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地区美洲斑潜蝇发生规律与绿色防控技术研究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shsun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宿迁市美洲斑潜蝇发生较重,严重威胁农作物安全生产。通过总结分析美洲斑潜蝇发生的特点和原因 ,提出了“农业、物理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 绿色防控对策。
  关键词:美洲斑潜蝇;发生特点;原因分析;绿色防控
  中图分类号 S43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17-0069-02
  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e Blanchard)属双翅目潜蝇科。其连年在宿迁地区瓜、豆类、茄果类蔬菜等上发生危害,年受害面积达2.67万hm2,严重影响蔬菜等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菜农在防控时,大量使用化学农药,导致农药残留。为有效控制美洲斑潜蝇危害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近年来笔者对宿迁地区美洲斑潜蝇的危害、发生规律及绿色防控技术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1 发生与危害
  1.1 传入与分布 美洲斑潜蝇于1993年传入我国的海南省。由于它具有世代短、寄主广泛、适应力强等特点,很快向北扩散,1995年传入我市,在宿城区蔡集镇荷仁豆田中危害,疑似引种荷仁豆随种传入。1995年至1996年仅2a时间,美洲斑潜蝇就由零星发生发展成普遍发生,由宿城区迅速扩散到全市,且虫情越来越重。
  1.2 危害症状 据调查,美洲斑潜蝇以幼虫潜入叶片内取食叶肉,形成不规则的白色蛇形蛀道;雌成虫在叶片上刺孔产卵和取食汁液,形成不规则的白点。植株受害后,主要是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造成叶片早衰、变黄、枯死;伤口还易被病原微生物入侵,引起多种病害的发生和蔓延。
  1.3 发生现状 美洲斑潜蝇的寄主范围较广,在宿迁地区严重危害葫芦科的黄瓜、丝瓜、西葫芦、西瓜等;豆科的荷仁豆、四季豆、菜豆、豇豆、扁豆等;茄科的番茄、辣椒、茄子等,十字花科的青菜、白菜等。在受害的作物中,以豆科、葫芦科受害最重,2016年5月上旬调查,荷仁豆株被害率平均为72.1%,叶受害率平均18.2%;2016年9月下旬调查,豆科、葫芦科株被害率分别为52%、64.6%,叶被害率分别为15.6%、18.4%,产量受损严重。同时,由于农民群众在防治时,因防治适期、药剂等把握不准,常发生防治失时、用药量大现象,不仅加大了人力、物力的投入,而且降低了品质,影响销售。
  1.4 发生特点 通过近几年的调查,宿迁地区美洲斑潜蝇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发生范围普遍。集中蔬菜基地、零散菜田甚至单株植株上均有发生、危害。二是受害严重。2016年5月调查,部分田荷仁豆株被害率达100%。三是发生时间集中。美洲斑潜蝇在荷仁豆上主要危害期在4月中旬至5月上旬。在露地蔬菜上主要危害期为9月至10月。四是前茬为豆、瓜类蔬菜的重。前茬为黄瓜、四季豆、辣椒、茄子等蔬菜的重于前茬为水稻、玉米的田块。
  2 田间消长规律及原因分析
  2.1 田间消长规律 美洲斑潜蝇在宿迁地区1a发生10代,世代重叠严重,田间查见各虫态同时存在。在宿迁地区荷仁豆上一般4月上旬始见成虫,4月中旬出现幼虫发生高峰;5月上旬荷仁豆清茬后危害其他蔬菜作物,到5月底到6月初出现发生高峰;7—8月因高温天气对美洲斑潜蝇活动抑制,发生减轻;到9月份田间虫量开始上升,到9月底至10月初出现危害高峰;11月份后美洲斑潜蝇在种植荷仁豆等蔬菜的小拱棚内或温室内越冬,不能在露地菜田越冬。2016年4月至5月在宿城区蔡集镇调查,4月上旬和5月上旬分别出现两次成虫高峰,落蛹高峰日在幼虫高峰后7d出现,表明始发代周期为30d左右,幼虫历期7d左右;2016年9月至10月调查,2次幼虫高峰和落蛹高峰均相隔20d左右,落蛹高峰日均在幼虫高峰后5d左右出现,表明主害代历期大概20d左右,幼虫历期5d左右。
