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摘要】
本文对黑龙江省宁安市果蔬产品流通现状进行了描述,从批发市、流通体系、机制和流通服务业等方面提了出果蔬流通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的成因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四点对策建议,试图为促进宁安市果蔬产品流通而提供理论参考和智力支持。
【关键词】
果蔬产品;农产品流通
宁安市是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下属的一个县级市,自然资源禀赋好,具有多重从事果蔬经济作物生产经营的优势,然而农产品流通的滞后问题,一直影响着当地果蔬产业的发展。由于农产品生产的地域性与消费的普遍性、生产的季节性与消费的全年性之间的对立,使得农产品流通成为化解生产与消费的矛盾、变现农产品价值、创造农产品附加值的重要活动,因此,农产品流通是否高效、畅通,关系到生产者与消费者的根本利益。近年来,随着居民支付能力的急速提高,农产品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格局,这就要求突出做好新型、高效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建设工作。
1 宁安市果蔬产品流通的现状
果蔬产业是宁安市的传统优势产业,历来是牡丹江和远东地区的菜篮子和果篮子。宁安市委、市政府始终将蔬菜水果产业作为全市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尤其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果蔬。上世纪90年代,宁安市已经编制并逐步实施了调整粮经生产结构的发展规划,旨在提高经济作物的生产面积。目前,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到3万hm2,其中,果蔬生产面积占到45%。当前,宁安市每年生产的果蔬产品主要销往内地与国外,其中,大部分销往国外,例如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地。总体上看,目前,宁安市多元化果蔬流通体系初步建立,多形态流通模式与多种成分流通机制并存,流通绩效初步取得。
2 宁安市果蔬产品流通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经过几年来的发展,宁安市果蔬流通市场取得初步的发展绩效,市场得到一定程度的发育,但是由于诸多问题的存在,甚至一些问题已经成为宁安市果蔬流通市场发展的瓶颈,一定程度上羁绊宁安市果蔬流通市场的发展。
2.1 批发市发展不足
农产品批发市场是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的基本依托。一方面,宁安市规模化专业批发市处于缺位之中,大宗农产品销售活动主要发生在农村自然状态下的小集贸市场之中;另一方面,勉强能称得上批发市场的小规模农产品市场,也没有摆脱传统的交易方式,交易手段相对落后,进而使流通与销售的作业载荷偏低。总体上看,目前宁安市农产品市场体系面临着缺少交易量大、知名度高、辐射范围广的骨干农产品批发市场的问题,导致宁安市现有市场平台,既不能支撑本地农产品顺利地流入全省乃至东北区域,又不能对外地客商产生强大的吸引力,难以打造诸如山东寿光一样的驰名品牌批发大市场的效应。
2.2 流通环节不规范
流通环节不规范一则表现在流通环节过多上面。胡定囊研究表明,我国水果流通过程中的总浪费率达到30%左右,蔬菜的总浪费率达到了45%。据数据显示,宁安市果蔬产品在采摘、包装、运输、储存中的损耗率在10%-20%左右,但与欧美发达国家蔬菜流通环中的5%损耗率相比较,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二则表现在流通浪费导致流通成本居高不下上面。宁安市的果蔬产品流通模式经过层层批发、多级零售,每一个环节均至少加价5%至10%,这些成本最终都会转嫁到零售价格中;宁安市的种植散户较多,给收购和运输造成了困难,又为高额浪费问题重重地增添一个砝码。同时,宁安市没有一个与之相适应的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不能对本地果蔬产品流通进行企业化管理,进而缺失减少和杜绝流通浪费的管理平台,这便为浪费引致流通成本过高又浓浓地平添一笔黑油彩。
