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影响产品设计的审美反应因素

来源 :商场现代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ijia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当今产品更新换代飞快、市场的需求趋于多样化、买卖关系中的主导权已转到买方,顾客有了极大的选择余地的背景下,外观的审美反应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产品设计的成败。本文从涉及到影响产品设计的审美反应因素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 审美反应 情绪 客体化 认知 兴趣
  
  产品设计是对产品的造型、结构和功能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的设计,以便生产出符合人们需要的实用、经济、美观的产品。因此,审美性要求是产品设计的基本要求,也是决定一件产品能否受到市场欢迎的关键因素。这里的审美不是设计师个人主观的审美,只有具备大众普遍的审美情调才能实现其审美性。于是探讨和分析大众的审美反应就显得相当的有必要。
  对于“美”,哲学要问的是“什么是美?”“什么是艺术?”心理学要问的是“什么是审美反应?”“艺术怎样唤起情绪?”
  审美反应是指人对外在刺激和内在记忆的一种复杂的心理反应,这种反应中包含了情绪因素、认知因素、兴趣因素和其他因素,也包含着人对这些因素的意识体验(awareness)和反射(reflection)。
  一、情绪因素
  要探讨影响产品设计的审美反应相关问题,就必须在概念上清楚什么是审美反应,什么是审美反应的情绪因素?情绪是个体受到某种刺激后所产生的一种激动状态;此种状态虽为个体自我意识所得经验,但不为其控制;对个体行为具有干扰或促动作用;并导致个体生理与行为的变化。 情绪由刺激引起,又随刺激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情绪是体验,又是反应;是冲动,又是行为。个体的内部和外部刺激中,社会性或心理性刺激对个体情绪影响更大。下面通过图解的形式来分析情绪及其相关因素。
  情绪因素中还有一个非常特殊的现象,即心理学中的“情绪客体化现象”。“情绪客体化现象”是心理学研究中的科学事实早已表明的、一种存在于人的心理反映过程当中的特殊现象。
  当大脑中被引起某一生理性情绪反应并形成反映时,如果在大脑中同时形成的不是对身体某个感受器的诸等特征的反映,而是对某一当前外界对象的各种客观特征的反映,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发生 “情绪客体化现象”。在这种现象里,我们会在直觉中把自身的快悦或不快性质的心理性情绪反应(往往也含杂着某些当前的心理性情绪)当成是存在于当前外界对象的形象之中的、一种最直接地令我们喜爱或者厌恶的东西。 例如,我们在观赏晚霞时,晚霞的适宜光线的刺激通过眼球晶体投射在视网膜上,使视网膜大量感觉细胞产生理化变化,这些理化变化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入大脑,在视觉系统其他机能的参与下使皮层视区形成对晚霞的颜色、明暗和形状等等特征的反映——晚霞的视觉图像的同时,也必然会在脑中引起一种显然会是快悦性质的情绪性反应并且形成皮层对之的反映;又由于心理注意机制等因素的作用此时大脑没有形成对视觉感受器的内部状态与位置等特征的反映,在这种情况下,大脑皮层便把对晚霞的视觉反映与对当前脑中快悦性质的情绪性反应的反映复合在一起,从而就形成了“快悦情绪在晚霞的视觉图像上”这一情绪客体化现象。这时我们就会在直觉中“看”到在那晚霞的客观形象之中,仿佛存在着一种最直接的令我们快悦的东西,并把它当成是晚霞本身所具有的一种(往往被称之为美的)特质或属性来加以喜爱和体验。当然,情绪客体化现象不仅存在于人的视觉过程中,在人的听觉、心理感觉等感觉中也普遍的存在这种现象,甚至在我们的触觉和嗅觉中,也会由于当时情境的特殊性而偶然发生这种现象。
  二、心理学中的“情绪客体化现象”与审美现象的直接关系
  在美学研究中一直难以解释的关于美是什么的问题,完全可以通过对人的审美现象的内部形式——情绪客体化现象的认识而得到科学的解释。可以简单地说:作为本质意义上的美,它就是由存在于人的心理反映过程中的情绪客体化现象所产生的、人的自身快悦情绪在当前外部对象的形式和具象之中的“显现”。而外部那些美的视觉和其他感觉的对象,它们在这里所具有的只是能够引起人的快悦情绪的那些特质和属性。当然,要给美学的种种基本问题做出最后的定义,那还需要我们的美学、心理学和语言学界通过联合磋商来完成。
  三、认知因素
  从设计艺术的层面看,艺术也是讲故事,讲故事就是艺术的语义信息,就是审美反应中的认知因素。
  以信息加工观点研究认知过程是现代认知心理学的主流,可以说认知心理学相当于信息加工心理学。它将人看作是一个信息加工的系统,认为认知就是信息加工,包括感觉输入的变换、简约、加工、存储和使用的全过程。按照这一观点,认知可以分解为一系列阶段,每个阶段是一个对输入的信息进行某些特定操作的单元,而反应则是这一系列阶段和操作的产物。信息加工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都以某种方式相互联系着。下面同样通过图解的形式使大家对认知及其过程相关因素有更好的认识。
  四、情绪与认知的关系
  情绪和认知虽然都是独立的心理过程,有自己的发生机制和变化规律,但是二者有着密切的联系。情绪对认知活动具有组织的作用,包括对活动的瓦解或促进。一般来说,正性情绪像愉快、兴趣等,对认知活动起协调、促进的作用;负性情绪像担忧、沮丧等,则起破坏、瓦解或阻断的作用。
  另外叶克斯-道森规律认为正性情绪对认知的促进作用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取决于情绪的强度水平。研究表明,愉快和兴趣的情绪强度与被试的手工操作效果呈倒“U”型曲线,中等强度的愉快情绪下认知操作达到最优水平,过低或过高的愉快唤醒均不利于认知操作。负性情绪对认知的影响作用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律。
  五、兴趣因素
  兴趣(interest)因素也许是一个相对模糊的心理概念,审美反应中的兴趣因素是指由好奇驱力引发的行为。在现代艺术中,有许多艺术作品是完全基于感性的,所提供的认知因素和编码极为有限,并且表达情绪的方式和符号也极为抽象,基本不用具象的符号形式,因此包含了大量的未知的东西,或者说不确定性,例如抽象派、立体派等等。这里的好奇与生理上的需要无关,而是取决于外部刺激的新奇性。在好奇中发现新的东西,在旧的记忆中产生新的联系,也许是人的最原始的审美反应。这种期望模式的研究称为大众审美心理模式研究。以上可图释为:
  艺术也不能停留在表现情绪和认知的审美上,艺术更多地是反映了人类的好奇,反映了探索未知和可能性的种种尝试,也许“艺术的探索和发现”才是现代艺术心理本质。
  六、结语
  最后要说明的是审美反应的因素,是共时性起作用的,彼此交叉渗透,也相互影响制约。今天的人们在生活中所接触到的信息量是空前的,而且今后还会变得更多。摆在消费者面前的产品也是越来越多样化,如何发掘潜在消费群体的购买动机,把握好大众的审美反应及其相关因素无论是对设计管理者还是产品设计师都显得非常的重要。
  
