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急需大量高素质的农业生产经营者与开发人员以及具备一定职业技能的工人,所以迫切需要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素质。职业教育是实现农业产业化、农村现代北、农村城镇化的重要支柱。本文根据我国目前农村经济与教育发展观状,就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针对性的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职业教育 针对性 实效性
2010年上半年,全国已有2.3亿农民进城务工,还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工需要向非农业转移。无论是向非农业产业转移还是向城镇转移就业,农民群众都必须接受一定的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农村职业教育的大发展迫在眉睫。
一、我国农村教育的现状
1.我国的基本国情。2011年,中国总人口13.4亿,其中9亿以上是农民,实际上我们还是一个农业社会的国家。更为严峻的是,中国的土地最多只需要1亿农业劳动力。据测算,至少在40年后,中国还依然面临着劳动力严重过剩的问题。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我国现代化建设最艰巨的任务是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解决致富问题。而农民致富的关键,就在于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顺利就业和农业劳动者各方面素质的提高。
2.我国农村职业教育面临的困境及其原因分析。
(1)农村职业教育面临的问题。①职业技术学校的基础设施和师资建设等方面存在严重问题。基础设施跟不上,许多农村职业学校缺乏必要的教学生产实习基地。师资队伍总体水平不高,职业高中任课教师学历合格率为44.3%;专业师资严重缺乏,而一些老的专业教师又无法适应新专业的教学要求。②农村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就业难。从毕业生就业分布情况看,毕业生回乡务农、创业的比例呈下降趋势。
(2)我国职业教育面临困境的原因分析。①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我国传统儒家文化中“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的价值观依然根深蒂固地存在于人们的观念之中,许多家长都不愿送自己的孩子进职业技术学校学习。②政府履行发展职业教育的职责不到位。在财政投入方面,政府不增加投入。职业教育实施的是专业教育,需要比普通教育有更多的设备、场地和专业技术人员,这是一项耗资巨大的工程。在我们所调查的职校当中,有些学校甚至还存在危房,教师和学生的宿舍连安全感也没有。③专业设置僵化,师资实践技能缺乏,人才培养水平低。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来看,我国目前在生产一线的劳动者素质偏低和技能型人才紧缺问题十分突出,专业结构与产业、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结构不协调。
二、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摆脱困境的几点建议
1.转变传统教育观念,进一步明确农村教育的目的,加大职业教育比重。要进一步明确农村教育目的,改革农村教育结构。农村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适应本地经济发展的各级实用人才,要改革农村教育结构,加大职业教育比重。无论是高中阶段还是义务教育阶段,都应当为农村培养实用人才。
2.政府要适当加大对职校生均经费的投入,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政府应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加大对职校的经费支持。鉴于许多职校的资金利用效率低,政府可以改变投入方式,可根据每年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拿出应当投入的职业教育经费,在对各级各类职业学校进行科学评估和认证的基础上从优选择,并在验收合格后直接购买教育成果,将职业教育引入市场机制,提高投入资金的使用效果。而职业教育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将增强政府加大对职校财政支持的自信心。
3.建立有效的职业教育评价机制,引导富有地方特色的职业教育办学格局的形成。国家要通过建立起有效的职业教育评价机制,引导职业学校根据本地生源特点,结合市场需求;要深化办学体制改革,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职业学校品牌;引导有条件的地区整合校际优势职业教育资源,充分挖掘企业中潜在的职业教育资源,适度扩大兼职教师的比例,实现师资同享。同时,要以“双师型”教师培养为导向,加强对现有师资的培养,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要通过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引入市场运行机制,确立“谁投资办学,谁优先受益”的原则,调动社会各界投资办学的积极性,形成政府宏观调控、社会广泛参与,学校面向市场自主确定招生规模、自行录取学生的体制,促进职业学校向多元化、多样化方向发展。
4.要适应市场需求。农民的职业技术培训,要与市场需求紧密地结合起来,形式应该灵活多样,如举办培训班、印发技术资料和制作光盘,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到户授课讲解,现场回答问题,培养科技示范户。内容应该丰富多彩,但所有内容都必须有针对性,要根据自身的特长,按照不同行业、不同工种对从业人员基本技能的要求安排培训内容,使其尽快掌握1-2门实用技术,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总之,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必须紧密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联系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大中城市对技能型人才的需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只要我们不断解放思想,实施新举措,解决新问题,农村职业教育就一定能摆脱困境。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报》.2006年7月7日第7版。
