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物理知识比初中物理知识复杂、抽象,学习方面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和较复杂多样的学习工具。很多学生进入高中后觉得物理难学甚至厌学。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成了树立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提高物理学习能力的关键。教学中通过提前补充部分知识,创设多彩的物理情景,化抽象为形象;进行主体性教学,以打开学生的思维空间;开展第二课堂,进行解题方法的指导;开展课外活动,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乐趣等方面进行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
关键词:物理;教学;衔接
不少在初中物理原本学得很好的学生,进入高中后却觉得物理难学。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经常碰壁的他们开始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信心丢失,于是厌学物理。为了杜绝这种现象,就必须做好初、高中物理的教学衔接,加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为了做好这一工作,身为备课组长的我带领我们高一组员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从各方面加以探索实践,取得了一点成效。下面,就从我们实施过程中的几点感受谈谈初高中物理的教学衔接。
一、提前填补初、高中物理过渡所需的知识
高中物理比初中难学的原因主要有:
1.知识方面:从简单到复杂、从定性到定量、从具体到抽象等的飞跃,确实存在着很高的门槛。
2.学习方面:从简单思维到复杂的逻辑思维(包括分析、推理、判断、归纳等等),运用学习工具上从单纯的算术、代数方法到函数、图像、矢量运算、极值等综合应用。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采取了如下的主要措施:
1.提前把高中物理涉及到的数学知识补上,如锐角三角函数、正余弦定律、直线方程、一元二次函数、直线斜率计算、角的弧度制、科学计数法。
2.禁用计算器,强化计算能力训练。只有计算能力提高了,思维能力才能跟上。
3.注意新旧知识的同化,寻找结合点。力学贯穿了整个高中物理,初高中力学相同的知识点有直线运动和几个简单的力,这便是结合点,可简单复习初中的这部分知识,再进行高中新知识的教学,学生会比较易接受消化。
二、创设多彩的物理情景,化抽象为形象
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的最大区别,还在于高中物理经常需要画图,建立物理现象的模型。但很多物理模型是趋向于理想化的模型,也就是只考虑主要因素,而忽略次要因素的模型,这与现实生活中的很多实例不大相符,学生建起模型来就更吃力了,所以物理模型对高一新生来说是非常陌生的,往往会觉得模型抽象,难以想象。针对这种情况,应采用直观性教学,创设令人印象深刻、丰富多彩的物理情景,给学生提供直观、鲜明和生动的强烈刺激,从而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做出反应并留下深刻的记忆,这样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就较容易了。当然物理情景的创设有很多形式,如可以指导学生多做实验。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有许多聪明的天赋很好的学生,只有当他的手的手指尖接触到创造性劳动的时候,他们对知识的兴趣才能觉醒起来。”所以关于一些物理结论的发现,可让学生分组实验,只有学生亲自探究摸索得到的结论才是最记忆深刻的,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才能被激发。例如,在自由落体运动这一节教学时,物体下落的时间只取决于高度,但学生在学习这节前普遍存在“物体越重下落越快”的错误认识,那么只有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才能消除他们一贯的错识认识:让学生一手拿一颗体积小的重球,一手拿一张揉成一团的纸,但要揉成很紧,尽量让体积越小,然后两手距地面同等高度,并同时放开纸团和重球,学生会发现它们下落的时间相同。
另外关于一些非分组实验部分的物理现象,可充分利用学校的网络资源进行多媒体的教学,使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的物理情景来建立物理模型,变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生动,能较大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
三、进行主体性教学,打开学生的思维空间
课堂教学应废除以前“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跟上课改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高中物理相对初中来讲,所需的思维空间较大,如能让学生主动学习,则调动他们打开思维空间的可能性就较大,也就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我们主要措施是:课前布置学案,班级分成几个小组,小组间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讨论得出相应答案,到课堂上发言交流。
