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事儿之龙年记忆

来源 :百花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6年9月23日,农历丙辰年秋分。
  昨晚从窗缝里跑进来的风叫了一夜。李小单望着教室外面,天色阴沉,学校操场上那棵黄葛树身上看不见一片叶子,只剩下长短不一的枝条。树丫间有个鸟巢,很单薄。听不见鸟鸣,也没有看见鸟的影子。
  要是在老家,李小单肯定已经爬上去看看有没有鸟蛋了。老兵说,李小单爬树的劲头儿有点儿侦察兵的味道。
  李小单后脑勺被东西啄了一下。右方不远处,有半截粉笔头子在地上打旋儿。
  新学期开学,8岁的李小单随着老兵从乡下转来西城子弟学校读书。他知道,是老师手里百发百中的粉笔头子招呼自己了。
  粉笔打了也就算了(公社学校的老师还用竹子教鞭抽掌心呢),被呵斥出去在教室走廊罚站也就算了,可是老师说,李小单的学习习惯不好。老师平时说别人,李小单倒觉得没有什么,可是她说自己,那不是看不起自己吗?
  泪水涌出来,用手一抹,东一块黑西一块污。教室里哄堂大笑。
  老兵来学校,当着老师的面甩了李小单几巴掌。李小单觉得这个亏吃大了。
  晚饭后,李小单又来学校了。
  教师宿舍都是通廊,所有的厨房都在宿舍外面的走廊对面。厨房门旁边是一扇玻璃窗。
  天色黑尽,李小单偷偷打开了窗户,窗台下面放着盐罐,他伸手进去揭开盖子,把从水龙头里接来的一勺子水放了进去。
  第二天,老师和往常一样,教室里和往常一样,好像昨夜的事没有发生。
  1988年7月7日,农历戊辰年小暑。
  第一天考试下来,李小单就崩溃了。他感觉数学考得一塌糊涂,连晚饭也不吃。
  老师赶紧让家长来学校。这年老兵刚转业了,从厂子里赶过来,对着李小单就是一巴掌:“考不上就滚回老家去修地球。”
  老兵一骂,李小单反而不哭了。
  这是老兵最后一次动手教训李小单。
  其实那年,李小单已经有好几次不想吃饭了。他有段时间就喜欢看同桌的女同学。每天一起床就往学校跑,等着同桌到来。连着三个星期后他发现女同学根本就没有把自己看在眼里。李小单苦恼了几天,不想吃饭。老兵多半是看出点儿啥子来了——侦察兵呢,可就是不说话,也不劝,见他第一顿不吃饭,第二顿就碗也不给拿了。
  饿了两顿,李小单心里的人影就没有了。等他填饱了肚子,才发现读书这个习惯还在。
  那年通知书下来,李小单上了专科。老師高兴,老兵欢喜。班上开毕业会,大家都互相送了纪念卡,送了些啥,收了些啥,李小单都忘了。
  2000年4月20日,农历庚辰年谷雨。
  李小单看见办公桌上有一封邀请函。是母校校庆的请柬,特邀李小单同学作为优秀校友参加学校80年庆典。
  李小单没有参加校庆。放到场面上说,组织部门对他的考察正在关键时期,还有,局里的软件系统测试工作很重。私下里,生活中有些花花草草的事情纠缠。
  李小单把校庆的请柬带回家,放到了写字台里面。
  到年底,千禧年的虫子没有爆发。一切都很顺利,任职文件也在年底前正式下发了。
  那花花草草的事,让李小单的心动荡了好长一阵子,终于啥也没有发生。都说,李小单是个有良心的人。李小单摇头,其实,哪个优秀的人会没有人看得起呢?要自己看得起自己。
  2012年12月21日,农历壬辰年冬至。
  30年同学会的一个环节是参观母校。
  原来的教师宿舍,变成了一个偌大的花坛,找不到原来的一点儿印记。
  有人走近自己身边,李小单觉得这个女人有些面熟。
  “你第一次来这里是1976年?”
  “是。”
  “那年可不简单。唐山大地震,伟人逝世,我记得追悼会上你的领袖像章被抢了对不对?还有,那年你刚来,没有户口,是借读生。”
  “是吗?”李小单很惊讶。
  “后来校庆也没有看见你。”
  “是。时间不凑巧。”
  集合的哨声响了,李小单和女同学赶紧往集中地走。女同学突然问了李小单一句:“你不记得我了?”
  李小单一直拿不准这个面熟同学的姓名,猛被这么一问,他突然想起这个同学好像是自己的同桌,姓罗?
  “你是罗同学啊?”
