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就是指无论在教材编写的层面,还是在课堂教学的层面,努力为教材上的数学寻求或创设妥帖的、合适的实际情境,以便数学教学能够借此实际情境展开。这样,学生可以经历生活问题“数学化”的过程,感悟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使小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世界,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就如何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笔者根据多年教学工作实践,总结出以下策略:
一、生活化情境创设应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
生活化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教师在选择生活化题材时要注意生活情境与数学知识之间的相关性以及生活化情境的合理性。如,在“认识小数”一课,笔者通过布置任务,创设让学生到超市买东西的情境,同时收集所买东西的价格信息,然后在数学课堂上汇报信息收集情况。学生汇报情况是:买衣服的价格是78.5元,买鞋的价格是198.7元,买文具的价格是80.3元,买食品的价格为88.9元等等。这样学生在有趣的实践活动中认识了小数,实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时,尽管创设生活化情境与数学知识之间有内在的逻辑联系,但受现实生活问题的复杂性以及学生思维的局限性的影响,在教学中有时会出现一些没有预料到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能妥善处理“预设”和“生成”的关系,在肯定学生正确想法的同时,引导学生围绕既定教学目标思考问题。
二、教学内容应贴近小学生生活实际
小学生生活经验不丰富,生活体验不全面,数学教学中遇到重点、难点时不容易解决,教师可以借助小学生喜闻乐见的事物或者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入教学内容,把数学知识融入其中,也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自编一段故事,然后进行富有启发性的提问,以此导入新课。如,笔者在教“0的加减法”这一内容时,编了一段这样的故事:小猫和妈妈一起去河邊钓鱼,由于小猫三心二意,当妈妈钓了3条鱼时,小猫却一条也没钓到,小猫非常伤心,妈妈告诉小猫以后做事要一心一意,不然什么事也做不好。笔者提问:小猫一条鱼也没钓到,用什么数表示呢?谁能算一算,小猫和妈妈一共钓了几条鱼?学生思考后回答:一条也没钓到用0表示。这时笔者又问:小猫钓了0条鱼和妈妈钓了3条鱼,那么0 3等于多少呢?同学们通过数一数笔者手中带有鱼图案的卡片的张数,很快发现等于3。通过及时引导,学生很快学会有关0的加减法计算。这样基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数学教学的特点,把数学融入小学生的生活之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三、采取多样的生活化教学方法
1.新课导入生活化
导入是一节课的序幕,如果设计得好能引发学生兴趣,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能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小学数学新课教学导入的设计,应找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入点”,创设两者相契合的生活情境导入新课,能有效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时,首先创设了学生甲和学生乙两名同学在教室里进行一场比赛场景,老师要求甲同学(外号飞毛腿)围绕教室的四周跑一圈,乙同学围绕课桌跑一圈。然后让全班同学思考:甲乙两同学谁先跑完,为什么跑得快却反而输了呢?学生激烈争论,纷纷发言:“这太不公平了,甲同学跑一圈的长度比乙同学长得多。”“比赛要两个人都跑相同的地方才算数……”此时,教师趁势引导说:一圈的长度即周长,想知道甲乙两同学各跑多长,长多少吗?为什么跑相同的地方才公平呢?只要大家认真学习这节数学课,就知道了,大家想学吗?这样大家的学习兴致被激发起来了,自然就提升了教学效果。
2.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
在数学教学中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一方面是创设模拟现实生活和数学实验的问题情境,通过在课堂内做实验来学习数学,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例如,在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容积”后,先让学生把一方形纸盒的内匣展开,观察它的平面展开图。然后出示题目:现有一块长 80 分米、宽 40 分米的长方形铁皮,请把它焊接成一个深为10 分米的无盖铁皮盒。这个铁皮盒最大容积为多少立方分米?学生通过开展合作、讨论,对多种方法进行比较,找出最优化的方法。这样的实验活动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而且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是创设游戏谜语与数学故事的问题情境,从“激情引趣”入手,设置谜语解题、游戏激趣、表演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或者由老师提出规则让学生自己设计游戏、谜语、讲故事等活动,让学生在快乐、挑战的积极情绪中乐于探索,勤于动手,主动参与学习。
3.例题教学“生活化”
例题的作用就是给学生做示范,让学生体会解决数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在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如果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设计生动形象、深入浅出的例题教学,采用生活化语言或者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就能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激发学生的兴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学“加、减混合运算”时,就可以把书上的例题改成游戏。教师先对学生说:“小朋友,你们喜欢做游戏吗?”紧接着,讲游戏的规则(先让9人坐在车上,随后下车3人,再上车3人)。然后,边讲述边放音乐:汽车从红旗小学开车了,(学生做动作、模仿开车的声音)灵山到了,车停下(下车3人,又上车3人),汽车又开动了。游戏结束后,让学生讨论,现在车上还有几个人?通过实施这些活动,学生兴趣盎然,教学充满了生活气息,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4.利用多媒体实现数学教学生活化
利用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能提供理想的教学环境,缩短客观事物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既能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如果教师教学中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数学教学规律,对多媒体课件加以合理运用,便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学习“梯形面积”后,要求求出圆木的根数,利用公式应为:(顶层长度 底层长度)×层数÷2,很多同学不理解这样做的原因。但如果利用多媒体教学就简单多了,可以通过制作出动态的演示过程,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枯燥的数学问题趣味化,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引发其丰富的想象力,让小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单位:南京市丁家庄小学江苏】