实践证明,对高一新生来说,这种方法可提高他们学习物理的效率和主动解决问题的积极性,遇到难题不再退缩,因为他们有一个团队可以互相帮助,这才真正体现了课改提倡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四、开设“第二课堂”活动,进行解题方法的指导
高一新生常常在上课时能听懂,但一解题就出错,主要原因是物理知识未理解透彻,掌握不牢固,应用能力还较弱,不能灵活运用。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我们主要措施是:每周开设一次“第二课堂”活动,进行解题方法的指导。在高一主要进行物理选择题方法的指导,因为在高考理综试卷中,共有8道单项的选择题(分值为48分,占整张试卷物理120分的40%),对考生来说,选择题完成的情况关系到物理考试的成绩。所以在高一就加强训练、指导选择题的解题方法,学生能更早掌握选择题的解法,可大大提高他们的学习信心。进行选择题方法的指导时,要进行限时训练,培养解题能力的同时要训练学生的解题速度。实践证明,有参加第二课堂的学生,选择题得分有大幅度的提高,得高分的概率也增大了。
五、开展课外活动,增加学习物理的乐趣
物理知识与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如能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的实用性,趣味性,那么学生就不会感到学习物理是一件沉闷的、没趣的、被动的事情,而是能快快乐乐地学习,这样学生学起来会更有主动性。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开设校本选修课《生活中的物理》,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力学、电学、光学、声学等生活实例,通过对这些现象的观察、分析,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想象能力,找到对生活现象的物理解释,引导他们探索其中的物理知识。通过选修课的学习达到了以下四个目的:
(1)让每个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使每位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3)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周围世界的习惯。
2.动手做课外实验,如水火箭。一开始他们的水火箭飞不高,可放手让他们自己解决问题,后来会发现他们通过团队的力量一起找出解决方法,他们从发射角度,水的比例出发研究,最终成功让水火箭飞到五层楼高。
还有可进行电子小制作。可能会有老师觉得高一新生电子方面的知识是少之又少,是做不了电路方面的实验。但为了增加他们对学习物理的兴趣,我还是放手一博让他们制作一些简单的电子产品。当然得先对他们补充简单的电子知识,讲解相关电路知识,再进行制作。成效:学生研究电子电路兴趣高,还自制作品:声控电灯电路、感光报鸣电路。
通过选修课和这两个课外实验,学生能感到物理就在身边,与他们现在和未来的生活息息相关,他们只有努力学习才能紧随时代的步伐。这样能激发学生较高层次的学习动机和探索科学的强烈愿望,使之保持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
通过这一系列的实践、认识和发现,尝试找出了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方法,逐步消除学生对物理学习的恐惧感,让他们在高中物理学习时更顺利更有信心。
关键词:物理;教学;衔接
不少在初中物理原本学得很好的学生,进入高中后却觉得物理难学。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经常碰壁的他们开始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信心丢失,于是厌学物理。为了杜绝这种现象,就必须做好初、高中物理的教学衔接,加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为了做好这一工作,身为备课组长的我带领我们高一组员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从各方面加以探索实践,取得了一点成效。下面,就从我们实施过程中的几点感受谈谈初高中物理的教学衔接。
一、提前填补初、高中物理过渡所需的知识
高中物理比初中难学的原因主要有:
1.知识方面:从简单到复杂、从定性到定量、从具体到抽象等的飞跃,确实存在着很高的门槛。
2.学习方面:从简单思维到复杂的逻辑思维(包括分析、推理、判断、归纳等等),运用学习工具上从单纯的算术、代数方法到函数、图像、矢量运算、极值等综合应用。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采取了如下的主要措施:
1.提前把高中物理涉及到的数学知识补上,如锐角三角函数、正余弦定律、直线方程、一元二次函数、直线斜率计算、角的弧度制、科学计数法。
2.禁用计算器,强化计算能力训练。只有计算能力提高了,思维能力才能跟上。
3.注意新旧知识的同化,寻找结合点。力学贯穿了整个高中物理,初高中力学相同的知识点有直线运动和几个简单的力,这便是结合点,可简单复习初中的这部分知识,再进行高中新知识的教学,学生会比较易接受消化。
二、创设多彩的物理情景,化抽象为形象
