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谈先生决意要成仙。在大鱼大肉泛滥,山珍海味流行,明油亮芡,火热水深的今天,谈先生执意追慕神仙境界,嘬嘬咋咋些江南乡下江河湖沼中的鱼鳖虾蟹、野草闲花、村醪腌腊,洋洋洒洒写了两本书,俨然当代版《山家清供》。
本是江南饕餮客
谈翁生于江南行遍江南。
江南,那里是烟花三月的扬州,那里是十里风月的秦淮,桃花春水,富春山居,吴哝软语…… 江南是每个中国人梦里的仙境天堂。徜徉其中的谈先生把江南的山水情怀诗情墨趣美食美酒日日供养自家的五脏庙,自然修炼出一身仙气。两本书可称得是江南寻味图,也可称是诗意文字建构起的齿边仙境,舌上天堂了。
这里需要说明,谈先生书中的江南是狭义的,只包含了江苏、安徽、江西,不涉及湖广、闽浙。不知是谈先生走星不旺未及领略他处美食,还是谈先生情有所钟,对他省饭菜浅尝辄止不遑多论,惜哉,惜哉。
浮生为吃不为诗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从吃成仙一途,服食金丹玉石白铅红汞的效果,经过历代帝王做了玉体试验,结果吓人;服食人参灵芝首乌枸杞的僧道番尼,也没有几个成了天外飞仙的。倒是谈先生独辟蹊径,将自家五脏庙精心修葺,虔心供养,从口舌齿牙修炼起,享尽口腹之福,肉身成仙。
仙者,迁也。谈先生命途播迁,走星兆命,曾在江南几省奔波,下放、行医、教书、当记者、当作家…… 当然也免不了遍尝江南的辛苦甘肥,什么“鲢子头、鲲子尾”,什么“掌鳖、拳鸡”,什么“江刀、石蟹”一般人闻所未闻的谈先生亲历亲为;什么“马兰头、春不老”,什么“芦蒿、苋菜”,什么“栀子、香榧”一般人司空见惯的在书中有滋有味,江南名馔大概被一网打尽了,特别是鱼,恐怕没什么漏网的了。
其实书中所列大多是些寻常俗物,只是自经了谈先生品题之后顿觉得令人心向往之,这大约是谈先生书中对“吃法”的讲究使然,这也成了这两本书的特色。
通常人们会误将“吃法”混同为“做法”,谈先生书中的“吃法”是名符其实的。书中对唇舌齿牙之间的动作配合讲究的尤为细致,捧读之间常常令人不经意地随之口舌起舞,书名中的“嘬嘬”和“咋咋”就是谈氏吃法的高难动作,最高境界。几篇读罢忽有所悟,世上有人用足用手来行走、触摸世界,也有如谈先生者是用舌头行走、触摸世界的。
谈先生书里是不屑于用“大快朵颐”等粗糙字词的,当然,书中所列的也大都“大快”不得,概因鱼虾蟹螺要么有刺有壳,要么本身就没什么可令人“朵颐”的物质,要想解馋就只剩了“嘬嘬”、“咋咋”的小动作,此何异于餐霞饮露?当然,书中需要“嘬嘬、咋咋”的不止于野鱼小虾,还有笔墨文字。换言之,真正需要一番咬嚼以大快朵颐的正是谈先生的笔墨文字。
笔端箸头何生花
读了几篇才开悟,书中真正的大餐是文笔翩翩的美文,和倏忽而过的风雅,肴馔不过是开怀的头盘小菜引君入瓮的香饵罢了,谈翁之意实不在鱼鳖虾蟹鸡毛蒜皮,在乎笔墨情趣辞彩文风也。书中东坡与板桥齐飞,青莲共椿树一色,开卷时常与袁枚,李渔,汪曾祺,杜甫,鲁迅,戴望舒打照面,您要是知识储备不够还真不好意思跟人家打招呼。除此之外字里行间时时回顾历史,评点人物,您要是文化涵养不丰还真难领略其中三味。
而书中的美食之妙,也实应归功于美文之传神,谈先生的妙笔将食材细细“割正”,信手拈来些唐诗宋词为佐料,再用些人生经历感悟做老汤提味,历史典故普盘垫底,用老辣文风煎炒烹炸清蒸红烩,让那些原本不起眼的山茅野草柴鸡杂鱼在唇舌齿牙间起舞飞扬,而非穿喉落腹直接楦肚肠。
以文风观谈翁其人,套用一句时下流行的德刚体酷评就是:不想当记者的老饕,就不是好神仙!
