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旧,不是一定要留在过去

来源 :中学生百科·小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rmAir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只要换一个角度


  嘿,亲爱的小何!最近因为疫情,大家都在家上网课,我们学校没开网课,但是每天留了作业。老师给我们分了组,我是我们组的组长,有一天收作业的时候一个同学完成得不太好,我就在群里说了一下。我妈妈看到了就说我不该多管闲事,他的作业爱写成什么样就什么样。但我觉得我作为组长就应该尽一个组长的职责,作业完成得不好就应该说出来,老师能放心地把组员交给我,我就应该对他们认真。我已经和妈妈聊过好几次了,但还是没有结果,我说服不了她,她也说不动我,我现在很矛盾,到底该怎么办啊?
  —— 词
  何炅回复:你也许可以这样跟妈妈沟通一次:如果你是那个组员,你的作业没有做好,你的组长看到了却完全不管你,妈妈会觉得组长做得对吗?只要换一个角度,妈妈应该很快就能理解你了。其实我猜妈妈主张的不管闲事是,对方也有老师和家长,也有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暂时不需要你插手,你作为同龄同学,应该起到的组长作用是程序组织,而不是管理评价。我猜你们的分歧应该是你作为组长的职责属性问题,相信妈妈应该不是让你两耳不闻窗外事,独善其身,如果妈妈是这样的想法的话,你确实需要多跟妈妈沟通。组长具体应该干什么,其实不太需要你艰难地一定要妈妈和你的意见一致,除非你这样在群里指出同学作业完成不好引起了轩然大波,你的方式方法出现了严重问题,那也别和妈妈讨论该不该管闲事了,讨论一下怎么不好心办坏事吧。

去做,就对了


  小何老师,我的家庭算是比较含蓄的那种,不太会向家庭成员表达爱,可能受这个影响,我对朋友怎么样都可以,但唯独对家里人表达爱和关心会很不好意思。比如像我妈妈,如果有身体不适不会表现出来,但其实是可以看出来的,如果被家人询问到她会否认。这种时候我想关心她,但又想:她不想让我们知道,那假装不知道是不是更好一点?我很纠结,被这个问题困扰很久了,该怎么办呢?
  —— 旅人
  何炅回复:如果不好意思表达,那就不要问,但是不能不去做。妈妈不想让你担心,但是并不会拒绝爱。如果你细心地觉察到妈妈有点不舒服,不一定非得追着她问到底哪里不舒服,到底怎么了,不一定要妈妈说出我需要你。因为,不管妈妈有没有不适,表不表达,她都是需要你的。一是更细心地观察,妈妈到底有什么异样;二是主动承担一些家务,让她能有休息的时间;三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让妈妈不用再操心你。一家人过日子,其实不需要困扰表达的方式。外向也好,内向也好,都不会影响爱的传递,去做,就对了。

把悲伤分享出去


  小何,如果一个人只把开心快乐的事告訴朋友,不把伤心的事告诉朋友,这叫自私吗?我又不是不想说,我是怕我说了以后朋友会难受。
  ——茵
  何炅回复:“把快乐传递出去,快乐就加倍了;把悲伤分享出去,悲伤就会减少一半。”我很小的时候就听到过这句话,原来不懂其中道理,后来我理解到,快乐是种简单的情绪,非常感染人,而你的悲伤,站在朋友的角度,其实就算他共情能力再强,他也不一定能完全地感同身受,更多时候是以朋友的身份站在关心你的立场,从客观的角度为你排忧解难,给你分析事情的利弊,把你拽出来。就好像你陷进一个沼泽,向朋友求救,并不见得会把他也拉到沼泽里,他站在坚实的大地上,向你伸把手,你可能就出来了。

