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华小克,本名董英,系吉林省作协会员。先后毕业于吉林化工学校、东北师范大学。曾在《演讲与口才》刊业集团从事编辑、记者工作,现于北京从事图书出版及企业形象策划。从90年代开始发表文学作品,有多篇散文、小说获奖。已出版专著《领导者掌控全局的说话方略》《幸福奇迹》等企业家传记、心理励志类书籍11部。电影剧本《女魔术师》获2017年“第26届金鸡百花电影节”创意奖;2018年1月《金荷花》在工信部主办的“首届工业文学大奖赛”获专家推荐电影作品。
十月的一天清晨,从北京开出的快速列车驶进吉林省境内,路边的山峦在阳光的照射下层林尽染,看见这比北京提前一个月到来的秋色,时空与季节仿佛“折了个儿”似的在眼前翻转,立刻激发了我内心的冲动。哦,故乡的早秋便是这般浩大而喜人,绵延不断的山光美景飘着果实累累的味道,那是香透了、美极了的味道。少年时期的这个季节,读初中的我经常与几个要好的同学在林中穿行,一边嬉闹着,一边采榛子、打酸枣……小伙伴们天真的笑容跃入脑海,站在车窗前的我竟然独自笑出声来。别梦依稀,四十余载的时光匆匆而过,同学们可好?班主任王老师可好?
王老师上语文课时音调款款的讲述,休息日背着年幼的儿子走上小镇土路去家访的身影,还有与我说话时经常用到的称呼“小英……”想起这些就有融融暖意涌遍周身,心潮难已。“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活到老,学到老”,王老师亲切的话语回旋在耳边,她在黑板上抄写名言警句时挥动的手臂又在眼前浮现……历数人生的千变万化,这样的名言落在我十三岁时的心里,就成了始终不改的信念坚守。
“老师,许多次的寻觅无果之后,我们终于在微信群中联系上了,可以见面长谈了。”这份历时多年到来的喜悦和激动,让刚才还在窃笑儿时秋闹情形的我禁不住泪水盈睫。
下午,秋天高远的阳光柔和而恰切地普照着,我在文刚和玉萍两位同学的陪同下,驱车来到位于吉林市东部王老师居住的小区门前。下车前行那一刻我不免感叹,四十年的岁月太长,时光风化了我们年少的脸庞;四十年的岁月也是一晃而过,种种往事就仿佛发生在昨天。老师,没有您当年的谆谆教诲,我何以在诸多的人生转折中站稳脚跟?何以在自己喜爱的专业上大步前行?
当王老师走出小区大门时,我急步迎上前去,说:“老师,我回来了,我终于见到您了。”抱住王老师双肩的那一刻,我有太多的感激想要表达却一时语塞,热泪滚滚而下。玉萍过来拉着我和王老师的手,哽咽着说:“当年,老师为我们付出的太多,太多……”
我们的中学时代,学校教育倡导以“学工学农”为主,大量的时间到田野或工厂参加劳动,知识类课时量很少,王老师极尽所能地营造班里的学习氛围,一有机会便对我们进行前途、理想教育,鼓励大家多学文化知识。她经常在黑板上抄写名言警句,边抄边讲解;放学时拿着厚厚一摞的学生作业回家,挑灯夜阅,写下一行行字迹娟秀的评语。颖颖同学的父母重男轻女,她因承担了大量的家务经常不能按时到校学习,老师一次次地去家访,说服她的父母要把女儿的学业放在家务之上;也是在一次家访时,王老师发现我们家藏书极少,第二天便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小英,你是个爱读书的孩子,以后想看什么书就到我家来拿。”老师的这句话为我打开了一扇求知的窗口,《西游记》《一千零一夜》《十万个为什么》等书籍,都让我欢天喜地地抱回家了。大量的阅读便由此开始了,以后的岁月里无论学习和工作多忙都不曾废辍。
