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言道:文如其人,其实用于教学亦可言之。吴小军把智慧和从容注入自己的教学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细细品味吴老师的课堂,犹如漫步于田园之中,点点滴滴都透着自然、本真。没有矫揉造作,于无痕处点亮平淡;没有枯燥灌输,于诗意朗读中引导思悟;没有独断说教,于“放手”中建立开放、民主,自然、本真的课堂。
【教学片段回放】
一、润物无声,教学无痕
(一生读课文第二节:在我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
师:请你停停,你知道“弃养”什么意思吗?
生:就是放弃抚养了。
师:是母亲不愿意养育孩子了?
生:不是。
师:那是什么?可以换个什么词语?
生:去世。
师:请你用这个词去替换“弃养”读读。
(生读)
师:作者为什么不用去世这个词?
生:作者不相信母亲去世。
生:作者深爱母亲,不忍用这个词语。
生:表现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眷恋。
师:你可以成为我的老师了。来,再请你读一读这句话。
(该生读完,全班同学读。)
唐代“诗圣”杜甫在他的《春夜喜雨》中写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句脍炙人口的诗句其实给予了我们教育工作者一种启迪,那就是教学要像春雨无声一样做到教学无痕。教学无痕的目的在于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的环境,通过间接、暗示或者迂回的方法,给学生以教育。这种无痕的教育可以降低学生的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更好地达到教育的目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把教育意图隐蔽起来,是教育艺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可以说,“润物无声,教学无痕”彰显出教育的最高境界。“你停停,你知道‘弃养’什么意思?”“那是什么?可以换个什么词语?”“作者为什么不用去世这个词?”这些问题犹如邻家大哥哥的问候,看似平淡无奇却蕴藏无尽玄机,吴老师把语文教学中的问题融入到和学生的对话中,简简单单的几句话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抓住课文的精髓,并深刻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从而达成了教学目标。
二、回归本真,以读代讲
生:我喜欢开头这一句“来得突然——跟着一阵阵湿润的山风,跟着一缕缕轻盈的云雾,雨,悄悄地来了”,因为这一句让我感受到山雨就像人一样悄悄来了,很亲切,很美!
师:我有同感,作者用拟人的写法,把雨写活了。请你再美美地读一遍。
生:我喜欢“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这句话作者把“岩石、树叶、绿草”想象成“琴键”,把“飘飘洒洒的雨丝”想象成“轻捷柔软的手指”,雨声联想成“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我读了仿佛自己来到了山里,经历了这场山雨。
师:你真会读书。的确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请你读读,把大家都带进这个境界里。
生:我喜欢“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这句话作者用比喻的手法,让我感到雨越来越近越来越近了,仿佛就在眼前了。
师:请你读出这种感觉。
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在语文教学的整个阶段。阅读贵在多读,贵在自悟自得,苏秦苦读,方能游说天下;杜甫勤读,才能下笔有神。因此,课堂上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读,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没有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教师就对文章大加分析,学生所感所悟的也只能是教师强加于他身上的心得和体会,并非是自己的感悟。吴老师深谙此理,课堂上,他将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其能够充分地阅读。“我有同感,作者用拟人的写法,把雨写活了。请你再美美地读一遍。”“你真会读书。的确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请你读读,把大家都带进这个境界里。”“请你读出这种感觉。”吴老师一次又一次地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情感去阅读,使学生在一遍又一遍的阅读中达到 “在读中有所感,在读中有所悟”的目的。
三、大胆放手,学生为主
师:谁来复述藏戏由来的传说故事?
生:唐东杰布为了造桥,但是没有钱,于是就用演戏的形式,让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结果把桥造起来了。这种歌舞的发展就成了藏戏。
师:谁来评一评这个同学的复述。
生:我觉得这位同学说得太简单,没有说具体。
师:那你说,哪些地方没有说具体?
生:比如,藏戏产生在什么时候?为什么要造桥?
师:这两点是应该说清楚,同学们看看还应该说清楚哪几点?
生:故事的经过要说具体。
师:对,我们复述是应该注意一定的方法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都要表述清楚。像今天的课文特别适用于这样的几点去复述。
师:这位同学其实也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谁来说说?
生:我觉得他说得很简洁,高度概括了这个故事,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师:说得好,谁再来复述,取人之长,改进不足。请同学们认真倾听,等一下请你做点评。
生:600多年前,唐东杰布看到藏民们在渡雅鲁藏布江时许多人被江水吞噬了,于是他发下宏愿:发誓架桥,为民造福。于是他就组织说唱班子宣传募捐,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最后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一座座桥。这个演出就发展为藏戏了。
……
布鲁纳把儿童看做是“主动参加知识获得过程的人”。苏联教育学中也明确提出,“儿童是教育的主体。”“孩子永远是教育过程的积极参加者。”“学生的认识活动是主要的。”“教师的任务在于为提高学生的一般认识积极创造条件,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培养独立性和工作能力。”因此,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主体。在《藏戏》这课的教学中,吴老师把讲授、自学、实践、讨论、归纳有机结合在一起。“谁来评一评这个同学的复述。”“那你说,哪些地方没有说具体?”“说得好,谁再来复述,取人之长,改进不足。请同学们认真倾听,等一下请你做点评。”在其适时引导下,让学生去评价学生,让学生去总结,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复述课文的基本要求,而且培养了学生倾听的习惯和能力。
吴小军老师是新课改的实践者,他将新课改的理念成功融入教学中,致力于营造民主、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如同“使卵石臻于完美的,并非锤的打击,而是水的且歌且舞”,让自然与本真在课堂流淌。(作者单位:浙江省金华市金师附小教育集团)
□ 本栏责任编辑 汤金娥
E-mail:[email protected]
【教学片段回放】
一、润物无声,教学无痕
(一生读课文第二节:在我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
师:请你停停,你知道“弃养”什么意思吗?
