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把课堂的自主权还给学生

来源 :新时代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uz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构建的新课程体系,在课堂教学模式上有了很大的突破和创新,是一次深刻的教学变革。对于学生来说,必须实现由被动学习到主动探究式的学习的转变。本文对此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语文教学,学生,自主权,体现,方法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构建的新课程体系,在课堂教学模式上有了很大的突破和创新,是一次深刻的社会变革,对于学生来说,是一次由被动学习到主动探究式的学习变革。为了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必须要改变。教师应该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成长的促进者,课程建构的研究者,所以说,把课堂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已经成为走进新课程的中小学教师十分关心的热点。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通过游戏激发兴趣,竞争增强主动性
  教师提前针对要实施的教学内容,设计合适的游戏活动,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在竞争中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这样可以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种教学方法的使用,一般是在识字教学中。竞赛法教学,竞赛的类型可以是小组竞赛,男女生竞赛等。游戏类型可以是活动范围较大的,比如把生字字形,词组分别藏在教室,让学生扮演侦察兵,去搜索。可以采取拼图法,让家长帮忙把生字卡片剪成几部分,再由学生将它们拼拢好。也可以是简单的群体游戏,如开火车读生字,由火车头带着大家来进行对生字的学习或复习。
  通过游戏和竞赛活动的设计,大大激发了学生们,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也极易加深学习印象,而且,长期开展类似的活动,也助于培养孩子们开朗的性格,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2.多方式地促进理解,注重感悟,避免说教
  在教学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低年级学生们没接触过的或是无法理解的内容,这时候要求我们尽量避免直白式的讲解和说教,而是要采取一些婉转的方式,把这些内容形象化,具体化,更加贴近生活化,让他们自己来理解感悟。比如在讲解《北京亮起来了》这一课时,课文中出现许多生词,如金碧辉煌,华灯高照,川流不息等,孩子们不明白立交桥为什么像道道彩虹。针对这样的问题教师可以利用课件来进行教学,打开课件,看到长安街的夜晚,车水马龙,来来往往的车辆,就象江河中的流水一样不停止,孩子们自然就明白了什么是川流不息。其它的生词,一接触相应的课件,看到真实的情景,自然而然的情景交融,生僻的词形象化,具体化了,也就加深了印象。在教学《日月潭》这一课时,讲到日月潭名字的由来时,如果直接了当地说,因为南边的潭象太阳,北边的潭象月亮,孩子们的印象不深,加上也没亲眼看过,不明白怎么回事。这时候利用计算机课件教学,把日月潭实景放映出来,让学生们亲眼目睹在空中拍摄到的日月潭俯视图,他们不由自主地自己就会得出结论,哪一边的潭象太阳,哪一边的潭象月亮,这比说教式教学生动多了,而且教学效果显著。
  3.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贴近大自然
  学习本身是枯燥乏味的,脱离了生活实际的教学更是让学生苦不堪言。如果能采取一些方法,开放灵活的教学书本上的内容,能让学生们感觉自己是一个真正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那样的效果肯定是非同凡响。每一个新学期,语文课本的第一单元,都是关于季节方面的知识。如二年级下册第一课是《找春天》,那些碧绿的草地,飞翔的小鸟,五颜六色的鲜花,如果只是单纯的冷冰冰的文字,学生们学起来肯定是枯燥乏味的,这样的教学内容,就需要教师开动智慧脑筋,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无拘无束、轻松愉快的生活场景中交流思想、表达感情。我在教学这一课时,是直接让孩子们脱下棉袄,冲出课堂,来到操场,花坛,引导他们自己动手动脑,真正做一回春天的探索者。结果孩子不但发现了课本中提到的景物,而且挖掘得更多更广,有些孩子动手挖挖泥土,发现下面的泥土已经松软了,潮湿了;有的孩子呼吸到春天的空气,发现没有冬天空气那么刺鼻的冷了;有一位学生甚至用嘴轻轻咬了一下校园柳树的枝条,发现不是干枯的了。走进了大自然,孩子们一切的感官都复苏了,那么灵敏,超出了我的想象,这就是大自然的魅力,所以说,热爱是最好的教师。
  4.要努力扩大学习范围,注重多学科渗透
  教学虽然有学科之分,但是各学科之间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更不要说我们语文教学本就是一门语言,它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所以,在语文教学中,不应摒弃对其它学科的联系,相反,应该不断把其它学科的内容牵扯进来,让语文学习变成千变万化,五彩缤纷的大世界,让语文课堂变成一盘滋味繁多的“大拼盘”,引导学生们在识字阅读的过程中,开阔了眼界,培养了学习的兴趣,也陶冶了学生们的情操,真正做到“从书本中学到知识,从动手中感悟哲理”。低年级语文教材中,各个语文园地中的展示台上,学生们展示的成果琳琅满目,有自己动手做成的风车,有自己通过认真努力,背下的英语单词,有几经挫折缝制的布娃娃,也有模仿课文内容,改良成的充气雨衣。这一切,就是学生们藏匿在内心深处的潜能,这种潜能不分学科,不分成绩高下;这种潜能需要开发,需要向众人展示,需要得到评价和赞赏。所以说,语文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简单传授,更是对学生主体精神的一种唤醒,对生命个性的一种张扬。
  总之,每一个学生内心深处都渴望着成功,每一个学生眼睛里面折射的,都是教师为人师表的言行,就让我们这些新时期诲人不倦的同行们,真正树立平等、民主的师生观,真正体现教生、爱生的新主旨,真正贯彻放心、放手的新理念,真正教育出自主、自信、自立、自律、自创的一代新人。
