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元恺《炎黄风情》音乐语言特色简析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eyses1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西方管弦乐队”这一体裁形成于前古典的曼海姆乐派,到海顿手上加以完善。该形式得到了众多作曲家的使用,如今也颇受中国当代作曲家的青睐。鲍元恺《炎黄风情——24首中国民歌主题管弦乐曲》则采用该体材创作而成。文章通过对第四组曲《云岭素描之(小河淌水)》的音乐发展手法的分析研究,展现了欧洲多声音乐发展与中国传统单声民歌合一的认知。
  【关键词】《炎黄风情》;《小河淌水》;音乐发展手法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一、《小河淌水》简介
  (一)作品简介:
  鲍元恺(1944-)当代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作曲家之一,其创作的《炎黄风情——24首中国民歌主题管弦乐曲》自1991年首演以来,风靡世界。该作品是中国音乐在走过“洋为中用”的创作道路之后,让中国传统音乐语言走上了“中为洋用”的创作路程的代表作品之一。
  作曲家以中国的广阔地域为基石,按文化特点将其分成六个地区,选用各地域较具代表性的民歌进行创作,分别再现了河北、云南、陕西、四川、江苏、山西六个地区人民的生活情景。首先,这些作品是具有鲜活艺术灵性的生命释放,是具有独立认知价值的历史传承;其次,巧妙的艺术构思、纯熟的创作手法、多彩的调式和声、淳朴的曲式架构等,共同孕育出一部美妙的时间艺术。
  《小河淌水》是组曲《云岭素描》中的一首,该作品为抒情小曲。是一首“即景生情、情景交融”的云南情歌。民歌的歌词是“月亮出来亮汪汪,想起我的阿哥在深山,哥象月亮天上走,山下小河淌水清悠悠。”
  管弦乐版《小河淌水》以原始民歌歌词的意境所提供的时间(月夜),空间(山下小河旁)为背景,使用String的高音区模拟朦胧月夜;P-no、Arap、Glock模拟流水线条;C-ingl.和Fl.相继奏出动人的旋律。当String tutti时,低音部放慢一倍的对应旋律,将爱情之歌推向高潮。
  二、《小河淌水》音乐发展手法
  该作品的整体结构布局是分节歌式的,由七个部分构成,具体结构见下图:
  具有中国传统音乐结构特色的发展手法及架构,大体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一)重复中求发展
  不同音色重复对应(呼应式)的陈述方式。在中国传统音乐中,所谓的“句句双”结构是颇具特色的。在管弦樂版的《小河淌水》中作为背景烘托气氛的Mm6-7及作为补充呼应式的Mm9-10,均为伴奏式,在结构中的地位相当,采用不同的乐器,形成音色上的对比。具体创作手法见例1:
  基于段落重复的“叠奏”:“叠”即为重复。在中国传统音乐的概念中,“叠”的含义类似于舒伯特艺术歌曲中分节歌式创作手法中的重复,其中,局部的变化重复也经常被使用。从例2的旋律可看出,该句内部就是主题的“叠奏”(分节歌)。
  例2是由英国管演奏的A主题的前3小节旋律,其中第11小节的后两拍,与第12小节的前两拍,则为“叠奏”。
  例3 是由长笛演奏的主题A1的部分旋律,从例2、例3中可看出,是八度模进式的重复“叠奏”。
  该作品主题共出现了3次,A2(Mm46-57)是上两次主题的上三度重复,弦乐器阐述,此为第三次“叠奏”,这一创作手法与古曲《阳关三叠》、《梅花三弄》的结构创作手法较相似。
  基于片段乐思多次重复的“垛”:在音乐片段中,连续的“叠奏”则可形成“垛”。“垛”在中国的传统民歌和戏曲创作中也是较常用的,它可以是对部分音调的重复、旋律的自由变化重复;也可以是部分节奏的组合、结构样式有规律的“叠奏”。
  例4是由圆号演奏的引子中前5小节固定节奏型的叠奏重复写法。在本曲中,这一节奏型在引子、连接1、连接2、尾声中出现了四次,对主题的三次变奏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变奏中求发展
  在早期,由于中国传统音乐的原创性不够发达,记谱法不够完善,促使了变奏手法在作品创作中的突出使用。一般的变奏形式共有六种。不过该作品未将六种变奏全部采用。
