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高等教育教学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作为高校教学管理一线执行者的教学秘书对教学环节的顺利执行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利用文献分析法、定量和定性分析法,通过查询CNKI数据库中的有关文献,从大时间截面方向探究了当今高校教学秘书的发展规律、研究态势和队伍建设情况,以期对相关研究有所启示。
关键词:高校;教学秘书;角色; 素养; 队伍建设
教学秘书是高校教学管理的一线执行者,影响着教学环节及质量工程的实施与推进。当前,对教学秘书的职责、定位、队伍建设等的研究已有一定的积累。因此,对我国高校教学秘书的相关研究进行归纳、分析和展望,能够从更高层面了解我国高校教学秘书工作的发展规律、研究态势和队伍现状,对保障教学秩序稳定,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研究方法
本文利用文献分析法、定量和定性分析法对2005-2015年十年间的文献进行了分析。在我国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中,以较长时间跨度为截面,基于大样本数据,以高校教学秘书为主题的文献几乎没有。现有文献多以某一年为时间结节点,对我国高校教学秘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或探讨新时期下高校教学秘书队伍的建设情况。本文在收集相关文献、借助一定统计工具的基础上,研究我国高校教学秘书的发展态势,并试图对高校教学秘书专业化发展做定性分析。
2.数据来源
学术论文体现了一个领域的研究状况,具有时效性强、研究主题广泛、研究方法多样的特点。想要了解某个领域的研究前沿,查询学术期刊是最快速、便捷的途径。通过CNKI數据平台,输入主题词“教学秘书”,并含“高校”,设置词频为3,精确查询2005-2015年十年间的文献,共检测出746篇。
二、文献分析
1.发表年度分析
从文献发表年度的分布来看,2005年有16篇,2006年增至23篇,此后文献篇数逐年稳步增长,到2008年激增至82篇,2011年有关高校教学秘书研究的文献达到93篇,以后每年平均增长量保持在85篇左右。笔者通过逐篇阅读,剔除会议报告、职业培训、民办高校研究,以及未明确提及高校教学秘书发展的文章,得到528篇规范性学术论文作为分析对象。
2.研究主题分析
本研究对528篇文献进行数据统计,相关文献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主题:
(1)教学秘书的素养
涉及高校教学秘书素养的文献集中在2008年、2010年和2015年发表。如陈卿的《做好高校教学秘书工作的三大必备要素》,徐敏的《浅谈高校院系教学秘书的信息素养》,李玲、李粟的《高等院校教学秘书的基本素养剖析》等。这些文献主要论述了高校教学秘书在新时期高教改革的大背景下应该具备的素养,包括职业能力、职业道德以及职业心理。
(2)教学秘书的角色
明确提到高校教学秘书角色的文献如杜启明、江芳的《高校教学秘书的角色分析》,刘晨、张奕蕾的《论高校教学秘书在工作中的角色定位及服务意识》,赵黄芳、吕卫君的《信息时代下高校二级学院教学秘书的角色定位与要求》等。这些文献从高校教学秘书角色定位的角度探讨了教学秘书的工作现状及发展要求。
(3)教学秘书职业倦怠
提及高校教学秘书职业倦怠的文献有李成利的《论加强地方高校教学秘书队伍建设》,尹典的《高校教学秘书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等,这些文献论述了当前高校教学秘书心理发展的困境,及其对工作状态不满,工作积极性不高的成因。
(4)教学秘书队伍建设
有关队伍建设的文献如李永超、高鹏的《关于加强高校教学秘书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张文艳的《新形势下高校教学秘书队伍建设研究——以浙江财经大学为例》等。总之,有关队伍建设的研究文献最多,但研究者大多注重单个学校层面的队伍建设研究,更高层面的研究几乎没有,这些研究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3. 研究层次分析
通过CNKI的分析,笔者发现所发表的文献主要集中在社科基础(336篇)、高等教育(41篇)、行业指导(95篇)、职业指导(18篇)等方面。研究的重点都集中在微观方面,较多关注二级学院教学秘书的工作内容和发展,提倡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完善教学管理工作。
研究文献借助一定的统计工具,不但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得出的结果也较为科学、可信。对数据的统计分析显示,2011年以后该层次的论文发表量趋于稳定,论文多发表在学报或某些企业杂志上,但申请基金研究的文献很少。这些研究理论对高等学校教学秘书工作的指导作用有多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三、近十年文献的研究范式和方法