本是江南饕餮客
谈翁生于江南行遍江南。
江南,那里是烟花三月的扬州,那里是十里风月的秦淮,桃花春水,富春山居,吴哝软语…… 江南是每个中国人梦里的仙境天堂。徜徉其中的谈先生把江南的山水情怀诗情墨趣美食美酒日日供养自家的五脏庙,自然修炼出一身仙气。两本书可称得是江南寻味图,也可称是诗意文字建构起的齿边仙境,舌上天堂了。
这里需要说明,谈先生书中的江南是狭义的,只包含了江苏、安徽、江西,不涉及湖广、闽浙。不知是谈先生走星不旺未及领略他处美食,还是谈先生情有所钟,对他省饭菜浅尝辄止不遑多论,惜哉,惜哉。
浮生为吃不为诗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从吃成仙一途,服食金丹玉石白铅红汞的效果,经过历代帝王做了玉体试验,结果吓人;服食人参灵芝首乌枸杞的僧道番尼,也没有几个成了天外飞仙的。倒是谈先生独辟蹊径,将自家五脏庙精心修葺,虔心供养,从口舌齿牙修炼起,享尽口腹之福,肉身成仙。
仙者,迁也。谈先生命途播迁,走星兆命,曾在江南几省奔波,下放、行医、教书、当记者、当作家…… 当然也免不了遍尝江南的辛苦甘肥,什么“鲢子头、鲲子尾”,什么“掌鳖、拳鸡”,什么“江刀、石蟹”一般人闻所未闻的谈先生亲历亲为;什么“马兰头、春不老”,什么“芦蒿、苋菜”,什么“栀子、香榧”一般人司空见惯的在书中有滋有味,江南名馔大概被一网打尽了,特别是鱼,恐怕没什么漏网的了。
其实书中所列大多是些寻常俗物,只是自经了谈先生品题之后顿觉得令人心向往之,这大约是谈先生书中对“吃法”的讲究使然,这也成了这两本书的特色。
通常人们会误将“吃法”混同为“做法”,谈先生书中的“吃法”是名符其实的。书中对唇舌齿牙之间的动作配合讲究的尤为细致,捧读之间常常令人不经意地随之口舌起舞,书名中的“嘬嘬”和“咋咋”就是谈氏吃法的高难动作,最高境界。几篇读罢忽有所悟,世上有人用足用手来行走、触摸世界,也有如谈先生者是用舌头行走、触摸世界的。
谈先生书里是不屑于用“大快朵颐”等粗糙字词的,当然,书中所列的也大都“大快”不得,概因鱼虾蟹螺要么有刺有壳,要么本身就没什么可令人“朵颐”的物质,要想解馋就只剩了“嘬嘬”、“咋咋”的小动作,此何异于餐霞饮露?当然,书中需要“嘬嘬、咋咋”的不止于野鱼小虾,还有笔墨文字。换言之,真正需要一番咬嚼以大快朵颐的正是谈先生的笔墨文字。
笔端箸头何生花
读了几篇才开悟,书中真正的大餐是文笔翩翩的美文,和倏忽而过的风雅,肴馔不过是开怀的头盘小菜引君入瓮的香饵罢了,谈翁之意实不在鱼鳖虾蟹鸡毛蒜皮,在乎笔墨情趣辞彩文风也。书中东坡与板桥齐飞,青莲共椿树一色,开卷时常与袁枚,李渔,汪曾祺,杜甫,鲁迅,戴望舒打照面,您要是知识储备不够还真不好意思跟人家打招呼。除此之外字里行间时时回顾历史,评点人物,您要是文化涵养不丰还真难领略其中三味。
而书中的美食之妙,也实应归功于美文之传神,谈先生的妙笔将食材细细“割正”,信手拈来些唐诗宋词为佐料,再用些人生经历感悟做老汤提味,历史典故普盘垫底,用老辣文风煎炒烹炸清蒸红烩,让那些原本不起眼的山茅野草柴鸡杂鱼在唇舌齿牙间起舞飞扬,而非穿喉落腹直接楦肚肠。
以文风观谈翁其人,套用一句时下流行的德刚体酷评就是:不想当记者的老饕,就不是好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