  2.2 原因分析
  2.2.1 作物布局的影响 通过多年调查,表明美洲斑潜蝇的发生量与危害程度与作物布局有很密切的关系。美洲斑潜蝇喜食瓜类、豆类、菜类的作物种植在宿迁地区常年都有生长,特别是荷仁豆种植集中、面积大、种植时间长,十分利于该虫的发生与危害;设施蔬菜面积,常年过冬蔬菜面积达3.33万hm2以上,不仅为美洲斑潜蝇生长提供了丰富的食料,而且为其越冬、繁殖提供了有利的场所。
  2.2.2 温度的影响 温度对美洲斑潜蝇的生长、发育、存活和产卵有较大的影响。据华南农业大学研究,其世代发育的起点温度为9.6℃,有效积温为285.70℃。在13~31℃温度范围内,美洲斑潜蝇各虫态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美洲斑潜蝇适宜区温度为20~31℃,宿迁地区4中下月和10月上中旬平均气温一般都在18℃左右,9月平均气温在22℃左右,适合美洲斑潜蝇发育。如遇暖冬和暖春年份美洲斑潜蝇则发生量更大、危害更重。
  2.2.3 湿度的影响 湿度对美洲斑潜蝇的存活率影响极大。室内研究表明,该虫的蛹连续浸水24h,高龄蛹的羽化率为87.5%,低龄蛹的羽化率为20%;连续浸水48h,高龄蛹的羽化率为30%,低龄蛹就不能羽化。田间调查发现,2015年3月底4月初,降雨较多,田间积水,对蛹的羽化率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田间虫量明显减少。美洲斑潜蝇发生的适宜相对湿度为30%~70%,而宿迁市4、9和10月份历年降雨量均较少,湿度适宜美洲斑潜蝇的发生与暴发。
  2.2.4 天敌的影响 据调查表明,美洲斑潜蝇在宿迁地区天敌主要有潜蝇离胯茧蜂、黄色蠼螋等,但是在美洲斑潜蝇危害期,天敌的种群数量不高,对美洲斑潜蝇的控制作用不明显。
  3 美洲斑潜蝇的绿色防控技术
  根据多年研究,宿迁地区美洲斑潛蝇的防治应坚持“农业、物理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的防治策略,通过采取轮作换茬、耕翻土壤、清洁田园等绿色防控技术措施,控制美洲斑潜蝇的危害。
  3.1 农业防治 一是合理布局。将美洲斑潜蝇喜食的瓜类、豆类、菜类与受害轻的作物苦瓜、葱、蒜等或非寄主作物进行合理布局和轮作,减轻为害。二是深翻土壤。清茬后或播种前深翻土壤30cm以上,将地表上的幼虫和蛹翻入深层土壤中,以降低其存活率。三是加强田间管理。清除田间杂草,及时摘除虫叶和下部老叶。四是清洁菜园,及时将寄主植物的残余茎叶集中烧毁或深埋,恶化害虫的生存条件。
  3.2 物理防治 一是根据美洲斑潜蝇具有趋黄的习性,采用黄色粘板诱杀美洲斑潜蝇成虫,一般在田间1hm2放525~600块的粘虫板。根据作物定悬挂高度,如荷仁豆田悬挂高度1.5m,控制效果较好。二是使用20~25目的防虫网进行防虫,防虫效果达90%以上,同时也可以有效控制其他害虫。三是用地膜覆盖,通过闷蛹杀死落地蛹。
  3.3 生物防治 在药剂防治美洲斑潜蝇时,要注意加强对潜蝇离胯茧蜂、黄色蠼螋等天敌的保护;在农作物四周保留禾本科杂草,如菵草、假苇拂子茅等,收割后避免“三光”,营造有利于天敌生存的环境;田间人工释放天敌,使其充分发挥天敌对美洲斑潜蝇控制作用。使用生物农药灭蝇胺、阿维菌素、乙基多杀菌素可以有效地降低美洲斑潜蝇的为害,防效均在80%以上,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苦参碱、印楝素可与灭蝇胺、阿维菌素、乙基多杀菌素交替使用(表1)。
  3.4 化学防治 经多次试验示范,使用30%杀虫单、30%辛硫·氟氯氰、2.5%高效氯氰菊酯、40%敌敌畏、10%溴氰虫酰胺在4月上旬防治荷仁豆美洲斑潜蝇成虫及4月中旬防治低龄幼虫(幼虫危害虫道长度大于0.5cm或叶害率达5%),防效均在80%左右(表2)。90%的杀虫单效果较好,但防效期不长,应与防效期长的药剂混用。目前防治美洲斑潜蝇的有效化学药剂较少,容易引发抗药性。为降低美洲斑潜蝇对单一农药品种的抗性,应混用或交替用药。
  参考文献
  [1]陈再廖等.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e Blanchard]生物学初报[J].浙江农业学报.1998,10(3):133-135.
