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认知双螺旋”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来源 :网络科技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pipipi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帮助读者从理论层面认识与建构基础教育新课程的意义,本刊邀请首都师范大学陈树杰教授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切入点阐释新课程的课程形态与课程文化属性,相信读者研读本卷之后定有所悟。
  第一期,从“认知双螺旋”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第二期,“现实、基点、对策”——关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几个问题
  第三期,用实践和研究推动新课程改革健康发展
  (注:以上预告题目,基于作者不断地深入思考,文章的题目可能会有所改动。恳请读者谅解。)
  
  摘要:个体人认知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是由继承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共同主宰的,其知识的形成是互相关联、螺旋发展的,借鉴人类基因双螺旋结构的概念即可建立“个体人认知形成和发展的双螺旋结构”。
  适应认知双螺旋的不同要求,学校需建构由继承性学习为特点的学科课程和以实践性学习为特点的活动课程共同组成的课程体系。两类课程的目标、内容和学习方式各不相同,二者结合得越好,其教育的效能也会越高。任何教育改革都是主动地调整儿童的认知过程,使其更加符合儿童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个体人认知形成和发展的双螺旋结构继承性学习实践性学习学习方式课程建设
  
  为迎接知识经济的到来,实现综合国力的提升,抢占国际发展的有利地位,世界各国都在不约而同地进行教育改革。实现儿童学习方式的变革,几乎成为各国教改的共同特点。
  推进儿童学习方式的变革,必须研究儿童的认知规律,符合儿童认知规律,才能有效地进行教育,也只有符合儿童认知规律的教育,才有可能成为好的教育。当前我国正在实施的新课程改革必须从儿童认知规律出发,深入研究教育改革中课程设置、课程建设的各项问题。
  
