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制订病理学课程标准推动课程改革,进而使学生所学更贴近临床,适应社会需求。理论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授课形式,实验教学使用显微互动系统,通过案例导入,将孤立的知识点融会贯通,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护理专业;课程标准;病理学
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的一种特殊类型,是直接为某一行业的生产和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行业标准与社会需求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导向,在专业建设逐渐向内涵建设转变的过程中,亟待提升职业教育教学效果。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国家发布的相关标准,组织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专业教学标准及课程标准[1]。课程标准在 20 世纪 80 年代末进入我国,在近几年的职业教育中逐渐开始使用课程标准并有取代教学大纲之势,其原因是课程标准对课程的认识更深入,它包含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具体的实施。基于此,笔者通过制订适合职业教育护理专业病理学课程标准,采取多种形式的授课方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推动课程教学改革,进而使学生所学更贴近临床,更适应社会需求。
1 制订与护考及岗位需求贴近的课程标准
病理学是一门介于医学基础和医学临床之间的桥梁学科,在医学课程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侧重从形态学角度阐明疾病的本质[2]。随着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与临床紧密结合,临床工作对护士临床思维要求的提高及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等,制订与护考及岗位需求贴近的课程标准能使学生明确教学目标及任务,为日后职业能力的形成和职业素质的提升奠定基础。
2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
2.1 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设计对应岗位需求,以培养职业能力、提升职业素质为根本目标。针对护理专业特点,以为日后临床课程的学习做好铺垫为原则,充分掌握学情,以大部分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学需求为设计依据,切勿好高骛远。具体设计如下。
(1)知识目标:掌握基本概念,特别是临床常见病的基本概念,熟知临床常见病的病理知识,为后续临床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2)能力目标:会描述病变组织器官的肉眼特点及镜下形态改变,同时也要熟知正常组织器官的肉眼特点和镜下形态。是技术能力上的最低要求。
(3)素质目标: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和团队合作意识;能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以及运动、发展的观点看待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培养主动学习、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知识拓展能力。这是值得每个医护人员都要谨记在心的准则和要求。
2.2 教学内容设计
通过对岗位需求调研,教学内容的设计既要考虑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又要满足行业需要,故在教学内容设计时要兼顾到以下几点。
(1)基本需求: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多和参与临床教学的教师沟通,教学内容既要覆盖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又要满足后续临床课程知识衔接的需求。近年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有了明显调整,考试形式、考试内容、题型等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变,故教师应基于学生实际情况,认真研读教材,根据护理专业病理学特点以及知识“必须、够用”的原则,参考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及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内容设计。
(2)重视实验教学:实验教学在病理学教学中的作用不可估量,实验教学可以将理论教学中抽象的文字和图片形象化、具体化,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及记忆。因此,适当增加实验教学课时,提高学生对病理学实验教学重要性的认识。
(3)整合教学内容:病理学知识点抽象冗繁,以往教师都按先总论后各论的章节顺序开展教学,教学效果不理想。可尝试优化知识结构,打破传统教学顺序,将教学内容按工作任务重新划分教学单元[3],例如在讲解某一器官或系统的病理内容时可按变性、炎症、肿瘤到具体的疾病顺序教学。
2.3 教学方法设计
在教学设计中围绕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教学目标”,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具体方法如下。
(1)案例教学法: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典型案例导入授课内容,通过设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一系列知识点,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医学问题,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2)翻转课堂:翻转课堂是一种“学生在课前自学,教师在课上讲授”的教学形式,这种教学模式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通过答疑补充的形式完成教学。翻转课堂使学生成为知识的构建者,激发了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
3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实施
3.1 理论教学
使用理论及实验教学一体化教材开展教学活动,理论教学侧重讲解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机制及病理变化,适当渗透临床病理学相关知识。
3.2 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使用显微互动系统,通过案例导入,将组织学和病理学相联系,同时渗透部分临床知识,这样既巩固了正常形态学知识,又充分体现了病理学桥梁学科的作用。以肝硬化为例[4]:实验课前以小组(采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分组原则)为单位发放案例进行课前准备。在课前进行资料的搜集和组内意见的统一,以书面形式记录分析思路及讨论结果。
课上根据案例相关正常和病变组织切片講解该病的诊断、诊断依据、病变的演变过程,最后由教师点评,综合讲解实验并对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答疑,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如此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学习,通过案例的引导横向、纵向链接知识点,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主动学习的欲望,也充分体现了“教”与“学”的完美结合。学生在案例的引导下,将孤立的知识点融会贯通,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度。
4 结语
综上所述,课程标准的制订与实施,提高了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注重行业需求,针对护理专业病理学特点制订课程标准,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提升职业素质,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医学人才奠定基础,值得进一步的探索。
参考文献
[1]徐国庆.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J].职教论坛,2017(33):1.
[2] 张艳.系统观视野下的病理学教学 [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6,30(5):610-612.
[3]王艳霞.高职病理学理论实验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2016,13(7):117-120.
[4]张静,赵俊玉,侯树慧,等.医学形形态学视角下数码显微互动系统结合案例教学的病理学实验教学体系构建与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23):113-114.
