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大背景下的小学科学教学刍议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i_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科学课程承担了培养小学生科学素质的责任。这门学科的学习是以探究为核心,以观察、体验为手段,能够使小学生保持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发展学习科学的潜力,为他们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打下良好的基础。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机会与有效的指导。要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在天资、兴趣、生活环境、文化背景、地区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灵活性。这既体现了义务教育的公平性原则,保证了每个学生有平等的接受科学教育的权利,而且也反映了现代科学教育面向全体的思想。
  一、通过课堂教学养成动手又动脑的学习习惯
  新课程中小学科学教育倡导“做中学”,其实质是通过科学学习养成“动手动脑”的学习习惯,在“做”中发现,在“做”中体验,在“做”中感悟。然而小学生往往是乐于动手,但不善于动脑,所以科学教育要养成学生动手与动脑结合的学习习惯,引领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动手之前要明确动手操作的目的,弄清要解决的问题,预测可能获得的结果,制定实验方案,即动手之前先动脑。活动中要提醒学生手、脑、眼、鼻、耳多种器官并用,要及时捕捉事物的细微变化,善于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从直观形象中抽象出事物的本质。
  如:在探究《电磁铁》的性质时,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他们对于电磁铁感兴趣的问题:电磁铁能吸哪些物品?电磁铁有没有南北极?电磁铁与磁铁有什么区别?然后,让每个研究小组对本组感兴趣的问题先提出预测,再根据多种实验材料,提出实验方案,最后动手实验寻求问题的答案。同时在活动中,要使学生养成勤于做科学笔记的习惯,把观察的现象、发现的问题、预测的结果、对现象的分析以及对活动的感悟都要及时记录下来,养成动手又动脑的学习习惯。
  二、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学会合作交流
  小学生对科学教材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有强烈的学习欲望,愿意主动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来。因此,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思考、踊跃发言及合作交流的习惯,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探究新知识形成的过程。针对很多科学探究都是通过实践来的,再通过联系课内所获知识,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分析现象、思考问题。所以在这一环节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显得更为重要。
  如我在教学《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时,为了使它们的变化状况更为直观、形象,我特意引导学生小组内进行交流和讨论,鼓励每人都要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在自己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大胆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然后经充分讨论选出最佳探究观察和想象能手。在合作与交流过程中,教师能主动做好事件的引探,并注意到小组各成员的分工与协同作用,使每一小组的同学人人都有事可干,取得了人人参与、人人有收获的喜人效果。
  三、通过电教手段让学生更主动积极地参与
  小学《科学》是一门科学启蒙性学科,它侧重于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在研究学习中保持或发展儿童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教材侧重于提供大量的科学信息,图文并茂,有许多实物彩色图片、形象的模型图与优美的文字相结合,从而将科学知识生动直观地展示出来。如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优化了教学环境,拓宽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思路,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如教学《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时,我设计了一个小课件,开始是家庭中室内空气污染的生活情境动画录像,当放到“灰尘、宠物的毛发”和“空气清新剂”等几个情节时,情景画面让小朋友头脑中出现了一个个的问号,这样引导学生发现、提出问题,使学生先得出“室内空气也会被污染”的结论后,再出示一段课件——“珠穆朗玛峰上的垃圾清理活动”:美丽的珠峰在人们眼里是圣洁的象征,它是自然界中最神秘、最美丽的地方之一。我们揭开珠峰神秘面纱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别让她的美丽面容被我们的行为所破坏。学生意识到了珠峰的环保问题,也让我们呼吁全球环境行动,携手保护家园。
  四、通过以生活为大背景,寻找科学
  科学源自于生活,从生活中寻找科学也不是难事。特别是学习了新的科学知识后,更需要把新知再应用到现实生活当中,需要时间来巩固。老师还必须安排一个“知识回归”的环节,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学会用科学的眼光去分析日常生活现象,去寻找生活中的科学知识,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如在六年级科学《简单机械》一章的学习后,我多次布置学生去寻找生活中的轮轴、斜面、杠杆等简单机械,上课时就让学生来汇报了解到的情况。学生在了解和汇报的过程中很容易感受到简单机械的原理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有时省力,有时能改变力的方向,有时方便。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它不是高深莫测的,而是无比有趣的。
  总之,担负科学启蒙任务的小学科学教育,养成小学生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比获取知识的多少更为重要,它将决定着学生后继的科学学习,追求科学甚至会对他们一生的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其他文献
