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孩子受溺爱的成因及对策

来源 :中国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3428290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如今,我们国家的经济已经突飞猛进地发展,相对于城市,农村宠溺孩子的现象也比比皆是。作为父母,宠溺孩子的心理当然可以理解,普天之下哪个父母不疼爱自己的孩子呢?有时候道理也懂,可人是感性的,涉及到自己的孩子,毕竟是亲骨肉怎能做到不宠不溺?不过人也得有理性的一面,为了孩子的将来,作父母的有时还真的必须狠下心来理性一点。当然,疼爱孩子是应该的,但不能过度,要把握其中的分寸,毫无原则的过度宠溺,对孩子有百害无一利,对此必须要有充分的认识,不要等到孩子长大不成器了才后悔莫及。本文就针对农村孩子受“溺爱”的成因及对策进行分析。
  成因一:优越的生活环境滋生“溺爱”
  现今,农村家庭也已慢慢富裕起来,生活水平提高许多,吃好的、穿好的、用好的,用句现在的俗语就是:不差钱。父母对子女的疼爱,使得父母对孩子照顾得多而严格要求少。由于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孩子是无法体验到苦难的滋味,生活里也没遭受什么挫折。而在父母的眼里,孩子不受挫折才是好事,照比以前的农村孩子少了许多吃苦耐劳的精神。由此,孩子就会变得懒隋、自私、怯弱。本人在对我校幼儿园的孩子进行的调查中,发现有一半以上的孩子没有帮妈妈做过家务。在被问到:妈妈洗了一盘苹果,你想怎么吃?很多孩子说挑大的吃,还有的孩子说给妈妈吃,其中有个孩子说的让我印象特别深,说我放在床边每天吃俩,只有极个别的孩子说我要分给家人吃。都说童言无忌,可这大多数无忌的童言所折射出的溺爱和不孝能否引起我们家长的深思?
  成因二: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供与需上形成恶性循环
  父母爱护关心子女不是错,问题是得有个度。可事实上,一些孩子在家里成了众星捧月的小皇帝小公主,给穿衣、喂饭、装书包,对于孩子的一切要求,不管合不合理,应不应该,都要做到孩子满意为止。否则孩子就以哭闹、不吃饭,甚至不上学来威胁家长,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这种恶性循环。这种氛围下成长起来的孩子,极容易形成“唯我独尊”的思想,长此以往,他们就会目中无人,更不知道什么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萌萌是我班的学生,每天上幼儿园还要爸爸抱着去,每顿饭要看动画片才能吃进去,要不给看就耍性子不吃了,弄得一家人围着他团团转。这就是父母平时对孩子百般疼爱,处处迁就的结果。
  成因三:长辈人的纵容
  在农村,很多家都是与长辈居住在一起的。我们时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情形:孩子因为某种原因,做了错事,做父母会对孩子进行教育,有时在气头上还会打自己的孩子。但做爷爷奶奶的看到这种情形就不高兴了,认为儿子儿媳打孙子是打自己的心头肉,会赶紧拉过孩子,责怪起儿子儿媳来,对孩子也格外地百依百顺。另外,为了挣钱,农村的很多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或出国劳务,无暇照顾孩子,只剩家里的老人照顾孩子。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年老之后的包容性会变大,对于孩子种种捣蛋不听话的行为,较不以为意,有时会认为是聪明的表现,因而自然就会处处顺着孩子。
  那么,面对以上几种对孩子成长不健康的因素,作为家长,应该有什么具体的方法或对策来帮助孩子走出溺爱的误区,使其健康发展呢?
  对策一:让孩子多做家务
  从小让孩子做些家务,养成劳动的习惯,对培养孩子的爱心、责任心以及生活自理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其实每个孩子从小都是喜欢做家务的,是家长亲手把孩子做家务的兴趣给扼杀了,把磨练孩子意志的机会给剥夺了。比如孩子第一次系鞋带时打了个死结,大多数家长不是耐心教孩子正确的系法,而是再也不给他买有鞋带的鞋子了;孩子第一次洗碗时弄湿了衣服,大多数家长不是先鼓励孩子继续做下去,而是嫌弃孩子碍手碍脚,不如自己动手,再也不让他走近洗碗池了。试想:不让孩子动手,孩子什么时候能学会做家务?不让孩子做家务,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他没有这种生命的体验,怎么能体味到父母的艰辛?怎么会孝敬父母?怎么会知道感恩呢?父母一切为孩子包办代替,属于孩子自己的事不让他做,怎么能培养他的责任心和自理能力呢?长期下去只能助长孩子的依赖、好逸恶劳等不良个性的发展。这类事情看起来是小事,实际上是家庭教育中的大事,所谓“小洞不补,大洞受苦”。
  对策二:原则问题不让步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对于孩子提出的不合理要求,家长不要迁就姑息,不要妥协退让,更不能优柔寡断,从而给孩子以可趁之机,而要斩钉截铁的给予回绝,不留任何余地。
  对策三:耐心说服老人,与老人共同配合教育
  爷爷、奶奶和父母是两代人,除了在年龄上有较大的差异外,思想方法、生活经历、个人爱好、生活习惯、社会条件以及所受到的教育等等,都存在很大差距。在教育晚辈方面持有不同的意见、态度和方法是正常的。因此,父母既要看到老人溺爱孩子的“必然性”,也要想办法让老人认识溺爱孩子的危害性,可以先肯定老人的慈爱之心,尊重老人的劳动成果,对老人哺育之情表示由衷感激。然后,心平气和地与老人沟通,如果采用讲道理的方法或者引用专家的话来说明问题,老人一般会愿意接受。
  对策四:对待孩子的教育应从小抓起,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品德,父母给予的关心和照顾要适当,符合儿童身心发展需要即可。爱子之情,人皆有之,但溺爱成灾,切莫泛滥。