念旧,不是一定要留在过去


  想问问何老师,你会对一个地方有很深的执念吗?我上初中时搬家了,偶尔会回去看看老房子,它在那里我就很安心,可能因为它承载了我的童年吧。最近我在外地,得知老房子被家里卖掉了,我很难过,但却阻止不了,甚至不能回去看一看,真的觉得好无力。
  —— huimo17
  何炅回复:还是找一个可以随身携带的、好保存的小物件,去承载自己的童年比较放心吧!一间房子、一条街甚至一座城都有可能改变,毕竟这是一个瞬息万变的新时代。有一份留念是件很美好的事情,但是如果一直拘泥于存放留念的外在条件,有可能会变得辛苦,毕竟我们应该带着往前走的,是回忆里的温暖力量和爱,而不可能是实体的某间房子。我曾经看过一个断舍离的专家帮人整理从小到大的毛绒玩具。那些个头很大的旧玩具占了很多地方,落了很多灰,也不可能经常拿出来,更不可能再玩它,但毕竟是小时候最喜欢的,也不舍得扔。专家的处理方式是给所有毛绒玩具都拍照,贴在本子上,在旁边写下关于这些玩具的一些记忆文字,再配一点画,变成一本很漂亮的手账,然后果断地把这些快要发霉的玩具扔掉。你看,我们念旧,不是一定要留在过去,有些执念,其实只是提醒你,过去有珍贵的美好不能丢,但最珍贵的,应该不是那间老屋吧。
  编辑/胡雅琳
其他文献
去年年底,修筑两年的大学食堂终于对外开放。本科刚入学时,那里摊贩密布,售卖各种吃食,被戏称作CBD。食堂未竣工时承继了这个名字,我们路过脚手架时称它CBD二期,顺便怀念一下再也吃不到的一期美食,如煎饼和凉皮。防护网撤走后,它换了个暖心的名,叫做家园,经营甚广,据说能容纳万人。  家园四层卖火锅、西餐和糕点,中央摆了一架钢琴,西洋牌子,价格不菲,全天插电,谁想弹都可以试试。第一天校内各大高手还在矜持
期刊
周杰伦有一首歌叫《等你下课》,第一次听时,我脑海里就浮现出一个少年的影子来:瘦瘦的,痴痴地站在梧桐树下等待。在我有限且孤独的青春里,真的出现过这样一个等我下课的少年。  高一的某一天,我收到了入校以来的第一封情书。  没有精美的信封,信纸也只是那种最普通的白纸黑线。不大不小的纸张被叠成了四四方方的形状。我偷偷在课上打开来看,黑色笔迹,不算潦草也不算好看。篇幅很长,足足有两页。信的开头便是:你还记得
期刊
你有多久没有为一朵云而仰头仰到脖酸难耐了?  我一直以为,云这种东西,是绝不可拿来与风、月作比的。且不说那风有多么多情又捉摸不定,那月又是多么老成而厚重,单是论灵动气质这一块,风月就难与云相提并论。  早春时节,清水河的云是和别处有所不同的。刚从灰色冬天里醒来的清水河还甚有些“帘外日迟迟”的慵懒,可那云却是早已按捺不住一整个冬天的寂寞了。它狂躁地将灰白的天空撅开一道道口子,染上几缕蔚蓝,又去别处乱
期刊
我真正可以称为自由读书的时间,和学校自习课开始的时间差不多。这么一说,那断然可以确定,在最初它不过是不想写作业时的喘息。但读着读着,却不止于消遣,纸张里有一千零一种相遇与冲突,童话般的语言挑衅着枯燥的真实世界,值得喜欢的花草树木和不能得偿所愿的理想同样刻骨铭心,连细枝末节都闪耀着奇妙光彩。  故事里的人,是别人的。我看过很多个他,却只有几个印象深刻,在我心里,他们都是“他”,是不同年龄段的他,是不
期刊
为老师画素描  下午三点的阳光更柔和一些  窗外凉风吹拂树叶  人行道上,有一对母子走过  这个季节好像什么都是慢的  车子行驶的速度是慢的  天空飞过的鸟儿是慢的  我瞥见学校大门走进来一个人  她比较矮,穿着一件鹅黄色的外套  不禁让我想到身边也有这样身材的人  我们生活在同样的社会  每天都有人与我们相遇  用语言,用文字,或是用一幅画  而我偏执地喜欢用文字写一首素描念湖的秋  每一根水草
期刊
我曾遇见别样的美好。  春天的风暖洋洋的,轻抚过面庞留下无限静谧,坑坑洼洼的石板路尽头,有一家开了二三十年的老菜铺。那铺子没有招牌,老板娘说没那个必要,而且这么久都习惯了。那里也没有门,敞篷式的,夏天蚊子多的时候却没有一只飞进去,小时候的我傻乎乎地认为老板娘有神奇的魔力,可以阻挡蚊子的入侵。铺子不算大,四周摆着长木桌子,桌上摆满了新鲜的蔬菜。老板娘就搬一张小板凳在旁边坐着,等待客人的光临。  有次
期刊
在家收拾旧物,找到了我以为早已被丢弃的电子琴,那一刻,有种重获至宝的惊喜。  电子琴装在琴盒里,平时角落堆满杂物,挡住琴盒,它并没有积下灰尘。我小心翼翼地滑动琴盒的拉链,打开盒盖。多年时光汹涌而过,电子琴依然完好如初,没有一丝划痕或破损。红色的琴身和黑白相间的琴键赫然映入眼帘,光彩夺目,明净透亮,仿佛从海平面上一跃而起的朝阳,正一点一点发出耀眼的光。  我迫不及待地给它通上电,手指轻轻按压琴键,每
期刊
“这么早就来了,吃樱桃吗?我妈今天送来的。”  刚推开寝室门,寝室长热情的话语便和冷风扑面而来。说了声“谢谢”,我随意选了一颗咬了一口,汁水殷红,樱桃似乎欣慰地看着我笑。  那是好久以前的事了。我和妈妈住在小小的出租房里,父亲在广州打工。房子空间不大,只有一间房加一厨一厕。为了让我有更安静的学习环境,妈妈把自己的床搬到了厨房,说起来做饭方便些。我自然高兴,理所当然地占领了整间房。  “崽崽,吃樱桃
期刊
她活了很久,久到见过了世间悲欢离合,久到将子女送离身边,自此孤独一人。我在这山隔着黄土高原层层叠叠的黄土看那山的她,直至再也看不清。  在我的记忆里,外婆是个很温柔的老太太,因为大多数时候她都在笑。  七岁之前,我很少见到父母,是外婆把我带大的。  我生性调皮,动不动就爬上门口的那棵大树。树是杏树,秋天会结杏子,黄灿灿的,满院子都是香味儿。  她在树下急得满头大汗:“你快下来,上面多危险啊。”  
期刊
从小到大,我都是一个不合群的孩子。  当同龄人沉迷于游戏与追星的时候,我却钟情于读书与写作,这让我们之间缺少共同话题,很难聊得起来。我总是对他们滔滔不绝谈论的演员名字感到陌生,就好像被时光遗弃在某个未知的时空。他们也不能理解,静下心来读一本书究竟有什么用。于是我总是一个人默默做着自己的事情,希望有朝一日能遇到同类。  大约是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我经常跑去超市的图书区看书,沉迷于一个又一个精彩故事带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