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是党中央从改革发展稳定全局出发,着眼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而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党中央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政法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因此,做好这三项重点工作,就抓住了当前检察工作的根本,也就抓住了检察机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服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实现自身科学发展的关键和基础。全国检察机关80%的人员在基层,80%的工作在基层,80%的案件在基层,抓好基层检察院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是当前检察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何把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的要求落实到基层检察工作中去,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认为应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要在抓源头。清积案,建机制上下功夫,进一步形成依法有序表达诉求、及时有效解决问题的社会环境
(一)强化社会矛盾化解工作领导。成立涉检矛盾化解领导小组,以实现涉检赴省、进京“零上访”为目标,统一领导全院的涉检矛盾化解工作。建立健全有效化解积案、加强源头治理的工作机制,在全院干警中形成加大办案力度与矛盾得到化解相统一的工作理念,坚持把化解社会矛盾贯穿于执法办案始终,使执法办案过程成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过程。
(二)完善涉检信访长效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涉检信访源头治理机制和涉检信访积案化解制度。在重点乡镇、办事处、大型企业,依托当地党委政府、信访、司法民调部门建立检察工作服务基层联络点,负责涉检信访信息报告、涉检信访案件的处置、反馈、回访及法律宣传、法律服务等职能。建立信访预警报告表、信访处置跟踪监督表、结案反馈表和立卷建档“三表一档”制度,切实把社会矛盾化解细化到办案工作的各个环节和方面。
(三)进一步规范执法办案流程,强化信访风险意识。完善审查逮捕、审查起诉案件操作流程和信访风险评估预警机制。对于受理的每一起案件都要进行信访风险评估,划分风险等级,并针对个案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与公安、法院及当事人所在社区等单位密切联系,通力协作,化解矛盾,息诉罢访,力争减少或杜绝审查批捕、审查起诉环节涉检信访案件的发生。
(四)继续探索使用刑事和解,积极推行答疑说理和听证制度。对于轻微刑事案件,继续探索使用刑事和解,化解矛盾,减少对抗。对一些疑难棘手的批捕、起诉案件实行答疑说理,把答疑说理制度贯穿于执法办案的全过程,让当事人明白捕、诉或不捕、不诉理由,赢得理解和信任。对一些多次无理缠诉的老上访户,探索推行“三解制”。即解心结,正确把握申诉人的目的和期望,化解申诉人心中所积的怨忿;解心惑,帮助申诉人正确认识自身的要求和法律政策规定之间的差距,引导申诉人从不平衡的心理状态中解脱出来;解困难,想方设法协调解决申诉人因申诉造成的生活状态和生存环境的困难。积极组织听证会,认真听取当事人意见,坚持做到让当事人在公开场合讲话,把想说的话说完。增强检察机关执法办案透明度,使检察权在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公平、公正、公開的行使。
(五)积极探索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对轻微刑事案件实行嗣条件不起诉,制定轻微刑事案件附条件不起诉暂行办法,以规范其适用范围、考察期限、被不起诉人的帮教措施及监督回访等具体工作流程。把附条件不起诉与刑事和解有机的结合起来,切实为化解社会矛盾,减少当事人对立情绪,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做出有益的探索。
(六)深入查办职务犯罪化解社会矛盾。检察机关深入化解社会矛盾,最根本、最有力的手段就是大力加强执法办案工作。不但要通过依法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而且要通过深入查办职务犯罪,促进社会矛盾化解。当前要进一步加大办案工作力度,切实把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一要根据上级院工作部署和目标考核方案,将目标细化分解,整合办案力量,充分发挥反贪、反渎、技术、监所部门“协作一体化”,反贪、反渎、政工、纪检、办公室“监督保障一体化”的作用,形成办案合力,提高初查成案率、立案准确率和侦查工作效率。二要突出查办大案要案,着力优先查办群众联名举报、长期举报甚至引发群体上访的职务犯罪案件。三要积极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结合办案搞预防,把预防寓于办案之中,在办案中加强犯罪分析、对策研究、预防建议、警示教育和预防调查、宣传、咨询等工作,建立完善侦防一体化工作机制。
二、要加强特殊人群帮教管理、社会治安重点地区综合治理、网络虚拟社会建设管理等工作,进一步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系
(一)建立健全社区矫正工作机制。重点放在对被依法判处管制、宣告缓刑、暂予监外执行、裁定假释、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罪犯的矫正上,协调法院、司法、公安、民政、劳动、工会、共青团、妇联和村民委员会等部门及组织,研究制定和落实社区矫正工作办法,以保证社区矫正依法公正实施。
