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发展的理论转向

来源 :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ry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K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96(2015)01—077—05
  [内容提要]社会发展纷繁杂陈,形态多样。吕国忱博士专著《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问题研究》,突破传统固化理论的藩篱,关注大数据时代各种机遇与挑战,把理论和当前的社会现实进行对比分析,提出问题所在;对社会发展研究进行定位,进一步理清整体内部的要素所在和逻辑关系;根据社会转型、世界格局不断调整的现状,改变传统研究方位,更新研究视角,丰富社会发展理论,探索社会发展战略,对于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 键 词]社会发展;发展战略;理论转向
  社会发展纷繁杂陈,形态多样。吕国忱教授、博士对社会发展进行了潜心研究,在人民出版社2013年12月出版专著《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问题研究》,摆脱传统理论的束缚,把社会发展作为潮流涌动的崭新阶段呈现的繁荣景象,深入分析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及其内部要素和关系,提出人类社会是长期发展的结果,但社会发展高级阶段不能简单还原,而是更加错综复杂。对社会发展进行理论探索,再经由社会发展战略,才能转化为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在理论、实践之间进行潜心研究,探索社会聚焦和持续发力是本书的亮点所在。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从依附于自然,由外在力量进行解脱的被动心理,发展到战胜自然、驾驭社会的高级阶段。既发出了崇尚自然、悲观厌世的心理宣泄,也产生了战胜自然的豪言壮语。既提出“自然是人的法则”、“上帝是最高的裁判者”的非人类中心主义,存在大量图腾崇拜宗教信仰的历史见证,也出现“人为自然界立法”、“人是万物的尺度”、“理性是宇宙的立法者”、“科学是推动宇宙的支点”、“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等人类中心主义,当今的社会价值观是对传统观点的辩证扬弃,驶入社会发展快车道的时代列车。不可忽视的是,社会的差异性、多样性日益明显,发展前景的不确定性、无法预测性不断增多,这就给社会理论研究加大了砝码和扩大判断误区的可能性。这一复杂现象,要求我们正确分析特定社会发展理论与一般社会发展理论之间的关系,合理建构理论传统与实践经验的现实平台。对社会发展理论究竟应该如何进行学术定位和逻辑分层,进而如何展开具体的逻辑体系和全局规划,如何对社会发展提出科学保障,面对这一复杂体系所涉及的各种问题,进行深层探索,显得特别重要。
  在这部专著中,突破传统固化理论的藩篱,把理论和当前的社会现实进行对比分析,提出问题所在。这是因为,35年改革开放所释放的巨大能量接近尾声,潜伏的问题达到爆发期,社会转型面临的问题接踵而至,面对多重压力,推动社会发展的困难十分突出,要求处理好理想与功利、政府与社会、公平与效率、法律与伦理的关系,提供具有可行性的具体意见,是当前的重中之重。本书指出,虽然我们已经取得了伟大成绩,但还存在许多不足,作者从现存问题开始,在不同角度和方面进行潜心研究,但又不能离开系统性、整体性的高度概括。探讨社会发展的两个不同方面——社会发展理论与社会发展战略之间的关系,探讨社会发展研究领域的定位或划界,使问题解决的内容和措施更加规范,为社会发展提供了建设性意见。这部专著明确指出社会发展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概念,研究社会发展可以从不同领域和层次入手,从宏观到微观,再从微观到宏观的双向细化和整合,不断向外辐射,再反馈到问题的焦点,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使理论更加务实可行。在这一循环往复的过程中,社会发展应以整个社会为目标,研究每一阶段与社会整体发展的辩证关系。脱离衡量指标,发展就过于空泛。注重眼前利益最大化,就容易误入歧途。只有全面布局、具体落实,理论研究才会取得实效。
  对社会发展研究进行定位,对取得的各类成果进行梳理、反思和整合,进一步理清整体内部的要素所在和逻辑关系。由于社会关系复杂,相互交叉、叠加,发展历程的跨越、重合等现象比比皆是,面对这一难题,进行问题梳理,区分不同的逻辑层次,按照层次关系和轻重缓急,确定研究重点,把相对应的社会发展过程和目标具体展开,搞清内部各个要素、内部结构与外部功能、事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继而深入廓清这一层次的研究思路,相对独立地厘定社会发展的阶段与任务,对那些涉及不同事物的分歧与争议暂时忽略不计,在研究有所进展的前提下,再与未知的事物连接起来,定向研究或“反其道而思之”,当获得新的启发,再进一步转移视角,解决薄弱环节的要害所在,反反复复、循序渐进,才能有所突破。将历史决定论与主体选择论统一起来,既体现人类社会归根结底仍然依附于自然,又体现人类从自然界摆脱出来和具备驾驭能力,才能避免被动依赖和采纳人云亦云的“擦边球”,深入挖潜和得到提纲挈领的见解。社会上的重大事件,都是通过这样的过程实现的。研究社会发展的机制和条件,一般说来具有5种机制,即运筹帷幄的驱动机制、融会贯通的整合机制、区分主次的协调机制、策划激励的控制机制、社会心理的防御机制。研究社会发展的方式和道路,其中包括社会动力的内生式和外引式、动力量化的渐进式和激进式、发展途径的常规式和跨越式等等,并进而讨论这些发展方式的综合运用和社会发展道路的建构。