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有着自己的结构特点——“块”状结构,那么,课堂教学导语就应符合这种结构特点。本文从模块、专题、板块、选文之间的衔接性、对比性、互补性、共同点及角度的不同等方面进行课堂教学导语举例探讨。体现苏教版教材结构特征的教学导语设计,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效保障这套教材教学目标的实现,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导语;结构特点;整体意识;对策
如果说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则乐章,那么,精彩的导语就好比是教学乐章的一段优美序曲,正如好戏开头,先声夺人。一个好的开头是师生间建立感情的第一座桥梁,它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整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使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得生动、活泼、自然。
一、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结构特点
苏教版国标本高中语文新教材,是根据新课程标准编写的、国家首批通过的五套高中语文新教材之一,也是目前使用人数最多、得到评价最高的国标本高中语文新教材。该教材自2006年秋始在我省推行使用,今年已是第四个年头。在苏教版教材的教学使用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苏教版教材把单一的文选式教材结构改变为跨文本、超文选的块状的教材结构这样一个特点。
传统的语文教材,虽然也先后发生过几次变化,但始终是单一的文选式结构。一本教材五六个单元,每个单元四五篇课文,一个单元一种文体,一个单元一个单元知识,一个单元一个训练点。初中如此,高中也是如此,形式单一。而苏教版教材跨文本、超文选的块状的教材结构,则不仅给我们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更有其科学的内涵。“块”,是这一次新的课程改革提出的一个新的课程理念。长期以来,对语文学科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点”到“线”,由“线”到“网”,由“网”到“块”的变化过程。所谓“点”,就是认为语文素养是由一个个知识点构成;所谓“线”是认为语文素养由听说读写四条线构成;所谓“网”是认为语文素养是由网状的双项目标构成。而新的课程理念则认为,语文素养是一个块状的结构,具有很强的模糊性、混沌性,是无法清晰分解的,更是无法合成的。基于这样的认识,苏教版必修教材呈现为一种块状的结构。一个模块(一本书)由几个专题构成,每个专题,由两三个小板块组成,每个板块或者一篇课文,或者两三篇课文不等,以板块为单位组织学习活动。这样的“块”状结构,一方面体现新的语文课程理念,一方面也有利于促进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而所谓跨文本、超文选,就是学习材料突破了单一的文本形式,每个专题也不再是单一的文体。这样的安排,既是为了体现语文课程“块”的特点,也有利于更好地整合教材,充分发挥教材资源的价值,拓展教学的空间,丰富教学的形式。
现代课程理论认为,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有四种:一是学科取向;二是学生兴趣和发展取向;三是社会问题取向;四是混合取向。所谓学科取向就是指以学科自身的逻辑为根据,围绕学科核心结构来组织课程的倾向;学生兴趣和发展取向是指根据学生的心理结构、围绕学生的兴趣和发展来组织课程的倾向;当课程以适应或改进社会生活为目的,围绕主要的社会问题组织起来的时候就形成了社会问题取向的课程。当课程综合考虑学科逻辑、学生的心理逻辑、当代社会生活问题的时候,就形成了混合取向的课程。混合取向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学校课程本质上是学科知识、学生经验、当代社会生活经验三方面的统一,因为人的经验本身具有整体性,任何从整体中截取部分加以片面强调的做法,对学生的健全发展都是不利的。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是典型的混合取向性教材。
二、课堂教学导语设计要符合教材的结构特点
时下,不少教师对苏教版教材还是延续以往单课教学的方式,孤立起来教授课文。
单篇课文的学习,是板块教学和专题教学的前提。单篇教学得不到落实,整个阅读教学就会架空。因此,必须要扎扎实实进行单篇课文的教学。但这与我们现行教材以人文主题为统领进行组元的初衷相违背。以前单一的文体组元教材,是以语文知识为序的教材,是典型的学科取向,其优势是学生能够掌握系统的语文知识及文学发展脉络,但缺陷也显而易见:由于学科取向教材是以语文知识的逻辑体系建立起来的,代表着成人世界,体现着成人意志,所以容易漠视高中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导致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的盛行;此外,由于语文学科课程有其悠久的逻辑系统和知识结构,学科取向容易导致忽视当下现实生活的不良倾向。
所以,教师必须在教学中体现整体意识。整体意识,也指有些板块的教学,可以根据文本的情况采取跳出单篇将两篇或几篇文本整合起来进行教学的安排。因此,我们在实施教学时必须为体现苏教版教材特有的块状结构模式而使我们的课堂导语有别于以往,要求我们必须在教学中体现整体意识。
三、苏教版教材导语设计的对策
理想的导语设计应该是全盘考虑模块、专题、板块、选文之间的衔接性、对比性、互补性、共同点及角度的不同的。
(1)同一专题不同板块之间的衔接性;
(2)同一板块不同篇目之间的对比性;
(3)不同专题之间相近主题的互补性;
(4)发掘主旨的共同点与切入角度的不同。
笔者现任教高一语文,学生对这种全局性的导语设计形式感到兴奋的同时,更多的是感受到来自思考的神奇,学生也能在不知不觉中将很多知识融会贯通,看来,教师在教学策略上的决策,无形中也影响了学生的思维习惯。
好的导语是优秀的作曲家谱出的一段序曲,散发出神秘的魅力,引诱着听众渐入佳境;好的导语是教师精心打造的一把金钥匙,放射出独特的光芒,带领着学生登堂入室;好的导语是架设在教师与学生心灵之间的彩虹桥,呈现出七色的神采,连接着通向语文理想国的神圣殿堂。
参考文献:
[1]黄厚江.苏教版国标本高中语文新教材的基本特点及教学建议[J].现代语文,2006.
[2]魏书生.魏书生精讲学生高效学习法[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5.
