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们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字---汉字,它是汉人的祖先在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创造出来的,是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自从人类发明了文字,它就在人类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促进了语言的发展,使语言更加精密和丰富,而且推动着人类文明社会的快速发展。但实际生活和工作当中,有很多地方出现了不规范汉字现象。
【关键词】普通话;规范字;错别字
语言文字应用的规范、言语交际行为优劣等都对语言环境有很大影响。语言文字应用规范有利于汉语语言文字的传承。大家都来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语言文字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
1 语言规范化
普通话是以北京话音为标准语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它促进全社会树立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普通话是汉民族的共同语,是规范化的现代汉语,共同的语言和规范化的语言是不可分割的,没有一定的规范就不可能做到真正的共同。
1.1语言做为一种交流工具,各个地方的语言都有当地人语言所形成的独有特性,为了便于沟通所以我们统一用普通话, 记得有一个这样的笑话 : 卖鱼的扯着嗓子一个劲地叫喊着:"鱼啦,鱼啦。"旁边一个卖枣的也不甘示弱,紧接着嚷:"糟(枣)啦,糟(枣)啦。""鱼啦。""糟啦。""鱼啦。""糟啦。"卖鱼的越听越不对劲,觉得卖枣的好像有意跟他作对,于是两人吵了起来。
1.2普通话是现代民族的共同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标准语,也是我们国家的通用语言。要是不会说普通话,而想成为一个有文化有修养的现代文明人,那是不可想象的。比如,一些农村的人来城市找工作,他们不会说普通话,跟老板说话,简直是“鸡同鸭讲”,那就不会得到老板的欣赏,被录用的可能性肯定会大大降低。
1.3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好多民族都有各自的民族语言,各省,各地区又有各自的方言,我们平时接触的人又多是来自四面八方的,不说普通话是很难交流的,难于表情达意。去年十一,在深圳打工的朋友回来,讲了一件让人哭笑不得的事,他说:“一个北方人在深圳某公园打听‘缆车’在哪儿,那个人按回答寻去,找到的是‘男厕’。”
所以我们一定要说好普通话。讲标准普通话,一般人都能听得懂,极易给人畅快,亲切感,这样也就便于交流,每个人要会说普通话,这样才能让我们处在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中。
2 文字规范化
我们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字---汉字,它是汉人的祖先在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创造出来的,是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自从人类发明了文字,它就在人类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促进了语言的发展,使语言更加精密和丰富,而且推动着人类文明社会的快速发展。但实际生活和工作当中,有很多地方出现了不规范汉字现象。
2.1错别字的泛滥
错别字也是使我们语言文字不规范的一大缺憾。我们要尽量避免错别字,这是要我们注意汉字的字形,字音,字义。 如“峰”的形旁是“山”,用“山”作形旁的字,原义一般同山岭有联系;“蜂”的形旁是“虫”用“虫”作为形旁的字,原义一般同昆虫有联系。
在平时的工作学习中有时会写出错别字 ,其中有的人认为写错别字无所谓,只要不影响意思的表达就行了。这种想法的存在使得很多人对错别字听之任之,使错别字的出现大有增长之势。例如“再接再厉”错写成“再接再励”,“戊戌变法”常被错写成“戊戍变法”,在街头,更是常见把“家具”写成“家俱”,“洗车打蜡”写成“洗车打腊”……由此可见错别字现象很严重,应该时刻注意。
有时由于意念上的关联,字的偏旁常会发生类化作用,而造成一些错别字,如“蜡烛”的“蜡”容易写成火字旁,只要理解“蜡”的原意是动物身体的油就不容易记错了。还有把“粉碎”写成“粉粹”。汉字形体结构近似也容易造成错别字,例如“戒”错写后少了一撇,“戎”多写一竖,这是由于“戒”和“戎”字形太相近了。
然而错别字产生的更重要原因是人们对错别字的态度问题。部分使用者认为,错别字的产生只要不影响意思的理解就无所谓,这种态度助长了错别字的产生,是错别字产生的主观因素。如日常生活中,菜市场是一个复杂的公共场所,各个年龄层、各种文化程度的人皆有,把“豆腐”写成“豆付”,把“冬瓜”写成“东瓜”。在菜贩看来,这样写也人人都能看懂,其他的就不关他的事了。这种无所谓的态度是汉字难以规范的最大障碍。
2.2网络词的干扰
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网络语言也日益流行,新鲜词汇层出不穷;网络语言已逐渐影响到日常汉语使用,比如用“GG”代替“哥哥”,用“88”表示“再見”,“520”表示“我爱你”, “丑女”叫“恐龙”,“丑男”叫“青蛙”……越来越多的网络语言冲击着我们汉语使用的规范性。尤其是青年一代都视此为紧追时尚的表现。网络词汇的滥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不了解的人根本无法理解它的含义。
2.3广告语的滥用
当今社会经济大潮中广告五花八门,有的商家为达到目的,他们在广告语上真是煞费苦心,抓住语言文字的谐音特点,随意篡改,如:药商的“咳不容缓”(刻不容缓),服装商“衣鸣惊人”(一鸣惊人),食品商“食全食美”(十全十美)等等,真是屡见不鲜。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语言文字的正常使用。只有使用规范汉字,才能充分发挥汉字的交际功能,更好地为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我国标准语言文字 ,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财富。我们作为一位人民教师,上级赋予我们对语言文字的规范化责任重大,我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语言文字规范,这样才能更好地为教育事业服务。