2.3 流通技术落后
宁安市果蔬农产品流通技术落后主要表现三个方面,一是果蔬品运输装备技术落后,缺乏现代农产品物流作业的元素,特别是冷链运输装备严重缺失,导致农产品流通露天常温作业问题的彰显,进一步催生低保鲜率和低保活率的问题;二是包装技术缺乏,农产品包装仍采用传统工艺,如捆装、简易塑料包装进入农产品消费市场,甚至不经过任何包装直接进入消费市场;三是流通管理技术落后,宁安市农产品流通尚不存在流通管理配套系统,绝大部分的流通都是经纪人各自组织,他们依赖少量和十分简陋的设备开展最原始的流通管理,不具备诸如现代检测、分类、电子信息采集和编码、信息处理与传输、称重和结算等管理条件。
2.4 流通服务体系相对滞后
农产品流通服务体系是指为农产品的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提供综合配套服务的体系。现行的农产品流通服务体系主要包括生产服务层、流通层和消费服务层。宁安市的流通服务体系相对滞后体现在服务主体薄弱和服务内容单一等方面,从生产层次来看,流通服务项目单一,服务质量低。从流通和消费层次看,流通服务表现为单一的交易服务,缺乏现代流通方式相适应的金融、信息、物流及网上模拟等全方位的配套服务。
3 问题成因分析
3.1 政府作用有限
政府调控农产品流通的作用滞后于农产品流通发展的要求,主要表现为政府对农产品流通工作的指导和管理相对不足,宏观调控乏力;缺乏着眼于长远考虑的宁安市农产品流通发展的整体规划;针对促进农产品流通和食品安全的政策体系,还没有形成;政府对农产品流通企业的支持性政策也相对缺乏;财政资金对农产品流通投入较少。有限的政府支持,自然不会推动宁安市农产品流通批发市场形成与发展,同时,流通规范性的形成、流通技术的改进,乃至流通服务业形成与发展都将沿着自然演化的路径而进行。
3.2 产品品牌建设不足
产品品牌是市场从小到大,从无序到有序发展的催化剂,也是农产品流通的润滑剂。某种农产品品牌形成之后,消费者对其将逐渐地建立起消费偏好,推动交易额发生由少到多的演变,由此带动批发市场和规范流通的形成,以此来迎合日益扩大的交易需求;品牌形成与发展过程中,需要各种流通技术做支撑,由此带动流通技术的形成与发展。依托流通技术,特定品牌产品会被保质保量和及时地送达消费者手中,使消费者对特定品牌的偏好被强化,进而推动农产品流通平滑地发展。目前,虽然宁安市已培育涉农商标380件,占牡丹江市涉农商标的37.6%,但是品牌的知名度差,认知度低。这种品牌建设的窘境无助于宁安市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形成、规范流通的生成与流通技术的发展。 3.3 缺失流通规划与市场机制不健全
目前,宁安市农产品流通存在下面明显问题,即市场存在随意建设,空间布局分散,规模偏低,设施简陋等问题;流通节点关联秩序混乱,各类市场重叠交织;生产者、中间商和消费者之间的隐讳关系盘根错节,流通市场的公平差和透明度低,海外市场规模发展缓慢;市场管理规范与传统流通习惯相矛盾,流通监管流于形式。这一切都在指明宁安市农产品流通存在流通规划缺失和市场机制不健全的症结,正是这个症结长期得不到破解,才有诸如批发市场难已出现,乃至其它问题的演生。
3.4 流通信息平台建设滞后
农产品市场信息是联系农产品产、供、销的纽带和桥梁。宁安市农产品市场信息流通不畅的主要表现是广大农村信息网络平台建设滞后,传统媒介并没有成为发布农产品市场信息的重要渠道。宁安市果蔬品由于信息资源匮乏、信息开发资金不足、信息结构不畅、信息交流网络不健全等原因,导致农产品流通相对落后,进而阻碍了批发市场的顺利形成,同时流通服务体系的建设也因此受到抑制。
4 对策建议
4.1 多维度加大政府的支持
第一,政府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农产品出口企业的贷款规模,从而扩大其生产规模和精深加工能力。第二,根据生产标准,政府职能部门对农产品出口企业资格审查,并赋予达标企业进出口经营权,并创建农产品的出口保险机制;第三,在“绿色通道”的基础上,政府应该建立各级公路车辆准入制度,降低或免除公路运营费用,同时在燃油上面进行补贴,以此减轻农产品流通总成本和提高农产品的流通效率;第四,政府鼓励宁安市进行“一村一品”的生产安排,逐步引导各类专业化生产走上规模化发展道路,引导农户利用物理、生物防治和农业生产工艺的方法,生产无公害的优质农产品,依靠专业种植、规模生产和农产品高质量的优势,打造流通商向产地市场聚集的向心力。
4.2 健全果蔬产品流通体系与机制