  一、认知双螺旋及其特点
  
  儿童的认知规律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呢?
  考察个体人的认知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不难发现有两种学习方式:继承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的作用和影响。人们正是通过继承性学习了解前人的优秀文化成果,掌握人类既存的人文和科学的系统知识;又通过探索、发现等实践性学习,掌握相关技能、方法等经验性知识。两种学习方式,反映了两种认知途径,两者的综合作用,既积累“可以用概念、命题、公式、图形等加以表达的”显性知识,又掌握大量无系统性,“无法用语言说出或进行传达的”缄默知识,并最终形成个体人独具特色的认知风格和知识网络。人们不难理解,无论继承性的系统学习,还是经验性的实践学习,其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都是螺旋式的,受人类基因双螺旋的启发,将二者结合起来,笔者冒昧地提出了“个体人认知形成和发展的双螺旋结构”(简称“认知双螺旋”)的构想,并认为正是这个“认知双螺旋”的建构过程及其质量水平,主导了个体人的成长过程和发展水平。任何成功的或不成功的人士的人生历程和经验都会证明这一点。
  既然人的认知形成和发展是继承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两种过程共同主宰的,那么,这两种过程又是怎样的一种关系,“认知双螺旋”的两个螺旋之间又是怎样互相关联着呢?我们可以用共生性、互动性和发展性予以说明。
  双螺旋的共生性,是说二者纵向上是同时发生、协同发展的。当儿童处在襁褓之中时,两种学习过程即已发生,并伴其一生不断发展和变化着。诚然,人们通过两种学习方式的每一单独途径,都可以获得知识。但如果只有继承,仅仅从书本或从别人那里获取间接知识,学到的只能是别人的昔时经验、死的知识,其结果充其量只能成长为“知识篓子”、“活字典”。即便是学富五车,一旦脱离实际,拒绝经验,也难免会犯错误,到头来只能是空叹“尽信书,不如不读书”;反之,只要实践学习,不注意读书,虽然也可以获取知识,但获得的只能是局部的或个别的经验,缺乏理论的指导和先进知识的武装,就技术工作而论,充其量只能是个“匠人”,很难成大器,古往今来多少埋没于民间的能工巧匠,多属于这样一种情况;如果用来指导工作,则很难不犯经验主义的错误,即使不贻误工作,也很少能够做出更大的贡献。
  双螺旋的互动性,是说在横向上两种学习形式或认识过程也是互相联系、相互影响着的。搞得好,它们会互补互促,实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效果;搞不好,就会互相掣肘,相互误导,也可能会出现负面的结果,造成认识上的障碍。对于前者,比较容易理解,因为儿童的任何实践都会运用此前获得的知识或经验作指导,这其中通过继承性学习获得的系统性知识会起着重要作用,实践的结果又会加深他们对这些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儿童对任何继承性学习获得的知识,都会运用自己的经验去理解,而理解了的知识又可以帮助他们加深对实践的感受和体验。如此良性循环,自然会使儿童不断地深化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至于后者,则大多是因为思想路线错误或对学习过程实施不当所致。由于思想路线错误,导致将两种学习对立起来以致殆误学习的情况,以文化大革命中的上山、下乡学工、学农、学军最为典型。学习过程实施不当,大多情况下则与认识片面,导致对学习内容、方法的选择和学习时间的安排失当有关。
  “认知双螺旋”作为一种认知模式,其发展性主要表现在模式自身所具有的自主调节功能上。当学习主体通过主动选择和自主学习,实现与外界的信息交换时,模式内部将会自己进行调节,形成局部或总体的同化或顺应,并不断更新模式自身。由于系统知识具有很强的工具性,会发挥沟通和组织实践知识的作用,而实践知识又会以其真理性和灵活性,不断充实并完善系统知识的内化过程。此外,由于长期的、特别是有意识的实践过程积累的丰富的缄默知识,经过总结和反思,也可以转化为显性知识,丰富自身认知结构,其中更可能以个人创造的成果形式,成为人类共同的财富。正是由于双螺旋结构具备这种组织特点,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们主观努力的不断进行,通过继承和实践两条渠道获得的真理性的知识,就能不断丰富和完善个体人的认知水平和智能结构,并最终形成每个人独具特色的知识体系和智能网络。
  作为一种认知模式,认知双螺旋具有的共生性、互动性和发展性的特点,形象地反映了人们能动鲜活的认知过程,较好地解释了人们通过继承和实践两条渠道获取营养,提高认知能力、完善智能结构的过程。据此,不难得出结论:有效的学习既不是单纯地获取前人的知识,由“系统讲授决定一切”;也不是全部回归生活、“所有学习都要从情境开始”,而是要努力实现两种学习方式的合理搭配,有机结合。
  