(作者单位:山东英才学院医学院)
关键词:护理专业;课程标准;病理学
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的一种特殊类型,是直接为某一行业的生产和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行业标准与社会需求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导向,在专业建设逐渐向内涵建设转变的过程中,亟待提升职业教育教学效果。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国家发布的相关标准,组织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专业教学标准及课程标准[1]。课程标准在 20 世纪 80 年代末进入我国,在近几年的职业教育中逐渐开始使用课程标准并有取代教学大纲之势,其原因是课程标准对课程的认识更深入,它包含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具体的实施。基于此,笔者通过制订适合职业教育护理专业病理学课程标准,采取多种形式的授课方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推动课程教学改革,进而使学生所学更贴近临床,更适应社会需求。
1 制订与护考及岗位需求贴近的课程标准
病理学是一门介于医学基础和医学临床之间的桥梁学科,在医学课程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侧重从形态学角度阐明疾病的本质[2]。随着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与临床紧密结合,临床工作对护士临床思维要求的提高及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等,制订与护考及岗位需求贴近的课程标准能使学生明确教学目标及任务,为日后职业能力的形成和职业素质的提升奠定基础。
2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
2.1 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设计对应岗位需求,以培养职业能力、提升职业素质为根本目标。针对护理专业特点,以为日后临床课程的学习做好铺垫为原则,充分掌握学情,以大部分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学需求为设计依据,切勿好高骛远。具体设计如下。
(1)知识目标:掌握基本概念,特别是临床常见病的基本概念,熟知临床常见病的病理知识,为后续临床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2)能力目标:会描述病变组织器官的肉眼特点及镜下形态改变,同时也要熟知正常组织器官的肉眼特点和镜下形态。是技术能力上的最低要求。
(3)素质目标: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和团队合作意识;能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以及运动、发展的观点看待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培养主动学习、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知识拓展能力。这是值得每个医护人员都要谨记在心的准则和要求。
2.2 教学内容设计
通过对岗位需求调研,教学内容的设计既要考虑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又要满足行业需要,故在教学内容设计时要兼顾到以下几点。
(1)基本需求: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多和参与临床教学的教师沟通,教学内容既要覆盖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又要满足后续临床课程知识衔接的需求。近年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有了明显调整,考试形式、考试内容、题型等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变,故教师应基于学生实际情况,认真研读教材,根据护理专业病理学特点以及知识“必须、够用”的原则,参考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及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内容设计。
(2)重视实验教学:实验教学在病理学教学中的作用不可估量,实验教学可以将理论教学中抽象的文字和图片形象化、具体化,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及记忆。因此,适当增加实验教学课时,提高学生对病理学实验教学重要性的认识。
(3)整合教学内容:病理学知识点抽象冗繁,以往教师都按先总论后各论的章节顺序开展教学,教学效果不理想。可尝试优化知识结构,打破传统教学顺序,将教学内容按工作任务重新划分教学单元[3],例如在讲解某一器官或系统的病理内容时可按变性、炎症、肿瘤到具体的疾病顺序教学。
2.3 教学方法设计
在教学设计中围绕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教学目标”,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具体方法如下。
(1)案例教学法: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典型案例导入授课内容,通过设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一系列知识点,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医学问题,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2)翻转课堂:翻转课堂是一种“学生在课前自学,教师在课上讲授”的教学形式,这种教学模式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通过答疑补充的形式完成教学。翻转课堂使学生成为知识的构建者,激发了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
3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实施
3.1 理论教学
使用理论及实验教学一体化教材开展教学活动,理论教学侧重讲解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机制及病理变化,适当渗透临床病理学相关知识。
3.2 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使用显微互动系统,通过案例导入,将组织学和病理学相联系,同时渗透部分临床知识,这样既巩固了正常形态学知识,又充分体现了病理学桥梁学科的作用。以肝硬化为例[4]:实验课前以小组(采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分组原则)为单位发放案例进行课前准备。在课前进行资料的搜集和组内意见的统一,以书面形式记录分析思路及讨论结果。
课上根据案例相关正常和病变组织切片講解该病的诊断、诊断依据、病变的演变过程,最后由教师点评,综合讲解实验并对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答疑,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如此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学习,通过案例的引导横向、纵向链接知识点,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主动学习的欲望,也充分体现了“教”与“学”的完美结合。学生在案例的引导下,将孤立的知识点融会贯通,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度。
4 结语
综上所述,课程标准的制订与实施,提高了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注重行业需求,针对护理专业病理学特点制订课程标准,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提升职业素质,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医学人才奠定基础,值得进一步的探索。
参考文献
[1]徐国庆.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J].职教论坛,2017(33):1.
[2] 张艳.系统观视野下的病理学教学 [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6,30(5):610-612.
[3]王艳霞.高职病理学理论实验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2016,13(7):117-120.
[4]张静,赵俊玉,侯树慧,等.医学形形态学视角下数码显微互动系统结合案例教学的病理学实验教学体系构建与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23):113-114.
(作者单位:山东英才学院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