层次分明和完备高效的农产品流通体系,是流通市场有序和繁荣的根本前提,也是实现优胜劣汰,引导宁安市内销和展开对外竞争的基本平台,为此,宁安市需要突出做好下的基本工作。第一,完善批发市场体系。合理规划批发市场的布局;重组合并效率低下和重复建设的批发市场;扩建、升级改造运行良好、管理规范的批发市场;在特定作物主产区建立专业型批发市场;在大型农产品生产基地新建一批批发市场。第二,规范市场准入机制,严把源头关。严格落实入市者的责任,认真审查入市者的资格,定期检查入市者的经营行为;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质量可追溯体系;严格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导责任制、辖区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推动各项管理措施落实到具体工作中。第三,落实监管机制,规范市场操作。监管机制分为政府监管机制、市场监管机制、自我约束机制,三种机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完善监管制度要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另外加大监管力度,以政府监管为主,对监管人员明确定岗,并定期进行考核。
4.3 推进果蔬品信息平台建设
市场经济越是发展,贸易越是全球化,市场信息的导向作用就越明显,信息网络的作用就越重要,因此应该有针对性地完善宁安市信息平台的建设。首先,由专家展开调研并充分论证合理的信息节点布局方案,然后政府利用行政力量,整合市内各地区各种农产品流通相关的信息网络资源,构建全市集中统一的农产品流通网络平台。其次,依托宁安市合作经济组织实体,做好农产品流通信息收发工作。政府利用政策为合作经济组织装备农业信息收发装备,并根据信息供给的数量与质量给予适当的奖励。
4.4 做好品牌建设工作
一则,做好品牌整合的设计工作。利用香瓜、西瓜和木耳等已有品牌市场优势,设计带有宁安市浓郁特点的农产品统一品牌,并使之覆盖到宁安市的所有农产品;二则按照“健康的环境才能生产出健康农产品”的理念,加强宁安市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打造优质农产品的形成条件,从而为本地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奠定环境基础。三则,加快农产品质量标准规范体系的建设。依托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并按照高于国家标准的原则,围绕“农产品品种、产地环境、生产技术规范、产品质量与安全、包装标识与贮存、检测检疫技术”等各层面,加快制定高标准的规范体系,以此为基础,构建食品放心工程,夯实宁安市农产品品牌建设的质量基础。四则做好登记农产品地理标志工作,依靠地域历史文化特色,注册文化地理商标。
【参考文献】
[1]黎元生.农产品流通组织创新研究[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11).
[2]罗必良.中国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3.(4).
[3]袁永友,周启红,陈万卷.中部地区农产品流通服务体系优化探讨[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9(6).
[4]杨薇.中美农产品流通政策比较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8.
[5]任兴洲.我国农产品流通形式的发展现状与完善思路[J].市场营销导刊.2007(5).
[6]丁华“.四流”协同理念在新型农产品流通模式打造中的体现[J].经济经纬,2007(3).
[7]赵利梅.农业产业化发展与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J].农村经济.2007(7).
[8]祝春秀.推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的实践与问题研究[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0(6).
[9]孙涛.我国农产品现代流通服务体系的构建及公共政策建议[J].现代经济探讨,2011(12).
[10]戴艳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体制创新[J].探求,2006(3).