(二)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开展未成年人维权活动。在重点打击故意杀人、黑恶势力犯罪、坑农害农犯罪、企业周边的黑恶势力干扰、以征用土地、环境污染为由强行索要、敲诈企业等犯罪行为的同时,加强对违法青少年的教育挽救。成立“少年侦监公诉组”,落实专人专办;增设“法庭教育”程序;实行案后回访帮教制度;建立“未成年人犯罪个案台帐”,制作《未成年人案件登记卡》,跟踪未成年犯的改造情况及改造效果;开展法制宣传进学校活动,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
(三)组织青年党团员干警开展“送法进农村、进企业、进社区”活动。动员年轻干警利用星期天,深入农村、企业和社区,通过发放问卷调查表等形式,就当前检察作风、检察工作服务“三农”、服务企业的满意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征求意见和建议,以使检察工作更好地体现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同时,还要通过赠送法制宣传资料、开展法律服务等多种形式开展普法宣传,重点宣讲与企业以及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刑事法律常识、司法机关办理刑事案件、民事案件的基本程序,以及国家的各项惠农政策等。在宣传走访过程中,对农民群众和企业反映的一些影响农村稳定以及企业发展的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问题要深入分析,充分发挥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加强与乡镇党委的沟通协调,献言献策,督促职能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将各种影响新农村建设和企业发展的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四)积极参与对网络虚拟社会的建设管理。依法打击网络犯罪,充分发挥网络宣传阵地的正面引导作用,按照上级检察院下发的关于加强检察机关突发公共事件宣传报道管理工作的意见,加强宣传报道,杜绝损害检察机关形象的公共事件发生。其次要做好日常网络舆情检索与收集工作,及时将舆情内容上报给院领导,便于及早处理,同时积极与相关媒体协调沟通,探索高效的做好日常网络舆情掌握与应对的工作方法。
三、要在提高执法能力、细化执法标准、强化执法管理监督、加强检察机关党的建设上取得新进步,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深入推进公正廉洁执法
(一)加大诉讼监督工作力度,促进公正廉洁执法。强化刑事立案监督,改变以往单纯依靠办案和被害人向人民检察院控告这两种手段发现立案监督线索的方式,由静态监督变为动态监督,通过定期不定期到公安机关内部查阅受案登记,从治安处罚案件和劳教案件中发现立案监督线索,解决立而不侦、久侦不结等问题;强化侦查监督,加强追捕追诉漏犯漏罪工作,重点对因事实不清、证据不足而不予批捕案件的跟踪监督,制订《存疑不捕案件跟踪监督卡》,一案一卡,监督公安机关补充侦查的进展动态;强化审判监督,不但要加强对量刑畸轻案件的法律监督,而且要加强对量刑畸重案件和严重违反法定程序案件的法律监督;强化民事、行政诉讼监督,深入推进民事检察介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方式,尝试支持起诉工作方式,积极探索以行政诉讼监督引入行政执法监督工作新模式,优先审查办理社会弱势群体的申诉案件和侵害公共利益影响和谐稳定的申诉案件,维护司法权威,促进社会和谐。
(二)深入开展“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创建学习型检察院”活动。坚持聘请党校教授授课,聘请法学教授给干警授课,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等教育,确保检察人员始终坚持“三个至上”、“四个在心中”。开展“读书月”活动、“一帮一”岗位练兵活动、正反方辩论赛活动,建立青年干警列席检委会制度,以此激励年轻干警钻研检察业务,提高法律监督能力。实行职务犯罪案件“一案一总结”制度,使案件主办人能够认真反思和总结,也使非办案人员从中受到启发、教育,达到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开展“恪守检察职业道德、促进公正廉洁执法””主题教育活动。在全院大力弘扬以忠诚、公正、清廉、文明为核心的检察职业道德,制定争先创优活动实施方案,充分调动广大干警办好案、办大案、办铁案的积极性。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开展警示教育活动。建立干警执法档案,严格检察人员执法办案的考核监督,实行干警一人一档,主要内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办案效率、工作作风、培训考核以及办案干警在办案中的突出业绩和差错情况等,执法档案作为衡量工作、考核干部、检验队伍的重要依据。
(四)加强和改进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联络机制。坚持重要工作和重大案件及时主动向人大及其常委会专题汇报,主动邀请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视察检察工作。对于人大及其常委会交办、转办的案件以及政协委员的提案、议案,要及时办理并随时报告进展情况,努力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