针对现实问题,具体考察社会转型的实质和分类,从社会形态的多维视角全面认识社会转型,同时区分社会变迁和具体类型转换这两种不同情况;继而分析社会转型作为社会发展的一种特殊过程所实现的历史超越和连接作用,探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过度,明确实现社会现代化的基本规定和达到的具体路径。在此基础上,还要注意人是社会的一员,人民群众的活动才能形成社会有机体,研究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之间的相互制约,阐明其中所包含的目的与手段、代价与回报的关系,并对一定阶段上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现实可能性及其历史限制作进一步探讨。此部专著对社会利益格局与社会冲突等问题,对成本、效益与评价等问题,对我国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与全球化问题,对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等等,提倡社会发展理论的统一体系,从应有的高度去认识和全面把握。对社会发展的整体评价,其中包括主体评价与客体评价及其差别,具体加以区分,是科学认识和科学管理的必要条件;对整体评价的具体方式以及相关指标体系进行建构,提出具体实施意见。对当代社会发展的特殊性及其发展格局,关注双重转型及其相互影响;在经济社会形态的视角内,实现体制转换和模式重构;在技术社会形态的层面上,关注民族化、全球化和现代化。   在对社会发展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还要研究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转换关系,即把它称为社会发展战略问题。这部专著首先研究的理论定位是整体领域和宏观战略,从单项战略设计入手,深入探索社会发展战略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对多种战略的有机组合进行评估,确定体系框架,在确定宏观目标的前提下,再把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和相关要素之间的关系具体化,将社会框架结构划分为四个逻辑梯阶,在社会发展角度也可以转换为四级框架。第一框架,研究社会发展的横向战略和纵向战略,前者着眼于社会各领域的协调发展,后者则着眼于社会发展过程的平稳、快速、高效益和可持续性,二者的差异性和互补性构成了社会发展战略。第二框架,研究社会发展的相互交织的客体战略和主体战略,前者着眼于社会结构体系的科学发展,后者着眼于实现人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创造的主体条件,它们构成了社会发展战略的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第三框架,研究社会发展一体化的内部战略和接受环境干预的外部战略,内外因素共同构成了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要件,改革开放获得成功就是突出例证。第四框架,研究社会发展的本位战略和环境战略,前者着眼于有效推进人类社会的自身发展,而后者则着眼于可持续发展的特殊规定和双重要求。通过对各方战略的原则要求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特殊问题进行系统讨论,力图实现对社会发展战略的框架体系及其遵循原则的概括,达到对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成功推动社会演进理论的细化,进一步丰富唯物史观和指导方法的指导。
  作者通过详细分析社会发展理论以及这一理论提出的相关的逻辑推演,使社会理论和社会战略两个方面具有突出特点:
  第一,开拓性。社会是人类存在的有机整体。假如局限在传统角度,用历史规划未来、用局部解释整体,就容易导致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陋习,阻碍社会发展进程。与此不同,资本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打开了人们的狭隘眼界,进行视野转换和观点更新。在这一背景下,对传统观点提出质疑,对新形势下出现的问题进行解答,对社会未来发展提出假设,力图使理论研究摆脱盲目性、突出前瞻性,使社会发展有据可查、有迹可循。进行多向度、多视角的科学理解,在社会发展理论的多样性中,注重相互协调和提高理论的科学性与可行性。不仅要切实研究社会发展各个领域,还要认真考察各个构成领域间的有机联系,从宏观上研究它们的性质、特点和作用,使社会理论带有更大的层次性、互动性、协调性、多变性、预见性、民主性和功利性。只有认识了社会发展的整体功能,才能使人们对社会发展的现状和前景带有目的性,社会发展才会有目的可循、有指标可查。
  第二,前沿性。有目的、有意识的人类活动,其不可预见性越来越突出,其效果往往事与愿违。这一问题的严峻性,表明预见未来的紧迫性。对社会的认识和改造,不能站在后台,而只能站在前台。只有对前沿处女地进行攻关,才能对未知的、有争议的、并且即将来临的问题进行解答。只有运用交叉学科,进行空间、时间、定性、定量研究,才能对复杂的社会现象进行立体性、多层次、全方位探讨,对发展趋势和前景有先见之明,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才能减少误差,更加客观务实。譬如,把经济学领域的成本和效益概念引用到社会发展问题上,指出社会发展不仅需要付出成本,更要注重效益。成本与效益具有可比性。为了对社会发展所付出的各种代价作出全面的客观的评价,把社会发展的合理成本和不合理成本都纳入社会发展代价的范畴,证明规划的严密性与可行性。从逻辑定位出发,以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为前提,把科学精神与人文关怀统一起来,把“以人为本”作为社会发展理论和战略的前沿问题,否则,“以人为本”必将是一纸空文。