本文对黑龙江省宁安市果蔬产品流通现状进行了描述,从批发市、流通体系、机制和流通服务业等方面提了出果蔬流通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的成因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四点对策建议,试图为促进宁安市果蔬产品流通而提供理论参考和智力支持。
【关键词】
果蔬产品;农产品流通
宁安市是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下属的一个县级市,自然资源禀赋好,具有多重从事果蔬经济作物生产经营的优势,然而农产品流通的滞后问题,一直影响着当地果蔬产业的发展。由于农产品生产的地域性与消费的普遍性、生产的季节性与消费的全年性之间的对立,使得农产品流通成为化解生产与消费的矛盾、变现农产品价值、创造农产品附加值的重要活动,因此,农产品流通是否高效、畅通,关系到生产者与消费者的根本利益。近年来,随着居民支付能力的急速提高,农产品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格局,这就要求突出做好新型、高效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建设工作。
1 宁安市果蔬产品流通的现状
果蔬产业是宁安市的传统优势产业,历来是牡丹江和远东地区的菜篮子和果篮子。宁安市委、市政府始终将蔬菜水果产业作为全市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尤其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果蔬。上世纪90年代,宁安市已经编制并逐步实施了调整粮经生产结构的发展规划,旨在提高经济作物的生产面积。目前,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到3万hm2,其中,果蔬生产面积占到45%。当前,宁安市每年生产的果蔬产品主要销往内地与国外,其中,大部分销往国外,例如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地。总体上看,目前,宁安市多元化果蔬流通体系初步建立,多形态流通模式与多种成分流通机制并存,流通绩效初步取得。
2 宁安市果蔬产品流通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经过几年来的发展,宁安市果蔬流通市场取得初步的发展绩效,市场得到一定程度的发育,但是由于诸多问题的存在,甚至一些问题已经成为宁安市果蔬流通市场发展的瓶颈,一定程度上羁绊宁安市果蔬流通市场的发展。
2.1 批发市发展不足
农产品批发市场是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的基本依托。一方面,宁安市规模化专业批发市处于缺位之中,大宗农产品销售活动主要发生在农村自然状态下的小集贸市场之中;另一方面,勉强能称得上批发市场的小规模农产品市场,也没有摆脱传统的交易方式,交易手段相对落后,进而使流通与销售的作业载荷偏低。总体上看,目前宁安市农产品市场体系面临着缺少交易量大、知名度高、辐射范围广的骨干农产品批发市场的问题,导致宁安市现有市场平台,既不能支撑本地农产品顺利地流入全省乃至东北区域,又不能对外地客商产生强大的吸引力,难以打造诸如山东寿光一样的驰名品牌批发大市场的效应。
2.2 流通环节不规范
流通环节不规范一则表现在流通环节过多上面。胡定囊研究表明,我国水果流通过程中的总浪费率达到30%左右,蔬菜的总浪费率达到了45%。据数据显示,宁安市果蔬产品在采摘、包装、运输、储存中的损耗率在10%-20%左右,但与欧美发达国家蔬菜流通环中的5%损耗率相比较,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二则表现在流通浪费导致流通成本居高不下上面。宁安市的果蔬产品流通模式经过层层批发、多级零售,每一个环节均至少加价5%至10%,这些成本最终都会转嫁到零售价格中;宁安市的种植散户较多,给收购和运输造成了困难,又为高额浪费问题重重地增添一个砝码。同时,宁安市没有一个与之相适应的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不能对本地果蔬产品流通进行企业化管理,进而缺失减少和杜绝流通浪费的管理平台,这便为浪费引致流通成本过高又浓浓地平添一笔黑油彩。
2.3 流通技术落后