整个中学时代,学校讲授的学科知识都非常之少,我在阅读和自学中所学到的零散知识虽然不成体系,却能使我应对人生的“紧急调头”。国家恢复高考后,已经插队两年的我考上了一所化工学校,毕业后从事石油炼制生产技术管理工作,有机会参加“部级专家组”进行全国行业检查,走遍了祖国的千山万水;在二十世纪末,当国企开启重组合并、减员增效进程,面临再就业的选择时,我迅速由工程师转变为期刊编辑,完成了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的跨界;当网络大潮来袭,又自如地由撰稿人转变为出版人……
人生面对转折时,必须有一根主轴引导自己主动去选择、转向、向不熟悉的领域勇敢迈进,而我的人生主轴或称之为主色调的,就是孜孜不倦地学习和进取。在日积月累中,王老师当年在我心里播下的求知的种子分别长出几个不同专业的枝杈,使我遇到意外事件时能够做到顺利前行。这说明,一个人在世界观、人生观形成阶段,老师的教育无比重要,潜心播种的价值积累也是无可估量的。
几年前,我应北京一家出版社之约写作一部教育用书,接触到“终身学习”这一概念,得知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指出,“终身学习是二十一世纪人才的通行证”,核心意思是说,每个人必须持续不断地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在二十一世纪即将走过二十个年头的今天,没有哪个人的知识和学识可以一劳永逸,这已经成为所有知识分子的共识。但是,在我们读初中的七十年代,我们的班主任王老师,就以最朴素的情感、最基本的认知将“活到老,学到老”这个概念根植在懵懂少年的心里,并使我们一生受益。说王老师的意识非常超前不为过,说王老师寄学生厚望于一生也不为过,而这一切所集中体现的,就是基础教育的价值使命。
在王老师家落座长谈,她老人家最常用到的一个词是“否极泰来”。由这个词的词义解释开始,她讲述了乡村学生因生活贫困、上学路途遥远想要退学时,她总用这个词鼓励他们坚持下去。她对失去信心的学生说,“学习是可以改变自身命运和家庭生活条件的,‘否极泰来’讲的是事物发展的规律,你们现在还不懂,但是长大后会懂的。”十几年后,王老师十分欣慰地看到了所预想的结果:“否极泰来”——逆境达到极点就会向顺境转化,许多寒门学子考上了军政大学、医学院、工科院校,毕业后他们成为国防所需要的高级人才、医生和企业家。而在这些学生背后藏着的故事,则是淘气的男生被赶出宿舍时,王老师把他带到自己家里寄宿;有人想退学时,她去该学生家中把他领回了学校……
学生对老师有多少感激,在成年后以“寻找”的方式呈现了。学生转学、搬家,老师的工作調动,在通讯不发达的年代都会不经意间落得杳无音讯的结局。有个学生在自己的孩子考入师范大学后,为了找到王老师向她报喜,不惜到县公安局查户口,而得到的结果则是同名的“王桂秋”有二十几个,不知道哪个是自己的老师。但是他信念坚定,从同学到校友一一查访,终于找到了在启蒙时期让自己终生获益的那个王桂秋老师。而我在读高中时随父母工作调动转学离开了这个名叫“口前”的小镇,与王老师一别再未相见。高中毕业以后插队、升学、工作,从城镇到农村、再到城市,而后来从吉林又来到北京,偶有几次回故乡或有机会与同学相遇,我都要打听王老师身在何处,却终未探得联系方式。兜兜转转,我们来到了通讯功能强大的微信时代,我在中学同学群里与恩师联系上了,马上决定专程回吉林探望王老师,表达我久酿于心的感激之情,告之我的学习和工作情况。