  即兴变奏:中国民间音乐的灵魂。指变奏手法没有事先设计好固定音型的模式,这种即兴创作不仅可以展示音乐的演出技术,也最容易反映出民间音乐家们处理音乐的灵性。
  体裁与地方风格变奏:在民间歌舞或小戏中非常普遍。民间艺人非常擅长将原有的某一民歌或曲牌音调,根据歌舞或小戏的需要进行变奏性发展。《小河淌水》原来就是一支节奏自由和带山歌特点的情歌,但是,用于采茶灯的歌舞时,原歌调经音乐结构和节奏律动的规范变奏发展,又变成了另一种舞曲体裁的模样。
  例5是《小河淌水》原民歌的音乐素材,例6则在例5的基础上加以改编,都采用la-do-re-mi四音,但唱词和内容不同,同一唱腔变奏发展出合乎完全不同角色需要的旋律。
  加花或减化变奏:可用于细节,也可用于不同段落,后者常常发展成变奏曲式。以板式变化为依据的加花减花变奏,或以更换器乐演奏技巧为依据的分阶段加花减化变奏更为多见。在鲍元恺的学生朱培宾改编的《炎黄风情》钢琴缩谱中的主题A2部分则采用了加花式旋法。
  (三)承递式发展
  承递式发展手法是:音乐某一陈述片段的“终点音”(可以是一个音,也可以是几个音)同时又是新音乐片段的“起点音”,使音乐获得承前递后的发展,这种发展手法,可以是严格的,也可以是自由的,甚至是结构上的承递。
  严格的承递式发展,即民间所谓的“连环扣”或“扯不断”的曲式,他们多通过严格地重复一两个音或几个音更换音乐材料。材料也相对较紧凑。
  上例是主题A的部分旋律素材,从例可看出第15小节的结音与第16小节的起始音成“鱼咬尾”的承递式发展。
  比较自由的承递:乐思的结尾材料与下一句中发展乐思的起始材料大致相同,便可形成较自由的承递。这种手法在本曲中则不太典型,本曲多采用的是严格式的承递式发展手法。   (四)对应式发展
  所谓“天-地,雨-风,大陆-长空”,均为“对应”观念。中国传统音乐中的“对应”,不仅可以通过音区、音色对比呼应,也可以通过旋法的对比呼应形成。
  音色上的对应:可以通过节奏结构的重复与音区、音色上的实现。例2、例3是由英国管及长笛演奏的两个主题,虽同为木管组柔质乐器,但是不同乐器的使用,在音色上形成了对比。
  旋律调式上的对应:将例8中的素材同例2、例3相比较可得出,旋律的音高位置及调式上都发生了变化,形成了上三度的调式对比,同时也符合音色对比这一特性。
  (五)合头、合尾及迂回发展
  中国传统音乐中的“合头”,指乐曲中不同段落的起始材料相同,共同的音乐材料用在开始处,称为“合头”;若将共同的音乐材料用在结尾处,则称为“合尾”。“合头”保证起始音乐的类似性;“合尾”则使各段落的音乐“殊途同归”,这种结构思维可用于宏观、微观概念中。
  譬如:例7中的顶真格式写法,则是“合头现象”;例3中的第26、29小节的结音是相同的,则是采用的“合尾”方式。这两例都在微观上体现了这一特点。这种创作手法,使音乐在整体结构中获得某种主导性材料或“核心腔调”的表情意义。
  (六)在调式调性转换中求发展
  主要指音乐通过调式调性的游移、交替、对比呼应或首尾放调等手段实现发展。其中有多种形式如:借子转调,移位转调,四、五度翻调,等音换调。
  在《小河淌水》一曲中,用的是移位转调,像例2、例3与例8间的三度调的对比,例2与例8在调式上形成了十度的复对位式写法,而例3与例8用的是上三度的调性对比。
  三、结语
  音乐语言的发展手法,是以部分音乐材料为基础的,其体现了“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归一”的传统宇宙观。这些从单音、数音的展衍发展,又通过合尾等手法来统一乐思。而其中的对应、对比发展手法,则可以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观相辅相成。
  从上文的简述可知,《炎黄风情之小河淌水》这首作品所折射出的人文理念:該作品以中国民族音乐语言为核心,创造性地运用了民族化音调,从各个方面揭示音乐形象。作品本着对中西音乐文化的传承,形成自己独特的复调语言。这些具有永恒生命力的音乐遗产,展示了广阔的艺术天地。
  参考文献
  [1]鲍元恺.炎黄风情[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1.
  [2]李吉提.中国音乐结构分析概论[M]. 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1.0
  [3]鲍元恺.中国风:我的交响系列创作工程[J].音乐研究,1994.
