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基础。文化自信是建立在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正确认识、定位和宣传的基础之上。近年来国内学术界讨论最多的是国学和国学的基础儒学,全国出现了学习国学热和儒学热。在这一学习宣传热潮中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存在不少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就国学和儒学的学习和宣传中应如何正确定位,谈谈个人的看法。
中国古代从未有国学一名。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出现了儒、墨、道、法、名、阴阳、兵、农、纵横、杂十家;先秦儒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清代朴学,成为中国历代主要的学术流派,均以儒学为基础。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也从未提出国学一名。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以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向强调对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弘扬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国学一名是民国时期在新文化运动后,一批文化人士从西方资本主义进步史观出发,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不能全部否定,应合理地继承弘扬,而提出了“整理国故”的口号,所以当时包括日本学者在内,就提出了“国学”一名。顾名思义,国学是指中国古代国家倡导和流行的学问。从唐太宗时代开始,编订《隋书·经籍志》,到康乾盛世时乾隆主持下由纪晓岚等编成的《四库全书》,把中国所有的学术和图书分成经、史、子、集四大部类。所以,国学研究的内容即古代的经、史、子、集。国学不是一门单独的学科,内容庞杂,源远流长,当然不可能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开设。国学带有时代性、阶级性。近年来,北京有学者提出当代对传统文化的正确称呼应是华学,不应再如民国文人那样称国学。我本人在南宁《创新》杂志2015年第l期发表文章,认为以华学代替国学一名,以中华民族各民族共同的传统学问代替封建国家倡导的学问,是很科学的称呼,有利于增强各民族及海内外所有炎黄子孙的团结,共同振兴中国传统文化。
既然国学一名起自民国时代,其研究内容是中国古代传统的经、史、子、集,那么究竟在古代起了什么作用?应如何正确定位和宣传?我提出几点看法。
钱宗范,广西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广西儒学学会名誉会长、广西史学会顾问,发表学术论著一百多部(篇),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周代宗法制度研究》《康乾盛世三皇帝》《广西各民族宗法制度研究》《春秋战国史话》《关于中国奴隶社会几个问题的探讨》《西周春秋时代世禄世官制度的破坏》《论先秦时期中国民族政策的基本特征》《浅论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等。
一是国学的内容是研究经、史、子、集四大部类的中国传统学问,而经学和史学是其中的基础,经和史对中华五千年文明长盛不衰起了不可替代的进步作用。经学一名源于汉代,其核心是孔孟创导的儒学。今天全世界己开设了500多所孔子学院,孔子思想传遍世界。孔孟倡导的儒学,儒字从字形上看是人人必需的学问,确是如此。我在《求是》杂志1990年第24期发表了《浅论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一文,认为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其核心主要是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友爱、恭敬、克己、利他、温和、谦让、互助、合作、团结的一种群体主义、人道主义的历史文化传统。它与西方资本主义提倡的个人至上、金钱第一、自我核心的文化传统正好相反。”孔子所言的“爱人”“和为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孟子倡导的性善论、民贵君轻论,在世界上最早把人与人、社會与社会、国与国之间人文主义、人道主义、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思想放到了治国理政齐家的最高度。这一思想到汉代定于一尊,称为经学,以后历代成为中国的统治思想。中国对内强调以善为本,互助友爱,爱家爱国,自立自强;对外奉行以和为贵,和谐共处,和平交流,共同发展。中国古代创建的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对世界文明进步起了重要影响。中国自古主张自立自强自卫,从不畏惧外来势力的侵略,几千年来一直以东方文明大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都与经学即儒学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地位分不开的。史学在中国古代特别发达,年年修史、代代修史、家家修史,成为传统,保存了全世界最丰富的历史资料,中国传统文化是“家国合一”,把祖宗的开拓,历史的传统,治世的得失看成治国理政安民的最重要的经验和借鉴。唐代明君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他虚心纳谏,开创了贞观之治,奠定了唐代繁荣的基础,这是与把史学定为经学之后的第二位学术,重视学习和借鉴历史经验分不开的。宋代名臣司马光编了《资治通鉴》,这部供皇帝借鉴,以资治世之用的编年体历史巨著,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今天,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热烈响应,也是借鉴了我国古代开创的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和平、友好、合作的性质,产生了积极作用的经验基础上的伟大创新。我国今天讲国学,应以经(儒)、史为核心,必将对当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产生积极影响。
