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精华以眩耀兮,芬郁渥而成美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qing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的本质是审美教育,其人文教育功能和内蕴丰厚的艺术魅力是学生精神生活、情感培养和智力发展的动力。新《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新《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很明显,语文教学必须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标准及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及创造能力。换句话说,语文教学应力求在赏心悦目的教学中陶冶学生情操,训练学生的语言文字基本功,提高语文能力。语文教学应自始至终徜徉在美的氛围中。
  一、声情并茂,诵读吟咏,让学生感受教材中的美
  朱光潜说:“美感起于形象直觉。”直觉性是审美活动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此,让学生全身心感受教材中的艺术形象,是教师在语文审美教学中的重要任务。对此,我认为最主要的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声情并茂地诵读吟咏。叶圣陶先生曾创造性地提出了“美读法”,就是强调通过对声音节奏之美的感觉,设身处地地体会课文深层意蕴的情感思想,达到与作者心灵相感通,即神相通、气相通、心相印、情相融的欣赏境界。
  1.富有魅力的范读。
  教者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范读,学生随教者声情并茂的范读率先进入佳境,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美的感受。也可借助录音带范读。更值得一提的是配乐范读,可选择意境接近的乐曲播放,从而使教材通过优美的旋律,在学生的脑海中变得形象,氛围更加热烈。如教郁达夫的优美散文《故都的秋》时可播放《秋日思语》,课文与音乐的情感基调极为相似,拓展了学生的想象空间。
  2.学生自身的朗读。
  要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作品的美,学生朗读是关键。把握准感情基调,掌握好语调节奏,让学生通过诵读吟咏,自然而然地进入审美状态,是语文审美教学的重要手段。诗歌、散文的教学尤其适宜。《荷塘月色》是散文中的名作,清新隽永的语言,浮雕般凸显出来的画面感,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叫人捧在手里就有一股不可遏止的诵读欲望。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吟咏中感受文章的语言美与画面美。
  对于小说和戏剧,分角色朗读是让学生进入教材所创设的特定情境的重要方法。如戏剧《雷雨》、小说《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等文章。当然,要有充分准备,如角色扮演者的选定,对文中人物性格的理解和把握等。这样,才可能营造出教材语言所描述的特定氛围,塑造出教材所描绘的艺术形象,才能调动学生情感,激发他们的想象,带领他们进入艺术再创造的审美天地。
  二、抓住关键,深层挖掘,让学生领悟教材中的美
  中学语文教材的文章不少都是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题材不同,风格各异,都蕴含丰富的审美矿藏。如《荷塘月色》的语言美,《荷花淀》的人物美,《药》的结构美,《项链》的构思美……这些佳作语言优美、感情真挚、思想深邃、见解精辟,富于表现力,我们要从语言文字入手,仔细琢磨、抓住关键,反复推敲,深层挖掘,领悟文中“美”的意蕴。如教《梦游天姥吟留别》时,我指导学生抓住“飞度”、“送”、“著”、“登”、“见”、“闻”、“迷”、“倚”、“惊”等写梦中的行动感受的词语,师生共同挖掘得出:诗人丰富的想象,激活了这些梦中的行动感受。此时,诗歌的语言已不仅仅是传达观念和感情的媒介,而是一个梦游者的千般姿态、万种风情。诗人借助神奇的想象,构筑了气象万千的诗的美妙空间。
  三、巧设情境,营造氛围,让学生获得美的情感体验
  刘勰《文心雕龙》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语文教学中的文学鉴赏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让学生入情入理、情理交融的心理活动过程。语文教学要巧设地与语文教学内容相应的情境,营造和渲染气氛,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进行深刻的审美体验。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可有多种方法:课前富于激情的导语,讲解过程中绘声绘色的描述,饱含感情的分析,形象逼真的演示,以及和教学细节密切相关的动作,等等。
  教师在课堂上可以用一段声情并茂的导语营造出特定氛围,让学生自然地进入教材所揭示的情感体验。在讲授《记念刘和珍君》一文时,我用了如下导语:“发生在1926年的‘三·一八’惨案是在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的段祺瑞政府屠杀爱国请愿人民的血的历史,是二百多名群众倒在血泊之中的惨烈一幕,更是中国人残害中国人的一场罪恶、一场悲哀、一场耻辱!路,还没有开始便已走到了尽头;梦,还未来得及做便已永远不再醒来。刘和珍,这位年仅22岁的女大学生就这样倒在了反动派的枪弹之下!”学生在此导语下一下子就融入了悲愤的氛围之中。
  如前所述,审美鉴赏是一个动情入理、情理交融的心理活动过程。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动情了,才能入理;入理后,情更深。学生的审美活动是沿着“动情”、“入理”、“深知”的轨迹逐步深入的,因此,在对教材分析讲解或归纳时,穿插绘声绘色的描述,形象逼真的演示,以及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动作,无疑会渲染情境、营造氛围,大大增强教学的审美效果。
  四、激活想象,组织活动,让学生进入美的再创造
  语文教学的美育,不能局限于学生感知美、欣赏美,还应该创造美,应该激发学生创造力的深层源泉,让学生在审美活动中以自己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助联想、想象,从“有限”感知“无限”。语文教学的创造美,主要在于写作的审美创造。
  如何在写作中创造美呢?一句话,要用富于美感的文字准确地表情达意。“文以载道”,我抓住“立意”这个环节,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区分美丑,褒善贬恶,奋发向上。例如:针对在当今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有些学生认为“真、善、美”已经过时的观点,我结合学过的课文《世间最美的坟墓》出了个作文题:《美,就在我身边》,要求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结果学生写出了不少好文章,全班学生的灵魂都得到了一次净化。
