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汽车纵横》:自主品牌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在技术上有很多进步,甚至部分技术已经超越了合资品牌。但是近年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持续下降,您认为目前自主品牌遇到了什么困难?该怎么解决?
陆惟一:中国的汽车工业经历了大概十五年的高速发展过程。在过去的十五年,中国市场实际上经历了很激烈的竞争。但这个竞争是良性的,所以整个市场的发展是良性的。
自主品牌在过去十几年的竞争中逐步积累了自己的经验,然后开始形成了自己的一些核心技术。过去十几年属于快速增长时期,经过十几年的竞争以后,现在的国内市场进入了微增长的状态。
经过了这么多年的竞争,中国汽车市场成长起来了非常多的品牌,随着市场的变化和大家对汽车产品认识的越来越成熟,消费者对汽车的需求也变得不一样了。
自主品牌开始从以前注重数量的增加,逐步向注重产品品质和品牌方向转变。各主机厂也开始慢慢地脱离了非科学化的开发,现在完全按照规律的、科学的方式去造车。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主机厂现在主要不是考虑销量是多少,而是考虑如何形成它的品牌,如何做一个品质好的产品。
以奇瑞为例,在过去的十几年中,有很多年都在销量上领先,但是现在我们的策略就是逐步聚焦在品质、质量和品牌上。在这个过程中,也许量会有所下降。
《汽车纵横》:现在全球都在讲新能源汽车,特斯拉更是掀起了一股热潮。您认为,未来中国品牌该怎么发展新能源汽车?怎么解决充电难、消费者顾虑等方面的问题?
陆惟一:在过去几年,我们将电动车作为主要发展方向。电动车是要和整个社会的结构挂钩的。例如,用了电瓶以后,各个地方就都要有充电站。特别在中国,因为中国城市居民都住在高层大楼里面,跟西欧的一些国家不一样。西欧国家的人住的大多是独栋的房子,我们叫别墅,他们的车一到家里就可以充电,但是我们这里没法这样充电。所以发展电动车,需要整个社会公共设施结构的配套转变。
因此我认为,可能混合动力至少是近期和中期的一个目标,通过车,用少量的油给电、充电。混合动力在我们中国的汽车市场还不普及,许多主机厂正在努力进行混合动力的技术研发。这一点是很重要的,也是很关键的。
世界上其他许多国家,特别是日本,他们的轿车、豪华车,你可以看见很多都是用了混合动力。那些车自身就可以充电,同时也可以外接电源进行充电,这是目前汽车工业中一个技术含量比较高的板块,也是我国自主品牌主机厂面临的一个挑战。
《汽车纵横》:也就是说,在发展混合动力方面,自主品牌还处于一个非常初级的起步阶段?
陆惟一:技术我们已经有了,但是混合动力还牵扯到其他相关技术,而且现在自主品牌在将混合动力汽车量产之前还要经过更多的研发,因为要确保车的可靠性。我们的质量标准是一样的,常规车的质量标准也要用到混合动力上。
内部的研发样车我们要做,但是最终还是需要做到量产,特别是奇瑞,我们的混合动力车是往量产方向发展的。尽管现在自主品牌混合动力车的量产还没有普及。但是我相信过一两年,就会慢慢看见混合动力车出现在市场上,交付到客户手中。
《汽车纵横》:一到两年之内混合动力可能要量产,指的是奇瑞还是全国范围内都是这样?
陆惟一:是指奇瑞。
《汽车纵横》:混合动力车的定价会不会更高?
陆惟一:会高一点,因为它的技术含量更高。例如,混合动力车变速箱里面电和机械的偶合结构会比较复杂。
《汽车纵横》:如果混合动力车定价高的话,那还是在造老百姓买得起的车吗?
陆惟一:它不会贵很多,但是会贵一点,不是数量级的贵,比正常的车会贵一点。
《汽车纵横》:这样推广起来会不会有一些困难?
陆惟一:对客户来说没有影响,但是对制造商、主机厂来说,需要投入更多的技术。
《汽车纵横》:奇瑞在混合动力车的推广上会有什么样的举措?
