能力构建,特别是水和卫生行业的劳动力开发。  本报告旨在为从事水和废水等行业新兴技能发展的TVET教育者和实践者提供教育信息参考。本报告主要探讨了水和废水行业与新兴科技、行业和能力相关的劳动力市场需求
摘 要:社会体育人才市场需求巨大,但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难,造成这一矛盾的根本原因除了高校内部培养问题与学生自身认知差距等因素以外,还由于社会就业环境的不完善等外部客观因素。因此,基于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学生与社会用人单位两方面的调查数据,从准确定位培养目标、加强高校自身改革、完善社会就业环境等三个方面,来创新我国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社会体育、人才培养、认知差异  中图分类
摘 要 行业主导型职教集团具有很强的行业背景,在实现产教结合方面独具优势,但也存在和其他类型职教集团的共性矛盾。基于对公司集团与职教集团组建模式的比较分析认为:构建行业主导型职教集团要确立职教集团法律地位,构建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组织模式及高效合理的组织架构。  关键词 行业主导型;职教集团;组建模式;公司集团  中图分类号 G71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2)1
摘 要:由于教师不断的奉献,才给社会和国家输送了源源不断的人才,为我们国家国民素质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作为教师来说,学校、家庭、社会的三重压力,更是考验教师耐心和责任感最好的方式,而正是这样一个情况,教师职业忠诚度所引发的各种问题接踵而来。教师职业忠诚度的问题越大,就越不利于学校管理机制的建立,教师对工作的态度和行为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  关键词:初级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忠
题日设计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话题“硕士毕业论文研究屁”登上热搜榜第四名,这源于一篇题为《关于屁的社会学研究》的硕士毕业论文。此“屁”论文非彼“屁”论文,它写于2007年。彼时,作者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在职硕士高建伟凭借这篇论文通过硕士论文答辩,并被评为“优秀”。这篇论文通过文献分析、引经据典,把屁的发生学、在不同时代的纵向发展、背后的社会含义呈现出来。这一研究另辟蹊径,在重复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大战略和历史性任务,是我国扩大内需的长期动力之所在,是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引擎。党的十八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进行了顶层设计和总体部署,明确提出“提高城镇化质量”的要求。要提高城镇化质量,最关键的因素是人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提高。在我国,接受高职教育的学生,60%以上来自农村,高职院校在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促进就业质量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