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形成正确价值观。”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开展合作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其自学能力,同时营造出和谐平等的良好的课堂氛围。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应结合实际教学情况,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合作学习的环境。
关键词:小学语文;合作学习;存在问题;解决策略
引言
近几年在基础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的研究过程中,人们也在反思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合作学习作为新课改的三大内容之一,正在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小学课堂的教学实践中。因此,本文结合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对如何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结合教学经验,提出了几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应用策略。[1]
(一)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
在组建合作小组时,随意的分组会使得合作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在班级中往往有部分学生学习能力较强,他们在讨论时更偏向积极主动,在分组学习时,起着主导作用,承担了主要职责,学困生则处于从属地位。导致学优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能逐渐掌握合作交流的某些条件和要求,他们的潜能得到了发挥,个性得到了张扬。而一些学困生因为基础薄弱,参与的主动性和思维的敏捷性稍显欠缺,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被变相剥夺了学习的权利。所以随意的分组情况一定会造成“小权威”的现象。老师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合理分分组,使得他们能够相互弥补不足。创造出使其更加积极学习的环境,从而提高其学习效率。
比如在学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一课时,分学习小组,每组六人,每个小组配备各方面的人才,如唱歌、绘画、手工、写作等方面。保证每个组男女同学比例相当,每个组自己推选组长。分析巴迪父母的语言神态描写时,先分角色朗读表演,再在小组内合作分工进行交流汇报。
(二)选取合适的学习内容
教师容易把合作学习仅仅当作一种教学方法,于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教师只是提出了一个问题,然后立即宣布小组合作讨论解决,或者当提出一个问题后,看到举手的学生寥寥无几时,就开始组织小组合作,这只是让学生讨论出一个问题的答案,而弱化了合作过程中的倾听、交流、协作、分享等环节。当学生没有进行独立思考,就直接进行“合作学习”时,整堂课貌似热热闹闹,实则如一盘散沙。因此,在选取合作学习的内容时,要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先让他们独立思考,再让学生互相帮助,形成一个良好的合作氛围,帮助学生形成新的知识认知架构。
比如在学习古诗《示儿》时,当分享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之后,先让学生自己尝试结合注释理解诗意,大概了解之后,再进行小组讨论,集大家智慧。了解诗意后,再次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进一步感悟诗人深沉的爱国情。
(三)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对小学生而言,激励他们学习的动力主要是兴趣。这种小组合作学习性的教学模式,是孩子们交流与表达的一个平台,是形成语感,培养合作精神的肥沃土壤。应当使得学生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得到锻炼机会。[2]要使得小学生对于语文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就要增强学习中的互动,使其能够积极的参加到其中,这样便会使其能够更加喜欢这门学科,从而提高其学习的效率。老师应当尽可能地营造一种比较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在快乐中学习。
比如在小学语文的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可以先设定一个竞争性的环境,先分别请每个小组进行分析,探讨,然后不同的小组之间再进行谈论交流,从而营造出一种比较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得小组活动学习取得一个良好的学习效果。
(四)创造良好的氛围
在小组合作的学习过程中,有一個良好的氛围是至关重要的,这个环境要有足够的自由及平等。要能让他们在学习中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批评,相互之间能够激励,从而一起提高,一起进步。在此过程中,教师只起到一个引导者的作用。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大胆勇敢地表达。
要使合作学习取得理想的效果,也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不同的意见,不同的人总会有不同的想法,每个人由于思考角度的不同也会得到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案,所以适当的进行小组讨论是非常有必要的,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各抒己见,从而对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最终得出最佳的解决方案,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锻炼了学生的相互合作以及听从他人建议的能力。
(五)拓展多种活动形式
老师在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要适当的组织一些课外活动,或者综合其他课程,让小学生之间能够相互学习,从而提高他们各个方面的能力。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可以让他们帮忙出谋划策,让他们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来,激发他们的兴趣,在不断地合作以及交流过程中他们便会更加的团结,学习效率也会有很大的提升。
比如在学习《四季之美》这一课时,正值秋季,可以开展一节“户外观察课”,欣赏校园里的秋景,并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独特的美,小组合作完成一个作品,可以是一张手抄报,也可以是一首小诗,也可以模仿课文内容写一篇散文。
结语
《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语文的重要方式。合作学习这种以“问题——自主探索——小组研讨——问题解决”为主线,以学生小组讨论活动为主体,以教师点拨为主导,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为中心,以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课堂素质、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模式,[3]不仅对班级教学形式作了有益的补充,更重要的是能立足于现代教育理论的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适宜的环境和条件。语文学科是一门语言学科,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它不失为当前推进素质教育、培养现代意义的人才的一种有益尝试。
参考文献:
[1]陈婷.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应用初探[J]新智慧2018(32).