陆惟一:我们首先要有量产的能力。因为造一些混合动力车样车的难度不高,我们都已经做到了。但是要做到量产,就要同时做到保质保量。每一辆车各方面的性能都要满足市场需求,使它能够在各种状况、路况下非常出色的运行,同时我们还要维护品牌。
《汽车纵横》:您觉得未来我国汽车市场上混合动力会不会迎来一个爆发期?
陆惟一:据我了解,自主品牌各个主机厂都不同程度上在研究这方面的技术,因为国家也给予了很大的支持。所以在几年以后,你会逐步看见有自主品牌的混合动力轿车出现在市场上。
《汽车纵横》:有人说中国的汽车工业要先发展混合动力,再发展纯电动,但是同时也有人觉得相对于中国的汽车工业来说,混合动力的技术要求更高,电动汽车的技术反倒更简单一点。您怎么看这两种说法?
陆惟一:从车的内部结构看,混合动力复杂程度比较高,电动车相对来说结构上简单一点,但是电动车的问题是对电机和电池的要求特别高。当然混合动力对电池要求也高,但是混合动力至少有两套体系在车里面运行,电动车只有一套体系;混合动力有常规的发动机系统在运行,电动车就只有电机,电机出了问题,车就会完全停下来。所以说,无论是纯电动车还是混合动力车对技术都是有要求的。
但是从整个结构来讲,混合动力要复杂一点,因为有机械和电之间的平衡,系统一直要保持两者平衡。纯电动车就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没有机械系统,主要靠电机来驱动,没有变速。所以我个人认为混合动力车在技术上的挑战会更多一点。
《汽车纵横》:合资股比的放开问题现在讨论非常热烈,有些人认为真正的放开可能对中国品牌会是一个很明显的打击。面对可能以后会越来越激烈的竞争环境,您认为中国品牌今后的核心竞争力应该放在哪些方面?
陆惟一:这个问题问的很好,我也一直在自问。合资品牌有外资技术上的支持,很多世界上成功的企业,像通用、福特等欧美的企业,都是上百年的经验积累。但是自主品牌的起步比较晚,它的发展历史比较短。虽然自主品牌在加速往前赶,但不管怎么样只有十几年的经验。所以合资股比的放开对自主品牌的挑战将是非常大的。 你们也可以看到,不管自主品牌车做得怎么样,它的销售价格和同类的合资品牌相比要低,平均初步估了一下大概至少低1/3。要知道,每一个企业造车不光是为了支持汽车工业,需要有盈利。所以,自主品牌在成本上的要求非常高,否则成本一上去,无法盈利,自主品牌就没法生存了。
今后怎样发展?我想自主品牌既要把车做好,又要把品质打造出来。
品牌的话,在客户的心目中不是一年、两年形成的,要经过很多年。我记得最初韩系车进入美国市场的时候,车的品质在市场上得不到认可。之后很多年,韩系车用了很多促销手段,比如定比较低的销售价格,提供很长的保修期(大概是十万英里)等。通过多年慢慢的形象扭转,韩系车的产品质量最终赢得了客户的信赖,建立起了自己的品牌。
中国自主品牌也是一样,在客户心中树立品牌,要经过很多年。现在各个主机厂逐渐开始摆脱过去十几年那种非科学化的开发,都在尽可能的往正向开发的道路上走。
像奇瑞,在过去两三年中,建立了企业文化,建立了管理体系,还建立了一套正向开发的流程。因为你可以逆向研究别人的车,但是性能是逆向不出来,这一点很关键,所以我们的理念是能够正向开发产品。
同时我们的要求比其他企业,甚至比合资品牌更高。首先设计上一定要优化,尽可能的、尽最大努力避免重复设计,这样可以控制成本。其次,我们也推行一种理念——通用化。就是一些系统、零部件能支持多个车型的开发,而不是说每一个车型单独开发所有的零部件,这样会增加开发的时间、增加成本。所以现在我们的团队在这些理念的指导下,按照科学化的流程进行开发,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我们还要保持最优化的成本,只有这样才能和合资品牌竞争。
最后,想说一下为什么我们的一些产品销量会下滑。因为奇瑞现在的焦点不是在量上面,而主要是在产品品质上。我们关注这个产品是不是客户所欢迎的,然后还要努力打造它的品牌。
另外,现在我们造车也非常注重基因,就是保持奇瑞的特色基因。这两三年,正在建立这个基因体系,你们慢慢可以看见。像去年刚上市的艾瑞泽7和瑞虎5,前面的logo和内部的仪表盘等造型,都在开始形成一种特征,就是奇瑞车的特色。
不得不说,和合资品牌竞争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我们要经过不断努力,打造出受市场欢迎的品牌,并一直保证它的品质,保证产品能够得到客户喜欢。这要经过很多年的努力,不是一朝一夕能看出成效的。
《汽车纵横》:刚才您主要是从车企自身出发谈如何发展,您能否从汽车工业的角度,谈一下今后发展的趋势是怎样的?