师生相见的话题总是越说越长,夜色降临时,王老师要请我们用晚餐,身为企业家的文刚同学忙说:“作为学生我理应尽敬师之意,作为男生也理应尽同学之谊。”他固执己见,把大家带到了王老师家附近的餐馆。席间,回忆起当初文刚来到班里的情形时,王老师说:“文刚是从县体校转来的,我不是很看好他的学习成绩,况且体育生好与同学打架,班级里已经有个体育生了,如果两个人合起来动手……我把他的转学通知书拿在手里,对是否接收很犹豫。没想到文刚来到班上,第一次考试就给我一个惊喜。文刚,你好像多次在班级拿第一名的,对吧?”文刚认真地说:“是的。正因为您对我的鼓励和当时大家对体育生的质疑,才激励我争取拿到第一名,以打败某小女生为荣。”说这话时,文刚扫了一眼坐在王老师身边的我,然后开玩笑说:“当然了,成绩不如她时也着实羞愧。但是,从那时起,一定要力争上游的意识扎根在了我的心里,无论是在大学学习还是参加工作,以至于后来的创业,都力求把所要做的事情做到完美。”
王老师说:“由于时代的原因,你们那一届学生能在插队后考上大学继续读书的比较少,但是,只要肯努力学习就能不断进步。玉萍同学花四年时间读完了夜大,从加油站的加油工成长为石油公司的管理干部,学识和工作能力令我刮目相看。”玉萍同学长相出众,可称之为我们那届学生中的高个子美女,如今谈吐优雅谦和,举手投足都给人亭亭玉立之感。把现在的她和当年的她联系在一起,不难发现,她简直是从往日的“胖妞”脱胎换骨而来,学习和职业素质形成了她落落大方的处事风格,这一点很是出人意料。
当我与王老师提及人生的成就感这一话题时,她意味深长地说:“我从一九六七年开始在中学任教,做过多届班主任,教过的学生有五六千人之多。到目前为止,位高权重的没有一人因腐败被双规;身为普通百姓的没有一人因犯法入狱,这便是我作为一名教师最感欣慰的事。”王老师的这句话,又把我引入关于基础教育重要性的思考。清代思想家魏源说,“教人者,成人之长,去人之短也。”学识与品行永远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支撑动态平衡的两个要点,满心责任感的教师才能在这两个方面给学生以恰到好处的教诲和引导,培养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合格公民。合格的、优秀的公民越来越多,社会文明才会步步走高,中华民族的科技发展和文化传承才能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责任编辑 徐文)
十月的一天清晨,从北京开出的快速列车驶进吉林省境内,路边的山峦在阳光的照射下层林尽染,看见这比北京提前一个月到来的秋色,时空与季节仿佛“折了个儿”似的在眼前翻转,立刻激发了我内心的冲动。哦,故乡的早秋便是这般浩大而喜人,绵延不断的山光美景飘着果实累累的味道,那是香透了、美极了的味道。少年时期的这个季节,读初中的我经常与几个要好的同学在林中穿行,一边嬉闹着,一边采榛子、打酸枣……小伙伴们天真的笑容跃入脑海,站在车窗前的我竟然独自笑出声来。别梦依稀,四十余载的时光匆匆而过,同学们可好?班主任王老师可好?
王老师上语文课时音调款款的讲述,休息日背着年幼的儿子走上小镇土路去家访的身影,还有与我说话时经常用到的称呼“小英……”想起这些就有融融暖意涌遍周身,心潮难已。“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活到老,学到老”,王老师亲切的话语回旋在耳边,她在黑板上抄写名言警句时挥动的手臂又在眼前浮现……历数人生的千变万化,这样的名言落在我十三岁时的心里,就成了始终不改的信念坚守。
“老师,许多次的寻觅无果之后,我们终于在微信群中联系上了,可以见面长谈了。”这份历时多年到来的喜悦和激动,让刚才还在窃笑儿时秋闹情形的我禁不住泪水盈睫。
下午,秋天高远的阳光柔和而恰切地普照着,我在文刚和玉萍两位同学的陪同下,驱车来到位于吉林市东部王老师居住的小区门前。下车前行那一刻我不免感叹,四十年的岁月太长,时光风化了我们年少的脸庞;四十年的岁月也是一晃而过,种种往事就仿佛发生在昨天。老师,没有您当年的谆谆教诲,我何以在诸多的人生转折中站稳脚跟?何以在自己喜爱的专业上大步前行?
