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而学生的学习方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的教学方式。“先学后教”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强调“先学”为主,“后教”为辅,使课堂教学重心前移,使学生的问题、疑难、矛盾暴露、展现。我对“以学定教”模式有新的认识和体验,在此抛砖引玉。
一、“以学定教”对老师的要求
“先学后教”带来的一个效益就是“以学定教”。“教”不仅是由书本的知识性质决定的,同时也是由学生的学习决定的。“以学定教”要求教师站在学生学习的角度施教,使教师的教学顺应学生的认知需求,符合学生的成长规律。因此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提高能力。
(一)需要转变的观念
1.急于求成的观念
很多老师应该有这种体会,上课时,大讲特讲:从字、词、句到中心思想,从写作特色到书后习题,一包到底,恨不得把自己的知识都灌给学生。即使提问也容不得学生花多少时间思考,生怕耽误了教学进程。
2.潜能的认识观念
能不能成才不是老师教出来的,是他自己学出来的,相信学生具有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老师只需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3.人性的观念
“人之初,性本善”,人性自然地有它美好的一面,教师对学生应持有积极的、向善的、信赖的态度,相信学生具有自我负责的精神,以及独立学习,自我实现的愿望,以耐心来引导,以爱来浇灌。
(二)提高能力
1.提高整合教材资源的能力
如何使用教材,整合教材资源,体现一个老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现代社会,信息和技术高度发达,当然也鱼龙混杂,参差不齐,这就要教师大胆、灵活,而又不失严谨的整合资源,科学地用教材。
2.提高课堂的调控能力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课堂的组织、引导主要由教师来调控,如何调控,抓住以下两个方面:要具备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因为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如何,对于学生的心理和思维活动有着直接的影响;要具备相应的应变能力,因为课堂是活的。
二、“以学定教”对学生的要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建构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界信息的记录员,而是主动的建构者。他们根据先前的认知结构主动地、有选择地知觉外在信息,构建当前事物的意义。
(一)在教师的引导和督促下“先学”
1.激学。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创造适当机会,利用所有机会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苦学”变为“乐学”,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把“厌烦”变为“享受”。
2.导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制定自主学习计划,如何自我监控,如何自我评价,如何提高学习效率等。尊重学生的差异和独立性,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独立学,培养学习能力。
(二)掌握一定的“先学”方法
1.常规性先学。重点放在阅读和双基的学习上,也就是对生字词读写记,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划出重点句等。
2.探究性先学。应抓住重点进行剖析、推敲,让学生通过朗读、质疑、讨论、总结等环节,领会字词含义,文章脉络,表现方法,文章主旨等。
3.吸收性先学。这是消化运用阶段,包括知识的保持、应用、迁移等。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口头和书面的多样化练习,复习巩固和运用语文知识,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
三、“以学定教”,对“教”的要求
人不同,则教的东西,教的方法,教的分量,教的次序都跟着不同了。人们的习惯认为,课堂上教师讲的越多、越深、越细、越透,学生就学得越快,就像“钻山洞”一样,有人带领总比自己摸索着要快一些。事实上,这样做容易养成学生思维的惰性。所以“教”也是有讲究的,教什么,怎么教?
