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云:“做人为先”强调的就是品德的重要性。我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品德与社会》的教育教学工作。现在从以下几方面浅谈一下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
一、农村小学品社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1.师资力量不足,教学任务繁重
由于农村小学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语文、数学、外语每学期都有月考和期末考试,以此来作为考核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的标准。《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师不是年龄偏大一点,要不就是由班主任老师兼任,这种兼任方式随意性很强,大多是以教师的工作量的大小课时的轻重来搭配,很少考虑教师的教学、教研能力,造成了《品德与社会》兼课教师队伍的不稳定。因此担任《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师一般不把它当成教学教研的主攻方向,从而导致教师对《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没有太多的热情,既不钻研教材,也很少研究教法。
2.教学思想陈旧,课堂教学脱离社会生活
由于品社课教师年龄偏大或兼任,不能真正有效的开展教学研究,只注重讲解书上的文字、图画,不能联系生活实际,使得课堂教学空洞乏味,违背了《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诸方面协调发展这一基本原则。没有通过教材中出现的一系列的“社会事件”“现实生活主题”或者“社会生活场景”与儿童的真实性生活联系起来,建立起一种相互进入的通道,创造一种“互动”的状态,更有甚者 凡此种种,教学偏于一隅,不能把《品德与社会》课的社会性、生活性、情感性、实践性融为一体。
兼任教师多为班主任,大多数时间是以语文、数学教学为主,偶尔上一次品社课也是让学生自学,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品社课的设置几乎形同虚设。
3.重视不够,条件有限,教学方法单一
现在的农村教学还是老思想“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无论是从学校还是上级教育主管部门,都把升学率看在第一位,所以从孩子刚入学就注重语文、数学,严重忽视了其他学科教学。那么其他科任教师就失去了创造性和主动性,老师失去了激情,怎么还能有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农村学校的资金来源于上级财政拨款。一所学校二十几个班,全校就几台电脑,一间多媒体教室,图书馆藏书陈旧。在教育现代化的今天,这些教学手段怎么能够用呢?本来品社这一学科被学校看做是小科目,还要给主科让路,品社教师想上好一节课真难!教师不能够真正开展教学研究,丰富的教学方法如:表演、启迪、分组讨论、游戏等都不能充分运用到教学中去,使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面临困难,严重影响了品社课教学目标的实现。
农村小学教师学习交流机会本来就少,偏远地区更不用说了。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我们可以遵循“走出去,请进来”这一原则,可是机会不等人啊,上级主管部门拨给的公开课、优质课等指标名额有限,本来教学水平就低人一等,即使参与了也很难评的上,也严重影响了教师评聘职称。
4.应试教育作祟,评价机制模糊不清
农村小学品社课教学评价,对于学生的评价重视课堂表现,不对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测评,也没有教学活动中“过程与方法”的考察,期末考试只凭一张试卷,由于平时不够重视,考试也就只能开卷考试,要不学生的成绩低,学校考核以所教的学生成绩为主。
以上几个方面完全制约了本地区自主高效课堂改革的推进,健全与完善品社学科的教学迫在眉睫。“教育先行,德育为先”,我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应该从以下几方面逐步提高农村小学品社课的教学
二、怎样才能提高农村小学品社课的教育教学
1.从思想入手,加强重视
品社课教学是关乎一个学校德育工作的体现,也能充分体现学生的精神面貌,这就需要学校管理部门要从思想上重视起来,加强品社课的教育教学工作,应该安排专门教师从事品社课的教学工作,能够使教师深入一线,感触儿童的内心世界,让孩子美好的心灵得以焕发。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良好品德是健全人格的根基,是公民素质的核心。随着社会的发展,具有良好的公民素质越来越成为人的内在需求。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要求基础教育更新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培养良好的公民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入教育教学研究
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的课程标准,钻研教材,整体把握教材体系。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提出:“本课程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家庭、学校、社区、国家、世界是学生不断扩展的生活领域。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社会关系是存在于这些领域中的几个主要因素。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是在逐步扩展的生活领域中,通过与各种要素的交互作用实现的。”这就需要我们品社课教师不仅要把握教材,更要联系生活实际,要从生活、社会点点滴滴积累宝贵的经验,只有这样真正深入教材,上课时能与学生产生共鸣。
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不能只靠自己,更應该让我们广大教师走出家门,多听课,多交流。可以把上一级的有经验的教师请到我们学校,如:上一节观摩课、做一次教学讲座。都能够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3.加大资金投入,使教学模式多样化
多媒体教学是现在教学的重要手段,他可以丰富课堂教学模式。例如,辽宁省沈阳市在学校标准化建设方面,全市累计投入17.75亿元,全面完成城区106所薄弱学校综合改革和107所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任务,配齐图书、教学实验仪器设备、音体美等器材,校际差距、城乡差距明显缩小。从2012年起实施百所义务教育学校提升工程,预计投入19亿元,用3年时间对300所薄弱学校进行整体改造,推进城乡学校在办学条件上的均衡发展。这样大的资金投入能够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也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电脑、多媒体、图书馆查阅资料应有尽有。
特别是班班通多媒体的运用,改变了古老的以说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多媒体的视频和音像能够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利用多媒体上课能使师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达到教学目的。