  二、认知双螺旋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人们的教育理念不同,其教育设计、设置的课程内容和教育环境也不同,学生从中得到的训练内容和程度自然也不一样。对应于认知双螺旋的不同要求,学校教育需设置两类不同的课程:主要以继承性学习为特点的学科课程和主要以实践性学习为特点的活动课程。儿童通过学科课程学习,掌握人类既有的系统知识,尽快达到人类知识的前沿,形成必要的知识背景和知识视野,为今后根据社会需要和个人意愿选择专业学习奠定坚实的学术知识基础;又通过实践性的活动课程,在参与“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两类课程的目的、内容和学习方式不同,教育功能也各异,却共同肩负着发展情操和完善人格,教育儿童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任务,两类课程结合得越好,其教育效能发挥的自然也就越高。
  反思以往教育,就中国情况而论,在两个认知螺旋中,过分强调了系统知识的继承,却忽略了通过实践学习对方法和情意的培养。这样的学习,虽然在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上会有一定的优势。然而,过分的灌输必然会压抑儿童的好奇心、学习热情和探求知识的欲望,甚至会不可避免地磨灭其求知欲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基础教育明显误区及其造成的诸多缺憾,大多与长期以来学校实行的以单一的学科课程一统天下的课程体系有关。这种由课程体系结构性缺失造成的问题,不能仅用完善既有体系的办法加以解决,只能另辟蹊径。事物的性质是由事物的结构决定的,结构性的缺失只能靠变更结构来完善。为了实现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全面素质教育的战略任务,新课程改革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从而构建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优势互补、相辅相成的课程体系,这是一个从我国教育实际出发,洋溢着准确判断力和高度创造性的明智举措。
  运用认知双螺旋构想考察基础教育各学段的不同课程,就会自觉地将各种不同性质和内容的独立型态的课程,放到由两类课程组成的课程体系中予以考察,关注和研究各门课程独具的教育功能和教育价值,决定课程内容选择、实施策略以及评价的办法与原则。
  运用认知双螺旋的构想考察中国教育的现实,有助于人们从认识论的高度,发现并研究,由于长期实施单一的学科课程一统天下的课程体系、课程结构性缺失造成的人才培养方面的各种问题,并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在当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机制尚不健全的情况下,至少能够从课程实施的角度,实现系统学习的间接经验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紧密联系,为推动全面育人创造条件。
  运用认知双螺旋的构想从宏观上考察中国和世界教育发展的历史,人们还会发现,从费尔巴赫到杜威,再到近现代各国包括中国所实施的教育改革,大都可以看作是人们调节教育的内容和过程,自觉或不自觉地使之适应儿童认知双螺旋的要求,造就社会所需人才的过程,依稀可以看到教育改革过程中两条螺旋忽大忽小、忽松忽紧摇摆运动的轨迹。这无疑会使人们相信,教育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从而激发人们认真借鉴历史经验,积极投入教育实践,搞好当前教育改革的自觉性。
  