当王老师走出小区大门时,我急步迎上前去,说:“老师,我回来了,我终于见到您了。”抱住王老师双肩的那一刻,我有太多的感激想要表达却一时语塞,热泪滚滚而下。玉萍过来拉着我和王老师的手,哽咽着说:“当年,老师为我们付出的太多,太多……”
我们的中学时代,学校教育倡导以“学工学农”为主,大量的时间到田野或工厂参加劳动,知识类课时量很少,王老师极尽所能地营造班里的学习氛围,一有机会便对我们进行前途、理想教育,鼓励大家多学文化知识。她经常在黑板上抄写名言警句,边抄边讲解;放学时拿着厚厚一摞的学生作业回家,挑灯夜阅,写下一行行字迹娟秀的评语。颖颖同学的父母重男轻女,她因承担了大量的家务经常不能按时到校学习,老师一次次地去家访,说服她的父母要把女儿的学业放在家务之上;也是在一次家访时,王老师发现我们家藏书极少,第二天便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小英,你是个爱读书的孩子,以后想看什么书就到我家来拿。”老师的这句话为我打开了一扇求知的窗口,《西游记》《一千零一夜》《十万个为什么》等书籍,都让我欢天喜地地抱回家了。大量的阅读便由此开始了,以后的岁月里无论学习和工作多忙都不曾废辍。
整个中学时代,学校讲授的学科知识都非常之少,我在阅读和自学中所学到的零散知识虽然不成体系,却能使我应对人生的“紧急调头”。国家恢复高考后,已经插队两年的我考上了一所化工学校,毕业后从事石油炼制生产技术管理工作,有机会参加“部级专家组”进行全国行业检查,走遍了祖国的千山万水;在二十世纪末,当国企开启重组合并、减员增效进程,面临再就业的选择时,我迅速由工程师转变为期刊编辑,完成了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的跨界;当网络大潮来袭,又自如地由撰稿人转变为出版人……
人生面对转折时,必须有一根主轴引导自己主动去选择、转向、向不熟悉的领域勇敢迈进,而我的人生主轴或称之为主色调的,就是孜孜不倦地学习和进取。在日积月累中,王老师当年在我心里播下的求知的种子分别长出几个不同专业的枝杈,使我遇到意外事件时能够做到顺利前行。这说明,一个人在世界观、人生观形成阶段,老师的教育无比重要,潜心播种的价值积累也是无可估量的。
几年前,我应北京一家出版社之约写作一部教育用书,接触到“终身学习”这一概念,得知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指出,“终身学习是二十一世纪人才的通行证”,核心意思是说,每个人必须持续不断地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在二十一世纪即将走过二十个年头的今天,没有哪个人的知识和学识可以一劳永逸,这已经成为所有知识分子的共识。但是,在我们读初中的七十年代,我们的班主任王老师,就以最朴素的情感、最基本的认知将“活到老,学到老”这个概念根植在懵懂少年的心里,并使我们一生受益。说王老师的意识非常超前不为过,说王老师寄学生厚望于一生也不为过,而这一切所集中体现的,就是基础教育的价值使命。
在王老师家落座长谈,她老人家最常用到的一个词是“否极泰来”。由这个词的词义解释开始,她讲述了乡村学生因生活贫困、上学路途遥远想要退学时,她总用这个词鼓励他们坚持下去。她对失去信心的学生说,“学习是可以改变自身命运和家庭生活条件的,‘否极泰来’讲的是事物发展的规律,你们现在还不懂,但是长大后会懂的。”十几年后,王老师十分欣慰地看到了所预想的结果:“否极泰来”——逆境达到极点就会向顺境转化,许多寒门学子考上了军政大学、医学院、工科院校,毕业后他们成为国防所需要的高级人才、医生和企业家。而在这些学生背后藏着的故事,则是淘气的男生被赶出宿舍时,王老师把他带到自己家里寄宿;有人想退学时,她去该学生家中把他领回了学校……