与高等教育改革研究的其他热点相比,高校教学秘书工作的相关研究相对滞后,这说明各高校的管理者和研究者对此岗位的重视还未达到一定程度。由于对高校教学秘书的研究基本属于微观层次,很少有大数据可供研究者参考,大多数文献偏向单个地区或学校的研究,重思辨、轻数据。
综观这些文献可以发现,结构主义的研究范式是研究者采用最多的,占比80.11%;其次是实证主义范式,占比11.74%。结构主义范式中,研究者主要采取的研究方法为文献分析和比较分析;而在实证主义范式中,研究者多采用调查、多变量分析方法。其中,调查分析又以问卷调查为主,研究对象多为某个学校或某个地区,但这些调查没有建立在多校、多地区或更高层次的统计分析上,较少涉及实验研究和大型数据分析。
四、高校教学秘书发展的普遍困境
研究者对高校教学秘书目前存在的问题已基本达成一致。
1.职业认同感偏低
高校意识到教学管理的重要性,却往往忽视教学秘书的地位,只是强调教学秘书的责任。教学秘书的薪酬待遇低于专任教师,工作繁杂且难以量化,在学校的地位和工作强度很难得到比较公正的认可。 2.专业培训缺失
新任教学秘书上岗完全靠“老人”传授经验,或自行摸索工作方法,大部分教学秘书从未经历过教育学和管理学相关专业的学习。由于缺乏在岗继续培训,专业素养无法快速提高,甚至缺乏对本学院专业培养计划的了解,部分教学秘书无法为教师或学生提供专业、系统的解答,其业务能力有限,导致教学管理工作易陷入低效率的恶性循环中。
3.发展空间较小
高校教学秘书的工作琐碎,技术性不强,难以量化统计;教学秘书平时工作繁重,没有充足的时间从事科研。这些因素导致其难出成果,或所出成果无法与专职教师相提并论,致使其在职称、职务的评定过程中处于劣势。
五、高校教学秘书发展趋势分析
文献分析显示,队伍建设成为高校教学秘书研究的热点与主流,这表明高校迫切需要建立一个专业化、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管理队伍。高校教学秘书的专业化建设可以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着手。
1.高校教学秘书专业化發展的外因分析
加强高校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需要一支拥有丰富管理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秘书队伍。高校教学秘书队伍专业化发展的外因可以提炼为:严格的准入和选拔制度;必要的专业知识和职业伦理规范;专门的高校教学秘书教育与培训机构;合理、规范的激励和评价机制。
2. 高校教学秘书专业化发展的内因分析
高校教学秘书专业化发展的内部因素涉及个人素质的专业精神、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
专业精神是指在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对工作极其热爱和投入的品质,以及对所从事工作不断学习与创新的研究精神。作为专业化的教学秘书,其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勇于奉献的精神,能够在重复、烦琐的日常工作中保持轻松平静的心态,遇到突发状况时仍能冷静地考虑合适的解决方案。
专业知识是指一定范围内相对稳定的系统化知识,是行业工作所具备的最基础、最必要的知识能力。现今高校教学秘书不仅要掌握基本的管理理念,还应懂得一定的教育发展规律,有敏锐的政治意识,了解高校教育发展方向,对所在学院的专业知识有一定的储备。高校教学秘书需要不断学习,汲取新专业知识,了解新的管理方式,这样才能在教改深入推进的大环境中不断前进。
专业能力是指相关人员具备从事一定领域的工作能力,或可以处理好特定行业事项的能力。对高校教学秘书而言,就是要具备常规的教学管理能力、教务考务工作能力、统筹管理能力以及应变能力。此外,教学秘书还要具备实施计划、教学评估、技术应用、组织协调、创新科研等能力。
人才的培养需要一流的师资队伍,更需要一流的教学管理队伍。在当前形势下,加强高校教学秘书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是维护教学正常运行,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也顺应了教学管理改革与发展的潮流。
参考文献:
[1] 陈卿.做好高校教学秘书工作的三大必备要素[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8(10).
[2] 徐敏.浅谈高校院系教学秘书的信息素养[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1).
[3] 李玲,李粟.高等院校教学秘书的基本素养剖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0(1).
[4] 杜启明,江芳. 高校教学秘书的角色分析[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
[5] 刘晨,张奕蕾. 论高校教学秘书在工作中的角色定位及服务意识[J].中国校外教育,2013(3).