陆惟一:我认为对国家来说,首要的是建立中国自己的汽车工业,比如日本的汽车工业很强,现在韩国的汽车工业也跟上来了,也非常强。
中国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也形成了汽车工业,但这个汽车工业还要逐步形成有竞争能力的,更强的汽车工业。不是说大,大而不强还是没用的。我认为国家今后的趋势就是要有一个比较强的汽车工业,这个还要进一步经受市场的磨炼。
现在是市场经济,在经过持续一轮又一轮的市场竞争后,在市场经济规律的无形调配下,有些企业会越来越强,有些企业也许就慢慢落后或者淘汰了。这是必然的规律,只有这样汽车工业才能做强,中国的汽车工业才能做强。
《汽车纵横》:您觉得观致的正向开发是否是成功的?
陆惟一:一个产品的成功和不成功,我认为主要是看做出来的产品好还是不好。观致的产品你可以去看,很多人也评论了,说像中国造的一个“宝马”,如果有机会大家可以去看一看、开一下。
之所以现在观致的销量还没有马上上去,因为这个品牌在中国市场是一个全新品牌,市场还没有熟悉这个品牌。这需要时间,一个好的产品经过市场上的培养,慢慢会形成品牌力。
另外中国的市场对一些欧洲的品牌和北美的品牌比较熟,所以自然而然会觉得那些品牌是不错的,就会有倾向性的购买那些欧美品牌。
因此,像观致这样的品牌需要在市场上慢慢培养。但是如果你问它的产品、它的开发是不是成功,我非常肯定:它的产品非常好,确实做的非常好。
切换到奇瑞的产品,艾瑞泽7和瑞虎5。去年大概11月份左右,我参加广州车展,大概有七八家媒体,他们第一句话就跟我说,现在艾瑞泽7和瑞虎5像是两个不同公司造出来的,他们印象里以前奇瑞的产品不是这个样子。这个也是我们过去两三年进行调整的结果,就像我刚才提到的,在公司内部打造新的体系,改变造车文化,建立正向开发的流程,建立专业团队等。我们的专业团队都来自世界各地,主要是从欧美主机厂来的。所有这些努力和工作,都体现在了产品上面,所以观致、奇瑞现在的这些产品,可以反映我们的开发是成功的。
《汽车纵横》:观致跟奇瑞这两个品牌一直是分开的,一个奇瑞的战略之后,有可能合并到一起吗?
陆惟一:能否合并到一起,我回答不了这个问题。
但是现在对奇瑞本身来说,它们是一个品牌,然后我们的运作体系是一个体系。为什么我说是一个品牌呢?几年前你们可能也了解到,奇瑞本身也出了几个品牌,有奇瑞、瑞奇等。过去两三年,特别是过去两年,我们公司经过了一次梳理,对所有的产品线进行了梳理。之后我们实现了产品的聚焦,最后的结果就是公司的战略定位在一个品牌,一个奇瑞品牌。
《汽车纵横》:奇瑞的电动车方面有没有新的开发计划?
陆惟一:我们现在主要聚焦在混合动力方面,当然电动车也在进行,电动车已经有比较成熟的量产产品了。
《汽车纵横》:是不是在某一个阶段,所有的车型都会标配混合动力?