  作者简介:俞卫娜,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
其他文献
【摘要】《百色起义红色组歌》是以“百色起义”为主要内容、以右江地区红色歌曲和少数民族音乐为主要素材的大型套曲,是对右江地区红色歌曲再创作与推广传播的一次有益探索。本文从两个方面对右江地区红色歌曲的再创作与传播推广进行论述。  【关键词】右江地区;红色歌曲;再创作;传播  【中图分类号】J609 【文献标识码】A  《百色起义红色组歌》(以下简称《组歌》),是由百色学院和广西艺术学院专业教师联合创编
期刊
【摘要】《紫藤花》是中国民族歌劇《伤逝》中的一首二重唱作品,由男女主人公涓生和子君演唱,旋律优美又极富感染力,穿针引线般地推动着剧情的发展,为歌剧的戏剧表现力和艺术魅力锦上添花。本文以自身演唱体会为出发点,浅谈在实际演唱过程中的情感处理,以更准确地把握作品的精神内涵,更加传神地演绎出剧中主人公的戏剧形象。  【关键词】伤逝;二重唱紫藤花;情感处理  【中图分类号】J653 【文献标识码】A  一、
期刊
摘要:在建筑工程项目当中,通过全过程动态控制,能够有效提升施工质量,减少安全事故,优化施工进度。本文将重点阐述,在全过程动态控制下,如何有效实施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管理工作,优化施工进度,进一步保障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与落成。  关键词:建筑工程;全过程动态控制;进度管理  在建筑工程项目当中,想要保障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就必须要做好施工进度管理。尤其是在全过程动态控制的过程中,更是要重视起进度管
期刊
【摘要】普契尼创作歌剧《燕子》时已56岁,对一些充满神秘感的东西着迷;《燕子》作为他的尝试之作,拥有了一些新的元素。而命运作为贯穿歌剧的一条线索,比以往的他以往的作品都表现得明显一些。因此本文试从女主角玛格达的命运着手,从一个新的角度进行角色分析。  【关键词】燕子;普契尼;玛格达;命运  【中图分类号】J652 【文献标识码】A  贯穿歌剧《燕子》的其中一条线索是命运。1914年普契尼开始创作“
期刊
【摘要】高水准地演奏古典钢琴奏鸣曲取决于对细节的挖掘与合理的表达。新学一首古典钢琴奏鸣曲,需要从识谱阶段开始,秉持这些原则:选择权威的版本,仔细观察并分析谱面上的标记,寻找可发挥的空间,结合正确的指法。遵循这样的规律,不仅可以规范得弹奏古典主义风格作品,更能弹奏出细腻,精致,丰富,匀称的古典钢琴奏鸣曲。  【关键词】古典奏鸣曲;钢琴;细节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古典
期刊
【摘要】声乐表演作为一种诠释美的音乐艺术表演形式,充满了忠实性与创造性的辩证统一。对于表演而言,原作中客观存在的音符是声乐表演者主观创造的基础,声乐表演者一方面要尊重原作的客观存在性,真实还原音乐原始风格;另一方面又要敢于发挥意识的主观能动性,创造体现时代精神。因此,声乐表演实则就是通过个性化的联想与想象而使表演中对美的认识不断趋向原作真实性地还原。  【关键词】原作;声乐表演;忠实性;创造性;美
期刊
【摘要】承载着草根曲艺发展的南京白局,历经百年沧桑至今仍活跃着,并以其独特的活动形式,建构了凸显自己文化标识的民俗奇观。本文以个案研究的形式,對南京白局传承人徐春华音乐唱腔的传承与创新进行分析和研究,揭示在不断变迁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口头传统在代代传承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力图为南京白局口头艺术的研究工作添砖加瓦。  【关键词】白局唱腔;音乐创新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一、南
期刊
【摘要】《马太受难曲》是巴洛克时期德国著名音乐家巴赫所作的大型宗教音乐作品,这首乐曲主要取材于圣经《新约全书》中《马太福音》,讲述耶稣从被害到复活的经历。本文试图借助对《马太福音》和《马太受难曲》的分析来探讨《马太受难曲》中正义、崇高、牺牲、自我反思与审判等人文色彩的体现。  【关键词】马太受难曲;马太福音;人文精神;牺牲;反思;审判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期刊
【摘要】《茶花》是台湾著名音乐诗人陈升《丽江的春天》专辑的第三首歌,本文从《茶花》入手,从旁白、歌词、编曲、和声四个方面,分析《丽江的春天》感人的音乐文化元素,简评陈升经过冥思沉淀后的创作特点。  【关键词】《茶花》; 陈升;《 丽江的春天》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丽江,在世界在中国来说是很小很小的一个地方,纳西族人口不多,却有自己的音乐,由纳西语言演唱的原创丽江歌曲,本土歌
期刊
【摘要】本文介绍了宣叙调,对其产生情况进行了简要的阐述,同时对歌剧以及歌剧的发展历史进行了叙述。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了有关宣叙调在歌剧《尤丽狄茜》中融入的有关问题,并总结了宣叙调的运用对歌剧《尤丽狄茜》在表达水平提高等方面的推动作用,阐述了其对现代艺术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宣叙调;歌剧;《尤丽狄茜》;运用;启示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尤丽狄茜》是十七世纪歌剧的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