[6] 赵黄芳,吕卫君. 信息时代下高校二级学院教学秘书的角色定位与要求[J].高教学刊,2015(23).
关键词:高校;教学秘书;角色; 素养; 队伍建设
教学秘书是高校教学管理的一线执行者,影响着教学环节及质量工程的实施与推进。当前,对教学秘书的职责、定位、队伍建设等的研究已有一定的积累。因此,对我国高校教学秘书的相关研究进行归纳、分析和展望,能够从更高层面了解我国高校教学秘书工作的发展规律、研究态势和队伍现状,对保障教学秩序稳定,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研究方法
本文利用文献分析法、定量和定性分析法对2005-2015年十年间的文献进行了分析。在我国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中,以较长时间跨度为截面,基于大样本数据,以高校教学秘书为主题的文献几乎没有。现有文献多以某一年为时间结节点,对我国高校教学秘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或探讨新时期下高校教学秘书队伍的建设情况。本文在收集相关文献、借助一定统计工具的基础上,研究我国高校教学秘书的发展态势,并试图对高校教学秘书专业化发展做定性分析。
2.数据来源
学术论文体现了一个领域的研究状况,具有时效性强、研究主题广泛、研究方法多样的特点。想要了解某个领域的研究前沿,查询学术期刊是最快速、便捷的途径。通过CNKI數据平台,输入主题词“教学秘书”,并含“高校”,设置词频为3,精确查询2005-2015年十年间的文献,共检测出746篇。
二、文献分析
1.发表年度分析
从文献发表年度的分布来看,2005年有16篇,2006年增至23篇,此后文献篇数逐年稳步增长,到2008年激增至82篇,2011年有关高校教学秘书研究的文献达到93篇,以后每年平均增长量保持在85篇左右。笔者通过逐篇阅读,剔除会议报告、职业培训、民办高校研究,以及未明确提及高校教学秘书发展的文章,得到528篇规范性学术论文作为分析对象。
2.研究主题分析
本研究对528篇文献进行数据统计,相关文献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主题:
(1)教学秘书的素养
涉及高校教学秘书素养的文献集中在2008年、2010年和2015年发表。如陈卿的《做好高校教学秘书工作的三大必备要素》,徐敏的《浅谈高校院系教学秘书的信息素养》,李玲、李粟的《高等院校教学秘书的基本素养剖析》等。这些文献主要论述了高校教学秘书在新时期高教改革的大背景下应该具备的素养,包括职业能力、职业道德以及职业心理。
(2)教学秘书的角色
明确提到高校教学秘书角色的文献如杜启明、江芳的《高校教学秘书的角色分析》,刘晨、张奕蕾的《论高校教学秘书在工作中的角色定位及服务意识》,赵黄芳、吕卫君的《信息时代下高校二级学院教学秘书的角色定位与要求》等。这些文献从高校教学秘书角色定位的角度探讨了教学秘书的工作现状及发展要求。
(3)教学秘书职业倦怠
提及高校教学秘书职业倦怠的文献有李成利的《论加强地方高校教学秘书队伍建设》,尹典的《高校教学秘书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等,这些文献论述了当前高校教学秘书心理发展的困境,及其对工作状态不满,工作积极性不高的成因。
(4)教学秘书队伍建设
有关队伍建设的文献如李永超、高鹏的《关于加强高校教学秘书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张文艳的《新形势下高校教学秘书队伍建设研究——以浙江财经大学为例》等。总之,有关队伍建设的研究文献最多,但研究者大多注重单个学校层面的队伍建设研究,更高层面的研究几乎没有,这些研究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3. 研究层次分析
通过CNKI的分析,笔者发现所发表的文献主要集中在社科基础(336篇)、高等教育(41篇)、行业指导(95篇)、职业指导(18篇)等方面。研究的重点都集中在微观方面,较多关注二级学院教学秘书的工作内容和发展,提倡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完善教学管理工作。
研究文献借助一定的统计工具,不但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得出的结果也较为科学、可信。对数据的统计分析显示,2011年以后该层次的论文发表量趋于稳定,论文多发表在学报或某些企业杂志上,但申请基金研究的文献很少。这些研究理论对高等学校教学秘书工作的指导作用有多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三、近十年文献的研究范式和方法
与高等教育改革研究的其他热点相比,高校教学秘书工作的相关研究相对滞后,这说明各高校的管理者和研究者对此岗位的重视还未达到一定程度。由于对高校教学秘书的研究基本属于微观层次,很少有大数据可供研究者参考,大多数文献偏向单个地区或学校的研究,重思辨、轻数据。