宁安市果蔬农产品流通技术落后主要表现三个方面,一是果蔬品运输装备技术落后,缺乏现代农产品物流作业的元素,特别是冷链运输装备严重缺失,导致农产品流通露天常温作业问题的彰显,进一步催生低保鲜率和低保活率的问题;二是包装技术缺乏,农产品包装仍采用传统工艺,如捆装、简易塑料包装进入农产品消费市场,甚至不经过任何包装直接进入消费市场;三是流通管理技术落后,宁安市农产品流通尚不存在流通管理配套系统,绝大部分的流通都是经纪人各自组织,他们依赖少量和十分简陋的设备开展最原始的流通管理,不具备诸如现代检测、分类、电子信息采集和编码、信息处理与传输、称重和结算等管理条件。
2.4 流通服务体系相对滞后
农产品流通服务体系是指为农产品的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提供综合配套服务的体系。现行的农产品流通服务体系主要包括生产服务层、流通层和消费服务层。宁安市的流通服务体系相对滞后体现在服务主体薄弱和服务内容单一等方面,从生产层次来看,流通服务项目单一,服务质量低。从流通和消费层次看,流通服务表现为单一的交易服务,缺乏现代流通方式相适应的金融、信息、物流及网上模拟等全方位的配套服务。
3 问题成因分析
3.1 政府作用有限
政府调控农产品流通的作用滞后于农产品流通发展的要求,主要表现为政府对农产品流通工作的指导和管理相对不足,宏观调控乏力;缺乏着眼于长远考虑的宁安市农产品流通发展的整体规划;针对促进农产品流通和食品安全的政策体系,还没有形成;政府对农产品流通企业的支持性政策也相对缺乏;财政资金对农产品流通投入较少。有限的政府支持,自然不会推动宁安市农产品流通批发市场形成与发展,同时,流通规范性的形成、流通技术的改进,乃至流通服务业形成与发展都将沿着自然演化的路径而进行。
3.2 产品品牌建设不足
产品品牌是市场从小到大,从无序到有序发展的催化剂,也是农产品流通的润滑剂。某种农产品品牌形成之后,消费者对其将逐渐地建立起消费偏好,推动交易额发生由少到多的演变,由此带动批发市场和规范流通的形成,以此来迎合日益扩大的交易需求;品牌形成与发展过程中,需要各种流通技术做支撑,由此带动流通技术的形成与发展。依托流通技术,特定品牌产品会被保质保量和及时地送达消费者手中,使消费者对特定品牌的偏好被强化,进而推动农产品流通平滑地发展。目前,虽然宁安市已培育涉农商标380件,占牡丹江市涉农商标的37.6%,但是品牌的知名度差,认知度低。这种品牌建设的窘境无助于宁安市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形成、规范流通的生成与流通技术的发展。 3.3 缺失流通规划与市场机制不健全
目前,宁安市农产品流通存在下面明显问题,即市场存在随意建设,空间布局分散,规模偏低,设施简陋等问题;流通节点关联秩序混乱,各类市场重叠交织;生产者、中间商和消费者之间的隐讳关系盘根错节,流通市场的公平差和透明度低,海外市场规模发展缓慢;市场管理规范与传统流通习惯相矛盾,流通监管流于形式。这一切都在指明宁安市农产品流通存在流通规划缺失和市场机制不健全的症结,正是这个症结长期得不到破解,才有诸如批发市场难已出现,乃至其它问题的演生。
3.4 流通信息平台建设滞后
农产品市场信息是联系农产品产、供、销的纽带和桥梁。宁安市农产品市场信息流通不畅的主要表现是广大农村信息网络平台建设滞后,传统媒介并没有成为发布农产品市场信息的重要渠道。宁安市果蔬品由于信息资源匮乏、信息开发资金不足、信息结构不畅、信息交流网络不健全等原因,导致农产品流通相对落后,进而阻碍了批发市场的顺利形成,同时流通服务体系的建设也因此受到抑制。
4 对策建议
4.1 多维度加大政府的支持
第一,政府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农产品出口企业的贷款规模,从而扩大其生产规模和精深加工能力。第二,根据生产标准,政府职能部门对农产品出口企业资格审查,并赋予达标企业进出口经营权,并创建农产品的出口保险机制;第三,在“绿色通道”的基础上,政府应该建立各级公路车辆准入制度,降低或免除公路运营费用,同时在燃油上面进行补贴,以此减轻农产品流通总成本和提高农产品的流通效率;第四,政府鼓励宁安市进行“一村一品”的生产安排,逐步引导各类专业化生产走上规模化发展道路,引导农户利用物理、生物防治和农业生产工艺的方法,生产无公害的优质农产品,依靠专业种植、规模生产和农产品高质量的优势,打造流通商向产地市场聚集的向心力。
4.2 健全果蔬产品流通体系与机制