  参考文献:
  [1]郑建启 李 翔:设计方法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8
  [2]赵江洪:设计心理学.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1
  [3]何晓佑 谢云峰:人性化设计.江苏美术出版社,2001·8
  [4]滕守尧:审美心理描述——美学·设计·艺术教育丛书.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3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推进,全球工业生产方式经历了由单件生产方式、大量生产方式到精益生产方式的转变。在精益生产的产生背景下,本文重点分析了精益生产对组织柔性的要求及匹配关系,旨在探索出一种实施精益生产的“最佳实践”模式。  [关键词] 精益生产 组织柔性 细胞生产方式    当精益生产方式席卷全球时,这种生产方式对组织的柔性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组织柔性的实践就始于生产过程中的柔性专业化进程
[摘 要] 多数外贸企业在金融危机中受到了冲击,给国贸专业学生的就业蒙上了阴影。为了解当下国贸专业的就业情况,作者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北京多所高校的国贸应届毕业生进行调查。经过调查统计,截至今年6月底,调查对象的就业率为73.17%,但对口就业率仅为32.52%,77.81%的学生认为国贸专业课程应进行改革。改革包括增加外贸专业英语教学、加强其他专业知识的拓展与衔接、增强学生外贸实践能力等内容。
摘 要:教师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实施者,教师所开展的任何活动都会辐射成一个面。教师能否起到良好作用决定于学生、家长之间的关系能否走可持续发展路线,因而,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思考如何才能使自己与学生、家长之间关系和谐发展。  关键词:师生关系;家长;和谐发展;思考  雨果说:“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教师就是树叶,单一而纯粹。但教师不是一个简
本文是重庆市2010年社科重点课题《重庆改革发展成果共享机制研究》(编号2010CQZDZ11)的子项目  [摘 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适应国际国内经济需求结构重大变化、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的必然要求,但如何在经济社会的生产、分配等过程中,让政府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进一步发挥好经济管理和服务职能,是当前一重要课题,本文围绕当前经济转变发展方式的阶段性特征,提出了进一步发挥政府经济职能的政策
[摘 要]技术创新的研究经历了一个从“线性范式”到“网络范式”的转变,产业集群创新的研究也难逃此转变。本文首先介绍经典的网络理论——社会网络分析,然后根据近年来的文献,讨论社会网络分析在产业集群创新研究中的应用。  [关键词]社会网络分析 产业集群 创新    一、概述  在产业集群创新研究领域,学者们用到的网络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是经典的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第二种是新近兴起的复杂网络。这两
[摘要]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是新农村建设的当务之急。本文旨从社会交往角度,通过探讨农民年均家庭收入与社会交往的相关性来揭示社会交往是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动力。本文运用SPSS软件对两者进行分析,发现农民年均家庭收入与其社会交往呈正相关。  [关键词]农民收入 社会交往    毫无疑问,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是新农村建设的当务之急,而农民的社会交往将会为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注入动力。本文着重
随着市场竞争环境的发展变化,渠道成员自身的发展变化使得渠道力量结构发生了转变,产品的买方市场已经形成,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制造商如何对代理商进行有效的管理成为近年来的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