1.教什么。教其实不是系统讲解,是“点拨”的意思。这主要体现在提问环节和当堂检测。教师的首要任务是通过找学生提问和演板来检验学生的自学效果,仔细收集和分析学生在回答问题及做练习的过程上出错的原因,真正做到“以学定教”。
2.怎么教。A.教的策略。科学合理分组。学生个体有着极大的差异,在分组时尽量使成员在性格、才能、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取长补短。B.教的方式:(1)“兵教兵”,会的教不会的,让已掌握的学生先讲。(2)合作、交流、探讨。对于难度较大的倾向性疑难问题,教师不用急于告知现成答案,组织学生收集与处理相关有效信息,以合作方式交流沟通信息,进而探讨解决问题。(3)引导。教师在学生思路受阻、难辨是非时,要适时地引导,或提示学生换个角度思考,或因势利导,讨论点拨,为学生学习减缓坡度,铺路搭桥,释疑解难。
四、成效与反思
“先学后教”在我校推广以来,取得一定成效,教师更钻了,学生更活了。当然,也有一些要反思。(1)课堂教学的时间明显紧张或不足。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学生容易提出新问题,发生争论,所以存在教学时间不够的矛盾和冲突。(2)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教学才能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无疑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正如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我们每一所学校也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气质。百年老校、城市与农村,发达与不发达,不尽相同,唯有找到真实的自己,才有真正地意义。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张公镇中心学校)
一、“以学定教”对老师的要求
“先学后教”带来的一个效益就是“以学定教”。“教”不仅是由书本的知识性质决定的,同时也是由学生的学习决定的。“以学定教”要求教师站在学生学习的角度施教,使教师的教学顺应学生的认知需求,符合学生的成长规律。因此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提高能力。
(一)需要转变的观念
1.急于求成的观念
很多老师应该有这种体会,上课时,大讲特讲:从字、词、句到中心思想,从写作特色到书后习题,一包到底,恨不得把自己的知识都灌给学生。即使提问也容不得学生花多少时间思考,生怕耽误了教学进程。
2.潜能的认识观念
能不能成才不是老师教出来的,是他自己学出来的,相信学生具有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老师只需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3.人性的观念
“人之初,性本善”,人性自然地有它美好的一面,教师对学生应持有积极的、向善的、信赖的态度,相信学生具有自我负责的精神,以及独立学习,自我实现的愿望,以耐心来引导,以爱来浇灌。
(二)提高能力
1.提高整合教材资源的能力
如何使用教材,整合教材资源,体现一个老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现代社会,信息和技术高度发达,当然也鱼龙混杂,参差不齐,这就要教师大胆、灵活,而又不失严谨的整合资源,科学地用教材。
2.提高课堂的调控能力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课堂的组织、引导主要由教师来调控,如何调控,抓住以下两个方面:要具备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因为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如何,对于学生的心理和思维活动有着直接的影响;要具备相应的应变能力,因为课堂是活的。
二、“以学定教”对学生的要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建构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界信息的记录员,而是主动的建构者。他们根据先前的认知结构主动地、有选择地知觉外在信息,构建当前事物的意义。
(一)在教师的引导和督促下“先学”
1.激学。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创造适当机会,利用所有机会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苦学”变为“乐学”,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把“厌烦”变为“享受”。
2.导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制定自主学习计划,如何自我监控,如何自我评价,如何提高学习效率等。尊重学生的差异和独立性,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独立学,培养学习能力。
(二)掌握一定的“先学”方法
1.常规性先学。重点放在阅读和双基的学习上,也就是对生字词读写记,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划出重点句等。
2.探究性先学。应抓住重点进行剖析、推敲,让学生通过朗读、质疑、讨论、总结等环节,领会字词含义,文章脉络,表现方法,文章主旨等。
3.吸收性先学。这是消化运用阶段,包括知识的保持、应用、迁移等。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口头和书面的多样化练习,复习巩固和运用语文知识,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
三、“以学定教”,对“教”的要求
人不同,则教的东西,教的方法,教的分量,教的次序都跟着不同了。人们的习惯认为,课堂上教师讲的越多、越深、越细、越透,学生就学得越快,就像“钻山洞”一样,有人带领总比自己摸索着要快一些。事实上,这样做容易养成学生思维的惰性。所以“教”也是有讲究的,教什么,怎么教?
1.教什么。教其实不是系统讲解,是“点拨”的意思。这主要体现在提问环节和当堂检测。教师的首要任务是通过找学生提问和演板来检验学生的自学效果,仔细收集和分析学生在回答问题及做练习的过程上出错的原因,真正做到“以学定教”。
2.怎么教。A.教的策略。科学合理分组。学生个体有着极大的差异,在分组时尽量使成员在性格、才能、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取长补短。B.教的方式:(1)“兵教兵”,会的教不会的,让已掌握的学生先讲。(2)合作、交流、探讨。对于难度较大的倾向性疑难问题,教师不用急于告知现成答案,组织学生收集与处理相关有效信息,以合作方式交流沟通信息,进而探讨解决问题。(3)引导。教师在学生思路受阻、难辨是非时,要适时地引导,或提示学生换个角度思考,或因势利导,讨论点拨,为学生学习减缓坡度,铺路搭桥,释疑解难。
四、成效与反思
“先学后教”在我校推广以来,取得一定成效,教师更钻了,学生更活了。当然,也有一些要反思。(1)课堂教学的时间明显紧张或不足。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学生容易提出新问题,发生争论,所以存在教学时间不够的矛盾和冲突。(2)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教学才能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无疑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正如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我们每一所学校也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气质。百年老校、城市与农村,发达与不发达,不尽相同,唯有找到真实的自己,才有真正地意义。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张公镇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