  五、精选载体,导读精品,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语文审美教学必须借助媒介实施,教学时,除了课本中的课文可作为审美教学的载体外,课外阅读也非常重要。新编语文教学大纲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作了量化规定,要求学生课外自读文学名著等。在信息量越来越大的时代,对课外阅读应引起重视。学生怎么读,读什么,就要求教师“导”,“导”的关键在于一个“精”字。近年来,我始终坚持指导学生阅读精品。例如:专题介绍古今中外的名家名著,推荐适合中学生阅读的文学作品及科普读物,介绍一些合适的读书方法,更重要的是督促学生写“读书笔记”。由于是督促学生读精品,因此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使之在美的作品中受到了美的熏陶,并自觉增强了明辨是非、区分美丑善恶的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的全面智力的发展。”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应充分重视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摘 要: 教学活动是一个教学相长、教学合一的过程。教学活动是教学工作者借助活动平台,结合相关教学理念,将教学目标、学习要求融入实践活动过程的活动。作者结合教学实践体会,对“教学合一”理念的运用从不同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有效教学 教学合一 理念运用  教学活动是教学工作者借助活动平台,结合相关教学理念,将教学目标、学习要求,融入于实践活动过程的发展进程。它不是教师向学生的单边过程
摘 要: 要改变思想政治课枯燥无味的现状,必须进行课堂改革。无论是教师本身还是政治课堂,都要与时俱进。同时应注重实践,学以致用,拓展学生生活空间,发挥每位学生的特长,在活动中增进与学生的情感,真正做到情智交融。  关键词: 高中政治 课堂教学 新课改 情智交融 高效教学  随着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的逐渐深入,如何从多角度多类型进行政治课教学,改变思想政治课枯燥无味的现状,帮助学生了解社会?我们对
摘 要: 课堂教学是师生间平等对话的过程。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发言做出恰到好处的评价是教师的职责,是创设和谐课堂必不可少的环节。作者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视角出发,提出课堂评价语言存在的一些问题及优化评价语言的策略。  关键词: 优化策略 评价语言 和谐课堂  一、关于评价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评价是教师常用的调控教学过程的一种手段,具有检查、诊断
摘 要: 生态课堂教学作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必须坚持以生为本,将“一切为了学生”放在突出位置.让教师和学生在融洽、和谐的氛围中深入探讨,让教法与学法在持续、稳妥中实施,让教与学在互动、科学中提升,是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有效课堂的深刻内涵和根义.作者就生态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从如何结合教学要素特性出发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高中数学 生态课堂 教学活动  让教师和学生在融洽、和谐的氛围中深入探讨,让教法
摘 要: 本文以主要国家现代长篇小说中译本数量的统计表为语料库基础,对比分析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到五十年代这一时期与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这一时期中日与中俄(苏)“现代长篇小说”中译本数量的变化,包括变化历史背景、原因、反应的文化和文学交流情况等。  关键词: 中日 中俄(苏) 中译本 现代长篇小说  上表为从1921年到2005年我国对美、英、俄(苏)、法国和日本等五个主要输出国家的现代长篇小说的译著
摘 要: 小学数学教学是一门创造性的艺术,艺术是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和创新的。教师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改革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鼓励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创新理念 精彩课堂  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基础的工具学科,不能单纯地依赖小学生的模仿与记忆,而应该通过创设高效情境,提高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让学生在和
摘 要: 随着科技飞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向手机终端延伸及4G技术的不断推广应用,手机网络快速形成,改变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手机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大学生作为手机普及率高、手机网络使用频繁的重要群体,其价值观、行为深受手机网络环境的影响。因此,了解和分析大学生手机网络环境现状,不断改善大学生手机网络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大学教育 手机网络环境 现状分析 对策研究  伴随互联网向手机终端延伸
摘 要: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怎样教语法已成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新课标指出以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共同构成英语课程总目标,其中语言知识就包含语法。本文提出了语法教学要早渗透,重积累;多运用,重迁移;勤归纳,善演绎;重反馈,讲延伸。  关键词: 小学英语语法 渗透 积累运用 迁移归纳 反馈延伸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教
摘 要: 创新是一切艺术形式的生命。胶州秧歌的创新是它被更多群众接受,走向现代化舞台的必经之路。文章通过对胶州秧歌的艺术特征与当代舞的特点进行分析,探讨胶州秧歌与当代舞融合的可能性,对胶州秧歌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 胶州秧歌 创新 当代 舞融合  引言  胶州秧歌是我国北方地区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舞蹈形式,俗称“地秧歌”“三道弯”“扭断腰”,随着社会的发展,胶州秧歌的传承与创新成了人们日益
摘 要: 学困生的转化是教师最感烦心也最困扰的问题。作者根据自己的英语教学实际,结合心理教育阐述对学困生转化的看法。  关键词: 英语教学 学困生 转化工作  学困生的转化是教师最感烦心也最困扰的问题,我深有体会。老师往往花了九牛二虎之力,但总是抓了这头,丢了那头,学困生学了后面的知识,忘了前面的内容。我自己认为有必要对其进行原因分析,寻找比较有效的措施,帮助他们走出英语学习“困境”,真正体现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