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的最大区别,还在于高中物理经常需要画图,建立物理现象的模型。但很多物理模型是趋向于理想化的模型,也就是只考虑主要因素,而忽略次要因素的模型,这与现实生活中的很多实例不大相符,学生建起模型来就更吃力了,所以物理模型对高一新生来说是非常陌生的,往往会觉得模型抽象,难以想象。针对这种情况,应采用直观性教学,创设令人印象深刻、丰富多彩的物理情景,给学生提供直观、鲜明和生动的强烈刺激,从而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做出反应并留下深刻的记忆,这样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就较容易了。当然物理情景的创设有很多形式,如可以指导学生多做实验。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有许多聪明的天赋很好的学生,只有当他的手的手指尖接触到创造性劳动的时候,他们对知识的兴趣才能觉醒起来。”所以关于一些物理结论的发现,可让学生分组实验,只有学生亲自探究摸索得到的结论才是最记忆深刻的,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才能被激发。例如,在自由落体运动这一节教学时,物体下落的时间只取决于高度,但学生在学习这节前普遍存在“物体越重下落越快”的错误认识,那么只有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才能消除他们一贯的错识认识:让学生一手拿一颗体积小的重球,一手拿一张揉成一团的纸,但要揉成很紧,尽量让体积越小,然后两手距地面同等高度,并同时放开纸团和重球,学生会发现它们下落的时间相同。
另外关于一些非分组实验部分的物理现象,可充分利用学校的网络资源进行多媒体的教学,使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的物理情景来建立物理模型,变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生动,能较大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
三、进行主体性教学,打开学生的思维空间
课堂教学应废除以前“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跟上课改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高中物理相对初中来讲,所需的思维空间较大,如能让学生主动学习,则调动他们打开思维空间的可能性就较大,也就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我们主要措施是:课前布置学案,班级分成几个小组,小组间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讨论得出相应答案,到课堂上发言交流。
实践证明,对高一新生来说,这种方法可提高他们学习物理的效率和主动解决问题的积极性,遇到难题不再退缩,因为他们有一个团队可以互相帮助,这才真正体现了课改提倡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四、开设“第二课堂”活动,进行解题方法的指导
高一新生常常在上课时能听懂,但一解题就出错,主要原因是物理知识未理解透彻,掌握不牢固,应用能力还较弱,不能灵活运用。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我们主要措施是:每周开设一次“第二课堂”活动,进行解题方法的指导。在高一主要进行物理选择题方法的指导,因为在高考理综试卷中,共有8道单项的选择题(分值为48分,占整张试卷物理120分的40%),对考生来说,选择题完成的情况关系到物理考试的成绩。所以在高一就加强训练、指导选择题的解题方法,学生能更早掌握选择题的解法,可大大提高他们的学习信心。进行选择题方法的指导时,要进行限时训练,培养解题能力的同时要训练学生的解题速度。实践证明,有参加第二课堂的学生,选择题得分有大幅度的提高,得高分的概率也增大了。
五、开展课外活动,增加学习物理的乐趣
物理知识与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如能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的实用性,趣味性,那么学生就不会感到学习物理是一件沉闷的、没趣的、被动的事情,而是能快快乐乐地学习,这样学生学起来会更有主动性。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开设校本选修课《生活中的物理》,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力学、电学、光学、声学等生活实例,通过对这些现象的观察、分析,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想象能力,找到对生活现象的物理解释,引导他们探索其中的物理知识。通过选修课的学习达到了以下四个目的:
(1)让每个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使每位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3)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周围世界的习惯。
2.动手做课外实验,如水火箭。一开始他们的水火箭飞不高,可放手让他们自己解决问题,后来会发现他们通过团队的力量一起找出解决方法,他们从发射角度,水的比例出发研究,最终成功让水火箭飞到五层楼高。
还有可进行电子小制作。可能会有老师觉得高一新生电子方面的知识是少之又少,是做不了电路方面的实验。但为了增加他们对学习物理的兴趣,我还是放手一博让他们制作一些简单的电子产品。当然得先对他们补充简单的电子知识,讲解相关电路知识,再进行制作。成效:学生研究电子电路兴趣高,还自制作品:声控电灯电路、感光报鸣电路。
通过选修课和这两个课外实验,学生能感到物理就在身边,与他们现在和未来的生活息息相关,他们只有努力学习才能紧随时代的步伐。这样能激发学生较高层次的学习动机和探索科学的强烈愿望,使之保持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
通过这一系列的实践、认识和发现,尝试找出了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方法,逐步消除学生对物理学习的恐惧感,让他们在高中物理学习时更顺利更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