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物遐思

来源 :中学生百科·小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lang1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有多久没有为一朵云而仰头仰到脖酸难耐了?
  我一直以为,云这种东西,是绝不可拿来与风、月作比的。且不说那风有多么多情又捉摸不定,那月又是多么老成而厚重,单是论灵动气质这一块,风月就难与云相提并论。
  早春时节,清水河的云是和别处有所不同的。刚从灰色冬天里醒来的清水河还甚有些“帘外日迟迟”的慵懒,可那云却是早已按捺不住一整个冬天的寂寞了。它狂躁地将灰白的天空撅开一道道口子,染上几缕蔚蓝,又去别处乱刨,像农人用铁锹掀起一块块新泥一般,云物们率先掀开了春天。
  早春的云并无什么温柔可言,它像一只未被驯养过的野猫,向所有企图爱抚它的人亮出了利爪尖牙。清水河的春天多风,大风席卷着黄沙打在行人脸上,比“暴雨天罗”威力更甚。我想,这狂躁的春风,定与那桀骜不驯的云有着什么关系。
  转到仲夏,云物们收敛了许多,似乎成了坠入爱河的少女,打着一层浅粉的濾镜,温温柔柔,忸忸怩怩。此时天边必会卧着一串浅薄的轻云,像杨贵妃流转的眼波,又像赵飞燕掌上舞时飞扬的轻纱,好不快活!早春的云是战斗着的,仲夏的云却是“犹抱琵琶半遮面”。且不说她娇柔到难以捕捉,就是行踪也无法知晓。前一刻还千堆翻雪欲成雨,倏尔又烟消云散,只留一块翡翠一般的晴空。
  沈从文写道:“河南的云一片黄,抓一把下来似乎就可以做窝窝头……湖湘的云一片灰,长年挂在天空一片灰,无性格可言。”我不以为然。诚如炎樱所言:“每一只蝴蝶都是从前的一朵花的鬼魂,回来寻找她自己。”我觉得,毎一朵云也是一位美人的仙躯,在天上像杨玉环一般“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你瞧那暮秋时节傍晚的残云,不是那位“梧桐更兼细雨”的幽怨美人吗?她单薄的身子偎着那轮渐暗的红日,下一秒便要泣下血来,染红了水中摇摇易碎的树影,也染红了夕照下我的面庞。再想想那“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明明是温柔淑静的画面,偏又有了些许音乐感,又像是青杏一般的少女,行走时是风细细,坐下来又嫣然百媚。
  云可比作人,人亦可比作云。那位说“出名要趁早”的上海风云女作家张爱玲,她啊,其实是晴朗夜空中敷在月亮上的那一层云。月是祖母,见过秦时风物汉时关隘,也见过拿破仑的战马和英王头上的宝石。月的博识自然使得那片月云也出世得灵动,清醒得超然,否则又怎能作出白月光与朱砂痣这样精巧绝伦的譬喻呢?
  我的外婆也是一朵云,是一朵沉甸甸的积雨云。曾有人说笑道:“外婆是慈母大人的慈母大人,其慈祥程度等于慈母大人的平方。”外婆笑一笑便是“随风潜入夜”,一恼,就成了“晚来天欲雪”了。积雨云厚重,却是最为朴实慷慨的,比“落霞与孤鹜齐飞”更能包容万物,慈悲地“润物细无声”,否则,又哪里来的“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从前我一直渴望以一朵云来命名我自己,现在想来果真可笑。如童话里“每一颗陨落的星子都是一个逝去的生命”一般,我在想,这广袤无垠的天空中,总有一片无声的云是前生的我,又或许千百年后,我将变成一朵什么样的云去演绎生命,俯瞰众生?
