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是什么?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更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原野。学生在校50%以上的时间是在课堂教学中度过,故此课堂改革方是教育改革的主阵地。我校“本真课堂”便是建构在课堂变革主阵地的教育改革主形式,我们认为:关注人的生命完整、自由成长与自然发展的教学才是本真的教学和有活力的教学。因此,我们努力追寻课堂之本真:返朴归真、率性、有活力的教学,努力让课堂适应儿童,让儿童喜欢课堂。
在实践活力课堂的过程中,我们始终保持着一种“回到原点思考”的樸素心理,我们试图梳理出一条真正致力于儿童生命活力成长的教学之路。基于这样的理解,我们在“有视野、有梦想、有活力”的办学理念引领下,提出了“本真课堂”的概念:“本真”可以理解为“本来真实”或“返璞归真”,“本真”是自然的存在,绿色的形态,当然我们要追求的这种“本真”并不是就要回到以往的三尺讲台、一枝笔、一张嘴巴、一本书,“教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的模式,而是要把课堂教学推向更高的境界:自然、真实、灵动、高效。在“本真课堂”中,教师有目标意识,能深刻领悟教学内容的“本原”意图,学生有问题意识,教师在基于“真态”的起点上展开教学,并将学习过程以生活的任务的形式进行分解,通过各种有效手段促使学生的活力得以彰显,精神生命在课堂上得到蓬勃发展。
儿童作为天生的学习者,从一出生,便具有无限的学习潜能,关键是看我们怎么去激发潜能。我们的“本真课堂”,强化教师的目标意识和学生的问题意识。要求精心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们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达到课堂教学的最高效率。我们从课堂教学的几个关键点出发,找到了“本真”课堂的三个支撑点。分别是“问题卡”、“目标板”和“任务单”。他们的逻辑关系图如下:
一、问题卡——把准“真态”起点
学习的目标从问题中来,学生不是一张白纸,是带着自己的认知走进课堂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体察学生的实际学情,展现学生对于文本的了解程度。而让学生质疑往往是我们了解学情的一个重要途径。问题卡旨在引领学生先学,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培养自主学习品质和能力,同时,也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从研究文本转向研究学生,从备文本转向备学生。问题卡,可以让老师把准课堂的“真态”起点,从而对教学有一个取舍,而不唯教参马首是瞻。
问题卡:① “诣其父”是什么意思?②“聪惠”的“惠”是什么意思?应该是“智慧”的“慧”吧?③孔雀是鸟类,不是家禽,为什么课文写“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④课文哪里写出了杨氏之子的聪明的?⑤课文中有很多数字,是干什么用的?这是在学习《杨氏之子》前,一个班孩子们提出的问题,上课时,老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学情,舍弃普通字词教学,从疑难字词入手,理解文章的意思。从而感悟杨氏之子的聪明,应对的巧妙。
二、目标板——吃透“本原”意图
有了明确的目标,就能使课堂不会完全被学生牵着,漫无目的地走,教师吃透了“本原”意图,才能使课堂的知识、方法与技能落到实处。目标板:①体验边阅读边思考边发现的乐趣与成就。②透过角色与事件,关联自身,反思自己,镜照自己,鼓励自己。课题组一位老师运用目标板上绘本指导课,课始即将本节课的两个目标出示,让每位学生都知道本节课的目标。课快结束时,在目标板反面出示检测板:①谈谈从绘本中发现的最有趣的地方。②聊一聊,与家人共处与无法共处的时刻。目标前置,当堂检测,目标有无达成,学生来评价。
三、任务单——开展“灵动”教学
我们提倡将学习的过程变成完成生活的任务,“任务单”致力于从满足学生心理需求的角度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使课堂转变为“灵动”的学堂。小学低段的孩子对形近的笔画很容易混淆,容易写错,枯燥的讲解和反复的练习只会让孩子们对写字的兴趣越来越淡。怎么样才能让孩子们轻松又快乐地学会区分这些“双胞胎笔画”呢?课题组的老师用两根铁丝示范折了两个笔画后,设计了这样的任务单:拿出抽屉里的魔法棒,折一折横折弯钩和横斜钩,比比谁折得像。
折笔画的任务一方面让孩子们感受了笔画的形状,让孩子觉得这样学笔画很任务很有趣,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对横折弯钩和横斜钩有一笔的概念。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实践,我们发现,孩子们的自信心增强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同时,学生的动手能力、课前思考能力、上课思维活跃、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生本课堂研究的不断深化也促使老师由“灌输者”转变为“组织者”的角色要求。同时转变的还有老师的学生观、育人观。现在从我们学校老师的业务交流以及学科论文中都能明显感受到生本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并能充分地体现在课堂教学中。
