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部门开始对学生综合素养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对学生某一学科素养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致力于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高质量且有活力的课堂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程教学保质保量地完成,对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任务的完成有积极的推进作用,本文旨在探讨怎样才能构建小学数学高效活力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面临着许许多多的问题,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相对而言不是非常理想。小学数学教师要想更好地完成教学改革工作就要以核心素养为目标,使教学更贴近教学改革的要求和学生的成长需求。高效课堂是指教学质量和效率双重提高的课堂,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一、构建高效活力课堂对于小学数学课堂的积极意义
高效活力课堂,顾名思义,就是课堂教学在充满活力的基础上高效完成。高效,指教学效率高,老师在上课过程中用高质量高效率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并且将知识很好地传授给学生,学生高效吸收;活力,指课堂气氛活跃,摆脱传统课堂枯燥无味的状况,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效活力的课堂,可以有效地解决教学效果不良的问题,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实现课堂的高质高效。高效活力课堂对于促进小学生数学学习有积极作用。
二、核心素养下构建高效课堂的具体策略
(一)结合实际情况设置数学题目
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大多数的教师专注于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良好的数学成绩可以为学生日后的数学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但是,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只专注于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养成学习数学的习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在日常生活中,数学被用到的概率是非常高的。现阶段的小学生在进行小学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部分学生会因为教师的讲课方式的不正确,对数学产生了厌烦的心理。小学数学大多讲解一些比较基础性的知识,为了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教师会采取大量练习和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加减法的计算,学生认为提问是一个比较害怕的过程,开始讨厌小学数学学习。为了让学生真正的喜欢上小学数学学习,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让学生将数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提升对于小学数学的重视程度和喜欢程度。
例如,在讲解完加法和减法的运算之后,会让学生进行一定量加减法的练习,为了让学生可以更好地进行相关知识的练习,加深对于相关知识的印象和理解程度。在进行练习的过程中,题目的选择可以适当结合实际,不再是单纯的加减法练习。在练习加减法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于数学应用题的题目的理解,并且该种教学方式也可以适当提升学生对于文字的掌握程度,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练习的过程中。题目的选择可以结合学生的興趣进行设置,对于小学的学生而言,大多数的时间比较喜欢动画片里的人物,例如喜羊羊与灰太狼,或者是灰姑娘与七个小矮人。可以问学生灰姑娘和七个小矮人一共有几个人,激发学生的探讨,同时也可以加固学生对于该部分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二)创设教学情境,增强数学意识
在联系生活实际的过程中,能够促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知识、认识知识、实现新知识的内化、迁移与运用。通过熟悉的生活情境的创设,能够增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融入课堂,真正促使核心素养落地。以“毫米和分米的认识”教学为例,为了能够让学生理解毫米和分米这两个概念,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上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具体实物,通过这些生活实物的展示和演示,既增强了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在这种熟悉的生活情境获得数学认知,为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拿一把尺子、一些布匹、一些小木棒、一些硬木板,让学生用尺子量一量布匹的长度、量一量木棒的长度、量一量硬木板的厚度,通过尺子的测量,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和亲身体验,让学生理解分米和毫米之间的差距,并且在脑海中真正形成立体化的数学概念,有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数学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以生为本是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为了对其进行深入的贯彻与落实,教师需要为学生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以交流分享的方式,积极表达自己的独特观点,充分利用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让学生集思广益的同时相互启发,并汲取他人的优点来弥补自己的缺点,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发展和提升,提高课堂的整体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百分数的认识”这一章节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享彼此的生活经验,扒一扒生活中用到的百分数,如食品包装袋上的成分表、银行业务中的利率算法等等,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同时,加深学生对百分数实际应用的理解与认知,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与效率。
(四)创新数学作业
数学作业的形式有很多,如书面作业、手抄报、调查报告、搜集资料、小制作等。不管哪种形式,教师都要利用好作业的反馈,使之对课堂教学产生促进作用。例如,在教授“年、月、日”这节课的时候,数学教师可以要求小学生去制作一本年历。在制作过程中,学生不但可以加深对“年、月、日”的印象,更好地、更灵活地运用知识,还可以使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发展。又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这节课时,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去计算教室的面积、自己家里房间的面积等,在这样的要求下,学生要自主测量、分析数据,展开计算。在课堂上,教师要及时验收,并可以请同学展示自己的作业情况并做出适当评价。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教学中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习特点,不断调整和改善教学方法。同时,教师应多多开展合作学习及探究性学习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进而加快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进程。
参考文献
[1]陈陶.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0):265.
