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不典型蛛网膜下腔出血28例误诊原因分析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an881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发病初期的症状表现为典型的头痛、恶心、呕吐等脑膜刺激征。但对于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临床症状往往不典型[1],如果首诊医师不对患者进行详细动态观察,或仅根据有限的临床经验去判断,很容易造成误诊误治。我院1999~2005年收治28例曾在外院就诊,或首诊入我院,被误诊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28例,均通过颅脑CT扫描或腰穿,最终被确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现将误诊原因分析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8例患者中男18例,女10例,年龄60~91岁,平均71.5岁。28例患者发病初期均没有明显的头痛、恶心、呕吐等典型的脑膜刺激征表现,而以其他症状发病,如眩晕12例,意识障碍6例,偏瘫3例,精神异常4例,抽搐3例。发病初期被误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8例,梅尼埃病7例,脑出血4例,脑血栓形成2例,癫痫3例,老年性痴呆1例,动脉硬化性精神病3例。其中发病突然者13例,相对较缓者15例。这些患者本次发病前曾患糖尿病6例,冠心病8例,高血压5例,脑动脉硬化5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例,既往健康者1例。20例患者系外院转入我院,8例首诊就诊于我院,其中5例作颅脑CT,23例做腰穿后确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
  
  讨论
  
  首诊医师对老年不典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缺乏足够的认识,过分重视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所表现的头痛、恶心、呕吐等脑膜刺激征的典型临床表现,从而忽视了对该病诊断的综合分析和动态观察,使部分患者没有及时作头部CT扫描检查,或当CT检查者没有发现异常或不能明确者,未作进一步腰穿刺检查,从而导致误诊或延误确诊时间。
  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其主要原因可能为:首先,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多因动脉硬化性引起,因此一般出血量较少,且出血速度缓慢。而老年患者往往伴随脑萎缩,脑室和蛛网膜下腔扩大,从而减轻了脑水肿和出血造成的颅压增高。其次,因出血量较少,再加上脑脊液的稀释作用,使出血对脑膜的刺激作用明显减轻。再次,老年患者反应往往迟钝,使痛阈升高,这些原因都导致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可能不表现出典型的头痛、恶心、呕吐等典型的脑膜刺激征。
  老年患者多伴有脑动脉硬化,使大脑处于长期的供血不足状态,大脑细胞数量逐渐减少,脑功能减退。因此对缺血缺氧较为敏感[2],一旦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老年患者的耐受性明显降低,可表现为明显的眩晕、意识障碍、呆滞、嗜睡或躁动抽搐等。而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表现的头痛、恶心、呕吐等典型脑膜刺激并未在临床上表现出来,因而极易造成首诊时误诊。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往往会并发脑血管痉挛,其发生率为21%~60%,且痉挛多发生在出血部位附近。因此在临床上常表现为一过性偏瘫或意识障碍,而颅脑CT扫描时老年人往往因出血量较少,再加上脑脊液的稀释作用,因而使CT无法确诊,或考虑其他疾病的可能性增加,而此时如果首诊医师过分依赖CT,而忽视了老年人的特点,不进行腰椎穿刺检查,结果会使该病的误诊率进一步增加。
  笔者认为对于老年不典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一定要充分认识其特殊性,要根据老年患者的发病特点,综合全面分析,动态观察,不能单独依靠患者的首发症状、或仅凭借有限的经验匆忙下结论。对老年人突然出现的眩晕、嗜睡、呆滞、意识模糊、躁动失眠、癫痫、抽搐等首发症状,如果因其他疾病无法解释者,一定要考虑本病发生的可能性,及时对患者行颅脑CT扫描检查,及时明确诊断。而对CT检查仍不能确诊者,此时要十分重视腰椎穿刺检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及时对患者行腰椎穿刺检查,以减少对老年不典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误诊。
  