[2]白洁.新课改下小学语文合作学习初探[C]2019年“互联网环境下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研讨会论文集2019
[3]张文静.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有效性初探[C]2019年“互联网环境下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研讨会论文集2019
(汉寿县沧浪小学 湖南常德)
关键词:小学语文;合作学习;存在问题;解决策略
引言
近几年在基础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的研究过程中,人们也在反思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合作学习作为新课改的三大内容之一,正在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小学课堂的教学实践中。因此,本文结合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对如何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结合教学经验,提出了几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应用策略。[1]
(一)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
在组建合作小组时,随意的分组会使得合作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在班级中往往有部分学生学习能力较强,他们在讨论时更偏向积极主动,在分组学习时,起着主导作用,承担了主要职责,学困生则处于从属地位。导致学优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能逐渐掌握合作交流的某些条件和要求,他们的潜能得到了发挥,个性得到了张扬。而一些学困生因为基础薄弱,参与的主动性和思维的敏捷性稍显欠缺,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被变相剥夺了学习的权利。所以随意的分组情况一定会造成“小权威”的现象。老师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合理分分组,使得他们能够相互弥补不足。创造出使其更加积极学习的环境,从而提高其学习效率。
比如在学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一课时,分学习小组,每组六人,每个小组配备各方面的人才,如唱歌、绘画、手工、写作等方面。保证每个组男女同学比例相当,每个组自己推选组长。分析巴迪父母的语言神态描写时,先分角色朗读表演,再在小组内合作分工进行交流汇报。
(二)选取合适的学习内容
教师容易把合作学习仅仅当作一种教学方法,于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教师只是提出了一个问题,然后立即宣布小组合作讨论解决,或者当提出一个问题后,看到举手的学生寥寥无几时,就开始组织小组合作,这只是让学生讨论出一个问题的答案,而弱化了合作过程中的倾听、交流、协作、分享等环节。当学生没有进行独立思考,就直接进行“合作学习”时,整堂课貌似热热闹闹,实则如一盘散沙。因此,在选取合作学习的内容时,要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先让他们独立思考,再让学生互相帮助,形成一个良好的合作氛围,帮助学生形成新的知识认知架构。
比如在学习古诗《示儿》时,当分享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之后,先让学生自己尝试结合注释理解诗意,大概了解之后,再进行小组讨论,集大家智慧。了解诗意后,再次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进一步感悟诗人深沉的爱国情。
(三)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对小学生而言,激励他们学习的动力主要是兴趣。这种小组合作学习性的教学模式,是孩子们交流与表达的一个平台,是形成语感,培养合作精神的肥沃土壤。应当使得学生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得到锻炼机会。[2]要使得小学生对于语文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就要增强学习中的互动,使其能够积极的参加到其中,这样便会使其能够更加喜欢这门学科,从而提高其学习的效率。老师应当尽可能地营造一种比较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在快乐中学习。
比如在小学语文的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可以先设定一个竞争性的环境,先分别请每个小组进行分析,探讨,然后不同的小组之间再进行谈论交流,从而营造出一种比较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得小组活动学习取得一个良好的学习效果。
(四)创造良好的氛围
在小组合作的学习过程中,有一個良好的氛围是至关重要的,这个环境要有足够的自由及平等。要能让他们在学习中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批评,相互之间能够激励,从而一起提高,一起进步。在此过程中,教师只起到一个引导者的作用。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大胆勇敢地表达。
要使合作学习取得理想的效果,也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不同的意见,不同的人总会有不同的想法,每个人由于思考角度的不同也会得到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案,所以适当的进行小组讨论是非常有必要的,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各抒己见,从而对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最终得出最佳的解决方案,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锻炼了学生的相互合作以及听从他人建议的能力。
(五)拓展多种活动形式
老师在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要适当的组织一些课外活动,或者综合其他课程,让小学生之间能够相互学习,从而提高他们各个方面的能力。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可以让他们帮忙出谋划策,让他们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来,激发他们的兴趣,在不断地合作以及交流过程中他们便会更加的团结,学习效率也会有很大的提升。
比如在学习《四季之美》这一课时,正值秋季,可以开展一节“户外观察课”,欣赏校园里的秋景,并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独特的美,小组合作完成一个作品,可以是一张手抄报,也可以是一首小诗,也可以模仿课文内容写一篇散文。
结语
《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语文的重要方式。合作学习这种以“问题——自主探索——小组研讨——问题解决”为主线,以学生小组讨论活动为主体,以教师点拨为主导,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为中心,以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课堂素质、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模式,[3]不仅对班级教学形式作了有益的补充,更重要的是能立足于现代教育理论的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适宜的环境和条件。语文学科是一门语言学科,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它不失为当前推进素质教育、培养现代意义的人才的一种有益尝试。
参考文献:
[1]陈婷.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应用初探[J]新智慧2018(32).
[2]白洁.新课改下小学语文合作学习初探[C]2019年“互联网环境下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研讨会论文集2019
[3]张文静.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有效性初探[C]2019年“互联网环境下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研讨会论文集2019
(汉寿县沧浪小学 湖南常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