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级管理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教育意图能否体现,教育质量能否提高,德育工作能否顺利完成。班级是由一个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学生个体组成。由于他们在各自的经历、智力水平、文化素养、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就造成了班级构成的复杂性,给班级管理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如何消除这些差异,提高管理效果,就成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下面,就此浅谈笔者的体会:
一、制度化管理,宽严有度
班级管理主要靠制度约束来实现,而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会发现,同一种制度,对于有些学生来说是可有可无的。其一,“规矩我懂,行为不犯”,用不着这些约束。其二,“道理不明,行为不检”,或在特定时期、特定条件下,他们根本达不到制度的要求。久而久之,制度对他们来说形同虚设。由此可见,各种规章制度的执行,不能一味地强制,应灵活掌握。
现实工作中,我们可分级分层管理,避免产生上述情况。首先,就一些国家的法律法规,校级的管理制度来说,这些是班级的“红头文件”,必须严格执行,令行禁止。这一点一定要严,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其次,是班级的一些细则,补充规定,最好不要硬性规定,以避免产生负效应。可充分发挥学生的民主作用,组织学生自己来制定。这样做,一是学生心理上便于接受。二是日常执行过程中也便于互相约束。当然,这一过程班主任可参与其中,必要时也可行使一下自己“集中”的权利,但切忌越俎代庖。第三,制度执行过程中,在不违背第一条的原则下,可有一定的弹性。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把学生分成不同的档次,不同档次的学生又可有不同的要求。比如:对于纪律相对松散的学生,可在双方都认可的范围内,规定其必须遵守的几条制度,其余的规章制度可适当放宽。但同时也必须给其规定出近期目标,以促使其进步。这种方法,宽严有度,易于学生接受,便于班级整体管理。
二、动之以情,说服为主
中学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都逐渐成熟,情绪不稳定,在心理、情感、学习中容易出现各种障碍,言行上易冲动偏激。这就告诉我们压制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一味地压制,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对抗情绪,也容易伤学生的自尊。
在做学生思想工作时,从人本角色出发,以导为主,加大感情的投入。日常生活中,要特别注意揣摩每位学生的性格、心理。充分利用“嘴上功夫”,尽可能地从多角度与学生进行交流。具体来说:普遍的共性问题,可利用每周的班会或专题讲座的方式来解决,个别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强调的是一个“及时”。特别要注意谈话时的技巧,多用鼓励,培养学生成就感,多谈生活人生,营造一种归属感;多用心理暗示,培养学生的进取心、自信心。千方百计引导学生的心理情感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长期的情感投入,多渠道的思想交流,可最大限度地使学生的心理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可避免师生间的隔阂,有利于班级的稳定。
三、建全组织,民主化管理
建立健全各级班组织,能使班级工作顺利发展。一个好的带头人,能带动全宿舍,全组乃至全班及时完成各项工作,然而在现实工作中,笔者经常会发现,班级干部互相推诿,甚至“勾心斗角”;组长组员,互相扯皮,各行其是。形成不正常的攀比,不必要的内耗,班级各项日常工作难度大、效果差。怎样消除这种现象呢?除加强学生的责任心教育外,可在民主推选基础上,推行班级责任制,效果不错。
首先,全班充分讨论,民主推选出同学们赏识、自身也有一定说服力的“种子”学生,进行必要的培养,作为后备班级干部。其次,竞争上岗,当然也可民主推选,依次决出如班长、组长、舍长等各级组织的负责人。第三,双向选择、自由结合。充分发挥同学间的亲合力,形成各类较稳固的组织。第四,班组长负责制,明确分工、明确责任,签订责任书,同时对违约者制定出相应的惩罚措施。充分调动每位学生的积极性,顺利完成班级的各项工作。
古语有云:“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以这种方式组合到一起的学生,常常是志趣相投,素养大致相近。他们之间易于相处、易于团结,自然也易于领导。但其不足之处是,易于形成各类小团体,产生“哥们’义气,要时时注意这种倾向,出现苗头及时处理,以利于班级的管理。