在实践活力课堂的过程中,我们始终保持着一种“回到原点思考”的樸素心理,我们试图梳理出一条真正致力于儿童生命活力成长的教学之路。基于这样的理解,我们在“有视野、有梦想、有活力”的办学理念引领下,提出了“本真课堂”的概念:“本真”可以理解为“本来真实”或“返璞归真”,“本真”是自然的存在,绿色的形态,当然我们要追求的这种“本真”并不是就要回到以往的三尺讲台、一枝笔、一张嘴巴、一本书,“教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的模式,而是要把课堂教学推向更高的境界:自然、真实、灵动、高效。在“本真课堂”中,教师有目标意识,能深刻领悟教学内容的“本原”意图,学生有问题意识,教师在基于“真态”的起点上展开教学,并将学习过程以生活的任务的形式进行分解,通过各种有效手段促使学生的活力得以彰显,精神生命在课堂上得到蓬勃发展。
儿童作为天生的学习者,从一出生,便具有无限的学习潜能,关键是看我们怎么去激发潜能。我们的“本真课堂”,强化教师的目标意识和学生的问题意识。要求精心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们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达到课堂教学的最高效率。我们从课堂教学的几个关键点出发,找到了“本真”课堂的三个支撑点。分别是“问题卡”、“目标板”和“任务单”。他们的逻辑关系图如下:
一、问题卡——把准“真态”起点
学习的目标从问题中来,学生不是一张白纸,是带着自己的认知走进课堂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体察学生的实际学情,展现学生对于文本的了解程度。而让学生质疑往往是我们了解学情的一个重要途径。问题卡旨在引领学生先学,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培养自主学习品质和能力,同时,也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从研究文本转向研究学生,从备文本转向备学生。问题卡,可以让老师把准课堂的“真态”起点,从而对教学有一个取舍,而不唯教参马首是瞻。
问题卡:① “诣其父”是什么意思?②“聪惠”的“惠”是什么意思?应该是“智慧”的“慧”吧?③孔雀是鸟类,不是家禽,为什么课文写“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④课文哪里写出了杨氏之子的聪明的?⑤课文中有很多数字,是干什么用的?这是在学习《杨氏之子》前,一个班孩子们提出的问题,上课时,老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学情,舍弃普通字词教学,从疑难字词入手,理解文章的意思。从而感悟杨氏之子的聪明,应对的巧妙。
二、目标板——吃透“本原”意图
有了明确的目标,就能使课堂不会完全被学生牵着,漫无目的地走,教师吃透了“本原”意图,才能使课堂的知识、方法与技能落到实处。目标板:①体验边阅读边思考边发现的乐趣与成就。②透过角色与事件,关联自身,反思自己,镜照自己,鼓励自己。课题组一位老师运用目标板上绘本指导课,课始即将本节课的两个目标出示,让每位学生都知道本节课的目标。课快结束时,在目标板反面出示检测板:①谈谈从绘本中发现的最有趣的地方。②聊一聊,与家人共处与无法共处的时刻。目标前置,当堂检测,目标有无达成,学生来评价。
三、任务单——开展“灵动”教学
我们提倡将学习的过程变成完成生活的任务,“任务单”致力于从满足学生心理需求的角度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使课堂转变为“灵动”的学堂。小学低段的孩子对形近的笔画很容易混淆,容易写错,枯燥的讲解和反复的练习只会让孩子们对写字的兴趣越来越淡。怎么样才能让孩子们轻松又快乐地学会区分这些“双胞胎笔画”呢?课题组的老师用两根铁丝示范折了两个笔画后,设计了这样的任务单:拿出抽屉里的魔法棒,折一折横折弯钩和横斜钩,比比谁折得像。
折笔画的任务一方面让孩子们感受了笔画的形状,让孩子觉得这样学笔画很任务很有趣,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对横折弯钩和横斜钩有一笔的概念。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实践,我们发现,孩子们的自信心增强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同时,学生的动手能力、课前思考能力、上课思维活跃、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生本课堂研究的不断深化也促使老师由“灌输者”转变为“组织者”的角色要求。同时转变的还有老师的学生观、育人观。现在从我们学校老师的业务交流以及学科论文中都能明显感受到生本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并能充分地体现在课堂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