层次分明和完备高效的农产品流通体系,是流通市场有序和繁荣的根本前提,也是实现优胜劣汰,引导宁安市内销和展开对外竞争的基本平台,为此,宁安市需要突出做好下的基本工作。第一,完善批发市场体系。合理规划批发市场的布局;重组合并效率低下和重复建设的批发市场;扩建、升级改造运行良好、管理规范的批发市场;在特定作物主产区建立专业型批发市场;在大型农产品生产基地新建一批批发市场。第二,规范市场准入机制,严把源头关。严格落实入市者的责任,认真审查入市者的资格,定期检查入市者的经营行为;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质量可追溯体系;严格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导责任制、辖区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推动各项管理措施落实到具体工作中。第三,落实监管机制,规范市场操作。监管机制分为政府监管机制、市场监管机制、自我约束机制,三种机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完善监管制度要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另外加大监管力度,以政府监管为主,对监管人员明确定岗,并定期进行考核。
4.3 推进果蔬品信息平台建设
市场经济越是发展,贸易越是全球化,市场信息的导向作用就越明显,信息网络的作用就越重要,因此应该有针对性地完善宁安市信息平台的建设。首先,由专家展开调研并充分论证合理的信息节点布局方案,然后政府利用行政力量,整合市内各地区各种农产品流通相关的信息网络资源,构建全市集中统一的农产品流通网络平台。其次,依托宁安市合作经济组织实体,做好农产品流通信息收发工作。政府利用政策为合作经济组织装备农业信息收发装备,并根据信息供给的数量与质量给予适当的奖励。
4.4 做好品牌建设工作
一则,做好品牌整合的设计工作。利用香瓜、西瓜和木耳等已有品牌市场优势,设计带有宁安市浓郁特点的农产品统一品牌,并使之覆盖到宁安市的所有农产品;二则按照“健康的环境才能生产出健康农产品”的理念,加强宁安市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打造优质农产品的形成条件,从而为本地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奠定环境基础。三则,加快农产品质量标准规范体系的建设。依托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并按照高于国家标准的原则,围绕“农产品品种、产地环境、生产技术规范、产品质量与安全、包装标识与贮存、检测检疫技术”等各层面,加快制定高标准的规范体系,以此为基础,构建食品放心工程,夯实宁安市农产品品牌建设的质量基础。四则做好登记农产品地理标志工作,依靠地域历史文化特色,注册文化地理商标。
【参考文献】
[1]黎元生.农产品流通组织创新研究[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11).
[2]罗必良.中国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3.(4).
[3]袁永友,周启红,陈万卷.中部地区农产品流通服务体系优化探讨[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9(6).
[4]杨薇.中美农产品流通政策比较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8.
[5]任兴洲.我国农产品流通形式的发展现状与完善思路[J].市场营销导刊.2007(5).
[6]丁华“.四流”协同理念在新型农产品流通模式打造中的体现[J].经济经纬,2007(3).
[7]赵利梅.农业产业化发展与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J].农村经济.2007(7).
[8]祝春秀.推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的实践与问题研究[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0(6).
[9]孙涛.我国农产品现代流通服务体系的构建及公共政策建议[J].现代经济探讨,2011(12).
[10]戴艳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体制创新[J].探求,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