  参考文献
  
  1 王维治,主编.神经病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52
  2于群涛,祁学文.急性脑卒中患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研究.中华神经科杂志,1999,32(2):121
其他文献
我科自2005年10月~2006年5月采用强脉冲光子嫩肤仪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48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患者48例,其中男6例,女42例,年龄18~45岁。  方法:采用EROSE-Y型光子嫩肤仪。治疗前清洁面部皮肤,祛除油脂和污垢,多毛者剃去毛发并拍照,根据肤色及病情选择合适的脉冲类型、脉冲间隔、治疗能量等治疗参数,预热机器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更有效、更经济的治疗方案。方法:将87例患儿分为3组,红霉素组、阿奇霉素组和联合用药组,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红霉素组发热缓解时间最短,阿奇霉素组和联合用药组肺部啰音消失时间较短,而联合用药组住院时间最短,所需费用最少(P0.05),这表明3组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差异无显著性,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红霉素组采用红霉素20~25mg/(kg·日)静滴;阿奇霉素组采用
期刊
我院自1990年2月~2004年3月,采用自拟骨髓炎膏治疗慢性骨髓炎115例,经长期观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115例均为门诊与住院病人,其中男72例,女43例,年龄15~60岁。病程10年以上31例,5年以上28例,2年以上29例,2年以下27例;多发性骨髓炎2例,单发性骨髓炎113例。  治疗方法:局部先清洁创面,用3%双氧水清洗。用此膏药时,先需用热水蒸汽加热,
期刊
关键词 神经性头痛 阳性点挑治    自2003~2005年笔者采用阳性点挑治青少年神经性头痛89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89例为神经内科门诊患者,全部经神经系统检查、头颅CT、脑电图及脑电地形图及有关检查,除外器质性头痛,符合1988年国际头痛协会标准。其中男39例,女50例,年龄15~20岁,平均年龄年龄173岁,病程1个月~3年,平均12年,其中53例伴
期刊
复发性口腔溃疡是一种反复发作于口腔黏膜的临床常见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笔者自2003年以来,采用利多卡因加地塞米松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15例,取得了满意疗效。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男9例,女6例,年龄22~40岁,病程2~5年。  治疗方法:取一次性注射器抽取2%利多卡因注射液2ml,地塞米松注射液4mg,常规消毒天容穴周围皮肤,找准穴位垂直皮肤进针约1~1.5cm,稍做提插,找出针感,抽无回
期刊
肱骨外上髁炎为临床常见病,初次治疗多可用局部封闭、针灸、火针、中药外敷、物理疗法等,但易反复发作,复发后原疗法疗效不佳。现笔者采用封闭加针剥治疗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9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96例,6例为双侧发病,余均为单侧发病。其中男30例,女66例,年龄28~62岁,平均40.5岁;右侧72例,左侧24例,病程最短20天,最长3年,平均2.5个月。均有肘关节外
期刊
资料与方法    例1:患者,女,62岁,尿频、尿痛1年,偶见肉眼血尿,无排尿时头痛、头晕,既往高血压病史半年。查体:血压205/100mmHg,耻骨上深压痛。B超膀胱内探及4.0cm×2.5cm×2.0cm强回声团,后方伴声影,膀胱镜检查见膀胱底部4.0cm×3.0cm×2.0cm黄褐色、表面粗糙结石1枚,诊断为膀胱结石,原发性高血压。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膀胱切开取石术,术中见结石位于膀胱底部,且膀
期刊
患者,女,53岁,因胸闷、乏力3个月,曾在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结核性胸膜炎并胸腔积液(右),给予口服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抗痨治疗45天。治疗期间先后抽液3次,分别为600ml、1000ml、800ml,均为淡黄色渗出液。胸水仍生长较快,胸闷症状未缓解,前来我院就诊。查体:T36.7℃,P85次/分,R21次/分,BP125/76mmHg,右侧胸部饱满,触觉语颤减弱,叩浊,右肺呼吸音低。右下腹压
期刊
尖锐湿疣好发于外生殖器、肛周,偶有发生于腋窝、脐窝、乳房、趾间等皮肤潮湿部位,现将发生于乳房、趾间部位的2例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例1:患者,女,26岁,因右乳头下方发现赘生物1个月,于2004年12月5日来我院就诊。1个月前发现右乳头下方有灰白色赘生物,无痛痒感,触之易出血,未进行任何治疗,赘生物缓慢长大。患者否认有性乱史,但其丈夫生殖器部位患有尖锐湿疣。查体:一般情况好。皮肤科情况
期刊
我科采用肛内灌注三黄合剂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直肠炎95例,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男40例,女55例;年龄25~63岁;病程2~5年73例,6~10年22例。根据1987年全国肛肠学会溃疡性结肠炎学术研讨会制定的标准,63例经纤维结肠镜检查确诊,32例经直肠镜检查确诊,其中取病理活检43例确诊。其中单发性溃疡62例,多发性溃疡24例,直肠黏膜粗糙者9例。  治疗方法。药物组成:黄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