2.《甘肃农业》.2009年:第9期。
3.雷正光《职教论坛》.2007:第17期。
关键词:农村职业教育 针对性 实效性
2010年上半年,全国已有2.3亿农民进城务工,还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工需要向非农业转移。无论是向非农业产业转移还是向城镇转移就业,农民群众都必须接受一定的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农村职业教育的大发展迫在眉睫。
一、我国农村教育的现状
1.我国的基本国情。2011年,中国总人口13.4亿,其中9亿以上是农民,实际上我们还是一个农业社会的国家。更为严峻的是,中国的土地最多只需要1亿农业劳动力。据测算,至少在40年后,中国还依然面临着劳动力严重过剩的问题。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我国现代化建设最艰巨的任务是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解决致富问题。而农民致富的关键,就在于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顺利就业和农业劳动者各方面素质的提高。
2.我国农村职业教育面临的困境及其原因分析。
(1)农村职业教育面临的问题。①职业技术学校的基础设施和师资建设等方面存在严重问题。基础设施跟不上,许多农村职业学校缺乏必要的教学生产实习基地。师资队伍总体水平不高,职业高中任课教师学历合格率为44.3%;专业师资严重缺乏,而一些老的专业教师又无法适应新专业的教学要求。②农村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就业难。从毕业生就业分布情况看,毕业生回乡务农、创业的比例呈下降趋势。
(2)我国职业教育面临困境的原因分析。①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我国传统儒家文化中“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的价值观依然根深蒂固地存在于人们的观念之中,许多家长都不愿送自己的孩子进职业技术学校学习。②政府履行发展职业教育的职责不到位。在财政投入方面,政府不增加投入。职业教育实施的是专业教育,需要比普通教育有更多的设备、场地和专业技术人员,这是一项耗资巨大的工程。在我们所调查的职校当中,有些学校甚至还存在危房,教师和学生的宿舍连安全感也没有。③专业设置僵化,师资实践技能缺乏,人才培养水平低。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来看,我国目前在生产一线的劳动者素质偏低和技能型人才紧缺问题十分突出,专业结构与产业、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结构不协调。
二、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摆脱困境的几点建议
1.转变传统教育观念,进一步明确农村教育的目的,加大职业教育比重。要进一步明确农村教育目的,改革农村教育结构。农村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适应本地经济发展的各级实用人才,要改革农村教育结构,加大职业教育比重。无论是高中阶段还是义务教育阶段,都应当为农村培养实用人才。
2.政府要适当加大对职校生均经费的投入,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政府应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加大对职校的经费支持。鉴于许多职校的资金利用效率低,政府可以改变投入方式,可根据每年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拿出应当投入的职业教育经费,在对各级各类职业学校进行科学评估和认证的基础上从优选择,并在验收合格后直接购买教育成果,将职业教育引入市场机制,提高投入资金的使用效果。而职业教育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将增强政府加大对职校财政支持的自信心。
3.建立有效的职业教育评价机制,引导富有地方特色的职业教育办学格局的形成。国家要通过建立起有效的职业教育评价机制,引导职业学校根据本地生源特点,结合市场需求;要深化办学体制改革,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职业学校品牌;引导有条件的地区整合校际优势职业教育资源,充分挖掘企业中潜在的职业教育资源,适度扩大兼职教师的比例,实现师资同享。同时,要以“双师型”教师培养为导向,加强对现有师资的培养,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要通过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引入市场运行机制,确立“谁投资办学,谁优先受益”的原则,调动社会各界投资办学的积极性,形成政府宏观调控、社会广泛参与,学校面向市场自主确定招生规模、自行录取学生的体制,促进职业学校向多元化、多样化方向发展。
4.要适应市场需求。农民的职业技术培训,要与市场需求紧密地结合起来,形式应该灵活多样,如举办培训班、印发技术资料和制作光盘,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到户授课讲解,现场回答问题,培养科技示范户。内容应该丰富多彩,但所有内容都必须有针对性,要根据自身的特长,按照不同行业、不同工种对从业人员基本技能的要求安排培训内容,使其尽快掌握1-2门实用技术,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总之,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必须紧密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联系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大中城市对技能型人才的需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只要我们不断解放思想,实施新举措,解决新问题,农村职业教育就一定能摆脱困境。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报》.2006年7月7日第7版。
2.《甘肃农业》.2009年:第9期。
3.雷正光《职教论坛》.2007: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