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中英语课堂中加强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

来源 :祖国·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juan1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高中英语教学只片面追求英语知识的学习,很大程度上忽视了语言知识蕴含的深层文化意识的培养,即使涉及到关于英语文化知识内容的讲授,也只是轻描淡写、一带而过,根本达不到教学的理想效果。因此,在进行高中英语教学时,必须将文化意识逐步渗透于教学过程中。为此,本文将在进一步阐述其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就如何培养该意识展开探讨。
  1 文化知识渗透于高中英语课堂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1 新课程标准和新课改的基本要求
  我国教育部颁布和实施的《英语课程标准》,“文化意识”作为一项独立内容被纳入英语课程教学标准中。尤其是新课改的进一步贯彻和实施,使课程设计的内容更加灵活开放,并着重强调学生在掌握英语知识的过程中也要深入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促进学生熟练运用英语的能力和技巧,并不断增强文化视野的扩展程度,进而提高学生跨地域文化交际的能力。
  1.2 文化和语言的辩证关系
  目前,在我国外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重要性已经在教育领域中达成共识。虽然新课程标准和新课改对于“文化意识”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但在實际教学中却差强人意,许多教师仍然将文化知识置于不太重要的境地。针对目前我国高中英语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诸多问题,教师必须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将文化知识教学和英语语言教学有效地融合起来,利用各种优势资源,进一步促进学生文化意识的提高。
  2 加强高中英语课堂中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方略
  2.1 教学过程引入文化知识教育
  英语教学不仅是单纯讲授单词的发音、拼写、词性以及词义等,关键在于将单词或词语蕴含的文化含义教授给学生。基于中西方文化背景的较大差异性,在英汉互译时就会产生不同意义的内涵,教师应该准确把握单词、词组的深层文化知识,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单词“dog”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总结出关于“狗”的几组汉语词语,像“狐朋狗友”、“狗仗人势”、“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等,接下来再讲授英语中和“dog”相关的一些谚语,像He is a lucky dog. (他是一个幸运儿。) Love me, love my dog. (爱屋及乌。) He works like a dog. (他工作十分努力。),最后,教师进行收尾,总结归纳出“dog”一词在不同的国家被赋予的文化色彩截然不同。
  2.2 注重日常积累,培养文化敏感度
  英语知识的熟练掌握主要依赖于日常知识的逐渐积累。教师在进行语言知识的讲授时,可能会忽视对于文化知识的重点传授,因此,平时注重对于文化知识的点滴积累很重要。教师可以在日常的教学中适当地讲授一些英文习语、名人名言及典故等,这些蕴含浓厚文化色彩的词句较容易被学生了解和掌握。例如,在高一上学期Unit 6中进行西方国家饮食的讲授时,可以适当将饮食方面的一些习语讲授给学生,比如hot potato(棘手的事情); have a finger in every pie(比喻爱管闲事)等。由于这些习语都与西方人的饮食结构密切相关,较为形象具体,便于学生掌握。
  2.3 利用多媒体资源,使学生领悟英语文化内涵
  很多学生都喜欢欧美影片,尤其对一些经典台词他们反复吟颂、深刻熟记,教师应该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适当选择一些具有深刻意义的英语电影组织学生观看,让学生充分了解英语国家的日常生活、文化习俗以及纯正的英语表达方式。例如,可以选择Harry Potter、 The Titanic等经典影片,使学生了解英语文化在不同地域、不同国家的不同交际方法,正确领悟东西方文化的重大差异。
  2.4 知识融于课堂实践,模拟英语国家生活实际
  英语课堂教学应设置更多的情境教学场景,将语言知识合理运用于生活实际中。例如,让学生把某些教学内容改编成各种形式的对话和表演,并创设购物、聚会、候诊等不同的实际生活情景,通过各种角色模拟以及角色互换,使学生切实深刻领悟真实情境下语言和文化的内涵。另外,教师也可以组织一些英语课堂活动,可以通过节假日共同进行庆贺,尤其是应举行意义深刻的新年晚会,通过互相赠送贺卡和礼物的形式,共同传达祝福;在圣诞节的日子,学生应戴上圣诞帽模拟圣诞老人,并分发各种礼物给大家,以增进同学间的温情和友情。这样既增强了学生参加各种活动的交际能力,又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文化意识水平。
  3 结语
  综上而论,文化意识对于培养高中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进行文化意识的培养不是表面文章,必须严格按照《英语课程标准》中的基本要求,准确把握东西方语言文化差异,将文化知识切实融入英语语言教育的开展中,使学生深刻领悟西方文化的深层内涵,从而将英语语言合理应用于交际活动中,逐步将高中生培养成为适合国际化发展的文化交际人才。
其他文献
数学学习活动基本上是数学思维活动,而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工具,所以掌握数学语言是顺利地、有成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我们应当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和数学知识的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将它看成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才能更好地锻炼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和准确性。  1 学会阅读数学,从中感悟数学语言  数学语言具有高度抽象性,因此数学阅读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会有关的数学术语和符号