总之,只要我们广大教师不断克服困难,在教育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品社这一学科一定会硕果累累。
一、农村小学品社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1.师资力量不足,教学任务繁重
由于农村小学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语文、数学、外语每学期都有月考和期末考试,以此来作为考核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的标准。《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师不是年龄偏大一点,要不就是由班主任老师兼任,这种兼任方式随意性很强,大多是以教师的工作量的大小课时的轻重来搭配,很少考虑教师的教学、教研能力,造成了《品德与社会》兼课教师队伍的不稳定。因此担任《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师一般不把它当成教学教研的主攻方向,从而导致教师对《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没有太多的热情,既不钻研教材,也很少研究教法。
2.教学思想陈旧,课堂教学脱离社会生活
由于品社课教师年龄偏大或兼任,不能真正有效的开展教学研究,只注重讲解书上的文字、图画,不能联系生活实际,使得课堂教学空洞乏味,违背了《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诸方面协调发展这一基本原则。没有通过教材中出现的一系列的“社会事件”“现实生活主题”或者“社会生活场景”与儿童的真实性生活联系起来,建立起一种相互进入的通道,创造一种“互动”的状态,更有甚者 凡此种种,教学偏于一隅,不能把《品德与社会》课的社会性、生活性、情感性、实践性融为一体。
兼任教师多为班主任,大多数时间是以语文、数学教学为主,偶尔上一次品社课也是让学生自学,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品社课的设置几乎形同虚设。
3.重视不够,条件有限,教学方法单一
现在的农村教学还是老思想“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无论是从学校还是上级教育主管部门,都把升学率看在第一位,所以从孩子刚入学就注重语文、数学,严重忽视了其他学科教学。那么其他科任教师就失去了创造性和主动性,老师失去了激情,怎么还能有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农村学校的资金来源于上级财政拨款。一所学校二十几个班,全校就几台电脑,一间多媒体教室,图书馆藏书陈旧。在教育现代化的今天,这些教学手段怎么能够用呢?本来品社这一学科被学校看做是小科目,还要给主科让路,品社教师想上好一节课真难!教师不能够真正开展教学研究,丰富的教学方法如:表演、启迪、分组讨论、游戏等都不能充分运用到教学中去,使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面临困难,严重影响了品社课教学目标的实现。
农村小学教师学习交流机会本来就少,偏远地区更不用说了。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我们可以遵循“走出去,请进来”这一原则,可是机会不等人啊,上级主管部门拨给的公开课、优质课等指标名额有限,本来教学水平就低人一等,即使参与了也很难评的上,也严重影响了教师评聘职称。
4.应试教育作祟,评价机制模糊不清
农村小学品社课教学评价,对于学生的评价重视课堂表现,不对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测评,也没有教学活动中“过程与方法”的考察,期末考试只凭一张试卷,由于平时不够重视,考试也就只能开卷考试,要不学生的成绩低,学校考核以所教的学生成绩为主。
以上几个方面完全制约了本地区自主高效课堂改革的推进,健全与完善品社学科的教学迫在眉睫。“教育先行,德育为先”,我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应该从以下几方面逐步提高农村小学品社课的教学
二、怎样才能提高农村小学品社课的教育教学
1.从思想入手,加强重视
品社课教学是关乎一个学校德育工作的体现,也能充分体现学生的精神面貌,这就需要学校管理部门要从思想上重视起来,加强品社课的教育教学工作,应该安排专门教师从事品社课的教学工作,能够使教师深入一线,感触儿童的内心世界,让孩子美好的心灵得以焕发。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良好品德是健全人格的根基,是公民素质的核心。随着社会的发展,具有良好的公民素质越来越成为人的内在需求。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要求基础教育更新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培养良好的公民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入教育教学研究
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的课程标准,钻研教材,整体把握教材体系。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提出:“本课程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家庭、学校、社区、国家、世界是学生不断扩展的生活领域。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社会关系是存在于这些领域中的几个主要因素。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是在逐步扩展的生活领域中,通过与各种要素的交互作用实现的。”这就需要我们品社课教师不仅要把握教材,更要联系生活实际,要从生活、社会点点滴滴积累宝贵的经验,只有这样真正深入教材,上课时能与学生产生共鸣。
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不能只靠自己,更應该让我们广大教师走出家门,多听课,多交流。可以把上一级的有经验的教师请到我们学校,如:上一节观摩课、做一次教学讲座。都能够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3.加大资金投入,使教学模式多样化
多媒体教学是现在教学的重要手段,他可以丰富课堂教学模式。例如,辽宁省沈阳市在学校标准化建设方面,全市累计投入17.75亿元,全面完成城区106所薄弱学校综合改革和107所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任务,配齐图书、教学实验仪器设备、音体美等器材,校际差距、城乡差距明显缩小。从2012年起实施百所义务教育学校提升工程,预计投入19亿元,用3年时间对300所薄弱学校进行整体改造,推进城乡学校在办学条件上的均衡发展。这样大的资金投入能够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也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电脑、多媒体、图书馆查阅资料应有尽有。
特别是班班通多媒体的运用,改变了古老的以说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多媒体的视频和音像能够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利用多媒体上课能使师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达到教学目的。
总之,只要我们广大教师不断克服困难,在教育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品社这一学科一定会硕果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