  (作者单位:吉林省东丰县中育中心校)
其他文献
教育部《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征求意见稿一出,吐槽的明显多于建设的,银川也不例外。说到底,不打破教育资源的不平衡,谈什么都是白搭,甚至是扬汤止沸。(详见今日本报08版)  就拿一到三年级不留作业、不统考、取消百分制来说,乍听起来很有道理,如果坚决实行也能减负。但这就像一把收回去的剑,你让他退得越远,将来刺回来的力量就越大。三年级一过,急于备战升学的学校和家长,便会变本加厉将作业和考试发挥到无以复加的
期刊
人们常说:“子不教,父之过。”德国和澳大利亚研究人员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显示,父亲每周工作超过55个小时,儿子容易举止粗野,甚至出现反社会或暴力倾向,但这一现象没有出现在女儿身上。  德国柏林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基于澳大利亚西部地区超过1400名儿童的研究发现,父亲每周工作时间超过55个小时,儿子将比同龄人更好斗、具有侵略性,也更容易犯罪。  研究人员在受调查儿童5岁、8岁和10岁时,使用获得
期刊
人民网北京9月4日电“家庭教育的重心应该是培养孩子在未来社会当中的生存能力,这些是课堂教学所不能代替的。”今天,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赵刚做客人民网微访谈时表示。  社会上不乏一些无时无刻不围在孩子身边的父母,他们担心孩子小,很多问题解决不了,只要孩子遇到一点困难,他们就会立刻出现,为孩子解决问题。但日后不断上演的悲剧,似乎成了对包办型父母的绝妙讥讽。  赵刚说,强调独立与自立是国外
期刊
内容提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质的丰富,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涌入了本市。随之而来的外地子女的家庭教育也出现了很多问题,他们有的是教育意识不够,有的教育观念老旧落后,有的是教育方式简单粗暴,还有的是没有时间关注。针对这些现状,文章从外来务工人员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影响力、推动力、提高性、帮助性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思考,并对他们进行了有效的指导与改善。  关键词:重要性;影响力;推动力;提高性;帮助性  
期刊
每一位家长都想育儿成才,这里所说的育儿成才,是指把孩子培养成为“有学识、有才干、品学兼优、德才兼备,能比常人对社会做出更多贡献的人才。  教育孩子与做其它事情一样,自然也有其一定的规律性,那么,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当遵循怎样的规律呢?  一、家长要树立育儿成才的坚定信念  人的行为是受思想支配的,有什么思想就有什么行动,而行动则会导致相应的结果。很难设想,一位不关心孩子成长,不重视对孩子教育的
期刊
内容提要:镜像神经元是人类大脑中的神经细胞,在上世纪末由意大利帕尔马大学的科学家首先在猴脑里发现的,实验证明它能够像镜子一样通过内部模仿而辨认出所观察对象的动作行为的潜在意义,并作出相应的情感反应。近年来,江苏省无锡市水秀实验幼儿园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合作,进行镜像神经元理论应用于幼儿教育的实验,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镜像神经元;儿童;母思维;子思维  “当别人的
期刊
市疾控中心学校卫生所近期完成了对本市大中学生上网情况调查,结果显示,本市大中学生,长时间上网比例5年增长了5.5%,上网成瘾报告率中,大学生最高。这是本市首次公布在校大中学生上网时长调查数据。  2012年。北京市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调查在全市16个区县的177所中学和大学开展,此项调查中就包括学生上网时长。调查的有效样本共37173人,其中男生17916人,女生19257人,城区和农村样本各
期刊
案例:令人啼笑皆非的养老故事  张大爷的遭遇  “你们家养老张那可是比养头猪划算多了!”  退休的张大爷去年不小心摔了一跤,摔到了床上——半身不遂,吃喝拉撒都需要家人伺候。常言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唯一的儿子首先厌倦了,任其肮脏,饭菜也凉一顿热一顿不按时,有时候张大爷要吃药,身边连个递水的人也没有。被亲人冷淡,病榻上的张大爷整日泪水涟涟,甚是可怜。邻居们很同情张大爷,村委会主任亲自到张家,以“中华民
期刊
在家跌落伤居伤害首  意外伤害,已成武汉7岁以下儿童的第一大死因,其中六成以上意外发生在家里。5月21日,武汉市妇幼保健院专家发布研究成果时表示,大多数所谓“意外”都可避免。在家具四角绑上“防撞角”、窗户安装防护栏,总花费不过500元,但大多数家长却没有做到。  儿童跌落伤居意外伤害之首  近日,由武汉市妇幼保健院发布一项研究成果——武汉市0-7岁儿童意外伤害流行病学特征及干预对策研究,列出了儿童
期刊
内容提要:目的:对学困生父母在“表达”和“控制”两个维度上的内隐情绪态度进行初步探究。方法:筛选具有情绪表达和情绪控制倾向的词汇进行试验设计。结果:与语困生父母相比,数困生、双困生父母面对情绪问题更偏爱采用“控制”的各种具体方式解决。  关键词:学困生;父母;内隐情绪  一、问题提出  儿童一出生就生活于家庭环境中,父母对待情绪的方式也在潜移默化中不自觉地影响着孩子。孩子如何对待情绪,常常不是父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