总之,在班级的管理中,只要我们时时留心,处处留意。一切从人本主义的角色出发,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班级管理工作一定能顺利完成。
(作者单位:067600河北省宽城县第一中学)
一、制度化管理,宽严有度
班级管理主要靠制度约束来实现,而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会发现,同一种制度,对于有些学生来说是可有可无的。其一,“规矩我懂,行为不犯”,用不着这些约束。其二,“道理不明,行为不检”,或在特定时期、特定条件下,他们根本达不到制度的要求。久而久之,制度对他们来说形同虚设。由此可见,各种规章制度的执行,不能一味地强制,应灵活掌握。
现实工作中,我们可分级分层管理,避免产生上述情况。首先,就一些国家的法律法规,校级的管理制度来说,这些是班级的“红头文件”,必须严格执行,令行禁止。这一点一定要严,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其次,是班级的一些细则,补充规定,最好不要硬性规定,以避免产生负效应。可充分发挥学生的民主作用,组织学生自己来制定。这样做,一是学生心理上便于接受。二是日常执行过程中也便于互相约束。当然,这一过程班主任可参与其中,必要时也可行使一下自己“集中”的权利,但切忌越俎代庖。第三,制度执行过程中,在不违背第一条的原则下,可有一定的弹性。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把学生分成不同的档次,不同档次的学生又可有不同的要求。比如:对于纪律相对松散的学生,可在双方都认可的范围内,规定其必须遵守的几条制度,其余的规章制度可适当放宽。但同时也必须给其规定出近期目标,以促使其进步。这种方法,宽严有度,易于学生接受,便于班级整体管理。
二、动之以情,说服为主
中学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都逐渐成熟,情绪不稳定,在心理、情感、学习中容易出现各种障碍,言行上易冲动偏激。这就告诉我们压制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一味地压制,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对抗情绪,也容易伤学生的自尊。
在做学生思想工作时,从人本角色出发,以导为主,加大感情的投入。日常生活中,要特别注意揣摩每位学生的性格、心理。充分利用“嘴上功夫”,尽可能地从多角度与学生进行交流。具体来说:普遍的共性问题,可利用每周的班会或专题讲座的方式来解决,个别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强调的是一个“及时”。特别要注意谈话时的技巧,多用鼓励,培养学生成就感,多谈生活人生,营造一种归属感;多用心理暗示,培养学生的进取心、自信心。千方百计引导学生的心理情感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长期的情感投入,多渠道的思想交流,可最大限度地使学生的心理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可避免师生间的隔阂,有利于班级的稳定。
三、建全组织,民主化管理
建立健全各级班组织,能使班级工作顺利发展。一个好的带头人,能带动全宿舍,全组乃至全班及时完成各项工作,然而在现实工作中,笔者经常会发现,班级干部互相推诿,甚至“勾心斗角”;组长组员,互相扯皮,各行其是。形成不正常的攀比,不必要的内耗,班级各项日常工作难度大、效果差。怎样消除这种现象呢?除加强学生的责任心教育外,可在民主推选基础上,推行班级责任制,效果不错。
首先,全班充分讨论,民主推选出同学们赏识、自身也有一定说服力的“种子”学生,进行必要的培养,作为后备班级干部。其次,竞争上岗,当然也可民主推选,依次决出如班长、组长、舍长等各级组织的负责人。第三,双向选择、自由结合。充分发挥同学间的亲合力,形成各类较稳固的组织。第四,班组长负责制,明确分工、明确责任,签订责任书,同时对违约者制定出相应的惩罚措施。充分调动每位学生的积极性,顺利完成班级的各项工作。
古语有云:“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以这种方式组合到一起的学生,常常是志趣相投,素养大致相近。他们之间易于相处、易于团结,自然也易于领导。但其不足之处是,易于形成各类小团体,产生“哥们’义气,要时时注意这种倾向,出现苗头及时处理,以利于班级的管理。
总之,在班级的管理中,只要我们时时留心,处处留意。一切从人本主义的角色出发,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班级管理工作一定能顺利完成。
(作者单位:067600河北省宽城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