陆惟一:这方面我们将会有一个完整的产品规划。
陆惟一:中国的汽车工业经历了大概十五年的高速发展过程。在过去的十五年,中国市场实际上经历了很激烈的竞争。但这个竞争是良性的,所以整个市场的发展是良性的。
自主品牌在过去十几年的竞争中逐步积累了自己的经验,然后开始形成了自己的一些核心技术。过去十几年属于快速增长时期,经过十几年的竞争以后,现在的国内市场进入了微增长的状态。
经过了这么多年的竞争,中国汽车市场成长起来了非常多的品牌,随着市场的变化和大家对汽车产品认识的越来越成熟,消费者对汽车的需求也变得不一样了。
自主品牌开始从以前注重数量的增加,逐步向注重产品品质和品牌方向转变。各主机厂也开始慢慢地脱离了非科学化的开发,现在完全按照规律的、科学的方式去造车。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主机厂现在主要不是考虑销量是多少,而是考虑如何形成它的品牌,如何做一个品质好的产品。
以奇瑞为例,在过去的十几年中,有很多年都在销量上领先,但是现在我们的策略就是逐步聚焦在品质、质量和品牌上。在这个过程中,也许量会有所下降。
《汽车纵横》:现在全球都在讲新能源汽车,特斯拉更是掀起了一股热潮。您认为,未来中国品牌该怎么发展新能源汽车?怎么解决充电难、消费者顾虑等方面的问题?
陆惟一:在过去几年,我们将电动车作为主要发展方向。电动车是要和整个社会的结构挂钩的。例如,用了电瓶以后,各个地方就都要有充电站。特别在中国,因为中国城市居民都住在高层大楼里面,跟西欧的一些国家不一样。西欧国家的人住的大多是独栋的房子,我们叫别墅,他们的车一到家里就可以充电,但是我们这里没法这样充电。所以发展电动车,需要整个社会公共设施结构的配套转变。
因此我认为,可能混合动力至少是近期和中期的一个目标,通过车,用少量的油给电、充电。混合动力在我们中国的汽车市场还不普及,许多主机厂正在努力进行混合动力的技术研发。这一点是很重要的,也是很关键的。
世界上其他许多国家,特别是日本,他们的轿车、豪华车,你可以看见很多都是用了混合动力。那些车自身就可以充电,同时也可以外接电源进行充电,这是目前汽车工业中一个技术含量比较高的板块,也是我国自主品牌主机厂面临的一个挑战。
《汽车纵横》:也就是说,在发展混合动力方面,自主品牌还处于一个非常初级的起步阶段?
陆惟一:技术我们已经有了,但是混合动力还牵扯到其他相关技术,而且现在自主品牌在将混合动力汽车量产之前还要经过更多的研发,因为要确保车的可靠性。我们的质量标准是一样的,常规车的质量标准也要用到混合动力上。
内部的研发样车我们要做,但是最终还是需要做到量产,特别是奇瑞,我们的混合动力车是往量产方向发展的。尽管现在自主品牌混合动力车的量产还没有普及。但是我相信过一两年,就会慢慢看见混合动力车出现在市场上,交付到客户手中。
《汽车纵横》:一到两年之内混合动力可能要量产,指的是奇瑞还是全国范围内都是这样?
陆惟一:是指奇瑞。
《汽车纵横》:混合动力车的定价会不会更高?
陆惟一:会高一点,因为它的技术含量更高。例如,混合动力车变速箱里面电和机械的偶合结构会比较复杂。
《汽车纵横》:如果混合动力车定价高的话,那还是在造老百姓买得起的车吗?
陆惟一:它不会贵很多,但是会贵一点,不是数量级的贵,比正常的车会贵一点。
《汽车纵横》:这样推广起来会不会有一些困难?
陆惟一:对客户来说没有影响,但是对制造商、主机厂来说,需要投入更多的技术。
《汽车纵横》:奇瑞在混合动力车的推广上会有什么样的举措?