一、生活化情境创设应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
生活化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教师在选择生活化题材时要注意生活情境与数学知识之间的相关性以及生活化情境的合理性。如,在“认识小数”一课,笔者通过布置任务,创设让学生到超市买东西的情境,同时收集所买东西的价格信息,然后在数学课堂上汇报信息收集情况。学生汇报情况是:买衣服的价格是78.5元,买鞋的价格是198.7元,买文具的价格是80.3元,买食品的价格为88.9元等等。这样学生在有趣的实践活动中认识了小数,实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时,尽管创设生活化情境与数学知识之间有内在的逻辑联系,但受现实生活问题的复杂性以及学生思维的局限性的影响,在教学中有时会出现一些没有预料到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能妥善处理“预设”和“生成”的关系,在肯定学生正确想法的同时,引导学生围绕既定教学目标思考问题。
二、教学内容应贴近小学生生活实际
小学生生活经验不丰富,生活体验不全面,数学教学中遇到重点、难点时不容易解决,教师可以借助小学生喜闻乐见的事物或者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入教学内容,把数学知识融入其中,也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自编一段故事,然后进行富有启发性的提问,以此导入新课。如,笔者在教“0的加减法”这一内容时,编了一段这样的故事:小猫和妈妈一起去河邊钓鱼,由于小猫三心二意,当妈妈钓了3条鱼时,小猫却一条也没钓到,小猫非常伤心,妈妈告诉小猫以后做事要一心一意,不然什么事也做不好。笔者提问:小猫一条鱼也没钓到,用什么数表示呢?谁能算一算,小猫和妈妈一共钓了几条鱼?学生思考后回答:一条也没钓到用0表示。这时笔者又问:小猫钓了0条鱼和妈妈钓了3条鱼,那么0 3等于多少呢?同学们通过数一数笔者手中带有鱼图案的卡片的张数,很快发现等于3。通过及时引导,学生很快学会有关0的加减法计算。这样基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数学教学的特点,把数学融入小学生的生活之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三、采取多样的生活化教学方法
1.新课导入生活化
导入是一节课的序幕,如果设计得好能引发学生兴趣,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能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小学数学新课教学导入的设计,应找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入点”,创设两者相契合的生活情境导入新课,能有效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时,首先创设了学生甲和学生乙两名同学在教室里进行一场比赛场景,老师要求甲同学(外号飞毛腿)围绕教室的四周跑一圈,乙同学围绕课桌跑一圈。然后让全班同学思考:甲乙两同学谁先跑完,为什么跑得快却反而输了呢?学生激烈争论,纷纷发言:“这太不公平了,甲同学跑一圈的长度比乙同学长得多。”“比赛要两个人都跑相同的地方才算数……”此时,教师趁势引导说:一圈的长度即周长,想知道甲乙两同学各跑多长,长多少吗?为什么跑相同的地方才公平呢?只要大家认真学习这节数学课,就知道了,大家想学吗?这样大家的学习兴致被激发起来了,自然就提升了教学效果。
2.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
在数学教学中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一方面是创设模拟现实生活和数学实验的问题情境,通过在课堂内做实验来学习数学,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例如,在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容积”后,先让学生把一方形纸盒的内匣展开,观察它的平面展开图。然后出示题目:现有一块长 80 分米、宽 40 分米的长方形铁皮,请把它焊接成一个深为10 分米的无盖铁皮盒。这个铁皮盒最大容积为多少立方分米?学生通过开展合作、讨论,对多种方法进行比较,找出最优化的方法。这样的实验活动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而且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是创设游戏谜语与数学故事的问题情境,从“激情引趣”入手,设置谜语解题、游戏激趣、表演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或者由老师提出规则让学生自己设计游戏、谜语、讲故事等活动,让学生在快乐、挑战的积极情绪中乐于探索,勤于动手,主动参与学习。
3.例题教学“生活化”
例题的作用就是给学生做示范,让学生体会解决数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在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如果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设计生动形象、深入浅出的例题教学,采用生活化语言或者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就能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激发学生的兴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学“加、减混合运算”时,就可以把书上的例题改成游戏。教师先对学生说:“小朋友,你们喜欢做游戏吗?”紧接着,讲游戏的规则(先让9人坐在车上,随后下车3人,再上车3人)。然后,边讲述边放音乐:汽车从红旗小学开车了,(学生做动作、模仿开车的声音)灵山到了,车停下(下车3人,又上车3人),汽车又开动了。游戏结束后,让学生讨论,现在车上还有几个人?通过实施这些活动,学生兴趣盎然,教学充满了生活气息,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4.利用多媒体实现数学教学生活化
利用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能提供理想的教学环境,缩短客观事物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既能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如果教师教学中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数学教学规律,对多媒体课件加以合理运用,便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学习“梯形面积”后,要求求出圆木的根数,利用公式应为:(顶层长度 底层长度)×层数÷2,很多同学不理解这样做的原因。但如果利用多媒体教学就简单多了,可以通过制作出动态的演示过程,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枯燥的数学问题趣味化,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引发其丰富的想象力,让小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单位:南京市丁家庄小学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