综观这些文献可以发现,结构主义的研究范式是研究者采用最多的,占比80.11%;其次是实证主义范式,占比11.74%。结构主义范式中,研究者主要采取的研究方法为文献分析和比较分析;而在实证主义范式中,研究者多采用调查、多变量分析方法。其中,调查分析又以问卷调查为主,研究对象多为某个学校或某个地区,但这些调查没有建立在多校、多地区或更高层次的统计分析上,较少涉及实验研究和大型数据分析。
四、高校教学秘书发展的普遍困境
研究者对高校教学秘书目前存在的问题已基本达成一致。
1.职业认同感偏低
高校意识到教学管理的重要性,却往往忽视教学秘书的地位,只是强调教学秘书的责任。教学秘书的薪酬待遇低于专任教师,工作繁杂且难以量化,在学校的地位和工作强度很难得到比较公正的认可。 2.专业培训缺失
新任教学秘书上岗完全靠“老人”传授经验,或自行摸索工作方法,大部分教学秘书从未经历过教育学和管理学相关专业的学习。由于缺乏在岗继续培训,专业素养无法快速提高,甚至缺乏对本学院专业培养计划的了解,部分教学秘书无法为教师或学生提供专业、系统的解答,其业务能力有限,导致教学管理工作易陷入低效率的恶性循环中。
3.发展空间较小
高校教学秘书的工作琐碎,技术性不强,难以量化统计;教学秘书平时工作繁重,没有充足的时间从事科研。这些因素导致其难出成果,或所出成果无法与专职教师相提并论,致使其在职称、职务的评定过程中处于劣势。
五、高校教学秘书发展趋势分析
文献分析显示,队伍建设成为高校教学秘书研究的热点与主流,这表明高校迫切需要建立一个专业化、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管理队伍。高校教学秘书的专业化建设可以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着手。
1.高校教学秘书专业化發展的外因分析
加强高校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需要一支拥有丰富管理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秘书队伍。高校教学秘书队伍专业化发展的外因可以提炼为:严格的准入和选拔制度;必要的专业知识和职业伦理规范;专门的高校教学秘书教育与培训机构;合理、规范的激励和评价机制。
2. 高校教学秘书专业化发展的内因分析
高校教学秘书专业化发展的内部因素涉及个人素质的专业精神、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
专业精神是指在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对工作极其热爱和投入的品质,以及对所从事工作不断学习与创新的研究精神。作为专业化的教学秘书,其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勇于奉献的精神,能够在重复、烦琐的日常工作中保持轻松平静的心态,遇到突发状况时仍能冷静地考虑合适的解决方案。
专业知识是指一定范围内相对稳定的系统化知识,是行业工作所具备的最基础、最必要的知识能力。现今高校教学秘书不仅要掌握基本的管理理念,还应懂得一定的教育发展规律,有敏锐的政治意识,了解高校教育发展方向,对所在学院的专业知识有一定的储备。高校教学秘书需要不断学习,汲取新专业知识,了解新的管理方式,这样才能在教改深入推进的大环境中不断前进。
专业能力是指相关人员具备从事一定领域的工作能力,或可以处理好特定行业事项的能力。对高校教学秘书而言,就是要具备常规的教学管理能力、教务考务工作能力、统筹管理能力以及应变能力。此外,教学秘书还要具备实施计划、教学评估、技术应用、组织协调、创新科研等能力。
人才的培养需要一流的师资队伍,更需要一流的教学管理队伍。在当前形势下,加强高校教学秘书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是维护教学正常运行,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也顺应了教学管理改革与发展的潮流。
参考文献:
[1] 陈卿.做好高校教学秘书工作的三大必备要素[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8(10).
[2] 徐敏.浅谈高校院系教学秘书的信息素养[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1).
[3] 李玲,李粟.高等院校教学秘书的基本素养剖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0(1).
[4] 杜启明,江芳. 高校教学秘书的角色分析[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
[5] 刘晨,张奕蕾. 论高校教学秘书在工作中的角色定位及服务意识[J].中国校外教育,2013(3).
[6] 赵黄芳,吕卫君. 信息时代下高校二级学院教学秘书的角色定位与要求[J].高教学刊,201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