  [2]张慧杰,李建社,张丽萍,等.美洲斑潜蝇的寄主植物种类、适合度及其为害性的评价[J].生态学报,2000(1):135-139.
  [3]陈再廖.美洲斑潜蝇发生规律调查研究[J].浙江农业科学,1998(3):133-135.
  [4]秦厚国,叶正襄.美洲斑潜蝇研究[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 社,2002.
  [5]韩桂仲.美洲斑潜蝇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1998,32(4):407-409.
  (责编:徐焕斗)
其他文献
摘 要:皖东地区气候变化比较明显,常常出现夏季持续高温,导致水稻、玉米等農作物高温热害、干旱等气候灾害的发生。通过开展夏季高温热害防控技术的研究和实践,结果表明,利用人工增雨、选用品种、适期播种、秸秆还田、肥水管理、合理栽培等技术措施,可以规避或减轻夏季高温热害的风险,促进农业产业稳产增效。  关键词:高温热害;人工增雨;秸秆还田;田间管理;皖东地区  中图分类号 S4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摘 要:CDIO(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是新型的工程教育理念,强调教学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注重能力培养。基于CDIO理念,将高职专业动物传染病实训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整合教学内容,设计实训过程并应用实践,对教学结果进行评估。学生更加清晰地明确了学习目的,提高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CDIO;高职;动物传染病
摘 要:该文介绍了山东省东营市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绿色食品水稻及其相关产品的发展现状,提出了今后东营市绿色食品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绿色食品;水稻及其相关产品;措施和建议;东营市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01-23-02  绿色食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实施“从土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
摘 要:为了筛选适合宿迁地区抗黑斑病较强的月季品种,并提供防效较好的药剂,该研究对10个月季品种进行了自然发病情况调查和药剂试验。结果显示:供试品种中无免疫、高抗和中抗品种,5个为高感品种,5个为中感品种;50%速克灵(腐霉利)可湿性粉剂和225g/L异菌脲(扑海因)悬浮剂对月季黑斑病的防效较好。  关键词:月季黑斑病;病情指数;防治效果  中图分类号 S4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
摘 要:混合式学习是一种融合传统课堂学习和网络学习各自特点的学习方式。基于混合式学习理念,将动物医学专业选修课《人兽共患病》进行教学改革与设计以及教学实施,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关键词:混合式学习;选修课;人兽共患病;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42.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11-0174-02  随
摘 要:近年来,由于极端天气事件不断增加,加之农村防雷设施不健全以及农民防雷意识薄弱,因农村雷电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呈上升趋势。该文分析了宿松县农村防御雷电灾害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农村防御雷电灾害的对策建议,为降低农村雷电灾害,建设宿松美好和谐平安乡村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雷电灾害;对策建议;宿松县  中图分类号 P4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16-0
摘 要:该试验以10个不同品种的四棱豆为材料,研究了四棱豆在大庆地区的生长及开花结荚情况。结果表明:早熟1号和早熟2号、桂丰1号和桂丰3号的始花期、盛花期、始荚期以及盛荚期早于其他品种,且早熟1号和早熟2号在该地区栽培时可采收到硬粒种子,嫩荚作为菜用,其产量较高;9513号、856和833号四棱豆品种落花落荚严重,且嫩荚产量较低,不易收到硬粒种子;早熟1号、早熟2号以及桂丰1号、桂丰2号适宜在该地
“果树生理学”是果树学的重要领域,也是园艺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将案例教学法融入“果树生理学”的课堂教学,创建“传统教学-案例教训-实践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有利于
该研究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柱后光化学衍生法测定大米粉中黄曲霉毒素B1含量的方法。色谱柱采用安捷伦C(18)柱(150mm×4.6mm,5μm),以甲醇∶水=40∶60为流动相,采用荧光检测器
摘 要:为探索不同茎高的烟苗和不同护土高度对后期烟苗田间生长发育的影响,该研究开展了从苗棚到田间的两段式试验,结果表明:通过4次剪叶,移栽前一周增温提苗培育的8cm茎高的烟苗,移栽护土4cm,在大田长势,烤后烟叶产质量综合表现最好。  关键词:茎高;护茎高度;根茎干重;产质量  中图分类号 S5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24-0036-03  随着近几年烟草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