一、问题的提出  以往的作文教学常常忽视作文的主体是学生自我,对写作内容、写作方法又限制得过死,作文教学走入了一种毫无活力的僵化的训练模式,忽略了平时的观察、积累、思考,学生说、写出来的往往是空话、套话、假话,对作文兴味索然,提起作文,学生怕学、怕写。作文教学必须一破过去的陈旧模式,大胆创新,构建一种与新课标相协调的快乐作文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充分自主的空间,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引导学生愿写、乐写
期刊
摘 要:文章从“教学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及“高效课堂的高效”入手,分析了传统数学课堂的某些弊端,从将课堂还给学生、小组有效的合作学习、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方面阐述了数学高效课堂如何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  关键词:自主学习 初中数学 高效课堂 合作探究  “教学”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而是点燃人心智的火焰,把人的内在潜质开发、启蒙出来,也就是让学生养成积极主动求知的习惯。所以必须创设合适的学习环境,运用
期刊
20世纪60年代,美国数学家怀尔德提出:数学是一种文化,是一种由数学传统和数学本身所组成的文化系统。《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将“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作为课程理念之一,与之相应的近几年数学高考和各地质检中,富含数学文化价值的试题备受命题专家所青睐。在数学课堂中渗透人文教育是践行“让学生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的重要途径,实践表明,倡导数学文化教育理念的人文教育可使学生在课堂上开阔视野、激发兴趣、承接传统、
期刊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教学,倡导阅读教育,让名著走进学生的生活,让经典伴随学生成长。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参与“语文主题学习”,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独立思考,使学生敢想、敢说,不受约束地去探究、思考,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标新立异”、“异想天开”,在无拘无束的争论中让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语文教学注入生机呢?笔者在教的实践中总结了以下经验:  一、给学生一份快乐,引导学生成长  “语文主题学习”
期刊
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情动而辞发。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现象,参与沸腾的社会生活,有意识地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为学生创造“有话可说、有话可写”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捕捉写作时机,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开拓学生的想象空间。  —、命题激趣,诱发想象思维  学生作文首先接触的是题目,题目新颖且有鲜明的色彩,才能诱发学生的想象思维。“只有从儿童心底流出的命
期刊
21世纪是科学技术竞争更加激烈的时代,随着数字化技术的推进,数学与数学教育对国家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时代要求学生具有创新意识,而创造性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在小学阶段,如何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呢?我认为养成好疑好问的习惯是培养儿童创造性思维必不可少的基础。  尼尔·波斯特曼曾这样批评教育:“孩子们入学时像个问号,毕业时却像个句号。”这句话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警醒,它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旧的教育观
期刊
数学是学习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数学本身的发展,数学的应用已日益升入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也是数学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引起他们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为进一步学习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一、营造民主和谐、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发展、学习动
期刊
我一直觉得上作文课是一件幸福的事,我的幸福源于我在上小学六年级的时候,上课前的那份期待、上课时的那种兴奋都因为语文老师课堂上的满分作文、高分作文、课堂朗诵、习作展示……我的习作热情从此被点燃了!是啊,赏识就像一盏明灯,悄悄地指引着孩子们前进的道路。哪怕只是课堂上一个鼓励的眼神、作文本上一句肯定的话语,都可以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让他们从此爱上习作。在习作课堂上我努力成为给学生带来幸福感的老师,给学
期刊
运用多媒体手段,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有效途径。有些生物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时带有较大的随意性,往往为多媒体而多媒体,该用而不用,不该用而无目的、无计划地滥用,不重实效。众所周知,多媒体计算机虽然具有超传统媒体的功能,但在教学过程中它仅仅是一种媒体的作用。要从媒体的角度来看待多媒体教学,需要多考虑在什么条件下用、如何使用。针对如何使初中生物与多媒体教学进行优化组合设计,下面谈一谈我的几点认
期刊
摘 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是教学信息的载体,是传输信息的工具和手段。它不仅可用来传递教学内容,还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调节课堂气氛,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创设情境,营造氛围;突出重点,化难为易;设置场景,开发潜能;深化训练,发展思维。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通过动态演示与静态画图相结合,再现于学生眼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去探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