学生对老师有多少感激,在成年后以“寻找”的方式呈现了。学生转学、搬家,老师的工作調动,在通讯不发达的年代都会不经意间落得杳无音讯的结局。有个学生在自己的孩子考入师范大学后,为了找到王老师向她报喜,不惜到县公安局查户口,而得到的结果则是同名的“王桂秋”有二十几个,不知道哪个是自己的老师。但是他信念坚定,从同学到校友一一查访,终于找到了在启蒙时期让自己终生获益的那个王桂秋老师。而我在读高中时随父母工作调动转学离开了这个名叫“口前”的小镇,与王老师一别再未相见。高中毕业以后插队、升学、工作,从城镇到农村、再到城市,而后来从吉林又来到北京,偶有几次回故乡或有机会与同学相遇,我都要打听王老师身在何处,却终未探得联系方式。兜兜转转,我们来到了通讯功能强大的微信时代,我在中学同学群里与恩师联系上了,马上决定专程回吉林探望王老师,表达我久酿于心的感激之情,告之我的学习和工作情况。
师生相见的话题总是越说越长,夜色降临时,王老师要请我们用晚餐,身为企业家的文刚同学忙说:“作为学生我理应尽敬师之意,作为男生也理应尽同学之谊。”他固执己见,把大家带到了王老师家附近的餐馆。席间,回忆起当初文刚来到班里的情形时,王老师说:“文刚是从县体校转来的,我不是很看好他的学习成绩,况且体育生好与同学打架,班级里已经有个体育生了,如果两个人合起来动手……我把他的转学通知书拿在手里,对是否接收很犹豫。没想到文刚来到班上,第一次考试就给我一个惊喜。文刚,你好像多次在班级拿第一名的,对吧?”文刚认真地说:“是的。正因为您对我的鼓励和当时大家对体育生的质疑,才激励我争取拿到第一名,以打败某小女生为荣。”说这话时,文刚扫了一眼坐在王老师身边的我,然后开玩笑说:“当然了,成绩不如她时也着实羞愧。但是,从那时起,一定要力争上游的意识扎根在了我的心里,无论是在大学学习还是参加工作,以至于后来的创业,都力求把所要做的事情做到完美。”
王老师说:“由于时代的原因,你们那一届学生能在插队后考上大学继续读书的比较少,但是,只要肯努力学习就能不断进步。玉萍同学花四年时间读完了夜大,从加油站的加油工成长为石油公司的管理干部,学识和工作能力令我刮目相看。”玉萍同学长相出众,可称之为我们那届学生中的高个子美女,如今谈吐优雅谦和,举手投足都给人亭亭玉立之感。把现在的她和当年的她联系在一起,不难发现,她简直是从往日的“胖妞”脱胎换骨而来,学习和职业素质形成了她落落大方的处事风格,这一点很是出人意料。
当我与王老师提及人生的成就感这一话题时,她意味深长地说:“我从一九六七年开始在中学任教,做过多届班主任,教过的学生有五六千人之多。到目前为止,位高权重的没有一人因腐败被双规;身为普通百姓的没有一人因犯法入狱,这便是我作为一名教师最感欣慰的事。”王老师的这句话,又把我引入关于基础教育重要性的思考。清代思想家魏源说,“教人者,成人之长,去人之短也。”学识与品行永远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支撑动态平衡的两个要点,满心责任感的教师才能在这两个方面给学生以恰到好处的教诲和引导,培养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合格公民。合格的、优秀的公民越来越多,社会文明才会步步走高,中华民族的科技发展和文化传承才能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责任编辑 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