陆惟一:我们首先要有量产的能力。因为造一些混合动力车样车的难度不高,我们都已经做到了。但是要做到量产,就要同时做到保质保量。每一辆车各方面的性能都要满足市场需求,使它能够在各种状况、路况下非常出色的运行,同时我们还要维护品牌。
《汽车纵横》:您觉得未来我国汽车市场上混合动力会不会迎来一个爆发期?
陆惟一:据我了解,自主品牌各个主机厂都不同程度上在研究这方面的技术,因为国家也给予了很大的支持。所以在几年以后,你会逐步看见有自主品牌的混合动力轿车出现在市场上。
《汽车纵横》:有人说中国的汽车工业要先发展混合动力,再发展纯电动,但是同时也有人觉得相对于中国的汽车工业来说,混合动力的技术要求更高,电动汽车的技术反倒更简单一点。您怎么看这两种说法?
陆惟一:从车的内部结构看,混合动力复杂程度比较高,电动车相对来说结构上简单一点,但是电动车的问题是对电机和电池的要求特别高。当然混合动力对电池要求也高,但是混合动力至少有两套体系在车里面运行,电动车只有一套体系;混合动力有常规的发动机系统在运行,电动车就只有电机,电机出了问题,车就会完全停下来。所以说,无论是纯电动车还是混合动力车对技术都是有要求的。
但是从整个结构来讲,混合动力要复杂一点,因为有机械和电之间的平衡,系统一直要保持两者平衡。纯电动车就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没有机械系统,主要靠电机来驱动,没有变速。所以我个人认为混合动力车在技术上的挑战会更多一点。
《汽车纵横》:合资股比的放开问题现在讨论非常热烈,有些人认为真正的放开可能对中国品牌会是一个很明显的打击。面对可能以后会越来越激烈的竞争环境,您认为中国品牌今后的核心竞争力应该放在哪些方面?
陆惟一:这个问题问的很好,我也一直在自问。合资品牌有外资技术上的支持,很多世界上成功的企业,像通用、福特等欧美的企业,都是上百年的经验积累。但是自主品牌的起步比较晚,它的发展历史比较短。虽然自主品牌在加速往前赶,但不管怎么样只有十几年的经验。所以合资股比的放开对自主品牌的挑战将是非常大的。 你们也可以看到,不管自主品牌车做得怎么样,它的销售价格和同类的合资品牌相比要低,平均初步估了一下大概至少低1/3。要知道,每一个企业造车不光是为了支持汽车工业,需要有盈利。所以,自主品牌在成本上的要求非常高,否则成本一上去,无法盈利,自主品牌就没法生存了。
今后怎样发展?我想自主品牌既要把车做好,又要把品质打造出来。
品牌的话,在客户的心目中不是一年、两年形成的,要经过很多年。我记得最初韩系车进入美国市场的时候,车的品质在市场上得不到认可。之后很多年,韩系车用了很多促销手段,比如定比较低的销售价格,提供很长的保修期(大概是十万英里)等。通过多年慢慢的形象扭转,韩系车的产品质量最终赢得了客户的信赖,建立起了自己的品牌。
中国自主品牌也是一样,在客户心中树立品牌,要经过很多年。现在各个主机厂逐渐开始摆脱过去十几年那种非科学化的开发,都在尽可能的往正向开发的道路上走。
像奇瑞,在过去两三年中,建立了企业文化,建立了管理体系,还建立了一套正向开发的流程。因为你可以逆向研究别人的车,但是性能是逆向不出来,这一点很关键,所以我们的理念是能够正向开发产品。
同时我们的要求比其他企业,甚至比合资品牌更高。首先设计上一定要优化,尽可能的、尽最大努力避免重复设计,这样可以控制成本。其次,我们也推行一种理念——通用化。就是一些系统、零部件能支持多个车型的开发,而不是说每一个车型单独开发所有的零部件,这样会增加开发的时间、增加成本。所以现在我们的团队在这些理念的指导下,按照科学化的流程进行开发,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我们还要保持最优化的成本,只有这样才能和合资品牌竞争。
最后,想说一下为什么我们的一些产品销量会下滑。因为奇瑞现在的焦点不是在量上面,而主要是在产品品质上。我们关注这个产品是不是客户所欢迎的,然后还要努力打造它的品牌。
另外,现在我们造车也非常注重基因,就是保持奇瑞的特色基因。这两三年,正在建立这个基因体系,你们慢慢可以看见。像去年刚上市的艾瑞泽7和瑞虎5,前面的logo和内部的仪表盘等造型,都在开始形成一种特征,就是奇瑞车的特色。
不得不说,和合资品牌竞争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我们要经过不断努力,打造出受市场欢迎的品牌,并一直保证它的品质,保证产品能够得到客户喜欢。这要经过很多年的努力,不是一朝一夕能看出成效的。
《汽车纵横》:刚才您主要是从车企自身出发谈如何发展,您能否从汽车工业的角度,谈一下今后发展的趋势是怎样的?