  李小单开心地笑了起来。
  [责任编辑 王彦艳]
其他文献
内容提要:如果从文学人物长廊中选择一个形象,透过它,既可以缕析出现当代文学思潮的流变,又可以鲜明地反映出社会政治文化的变迁,那非农民形象莫属。农民是现当代文学中最成熟的艺术形象,几乎每一个文学时期的精神取向、价值立场都在这个形象中得以贯彻。“农民”作为一种文学形象载体,承载的不仅是对一类人群生活形态风俗画式的描绘,作家审美趣味和思想倾向的文学化表达,更重要的是,这一连串的形象演变构成了对“中国”现
期刊
对比阅读聂鑫森的《湘潭故事》与张晓林的《夷门书家》,发现两位作家的笔记体小小说在选材与结构、写人与叙事等方面可做比较研究。张晓林的43个开封书法家,是以真实的历史人物和历史背景为基础的,是以突出描写这些书法家的某一个性格元素为主,采用这个人物各个历史节点上的“异形同质”的细节组成“并列式缓转”的情节结构。这个“并列式缓转”与《湘潭故事》中的“递进式陡转”刚好有一个艺术对照。  相对于《夷门书家》的
期刊
内容提要:作为新时期文坛著名的学者型作家,何士光的小说语言具有强烈的典雅化倾向和文人色彩。这种语言的典雅化主要表现为讲究字词的音韵之美、注重古诗词的使用和化用以及注重小说整体语感的统一等。实际上,这一独特的语言方式不仅是作家对小说语言如何获得文学性的一种探索,同时还隐含着何士光对个人与时代的关系的思考,寄寓着知识分子从心灵世界寻求精神力量,追求诗意地栖居的审美理想和关注民族未来的社会责任感。  关
期刊
内容提要:《北京晚报·五色土》副刊因刊载了邓拓的杂文专栏《燕山夜话》而在“十七年”的文学场域中占有重要位置,目前学界对《北京晚报》副刊的研究也多集中于此,而对同一时期邓拓以“左海”为笔名在《五色土》副刊发表的24首旧体诗——《南游未是草》缺乏足够关照。这两种文学景观并置于《北京晚报·五色土》副刊,在版面空间上形成了不同语言样态(白话文/文言文)、不同文体形式(杂文/旧体诗)、不同话语姿态(批判/歌
期刊
内容提要:李少君的诗歌有鲜明的生态指向,他以简洁的语言揭示了由生态危机引发的人类精神危机,并试图以“自然返魅”的方式建构新的生态伦理。在“自然返魅”的诗歌书写过程中,李少君吸纳中国古代文化传统中的自然观,践行着“本土化”的生态书写路径。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语境中,李少君诗歌介入生态危机、接续古典生态诗学的审美建构,在重新激活现实主义诗学传统的同时,融合了浪漫化的诗学特质,具有重要的美学价值。  关
期刊
内容提要:《大江东去》站在今天的时间节点和空间视点上书写1978年以来的改革经验,带领国人共忆那段峥嵘岁月,构成了改革文学谱系中区别于《乔厂长上任记》等经典改革文学作品的另一脉向。由于忽略了时间的空间性,作品呈现的改革想象单一,也存在某些价值观的移位和简单图解政策的倾向。网络文学写传统现实题材,如何突破传统文学成规,刷新传统文学的疆域和可能,仍是晦暗不明的存在,需要更多网络作家来参与其中并持续发力
期刊
因工作缘故,去年夏天某个深夜,我们走进过许多网吧。有一条街上,网吧比较密集,因为紧邻一座大学。里面的场景让我感觉挺意外。现在手机上网如此快捷方便,怎么还有这么多孩子进网吧?而且基本可以断定,这些孩子大部分是大学生。他们桌子上摆着方便面、烟盒、打火机。有的孩子则趴在那里或半躺在那里睡觉。而与此形成明显对比的是,我进过大学校园里头的图书馆,那里晚上灯火通明,人满为患。  我还见过一个孩子,从初中三年级
期刊
内容提要:20世纪山东海洋小说中活跃着众多英雄人物。依据政治意识、党派归属、情感觉悟等重要信息,可将英雄分为三类。革命英雄在党的领导之下,战胜困苦、超越死亡,代际相传,代表着中国历史的新生力量。草莽英雄爱憎分明、直来直去、放荡不羁,凸显着中国传统的人伦道德追求。民族英雄以中华民族利益为根本,充分表现出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与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20世纪山东海洋小说中的英雄人物体现了山东自古以来崇尚英雄
期刊
三月末的北方小城没有一点儿春天的样子,一直持续的低温天气,让呼啸的风不断肆虐。人们不得不重新换回冬装,仿佛是漫长的冬日过不到尽头。李意妹站在座位旁手把着扶手,公交车上的人并没有很多,但是座位已经全坐满了。她身边座位上的中年女人身上的香水味太过刺鼻,这味道没有与空气和谐相容,她很不喜欢。  这时候手机发出了振动声,李意妹看了一眼屏幕,写着“才忙完”。短短三个字距离上一句内容已经过去了七个小时。她轻微
期刊
内容提要:陈源既写新诗,也写旧体诗,还乐于把旧体诗翻译成新诗。他的多方面写作实践又一次证明:旧体诗追求偏于静态的意境,不适于展示心理流程;旧体诗遵循的是在古汉语基础上逐渐形成的精致而严格的外在格律(包括句式、平仄、韵脚、对仗等等),难以体现现代汉语的韵味。新诗注重意象的流动,适于展示心理流程;新诗遵循的是以情绪的抑扬顿挫为基础的内在律,可以发挥现代汉语的特长,而较难在精炼含蓄的境界上与旧体诗精品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