  编辑/胡雅琳
其他文献
Part1.书籍《北京折叠》  郝景芳的科幻小说《北京折叠》提出了一个多维城市的幻想:城市可以像变形金刚一样折叠翻转,不同阶层的人被分配至不同维度,时间连同空间都被精心分配,500万人享用24小时,7500万人享用另外24小时。三大空间的生存环境截然不同,从宽敞的豪宅到逼仄的棚户区;三大空间的人也彼此隔绝,从事不同层次的工作。  《北京折叠》是对城市空间紧缺、人心隔膜扩大的极致幻想。然而行走在错综
期刊
晓雾初歇,天边透出一抹浅淡的光晕。伴随着一声尖锐的鸣笛,长途大巴摇摇晃晃地驶向了终点站。我从卧铺上爬起来,怀里抱着行李,一手攥紧包带,一手抓住栏杆,看着窗外出神,脑袋里混混沌沌的,迷蒙看不清情状。  这里是老家,我熟悉又陌生的地方。刚满12岁的我,离开了父母,来到老家念初中。  这是一个靠海的小县城。下了车,扑面而来的便是海的气息。街道两旁荒草肆意生长,三分野意七分韧性。路越走越窄,延伸至村庄,成
期刊
我出生在远离海岸的内陆城市,我的童年没有波浪浮动在侧的沿海公路,没有午后流光溢彩的海平面,没有悠扬的船笛声,只有一条穿城而过的窄窄的河。偶尔与朋友闹别扭或成绩不理想时,我会沿着河疾走,走累了就索性坐下来。夕阳投映在河面,我不断地掷石子将它的影子打碎,再等待浮动的水纹一次次将影子拼凑圆满。  在尚未见过海的青春期,小城的河被我夸大成“海”,只是河水的潺潺声终归不比海浪,总会被淹没在城市的喧嚣里。  
期刊
1  天气很好,我们从医院里出来后并没有马上回家,因为想要把心头的郁结溶解一些在暖黄的夕阳里。医院附近的小巷是售卖古玩的聚集点,橙黄的佛像、青色的铜钱、幽浊的画像,日复一日地闪着暗淡的光。  医院附近恰好有甘蔗,父亲买了一碌,特地吩咐卖甘蔗的大婶砍一小段给我。可我咬不动。父亲吐了一口甘蔗渣说,这甘蔗偏硬,很像我们杨村产的,以前阿嫲还骑着单车把甘蔗从杨村运来广州卖呢。  我们又静默着沿着珠江边走了很
期刊
赵捷:  好久不见!  我刚下班,进门没几分钟,立刻打开电脑来给你写信。  我还在广电,做着自己喜欢的播音工作。前两天台里来了歌手李健,那么优雅的音乐王子在演播厅里唱着《传奇》,别人拍照都来不及,我却一个劲儿地想起了你。  那年高一,我们刚认识。当时的学号是按照中考成绩来排的,我是2号。虽然只在一人之下,但我一点也不觉得有压力。毕竟我有一项特长,会吹笛子,跟什么都不会的1号相比,算得上“多才多艺”
期刊
那段时间我在乡下的外婆家住,无事时会和外婆坐在院子里看云的游离,看蓝天下石榴花鲜红地接纳风与所有翅膀透明的昆虫。屋外高大的桑葚树越过院墙,为我们挡住了一些午后灼热的太阳。“吱呀”,门好像被人轻轻推了一下,“吱呀”又一声,我抬起头看去,是小娟姐姐。她无措地站在门前,逃也似的眼神仿佛即刻就有一场倾盆大雨。  她是外婆村上为数不多没有出去务工的年轻人,平时见我总笑。但这次小娟姐姐用手捂住右胳膊,颤抖着肩
期刊
◆1◆  约定见面的时间快到了,我仍迟疑地挪着步子。悄悄拂过的夏风把我吹得酥软,以至于当我不经意地将双手握成拳头,指甲陷进掌心肉里的时候,也丝毫察觉不出痛感。  从车站到母校的路我走了三年,但没有一次走得像今天这般沉重,即使以前还背着十几斤的书包。母校近在咫尺,我却不敢靠近,就像以前考八百米不想马上走到那条红色跑道上一样。准确来说,我并非不想,也不是不敢进去,只是还未做好与他见面的准备。  脑子里
期刊
明亮的晌午,音响随机播放到《送你一朵小红花》,听到其中一句,忍不住眼眶温热。那部同名电影,我是当作烂漫的青春片看的,我最爱里面少男少女在街边吃烤串、侃大山的随意情节,以及他们包裹着倔强和与众不同的怦怦的心。  这大概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成长过程吧。从压根不会思考这类问题的幼稚鬼,慢慢长成运动会得了个小名次,便觉得自己天赋异禀,发现了属于自己的新大陆的可爱少年。而我偏偏是在大家埋头于题海,意识到自己不
期刊
去年年底,修筑两年的大学食堂终于对外开放。本科刚入学时,那里摊贩密布,售卖各种吃食,被戏称作CBD。食堂未竣工时承继了这个名字,我们路过脚手架时称它CBD二期,顺便怀念一下再也吃不到的一期美食,如煎饼和凉皮。防护网撤走后,它换了个暖心的名,叫做家园,经营甚广,据说能容纳万人。  家园四层卖火锅、西餐和糕点,中央摆了一架钢琴,西洋牌子,价格不菲,全天插电,谁想弹都可以试试。第一天校内各大高手还在矜持
期刊
周杰伦有一首歌叫《等你下课》,第一次听时,我脑海里就浮现出一个少年的影子来:瘦瘦的,痴痴地站在梧桐树下等待。在我有限且孤独的青春里,真的出现过这样一个等我下课的少年。  高一的某一天,我收到了入校以来的第一封情书。  没有精美的信封,信纸也只是那种最普通的白纸黑线。不大不小的纸张被叠成了四四方方的形状。我偷偷在课上打开来看,黑色笔迹,不算潦草也不算好看。篇幅很长,足足有两页。信的开头便是:你还记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