(五)进一步深化检务公开,大力推行“阳光检务”,以公开促公正。开设检察举报、宣传窗口,公布举報电话;在辖区乡镇、办事处设立检察联络室;印制《检务公开手册》、《检察工作情况通报》分送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及各部门领导、人民代表、各界人士等,并在“举报宣传周”、检察开放日等宣传活动期间向广大群众散发。建立检务公开大厅,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总之,作为基层检察院要深刻领会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的精神实质,进一步深化对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必须以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以更加有力的工作举措,更好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以三项重点工作为载体。积极开展今年的各项检察工作,确保“三项重点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一、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要在抓源头。清积案,建机制上下功夫,进一步形成依法有序表达诉求、及时有效解决问题的社会环境
(一)强化社会矛盾化解工作领导。成立涉检矛盾化解领导小组,以实现涉检赴省、进京“零上访”为目标,统一领导全院的涉检矛盾化解工作。建立健全有效化解积案、加强源头治理的工作机制,在全院干警中形成加大办案力度与矛盾得到化解相统一的工作理念,坚持把化解社会矛盾贯穿于执法办案始终,使执法办案过程成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过程。
(二)完善涉检信访长效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涉检信访源头治理机制和涉检信访积案化解制度。在重点乡镇、办事处、大型企业,依托当地党委政府、信访、司法民调部门建立检察工作服务基层联络点,负责涉检信访信息报告、涉检信访案件的处置、反馈、回访及法律宣传、法律服务等职能。建立信访预警报告表、信访处置跟踪监督表、结案反馈表和立卷建档“三表一档”制度,切实把社会矛盾化解细化到办案工作的各个环节和方面。
(三)进一步规范执法办案流程,强化信访风险意识。完善审查逮捕、审查起诉案件操作流程和信访风险评估预警机制。对于受理的每一起案件都要进行信访风险评估,划分风险等级,并针对个案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与公安、法院及当事人所在社区等单位密切联系,通力协作,化解矛盾,息诉罢访,力争减少或杜绝审查批捕、审查起诉环节涉检信访案件的发生。
(四)继续探索使用刑事和解,积极推行答疑说理和听证制度。对于轻微刑事案件,继续探索使用刑事和解,化解矛盾,减少对抗。对一些疑难棘手的批捕、起诉案件实行答疑说理,把答疑说理制度贯穿于执法办案的全过程,让当事人明白捕、诉或不捕、不诉理由,赢得理解和信任。对一些多次无理缠诉的老上访户,探索推行“三解制”。即解心结,正确把握申诉人的目的和期望,化解申诉人心中所积的怨忿;解心惑,帮助申诉人正确认识自身的要求和法律政策规定之间的差距,引导申诉人从不平衡的心理状态中解脱出来;解困难,想方设法协调解决申诉人因申诉造成的生活状态和生存环境的困难。积极组织听证会,认真听取当事人意见,坚持做到让当事人在公开场合讲话,把想说的话说完。增强检察机关执法办案透明度,使检察权在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公平、公正、公開的行使。
(五)积极探索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对轻微刑事案件实行嗣条件不起诉,制定轻微刑事案件附条件不起诉暂行办法,以规范其适用范围、考察期限、被不起诉人的帮教措施及监督回访等具体工作流程。把附条件不起诉与刑事和解有机的结合起来,切实为化解社会矛盾,减少当事人对立情绪,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做出有益的探索。
(六)深入查办职务犯罪化解社会矛盾。检察机关深入化解社会矛盾,最根本、最有力的手段就是大力加强执法办案工作。不但要通过依法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而且要通过深入查办职务犯罪,促进社会矛盾化解。当前要进一步加大办案工作力度,切实把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一要根据上级院工作部署和目标考核方案,将目标细化分解,整合办案力量,充分发挥反贪、反渎、技术、监所部门“协作一体化”,反贪、反渎、政工、纪检、办公室“监督保障一体化”的作用,形成办案合力,提高初查成案率、立案准确率和侦查工作效率。二要突出查办大案要案,着力优先查办群众联名举报、长期举报甚至引发群体上访的职务犯罪案件。三要积极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结合办案搞预防,把预防寓于办案之中,在办案中加强犯罪分析、对策研究、预防建议、警示教育和预防调查、宣传、咨询等工作,建立完善侦防一体化工作机制。
二、要加强特殊人群帮教管理、社会治安重点地区综合治理、网络虚拟社会建设管理等工作,进一步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系
(一)建立健全社区矫正工作机制。重点放在对被依法判处管制、宣告缓刑、暂予监外执行、裁定假释、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罪犯的矫正上,协调法院、司法、公安、民政、劳动、工会、共青团、妇联和村民委员会等部门及组织,研究制定和落实社区矫正工作办法,以保证社区矫正依法公正实施。
(二)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开展未成年人维权活动。在重点打击故意杀人、黑恶势力犯罪、坑农害农犯罪、企业周边的黑恶势力干扰、以征用土地、环境污染为由强行索要、敲诈企业等犯罪行为的同时,加强对违法青少年的教育挽救。成立“少年侦监公诉组”,落实专人专办;增设“法庭教育”程序;实行案后回访帮教制度;建立“未成年人犯罪个案台帐”,制作《未成年人案件登记卡》,跟踪未成年犯的改造情况及改造效果;开展法制宣传进学校活动,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
