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任何学科知识学习的重点與核心在于应用。作为一名中学数学教师,笔者在教学中致力于创新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的帮助。在初中数学教学时,老师要注重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能实实在在应用于生活,这才是我们教育的真正目的,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教师要利用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科学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丰富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关键词:创新;应用能力;教学策略;新课改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在当前大背景下,提升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重要要求。因此,在实际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这是其教育教学工作重要的使命。下面,本文对创新数学教学策略提高学生应用能力进行探讨。
一、巧设问题情境,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日常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教师要以问题为依托,正确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发挥智慧,针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同时,教师要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当前的学习认知以及生活经验,提出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数学能力。例如,在教学“直线和线段”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画出一条线,然后提问:“同学们能将这条线分成不同的种类吗?”学生通过思考,提出了非常多的分类方法。教师将这些方法进行展示之后再对学生进行提问:“针对这样的分类方法,大家存在哪些疑惑?”这样,学生就会纷纷提出自己的疑问,课堂气氛非常活跃。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将其写在黑板上,然后为学生分配任务,让他们进行讨论和探究。在教师的安排和引导下,学生通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了数学能力。
二、注重合理引导,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合理、正确的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创新思维具有独创性、多向性、综合性、联动性和跨越性的特点。学生拥有了创新思维,就会探索新的、独特的、全新的方案,去更好地解决问题。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创造条件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还要帮助学生将所学内容进行分解,引导学生从问题的各个层面提问,满足学生提出问题又想解决问题的欲望。同时,教师还应合理使用教材,根据教学内容有效安排练习,为学生营造更加宽松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在教学“比”相关知识时,在师生共同概括出比的意义、认识了比各部分的名称、明确了比与除法的关系后,教师进行引导:“同学们已经学习了比的意义、各部分名称以及比与除法的关系,请根据这些知识,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或有什么疑问,可以提出来与大家一起探讨。”教师的设想是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现或“创造”出新知:比的后项不能是0以及比与分数的关系。但事实是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不仅“创造”出了上述新知,而且还提出了“体育比分与我们现在所学的比有什么关系”等问题。这样,就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探索精神得到了有效锻炼。
三、不拘学习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在计算过程中,学生通常有自己的计算习惯。对于一些学生来说,计算习惯对他们自己的计算精度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例如,学生在回答问题之前如果没有认真阅读,就会存在误读数字、误读问题等现象,进而降低他们回答问题的正确率。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科学的计算习惯,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计算能力。同时,在学生计算的过程中,教师要督促学生进行仔细检查,培养学生随时改正错误的好习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进而更好地提高数学教学效果。在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教师应该采取一些针对性的措施,教给学生更多的计算方法,以避免学生因单一的练习而对计算失去兴趣。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适当组织口算比赛、心算比赛等,让学生组队积极参与。这时,教师可以充当裁判,全程参与评判各个小组的比赛情况。这样不仅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在比赛的过程中能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提升他们的计算质量和水平。
综上所述,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为了使人才成为真正为社会做贡献的人才,我们老师需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尤其是数学老师。在日常教学时,应该结合实际,创造情境,让学生亲自去实践,让学生不仅仅是学知识,更能让知识服务于生活。教师要优化教学策略,转变传统教学理念,不断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让学生自觉将知识应用于生活,这样成长起来的人才才是我们这个社会所需要的。
参考文献:
[1]王贵鹏.优化数学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能力[J].吉林教育,2012(05).
[2]赵静.谈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数学课堂[J].成才之路,2009(32).
[3]李小燕.数学新教材关于计算教学的变动与思考———以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新教材为例[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7(06).
关键词:创新;应用能力;教学策略;新课改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在当前大背景下,提升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重要要求。因此,在实际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这是其教育教学工作重要的使命。下面,本文对创新数学教学策略提高学生应用能力进行探讨。
一、巧设问题情境,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日常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教师要以问题为依托,正确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发挥智慧,针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同时,教师要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当前的学习认知以及生活经验,提出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数学能力。例如,在教学“直线和线段”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画出一条线,然后提问:“同学们能将这条线分成不同的种类吗?”学生通过思考,提出了非常多的分类方法。教师将这些方法进行展示之后再对学生进行提问:“针对这样的分类方法,大家存在哪些疑惑?”这样,学生就会纷纷提出自己的疑问,课堂气氛非常活跃。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将其写在黑板上,然后为学生分配任务,让他们进行讨论和探究。在教师的安排和引导下,学生通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了数学能力。
二、注重合理引导,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合理、正确的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创新思维具有独创性、多向性、综合性、联动性和跨越性的特点。学生拥有了创新思维,就会探索新的、独特的、全新的方案,去更好地解决问题。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创造条件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还要帮助学生将所学内容进行分解,引导学生从问题的各个层面提问,满足学生提出问题又想解决问题的欲望。同时,教师还应合理使用教材,根据教学内容有效安排练习,为学生营造更加宽松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在教学“比”相关知识时,在师生共同概括出比的意义、认识了比各部分的名称、明确了比与除法的关系后,教师进行引导:“同学们已经学习了比的意义、各部分名称以及比与除法的关系,请根据这些知识,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或有什么疑问,可以提出来与大家一起探讨。”教师的设想是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现或“创造”出新知:比的后项不能是0以及比与分数的关系。但事实是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不仅“创造”出了上述新知,而且还提出了“体育比分与我们现在所学的比有什么关系”等问题。这样,就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探索精神得到了有效锻炼。
三、不拘学习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在计算过程中,学生通常有自己的计算习惯。对于一些学生来说,计算习惯对他们自己的计算精度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例如,学生在回答问题之前如果没有认真阅读,就会存在误读数字、误读问题等现象,进而降低他们回答问题的正确率。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科学的计算习惯,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计算能力。同时,在学生计算的过程中,教师要督促学生进行仔细检查,培养学生随时改正错误的好习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进而更好地提高数学教学效果。在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教师应该采取一些针对性的措施,教给学生更多的计算方法,以避免学生因单一的练习而对计算失去兴趣。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适当组织口算比赛、心算比赛等,让学生组队积极参与。这时,教师可以充当裁判,全程参与评判各个小组的比赛情况。这样不仅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在比赛的过程中能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提升他们的计算质量和水平。
综上所述,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为了使人才成为真正为社会做贡献的人才,我们老师需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尤其是数学老师。在日常教学时,应该结合实际,创造情境,让学生亲自去实践,让学生不仅仅是学知识,更能让知识服务于生活。教师要优化教学策略,转变传统教学理念,不断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让学生自觉将知识应用于生活,这样成长起来的人才才是我们这个社会所需要的。
参考文献:
[1]王贵鹏.优化数学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能力[J].吉林教育,2012(05).
[2]赵静.谈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数学课堂[J].成才之路,2009(32).
[3]李小燕.数学新教材关于计算教学的变动与思考———以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新教材为例[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