  第三,全面性。全面性不是面面俱到,而是有比较,有重点,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社会发展关切方方面面,有“多”也有“一”。“多”是指社会发展问题需要多学科研究,社会发展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与社会科学包括经济学、政治学、文化学、伦理学等学科的共同合作。“一”是指抓住研究主题,即建构社会发展理论与社会发展战略的逻辑体系。既对社会发展理论进行逻辑分析,形成理论框架;也对单项战略按照内在的有机联系所依存的社会发展战略体系进行定位,其目的在于构建一种逻辑分明的整体规划,两者又都走向了“一”。对社会发展理论提出的实体、关系、活动、观念以及主体、战略、环境,甚至还包括目标、方针、布局、部署、措施等等,都从不同层次和方面,从多维角度强调系统性和全面性,又在全面性的基础上突出社会发展的特殊性。
  第四,逻辑性。理论的力量是吸纳百家,容聚自身。以大幅度、宽口径,融汇各种理论成果,海纳百川,进行观点升华,对社会发展的庞大体系进行系统研究。透视社会,掌握规律,制定战略,但又不能以偏概全。进行全面协调,理清内在头绪,掌握客观规律,制定全局攻略,但又不能自以为是和绝对化,事实上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种“调节域”和“弹性”等相对性的一面,这就为技术层面提供了灵活性,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多种可能。尽管如此,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区分重点与非重点,分别对待,避免以次充好和绝对化等形而上学倾向。
  第五,辩证性。针对社会发展阶段的定位所产生的不同分歧与争议,反对传统的理论定式,坚持亦此亦彼的辩证思维对社会形态重新审视,用多维视角对社会形态进行综合分析,对社会发展的方式和道路进行理论反思,根据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原理,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深化改革的宏伟目标模式进行辨证施治,关注社会制度与社会体制的辩证统一,对引进外资和科学技术走出国门形成良性循环,使我国既提升国力又融入世界潮流,使西方已经形成而我国正在试点的工业4.0,在信息化、自动化高度融合的基础上跨越新台阶。
  本书作者还根据社会转型、世界格局不断调整的现状,改变传统研究方位,更新研究视角,丰富社会发展理论,探索社会发展战略,对于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第一,探讨社会发展理论,把历史唯物主义不断深化。一是对社会发展理论在社会整体领域中的各项成果进行反思和整合,进一步理清这一领域内部的逻辑关系,从三个不同逻辑层次,将社会发展理论区分为:社会历史观层次、社会科学层次、专题层次;二是重新探索和重构社会科学层次上的社会发展理论,明确新的研究思路,提出新的逻辑体系,并对这一体系中的一系列重要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和深入探讨,体现理论研究随着形势的阴差阳错,真正做到具有缜密性的宏观调控、微观切入,使理论研究充满活力和产生实效。
  第二,提出社会发展战略,使理论、方法相互促进、良性互动。使社会发展理论及时反馈社会发展战略的需求和未来前景,既有宏观战略体系的总体目标,也有社会发展战略框架内的不同逻辑梯阶、领域和方面的发展主流,构成社会发展战略的逻辑体系与具体规划。依照新的框架体系的内在逻辑,逐层探讨各方面战略的原则要求,提出观点和见解的丰富多样性,适应人民群众的社会关照。
  第三,构建社会发展理论和社会发展战略的逻辑体系,对社会发展提出切实可行的具体方案。一方面提出社会形态的模式转换;另一方面关注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信息社会转型节点的稳定性与灵活性的内在逻辑以及这三种社会形态相互叠加形成我国社会的特殊性。面对我国经济、社会、信息不断融入世界主流的发展趋势,要求我们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按照统筹规划、布局合理、节能减排、资本运作、功能完善、相得益彰的原则,不断解决效率与公平之间的矛盾,提高人民的满意度,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总之,《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问题研究》以“社会”为基础,以“科学发展”为动力,以“理论”与“战略”为两翼,对传统理论进行现代解读,打破传统体系结构,建立问题意识,把顶层设计与摸石头过河、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宏观协调与微观调试进行深层研究,进行严密的逻辑推演。因此,阅读此书,对理论研究和政府规划都受益匪浅。
  责任编辑/李永生
其他文献
[内容提要]民营企业将普遍进入新老交替关键时期。抚顺民营企业发展面临后备人才紧缺,接班人接班动力与接班能力相对不足,同时现有市场化培训难以满足民企后备人才成长需要问题。党委政府及有关社会组织应适度介入,根据民企发展需求,加强民企后备人才培训,助力民营企业传承发展。  [关 键 词]民营企业;传承发展;后备人才;培训  当前,民营企业传承问题备受瞩目。为准确了解抚顺民营企业传承及后备人才的相关情况,
期刊