(三)组织青年党团员干警开展“送法进农村、进企业、进社区”活动。动员年轻干警利用星期天,深入农村、企业和社区,通过发放问卷调查表等形式,就当前检察作风、检察工作服务“三农”、服务企业的满意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征求意见和建议,以使检察工作更好地体现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同时,还要通过赠送法制宣传资料、开展法律服务等多种形式开展普法宣传,重点宣讲与企业以及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刑事法律常识、司法机关办理刑事案件、民事案件的基本程序,以及国家的各项惠农政策等。在宣传走访过程中,对农民群众和企业反映的一些影响农村稳定以及企业发展的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问题要深入分析,充分发挥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加强与乡镇党委的沟通协调,献言献策,督促职能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将各种影响新农村建设和企业发展的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四)积极参与对网络虚拟社会的建设管理。依法打击网络犯罪,充分发挥网络宣传阵地的正面引导作用,按照上级检察院下发的关于加强检察机关突发公共事件宣传报道管理工作的意见,加强宣传报道,杜绝损害检察机关形象的公共事件发生。其次要做好日常网络舆情检索与收集工作,及时将舆情内容上报给院领导,便于及早处理,同时积极与相关媒体协调沟通,探索高效的做好日常网络舆情掌握与应对的工作方法。
三、要在提高执法能力、细化执法标准、强化执法管理监督、加强检察机关党的建设上取得新进步,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深入推进公正廉洁执法
(一)加大诉讼监督工作力度,促进公正廉洁执法。强化刑事立案监督,改变以往单纯依靠办案和被害人向人民检察院控告这两种手段发现立案监督线索的方式,由静态监督变为动态监督,通过定期不定期到公安机关内部查阅受案登记,从治安处罚案件和劳教案件中发现立案监督线索,解决立而不侦、久侦不结等问题;强化侦查监督,加强追捕追诉漏犯漏罪工作,重点对因事实不清、证据不足而不予批捕案件的跟踪监督,制订《存疑不捕案件跟踪监督卡》,一案一卡,监督公安机关补充侦查的进展动态;强化审判监督,不但要加强对量刑畸轻案件的法律监督,而且要加强对量刑畸重案件和严重违反法定程序案件的法律监督;强化民事、行政诉讼监督,深入推进民事检察介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方式,尝试支持起诉工作方式,积极探索以行政诉讼监督引入行政执法监督工作新模式,优先审查办理社会弱势群体的申诉案件和侵害公共利益影响和谐稳定的申诉案件,维护司法权威,促进社会和谐。
(二)深入开展“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创建学习型检察院”活动。坚持聘请党校教授授课,聘请法学教授给干警授课,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等教育,确保检察人员始终坚持“三个至上”、“四个在心中”。开展“读书月”活动、“一帮一”岗位练兵活动、正反方辩论赛活动,建立青年干警列席检委会制度,以此激励年轻干警钻研检察业务,提高法律监督能力。实行职务犯罪案件“一案一总结”制度,使案件主办人能够认真反思和总结,也使非办案人员从中受到启发、教育,达到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开展“恪守检察职业道德、促进公正廉洁执法””主题教育活动。在全院大力弘扬以忠诚、公正、清廉、文明为核心的检察职业道德,制定争先创优活动实施方案,充分调动广大干警办好案、办大案、办铁案的积极性。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开展警示教育活动。建立干警执法档案,严格检察人员执法办案的考核监督,实行干警一人一档,主要内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办案效率、工作作风、培训考核以及办案干警在办案中的突出业绩和差错情况等,执法档案作为衡量工作、考核干部、检验队伍的重要依据。
(四)加强和改进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联络机制。坚持重要工作和重大案件及时主动向人大及其常委会专题汇报,主动邀请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视察检察工作。对于人大及其常委会交办、转办的案件以及政协委员的提案、议案,要及时办理并随时报告进展情况,努力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
(五)进一步深化检务公开,大力推行“阳光检务”,以公开促公正。开设检察举报、宣传窗口,公布举報电话;在辖区乡镇、办事处设立检察联络室;印制《检务公开手册》、《检察工作情况通报》分送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及各部门领导、人民代表、各界人士等,并在“举报宣传周”、检察开放日等宣传活动期间向广大群众散发。建立检务公开大厅,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总之,作为基层检察院要深刻领会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的精神实质,进一步深化对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必须以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以更加有力的工作举措,更好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以三项重点工作为载体。积极开展今年的各项检察工作,确保“三项重点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