生:就是放弃抚养了。
师:是母亲不愿意养育孩子了?
生:不是。
师:那是什么?可以换个什么词语?
生:去世。
师:请你用这个词去替换“弃养”读读。
(生读)
师:作者为什么不用去世这个词?
生:作者不相信母亲去世。
生:作者深爱母亲,不忍用这个词语。
生:表现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眷恋。
师:你可以成为我的老师了。来,再请你读一读这句话。
(该生读完,全班同学读。)
唐代“诗圣”杜甫在他的《春夜喜雨》中写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句脍炙人口的诗句其实给予了我们教育工作者一种启迪,那就是教学要像春雨无声一样做到教学无痕。教学无痕的目的在于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的环境,通过间接、暗示或者迂回的方法,给学生以教育。这种无痕的教育可以降低学生的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更好地达到教育的目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把教育意图隐蔽起来,是教育艺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可以说,“润物无声,教学无痕”彰显出教育的最高境界。“你停停,你知道‘弃养’什么意思?”“那是什么?可以换个什么词语?”“作者为什么不用去世这个词?”这些问题犹如邻家大哥哥的问候,看似平淡无奇却蕴藏无尽玄机,吴老师把语文教学中的问题融入到和学生的对话中,简简单单的几句话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抓住课文的精髓,并深刻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从而达成了教学目标。
二、回归本真,以读代讲
生:我喜欢开头这一句“来得突然——跟着一阵阵湿润的山风,跟着一缕缕轻盈的云雾,雨,悄悄地来了”,因为这一句让我感受到山雨就像人一样悄悄来了,很亲切,很美!
师:我有同感,作者用拟人的写法,把雨写活了。请你再美美地读一遍。
生:我喜欢“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这句话作者把“岩石、树叶、绿草”想象成“琴键”,把“飘飘洒洒的雨丝”想象成“轻捷柔软的手指”,雨声联想成“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我读了仿佛自己来到了山里,经历了这场山雨。
师:你真会读书。的确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请你读读,把大家都带进这个境界里。
生:我喜欢“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这句话作者用比喻的手法,让我感到雨越来越近越来越近了,仿佛就在眼前了。
师:请你读出这种感觉。
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在语文教学的整个阶段。阅读贵在多读,贵在自悟自得,苏秦苦读,方能游说天下;杜甫勤读,才能下笔有神。因此,课堂上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读,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没有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教师就对文章大加分析,学生所感所悟的也只能是教师强加于他身上的心得和体会,并非是自己的感悟。吴老师深谙此理,课堂上,他将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其能够充分地阅读。“我有同感,作者用拟人的写法,把雨写活了。请你再美美地读一遍。”“你真会读书。的确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请你读读,把大家都带进这个境界里。”“请你读出这种感觉。”吴老师一次又一次地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情感去阅读,使学生在一遍又一遍的阅读中达到 “在读中有所感,在读中有所悟”的目的。
三、大胆放手,学生为主
师:谁来复述藏戏由来的传说故事?
生:唐东杰布为了造桥,但是没有钱,于是就用演戏的形式,让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结果把桥造起来了。这种歌舞的发展就成了藏戏。
师:谁来评一评这个同学的复述。
生:我觉得这位同学说得太简单,没有说具体。
师:那你说,哪些地方没有说具体?
生:比如,藏戏产生在什么时候?为什么要造桥?
师:这两点是应该说清楚,同学们看看还应该说清楚哪几点?
生:故事的经过要说具体。
师:对,我们复述是应该注意一定的方法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都要表述清楚。像今天的课文特别适用于这样的几点去复述。
师:这位同学其实也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谁来说说?
生:我觉得他说得很简洁,高度概括了这个故事,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师:说得好,谁再来复述,取人之长,改进不足。请同学们认真倾听,等一下请你做点评。
生:600多年前,唐东杰布看到藏民们在渡雅鲁藏布江时许多人被江水吞噬了,于是他发下宏愿:发誓架桥,为民造福。于是他就组织说唱班子宣传募捐,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最后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一座座桥。这个演出就发展为藏戏了。
……
布鲁纳把儿童看做是“主动参加知识获得过程的人”。苏联教育学中也明确提出,“儿童是教育的主体。”“孩子永远是教育过程的积极参加者。”“学生的认识活动是主要的。”“教师的任务在于为提高学生的一般认识积极创造条件,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培养独立性和工作能力。”因此,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主体。在《藏戏》这课的教学中,吴老师把讲授、自学、实践、讨论、归纳有机结合在一起。“谁来评一评这个同学的复述。”“那你说,哪些地方没有说具体?”“说得好,谁再来复述,取人之长,改进不足。请同学们认真倾听,等一下请你做点评。”在其适时引导下,让学生去评价学生,让学生去总结,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复述课文的基本要求,而且培养了学生倾听的习惯和能力。
吴小军老师是新课改的实践者,他将新课改的理念成功融入教学中,致力于营造民主、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如同“使卵石臻于完美的,并非锤的打击,而是水的且歌且舞”,让自然与本真在课堂流淌。(作者单位:浙江省金华市金师附小教育集团)
□ 本栏责任编辑 汤金娥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