【关键词】普通话;规范字;错别字
语言文字应用的规范、言语交际行为优劣等都对语言环境有很大影响。语言文字应用规范有利于汉语语言文字的传承。大家都来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语言文字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
1 语言规范化
普通话是以北京话音为标准语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它促进全社会树立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普通话是汉民族的共同语,是规范化的现代汉语,共同的语言和规范化的语言是不可分割的,没有一定的规范就不可能做到真正的共同。
1.1语言做为一种交流工具,各个地方的语言都有当地人语言所形成的独有特性,为了便于沟通所以我们统一用普通话, 记得有一个这样的笑话 : 卖鱼的扯着嗓子一个劲地叫喊着:"鱼啦,鱼啦。"旁边一个卖枣的也不甘示弱,紧接着嚷:"糟(枣)啦,糟(枣)啦。""鱼啦。""糟啦。""鱼啦。""糟啦。"卖鱼的越听越不对劲,觉得卖枣的好像有意跟他作对,于是两人吵了起来。
1.2普通话是现代民族的共同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标准语,也是我们国家的通用语言。要是不会说普通话,而想成为一个有文化有修养的现代文明人,那是不可想象的。比如,一些农村的人来城市找工作,他们不会说普通话,跟老板说话,简直是“鸡同鸭讲”,那就不会得到老板的欣赏,被录用的可能性肯定会大大降低。
1.3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好多民族都有各自的民族语言,各省,各地区又有各自的方言,我们平时接触的人又多是来自四面八方的,不说普通话是很难交流的,难于表情达意。去年十一,在深圳打工的朋友回来,讲了一件让人哭笑不得的事,他说:“一个北方人在深圳某公园打听‘缆车’在哪儿,那个人按回答寻去,找到的是‘男厕’。”
所以我们一定要说好普通话。讲标准普通话,一般人都能听得懂,极易给人畅快,亲切感,这样也就便于交流,每个人要会说普通话,这样才能让我们处在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中。
2 文字规范化
我们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字---汉字,它是汉人的祖先在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创造出来的,是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自从人类发明了文字,它就在人类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促进了语言的发展,使语言更加精密和丰富,而且推动着人类文明社会的快速发展。但实际生活和工作当中,有很多地方出现了不规范汉字现象。
2.1错别字的泛滥
错别字也是使我们语言文字不规范的一大缺憾。我们要尽量避免错别字,这是要我们注意汉字的字形,字音,字义。 如“峰”的形旁是“山”,用“山”作形旁的字,原义一般同山岭有联系;“蜂”的形旁是“虫”用“虫”作为形旁的字,原义一般同昆虫有联系。
在平时的工作学习中有时会写出错别字 ,其中有的人认为写错别字无所谓,只要不影响意思的表达就行了。这种想法的存在使得很多人对错别字听之任之,使错别字的出现大有增长之势。例如“再接再厉”错写成“再接再励”,“戊戌变法”常被错写成“戊戍变法”,在街头,更是常见把“家具”写成“家俱”,“洗车打蜡”写成“洗车打腊”……由此可见错别字现象很严重,应该时刻注意。
有时由于意念上的关联,字的偏旁常会发生类化作用,而造成一些错别字,如“蜡烛”的“蜡”容易写成火字旁,只要理解“蜡”的原意是动物身体的油就不容易记错了。还有把“粉碎”写成“粉粹”。汉字形体结构近似也容易造成错别字,例如“戒”错写后少了一撇,“戎”多写一竖,这是由于“戒”和“戎”字形太相近了。
然而错别字产生的更重要原因是人们对错别字的态度问题。部分使用者认为,错别字的产生只要不影响意思的理解就无所谓,这种态度助长了错别字的产生,是错别字产生的主观因素。如日常生活中,菜市场是一个复杂的公共场所,各个年龄层、各种文化程度的人皆有,把“豆腐”写成“豆付”,把“冬瓜”写成“东瓜”。在菜贩看来,这样写也人人都能看懂,其他的就不关他的事了。这种无所谓的态度是汉字难以规范的最大障碍。
2.2网络词的干扰
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网络语言也日益流行,新鲜词汇层出不穷;网络语言已逐渐影响到日常汉语使用,比如用“GG”代替“哥哥”,用“88”表示“再見”,“520”表示“我爱你”, “丑女”叫“恐龙”,“丑男”叫“青蛙”……越来越多的网络语言冲击着我们汉语使用的规范性。尤其是青年一代都视此为紧追时尚的表现。网络词汇的滥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不了解的人根本无法理解它的含义。
2.3广告语的滥用
当今社会经济大潮中广告五花八门,有的商家为达到目的,他们在广告语上真是煞费苦心,抓住语言文字的谐音特点,随意篡改,如:药商的“咳不容缓”(刻不容缓),服装商“衣鸣惊人”(一鸣惊人),食品商“食全食美”(十全十美)等等,真是屡见不鲜。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语言文字的正常使用。只有使用规范汉字,才能充分发挥汉字的交际功能,更好地为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我国标准语言文字 ,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财富。我们作为一位人民教师,上级赋予我们对语言文字的规范化责任重大,我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语言文字规范,这样才能更好地为教育事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