[2]王存军.基于高效课堂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J].名师在线,2020(14):34-35.
[3]刘桢.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0):165-166.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面临着许许多多的问题,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相对而言不是非常理想。小学数学教师要想更好地完成教学改革工作就要以核心素养为目标,使教学更贴近教学改革的要求和学生的成长需求。高效课堂是指教学质量和效率双重提高的课堂,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一、构建高效活力课堂对于小学数学课堂的积极意义
高效活力课堂,顾名思义,就是课堂教学在充满活力的基础上高效完成。高效,指教学效率高,老师在上课过程中用高质量高效率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并且将知识很好地传授给学生,学生高效吸收;活力,指课堂气氛活跃,摆脱传统课堂枯燥无味的状况,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效活力的课堂,可以有效地解决教学效果不良的问题,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实现课堂的高质高效。高效活力课堂对于促进小学生数学学习有积极作用。
二、核心素养下构建高效课堂的具体策略
(一)结合实际情况设置数学题目
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大多数的教师专注于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良好的数学成绩可以为学生日后的数学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但是,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只专注于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养成学习数学的习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在日常生活中,数学被用到的概率是非常高的。现阶段的小学生在进行小学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部分学生会因为教师的讲课方式的不正确,对数学产生了厌烦的心理。小学数学大多讲解一些比较基础性的知识,为了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教师会采取大量练习和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加减法的计算,学生认为提问是一个比较害怕的过程,开始讨厌小学数学学习。为了让学生真正的喜欢上小学数学学习,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让学生将数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提升对于小学数学的重视程度和喜欢程度。
例如,在讲解完加法和减法的运算之后,会让学生进行一定量加减法的练习,为了让学生可以更好地进行相关知识的练习,加深对于相关知识的印象和理解程度。在进行练习的过程中,题目的选择可以适当结合实际,不再是单纯的加减法练习。在练习加减法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于数学应用题的题目的理解,并且该种教学方式也可以适当提升学生对于文字的掌握程度,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练习的过程中。题目的选择可以结合学生的興趣进行设置,对于小学的学生而言,大多数的时间比较喜欢动画片里的人物,例如喜羊羊与灰太狼,或者是灰姑娘与七个小矮人。可以问学生灰姑娘和七个小矮人一共有几个人,激发学生的探讨,同时也可以加固学生对于该部分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二)创设教学情境,增强数学意识
在联系生活实际的过程中,能够促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知识、认识知识、实现新知识的内化、迁移与运用。通过熟悉的生活情境的创设,能够增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融入课堂,真正促使核心素养落地。以“毫米和分米的认识”教学为例,为了能够让学生理解毫米和分米这两个概念,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上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具体实物,通过这些生活实物的展示和演示,既增强了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在这种熟悉的生活情境获得数学认知,为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拿一把尺子、一些布匹、一些小木棒、一些硬木板,让学生用尺子量一量布匹的长度、量一量木棒的长度、量一量硬木板的厚度,通过尺子的测量,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和亲身体验,让学生理解分米和毫米之间的差距,并且在脑海中真正形成立体化的数学概念,有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数学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以生为本是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为了对其进行深入的贯彻与落实,教师需要为学生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以交流分享的方式,积极表达自己的独特观点,充分利用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让学生集思广益的同时相互启发,并汲取他人的优点来弥补自己的缺点,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发展和提升,提高课堂的整体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百分数的认识”这一章节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享彼此的生活经验,扒一扒生活中用到的百分数,如食品包装袋上的成分表、银行业务中的利率算法等等,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同时,加深学生对百分数实际应用的理解与认知,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与效率。
(四)创新数学作业
数学作业的形式有很多,如书面作业、手抄报、调查报告、搜集资料、小制作等。不管哪种形式,教师都要利用好作业的反馈,使之对课堂教学产生促进作用。例如,在教授“年、月、日”这节课的时候,数学教师可以要求小学生去制作一本年历。在制作过程中,学生不但可以加深对“年、月、日”的印象,更好地、更灵活地运用知识,还可以使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发展。又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这节课时,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去计算教室的面积、自己家里房间的面积等,在这样的要求下,学生要自主测量、分析数据,展开计算。在课堂上,教师要及时验收,并可以请同学展示自己的作业情况并做出适当评价。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教学中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习特点,不断调整和改善教学方法。同时,教师应多多开展合作学习及探究性学习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进而加快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进程。
参考文献
[1]陈陶.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0):265.
[2]王存军.基于高效课堂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J].名师在线,2020(14):34-35.
[3]刘桢.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0):16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