[内容提要]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理论中,争取社会中间力量是一个重要的思想。争取中间力量的一系列统一战线策略,对于今天我们巩固和发展新世纪新阶段爱国统一战线,顺利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仍然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和启示。  [关 键 词]抗战时期统一战线;中间力量;策略思想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9月中国人民夺取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十四年,是整个中国革命史上最
期刊
[摘 要]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国运强,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史充分验证了这一亘古不变的道理。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昌盛,首先就要回到历史深处,对传统时期文化自信的及其近代变迁的社会基础及微观机制进行深入研究,从对文化自信历史发展的哲学思考中寻找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繁荣的秘诀,进而在直面当前坚定文化自信所面临的老问题和新挑战的基础上,寻求新时代再改革开放再出发中以改革开放的眼
期刊
[内容提要]研究IPO前盈余管理与IPO抑价的相关性,可以帮助投资者识别上市公司在IPO过程中的盈余管理的行为,降低信息不对称等因素的不利影响,还可以引导IPO公司通过正确合规的方式进行融资,提高企业信息透明度。  [关 键 词]创业板;IPO抑价;应计盈余管理;真实盈余管理  创业板的推出不仅完善了我国资本市场的结构,还解决了我国中小企业长期以来融资困难的问题。创业板市场一经推出,首批上市公司的
期刊
[内容提要]介绍了辽宁在保障台资企业权益方面的做法和经验,总结分析了吸引利用台资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促进台资企业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辽宁省;台商投资企业;建议  一、辽宁在保障台资企业权益方面的做法和经验  (一)领导重视。辽宁省委、省政府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台资企业的权益保障工作,认真落实《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于1997年颁布了《辽宁省实施办法》,明确了各级领导及有关部门在台商权益保护方面
期刊
[内容提要]分析了在民主党派代表人士政治安排和实职安排中,执政党与参政党各自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执政党与参政党两方面如何做好民主党派代表人士政治安排和实职安排的思考。  [关键词]民主党派代表人士;政治安排;实职安排  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要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政治制度,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重视和加强党外代表人士的政治安排和实职安排是核心
期刊
[内容提要]在全国经济社会全面转型发展的新形势下,做好出国归国留学人员的统战工作,发挥其才能智慧,对于推动我国各项事业的科学发展,不断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归国留学人员;统战工作  出国归国留学人员的双向流动在使我国人才资源队伍迅速壮大的同时,也让我国新时期的统战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工作压力和考验。认清当前统战工作面临的新形势,进一步做好出国归国留学人员的统战工作
期刊
[内容提要]作为西部一个典型的民族地区,H市的非公经济在市场经济改革的推力下获得了长足发展,但仍存在政策配套不足、政策执行不力、政策灵活度不够等问题,发展进程缓慢。为此,必须结合民族地区非公经济发展的特点,加强制度供给,创新工作机制,活用民族地区非公经济的优惠政策,推进非公经济的法治化进程,以进一步优化民族地区非公经济的发展环境,促进非公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 键 词]民族地区;非公经济;
期刊
中图分类号:C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96(2015)01—061—05  [内容提要]辽宁建平县满清蒙古王陵品级高,是国内唯一一座塔布囊王陵,其建筑具有满蒙汉藏特点,其主人是民族团结的积极倡导者,并具有800年的独特历史,宣传并开发对地方经济的发展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凝聚力量,是非常必要的且具有可行性。  [关 键 词]建平蒙古王陵;民族团结;典型形象  实现中华
期刊
[摘 要]大气污染防治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一段时间以来受到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广泛关注。民主党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是中国共产党的亲密友党,同时也是我国民主政治的重要政策主体,对推进我国的大气污染防治具有内在优势和重要作用。在实践中民主党派采取了一系列的行动,参与我国的大气污染防治政策过程,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做了重要贡献。这一实践,充分体现了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制度效能和中国特色社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