期刊
【摘 要】汉语拼音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既是孩子识字和学普通话的拐杖,又是孩子认知的桥梁和纽带。基于这一重要作用,在汉语拼音教学中,怎样让孩子爱学、乐学,尽快掌握汉语拼音,成了刻不容缓的任务。教学实践证明,兴趣是孩子学习的动力,教学中只有激发孩子学汉语拼音的兴趣。才能让孩子快乐的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创新的方式激活孩子的智慧,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关键字】低年
期刊
【摘 要】文言文是文学作品中经典,是学生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这些精华佳作不能不读。但是,实际情况是,目前初中生大都对文言文不感兴。因此,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改革文言文教学,激发学习兴趣;强化课前预习;注重课外阅读;培养问题意识;做好课后复习。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学生  文言文经过千百年时间淘洗而流传至今,是文学作品中的极品,而表现在这些作品中的先哲们的崇高理想、美好情操正是学生取之不尽的精
期刊
时下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关注减负工作,特别是高效课堂不断推进的今天,以往的作业观已不能适应新的要求。  小学数学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和补充,或者说反馈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手段,其重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长期以来,那种对课堂教学克隆式的、周而复始、形式单一的机械作业到现在“减负”减的无作业或更多作业,恐怕都不是对作业的正确理解,使作业成了学生和老师无可奈何的负担。  
期刊
【摘 要】学生都争强好胜,朗读竞赛是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朗读竞赛,我常采用三种形式且有前后顺序。先“同桌对读”,即两个学生一齐朗读一篇文章,“一对同桌”与“别的同桌”之间比赛。其次是小组竞赛。每组即座位一竖列,一个组要朗读好必须大家都认真对待,这样的竞赛,班级气氛最高涨。最后是个人朗读比赛。学生在朗读训练的基础上特别想展现自己的朗读水平,学生通过比赛而对朗读兴趣更浓了。  【关键词】朗读;教学计划;
期刊
【摘 要】口语交际是在特定情境中发生的一种交际现象。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轻松和谐的口语交际境,让学生乐于思考,敢于表达。口语交际学习,要利用教材提供的话题创设情境、营造氛围,使学生产生“如入其境”的亲历感、现场感,尽可能地回归常态、还原生活。  【关键词】口语交际;口语训练;交际训练  新课标提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该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使学生具有
期刊
【摘 要】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发挥着主要作用,占有很大的课时量,特别在新课改环景中改进阅读教学方法更为重要。  【关键词】语文;阅读;兴趣  人类获取知识,主要靠阅读。一个人知识的多少,往往取决于他阅读量的大小。阅读量的大小,与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成正比。几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本人总结了几点阅读教学方法,与各位老师共同探讨。  1 学生的阅读兴趣  古往今来,“天才出自勤奋”似乎是一条亘古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写作兴趣,谈不上写出好作文。即使叫学生硬着头皮写下去,也只不过是东拼西凑、草草了事而已。学生怕写作文,就是对写作不感兴趣。试想一下,一桩很有兴趣的事,哪个不想去做?哪个又不愿意去做?要写好作文,就得使学生感兴趣,而写作兴趣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师的诱导。因此,教师是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者、诱导者、激发者。  如何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这里从五个方面谈谈提高写作兴趣的方法。  
期刊
【摘 要】本文分析了英语听力训练在学习中的地位和重要作用;通过对听力训练的多种方式方法进行分析,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通过对学生在听力测试中答题的技能技巧进行分析,以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为提升学生的英语中考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中学英语;听力训练  在英语的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中,听是说、读、写的基础,听是获取语言信息的第一步,听是学好英语的必要手段,听也是中考英语的重要考查
期刊
【摘 要】朗读要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就要清楚地认识到“朗诵实际上基于理解的声音呈现,其要点是‘心悟口诵’。因为‘音者产乎人心者也,感于心则荡乎音’,朗读作品‘必须从全篇着眼,深入探究饱含着思想感情的变化,找到文字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内心依据,’”(唐江澎老师语)而不是一味地卖弄声音和所谓的技巧。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必须消除这种朗读的“固定声腔”,只有经过了“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叶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