[3]丁凡.语文必修一教学参考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4]杨天平,范诗武.课程:跨文化比较的观点[J].课程·教材·教法,2004.
(永康市综合高中)
关键词:导语;结构特点;整体意识;对策
如果说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则乐章,那么,精彩的导语就好比是教学乐章的一段优美序曲,正如好戏开头,先声夺人。一个好的开头是师生间建立感情的第一座桥梁,它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整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使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得生动、活泼、自然。
一、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结构特点
苏教版国标本高中语文新教材,是根据新课程标准编写的、国家首批通过的五套高中语文新教材之一,也是目前使用人数最多、得到评价最高的国标本高中语文新教材。该教材自2006年秋始在我省推行使用,今年已是第四个年头。在苏教版教材的教学使用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苏教版教材把单一的文选式教材结构改变为跨文本、超文选的块状的教材结构这样一个特点。
传统的语文教材,虽然也先后发生过几次变化,但始终是单一的文选式结构。一本教材五六个单元,每个单元四五篇课文,一个单元一种文体,一个单元一个单元知识,一个单元一个训练点。初中如此,高中也是如此,形式单一。而苏教版教材跨文本、超文选的块状的教材结构,则不仅给我们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更有其科学的内涵。“块”,是这一次新的课程改革提出的一个新的课程理念。长期以来,对语文学科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点”到“线”,由“线”到“网”,由“网”到“块”的变化过程。所谓“点”,就是认为语文素养是由一个个知识点构成;所谓“线”是认为语文素养由听说读写四条线构成;所谓“网”是认为语文素养是由网状的双项目标构成。而新的课程理念则认为,语文素养是一个块状的结构,具有很强的模糊性、混沌性,是无法清晰分解的,更是无法合成的。基于这样的认识,苏教版必修教材呈现为一种块状的结构。一个模块(一本书)由几个专题构成,每个专题,由两三个小板块组成,每个板块或者一篇课文,或者两三篇课文不等,以板块为单位组织学习活动。这样的“块”状结构,一方面体现新的语文课程理念,一方面也有利于促进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而所谓跨文本、超文选,就是学习材料突破了单一的文本形式,每个专题也不再是单一的文体。这样的安排,既是为了体现语文课程“块”的特点,也有利于更好地整合教材,充分发挥教材资源的价值,拓展教学的空间,丰富教学的形式。
现代课程理论认为,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有四种:一是学科取向;二是学生兴趣和发展取向;三是社会问题取向;四是混合取向。所谓学科取向就是指以学科自身的逻辑为根据,围绕学科核心结构来组织课程的倾向;学生兴趣和发展取向是指根据学生的心理结构、围绕学生的兴趣和发展来组织课程的倾向;当课程以适应或改进社会生活为目的,围绕主要的社会问题组织起来的时候就形成了社会问题取向的课程。当课程综合考虑学科逻辑、学生的心理逻辑、当代社会生活问题的时候,就形成了混合取向的课程。混合取向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学校课程本质上是学科知识、学生经验、当代社会生活经验三方面的统一,因为人的经验本身具有整体性,任何从整体中截取部分加以片面强调的做法,对学生的健全发展都是不利的。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是典型的混合取向性教材。
二、课堂教学导语设计要符合教材的结构特点
时下,不少教师对苏教版教材还是延续以往单课教学的方式,孤立起来教授课文。
单篇课文的学习,是板块教学和专题教学的前提。单篇教学得不到落实,整个阅读教学就会架空。因此,必须要扎扎实实进行单篇课文的教学。但这与我们现行教材以人文主题为统领进行组元的初衷相违背。以前单一的文体组元教材,是以语文知识为序的教材,是典型的学科取向,其优势是学生能够掌握系统的语文知识及文学发展脉络,但缺陷也显而易见:由于学科取向教材是以语文知识的逻辑体系建立起来的,代表着成人世界,体现着成人意志,所以容易漠视高中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导致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的盛行;此外,由于语文学科课程有其悠久的逻辑系统和知识结构,学科取向容易导致忽视当下现实生活的不良倾向。
所以,教师必须在教学中体现整体意识。整体意识,也指有些板块的教学,可以根据文本的情况采取跳出单篇将两篇或几篇文本整合起来进行教学的安排。因此,我们在实施教学时必须为体现苏教版教材特有的块状结构模式而使我们的课堂导语有别于以往,要求我们必须在教学中体现整体意识。
三、苏教版教材导语设计的对策
理想的导语设计应该是全盘考虑模块、专题、板块、选文之间的衔接性、对比性、互补性、共同点及角度的不同的。
(1)同一专题不同板块之间的衔接性;
(2)同一板块不同篇目之间的对比性;
(3)不同专题之间相近主题的互补性;
(4)发掘主旨的共同点与切入角度的不同。
笔者现任教高一语文,学生对这种全局性的导语设计形式感到兴奋的同时,更多的是感受到来自思考的神奇,学生也能在不知不觉中将很多知识融会贯通,看来,教师在教学策略上的决策,无形中也影响了学生的思维习惯。
好的导语是优秀的作曲家谱出的一段序曲,散发出神秘的魅力,引诱着听众渐入佳境;好的导语是教师精心打造的一把金钥匙,放射出独特的光芒,带领着学生登堂入室;好的导语是架设在教师与学生心灵之间的彩虹桥,呈现出七色的神采,连接着通向语文理想国的神圣殿堂。
参考文献:
[1]黄厚江.苏教版国标本高中语文新教材的基本特点及教学建议[J].现代语文,2006.
[2]魏书生.魏书生精讲学生高效学习法[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5.
[3]丁凡.语文必修一教学参考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4]杨天平,范诗武.课程:跨文化比较的观点[J].课程·教材·教法,2004.
(永康市综合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