  三、主动调节两条认知螺旋,全面加强学校课程建设
  
  继承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两种基本学习方式,在学校里集中表现在学科和活动两类不同的课程中。尽管每一门教学科目都可能涉及不同的学习方式,但继承性学习方式主要施于学科课程、而活动课程重视采用实践性学习的方式则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在学校教学中要学会主动调节两条认知螺旋,实现预定的教育教学目标,自然就要从关注两类不同的课程内容和选择相适应的学习方式着手,进而全面加强学校课程建设。
  以系统性学习为特点的学科课程,主要通过“传递——接受教育的方式”实现教育目标,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和掌握既有知识,更多地需要教师的主导地位,学习过程的中“理解”和“识记”自然便具有了重要的意义。理解是实现知识内化的前提,容易得到人们的认同;识记乃至背诵在学习中也具有重要的功能。因此,包括背诵一些并不完全理解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也会成为经常使用的方法。
  基于经验的活动课程,以过程学习为特点,主要依靠学生发挥认知主体作用,并通过“自主实践和发现”的方式来实现课程目标,在动手动脑的活动过程中,模仿和探究便成为基本的学习方式。模仿在于“悟理”;探究实现“发现”。
  综上所述,便不难理解:课程不同,内容不同,功能各异,导致学习方式也不尽相同。然而,无论学科还是活动,教学过程都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过程,优化教育教学功能则是他们共同的追求。因此,从课程不同特点出发,除了教学内容,恰当地选择和有效地实施与之相适应的学习方式,便成为人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习方式的变革,主张“自主、合作、探究”。针对以往“课程实施强调接受式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弊端,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这无疑具有积极意义,当然是很好的,也是必要的。但“自主、合作、探究”毕竟不是具有不同特点的各种类型的课程唯一有效的学习方式,也并非任何科目的学习内容都可以采用这些方法进行有效学习。针对不同的课程内容,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倾向,还是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性会更好。现实也表明: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使用多种方法强化教学效果,有可能促进教学效果的达成;相反,使用不恰当的学习方式,也会削弱教学的效果,这已然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
  新课程改革历时五年,成绩有目共睹,不容否认。然而,新课程推进过程中,争议颇多,不能忽视,这是新事物前进过程中的正常现象,无需大惊小怪。理性地对待是唯一正确的选择。总结以往经验,历届课改,都可能会出现某些“失衡”现象,甚至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凡此,大多与“非此即彼”简单化的思维模式,以及缺乏对全局关注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应急方式有关。教育是关乎继往开来的大事,是事关人才培养的系统工程。单一的教育目标,某一种教育哲学流派或课程主张都难以引导其实现持久的成功。在新课程改革持续发展的现在,已经具备了对已有进程进行反思的条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明确方向,以利再战是十分必要的。
  为此,利用认知双螺旋构想作为认识的工具,不妨是一种选择:看新课程改革中由学科和活动两类课程组成的课程体系是否得到了贯彻和实施,国家课程计划的严肃性是否得到了保证;两类课程的教育功能是否得到充分而有效的发挥,有无影响教育效果的现象发生,课程的学术性基础是否得到有效的保证,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否实现了同步提高;用于各类课程的教育资源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进程是否不断完善,已经开发的教育资源是否适用,较之以往同类资源,其质量和水平是否有所提高;教师把握不同课程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是否得到改善,还有哪些不适应新课程改革和发展需要的问题,必须加以解决……凡此种种,一切关乎课程建设的问题都可以纳入总结的范畴。
  总之,新课程改革刚刚在起步,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是难免的,为了从理论和实践上搞清楚这些问题并加以解决,是有志于课程改革的全体同仁的共同心愿。笔者冒昧奉献“个体人认知形成和发展的双螺旋结构”这一构想,希望能为推动课程改革尽绵薄之力,恳请各界同仁给予批评和指正。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改革与发展,高中英语的教学要求也不断提高,为更好地适应现下新课改的教学要求。越来越多的高中英语教学方式涌现出来,语块教学是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英
根据句意及括号内的要求,在下一句的每个空格处填写一个单词,并使上、下两句的意思相同或相近。
摘要:目前学生写作较艰难,本文列举学生写作困难的原因,对具体的写作实践提出建议,对素材的积累发表两点切实可行的看法。  关键词:作文;现状;素材积累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9-081-1  作文作文,一说头疼。教者棘手,学生叫难。难怪张志公先生说:“语文教学在教育工作中恐怕算得上一个老大难”。难中之难的作文教学困扰语文教学一年又一年。殊
据悉,采埃孚、瑞银和IBM将共同发布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首个汽车支付交易平台,该平台用于提供移动支付服务。汽车制造商、技术公司、供应商和交通服务提供商都在推动无人驾驶汽车
强调是英语中一种常见的语言表达方式,其目的是为了强调某一结构或部分或为了烘托一种意境,或单纯强调某一词汇。强调若运用得当可以增加语言的表现力,使语句变得更为生动出彩。
多年的体育教学和大量的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恰到好处地运用口诀教学,效果确实很好,既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质量。  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口诀便于教师的备课和讲解。比如,在篮球教学中学习原地双手胸前传球时,按教材讲解动作要领,文字语言比较复杂,重点又不突出,如果我们把它编成这样的口诀:蹬地伸臂手腕翻,手指拔抖把球传,身体随球前移动,动作协调要自然。简短明了的口诀,既生
6月28日,本刊记者应邀赴武汉参加《湖北日报》创刊65周年活动,当日上午参观了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于2013年11月成立的全媒体指挥中心,荆楚网总编辑张先国介绍,这里是集团实现媒体融
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时恰当地选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以
近日,日本松下宣布开发出了一项能防止驾驶员在开车过程中打瞌睡的技术。这项驾驶辅助技术通过感应车内的亮度、车内乘坐人的眨眼等来预测人的睡意,经过播放音乐或送风打消司乘
摘 要:培养教师的现代化教学意识,提升教师的教学素质,是确立学生在语文教学中主体地位的重要基础。教师的现代化教学意识,不仅仅是在教学中使用先进的教学技术。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应当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性地位,丢弃传统语文教学中被动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高中语文;学生主体;教学工作;现代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