陆惟一:我认为对国家来说,首要的是建立中国自己的汽车工业,比如日本的汽车工业很强,现在韩国的汽车工业也跟上来了,也非常强。
中国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也形成了汽车工业,但这个汽车工业还要逐步形成有竞争能力的,更强的汽车工业。不是说大,大而不强还是没用的。我认为国家今后的趋势就是要有一个比较强的汽车工业,这个还要进一步经受市场的磨炼。
现在是市场经济,在经过持续一轮又一轮的市场竞争后,在市场经济规律的无形调配下,有些企业会越来越强,有些企业也许就慢慢落后或者淘汰了。这是必然的规律,只有这样汽车工业才能做强,中国的汽车工业才能做强。
《汽车纵横》:您觉得观致的正向开发是否是成功的?
陆惟一:一个产品的成功和不成功,我认为主要是看做出来的产品好还是不好。观致的产品你可以去看,很多人也评论了,说像中国造的一个“宝马”,如果有机会大家可以去看一看、开一下。
之所以现在观致的销量还没有马上上去,因为这个品牌在中国市场是一个全新品牌,市场还没有熟悉这个品牌。这需要时间,一个好的产品经过市场上的培养,慢慢会形成品牌力。
另外中国的市场对一些欧洲的品牌和北美的品牌比较熟,所以自然而然会觉得那些品牌是不错的,就会有倾向性的购买那些欧美品牌。
因此,像观致这样的品牌需要在市场上慢慢培养。但是如果你问它的产品、它的开发是不是成功,我非常肯定:它的产品非常好,确实做的非常好。
切换到奇瑞的产品,艾瑞泽7和瑞虎5。去年大概11月份左右,我参加广州车展,大概有七八家媒体,他们第一句话就跟我说,现在艾瑞泽7和瑞虎5像是两个不同公司造出来的,他们印象里以前奇瑞的产品不是这个样子。这个也是我们过去两三年进行调整的结果,就像我刚才提到的,在公司内部打造新的体系,改变造车文化,建立正向开发的流程,建立专业团队等。我们的专业团队都来自世界各地,主要是从欧美主机厂来的。所有这些努力和工作,都体现在了产品上面,所以观致、奇瑞现在的这些产品,可以反映我们的开发是成功的。
《汽车纵横》:观致跟奇瑞这两个品牌一直是分开的,一个奇瑞的战略之后,有可能合并到一起吗?
陆惟一:能否合并到一起,我回答不了这个问题。
但是现在对奇瑞本身来说,它们是一个品牌,然后我们的运作体系是一个体系。为什么我说是一个品牌呢?几年前你们可能也了解到,奇瑞本身也出了几个品牌,有奇瑞、瑞奇等。过去两三年,特别是过去两年,我们公司经过了一次梳理,对所有的产品线进行了梳理。之后我们实现了产品的聚焦,最后的结果就是公司的战略定位在一个品牌,一个奇瑞品牌。
《汽车纵横》:奇瑞的电动车方面有没有新的开发计划?
陆惟一:我们现在主要聚焦在混合动力方面,当然电动车也在进行,电动车已经有比较成熟的量产产品了。
《汽车纵横》:是不是在某一个阶段,所有的车型都会标配混合动力?
陆惟一:这方面我们将会有一个完整的产品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