其他文献
【摘要】推行和实施“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是在教育领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在学校教育及教学实践中实施“以人为本”素质教育,首先要科学把握“以人为本”素质教育的科学内涵;其次要根据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要求紧密联系当前实际有针对性地解决素质教育实践中的问题。要在具体的素质教育实践中切实解决好培养什么样人的问题;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处理好“教”与“学”的辩证关系,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
期刊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能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和美德熏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小学语文的教材里荟萃了许多名篇佳作,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颇具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从课文的朗读中获取美感,体验艺术魅力,陶冶高尚情操,养
期刊
【摘要】汶川和玉树大地震夺去了无数人的生命,包括那些娇嫩孩子们的生命。那些伸岀废墟的小手、那些堆积着的书包,深深地刺痛了每个人的心灵。在心痛之余,我们不仅要问:为什么大多数人在灾难来临之时显得束手无策,甚至做出错误选择,最后葬身于各种灾难之中?究其原因是对生命安全教育的缺失,广播、电视、书本、课堂传播逃生技能的知识几乎微乎其微。这时我们才意识到生命安全教育势在必行。那么,生命安全教育应该怎样开展呢
期刊
在当今的农村学校中,小学生厌学情绪越来越突出。具体表现在:或把学习看成负担,被动地应付学习;或责任心不强,马虎草率;或行为散漫,经常旷课、迟到、甚至逃学……这就不得不让我们要探究一下导致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应对方法。  1.厌学原因  1.1应试教育是造成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  如今的教育,普遍以分数评价学生优劣,无情地剥夺了学生多方面的爱好和兴趣,学生加班加点的埋头书本不由得不产生厌学情绪。  1.
期刊
随着幼教改革的深入与素质教育的开展,使我们幼教工作者越来越认识到:幼儿教育不等于幼儿园教育。要实现教育目标,提高幼儿素质,光靠幼儿园是难以实现的。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幼儿教育必须是家庭与幼儿园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才行。所以,家园共育这种
期刊
【摘要】合理营养对于人体健康非常重要,营养不当也会引起疾病,“病从口入”的道理即为人熟知。饮食合理营养与癌症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呢?又如何防止癌症的发生呢?本文做如下探讨。  【关键词】合理营养,防癌    合理营养应考虑摄入的食物能够满足和保证热量的需要,选择合理的食谱,建立合理的膳食制度。营养的合理与否与癌症发病的关系已经有了大量的资料证明。膳食是营养的基础,营养是健康的根本,癌症的预防最好是从科
期刊
【摘要】素质教育是近年来教育改革的热门话题,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越来越注意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人格和创造能力对社会经济所带来的巨大推动作用,而这些目标的实现与个性培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素质教育与个性培养实质上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的关系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只有将个性培养与素质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为社会培养出一批批开拓型、创造型的人才。  【关键词】个性培养,
期刊
【摘要】了解小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心理问题,有助于对学生的正确引导与教育,有利于培养其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良好的兴趣与爱好,使其逐步养成健全的人格。我通过小学生的“心语”反应,总结了以下几点:①教师行为引起的心理问题;②学生间行为引起的心理问题;③对人生的疑惑而引起的心理问题;④学生间相处引起的心理问题;⑤家庭原因引起的心理问题。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问题,对策    了解小学生在日常学
期刊
乘着博兴县中小学生读书系列活动的东风,我有细细的拜读了李玉萍老师主编的《一份特别教案》。此书共分为十三章,通过对成功教育的故事和教学案例的分析告诉我们:素质教育不是空洞的说教、乏味的论证、抽象的定义和冗长的议论,而是由可触、可摸、可感的人和事组成的具体的教育过程。教育的对象是人,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感情、性情各异、活生生的人,这种特殊性就决定了教师在教育学生时,不可能因循固定的模式,只能遵循教育规律
期刊
体验音乐的美感应是音乐课堂的主要内容,感动学生的,应该是音乐本身。大音乐教育的音乐课堂,学生只是音乐的尝试者,并不是专业音乐人,教师想从音乐技法上吸引学生,学生还没有这么专业的鉴赏力,想单从音乐的兴趣上激发学生,我们的课堂音乐在流行音乐面前,完全不能使学生有更特别的兴趣。所以,要想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美感,作为音乐教师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1.创设一个适合学生学习的音乐背景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但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