二是国学和儒学的宣传内容应该包括少数民族的文化。国学包含经、史。经源于儒,而孔孟倡导的儒学,很多包含了少数民族的学问。孔子曾多次向当时东夷族小国学文化,孟子认为大舜原为东夷之人,文王为西夷之人,都是历史的事实。中国历史,是汉族和各少数民族共同创造的历史。我在广西工作了五十多年,深感广西壮、瑶、苗、侗等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广西也成为了我国民族团结的模范、维护统一的模范、社会稳定的模范。史学界早就提出中华民族始祖不能只提炎、黄,而应是炎、黄、蚩尤这三祖,应予重视。
三是对国学和儒学的内容应予以科学的评价,不是全盘继承,而是批判地继承。孔子是古代世界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上世纪末己被联合国定为世界古代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思想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但是,正像任何历史伟人都有时代的局限性一样,孔子也受到当时他生活时代的局限和阶级的局限,他讲的有些话在今天看来并不科学。如《论语》中所记的孔子说“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等等,宣扬了天命论和轻视妇女的思想,因为这本身是春秋时代的社会现实,今天应予以科学说明。至于封建社会后期编的蒙学课本,如清代人写的《弟子规》,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如里面所说的:“事死者,如事生”,宣扬了“三纲五常~‘三从四德”,鼓吹妇女守寡,从一而终,是必须予以批判的。要把明清时代编的《弟子规》之类宣传封建礼教的书和孔孟思想区别开来。
四是正确地评价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先进文化。以孔孟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当时称儒学,到唐代以后经、史、子、集四部学问成为学术的正统,民国时学者研究它们,称为国学。中国传统文化对五千年文明的传承发扬,对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产生了巨大的积极的影响,至今也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文化基础。我们不能崇洋媚外,要看到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进步性以及在其发展过程中的侵略性、奴役性、掠夺性。西方国家攻击我国侵犯人权、不民主自由等,完全是违背事实的谬论,因为世界上最早提出人文主义、人权主义、人道主义思想的,是中国的孔孟,今天中国实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最广泛的真正的人权、民主、自由。另一方面,今天是改革开放时代,邓小平同志1983年10月1日为景山学校题词中写道:“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我国实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学生要学习古今中外人类创造的一切知识,西方国家的先进科技文化知识,我们要积极学习,努力吸收,所以“三个面向”是当今学生学习的重点。当前教育的重心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才能培养实现改革开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优秀人才。现在有的地方到处办国学班,乱收高额学费,没有对国学作正确定位和评价;有的地方把学校的礼堂改名为“国学堂”,似乎学生要学的就只是国学,都是不妥当的。
总之,对国学和儒学应有正确的定位和宣传,对正确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十分重要的。
本栏目责任编辑 崖丽娟
中国古代从未有国学一名。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出现了儒、墨、道、法、名、阴阳、兵、农、纵横、杂十家;先秦儒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清代朴学,成为中国历代主要的学术流派,均以儒学为基础。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也从未提出国学一名。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以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向强调对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弘扬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国学一名是民国时期在新文化运动后,一批文化人士从西方资本主义进步史观出发,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不能全部否定,应合理地继承弘扬,而提出了“整理国故”的口号,所以当时包括日本学者在内,就提出了“国学”一名。顾名思义,国学是指中国古代国家倡导和流行的学问。从唐太宗时代开始,编订《隋书·经籍志》,到康乾盛世时乾隆主持下由纪晓岚等编成的《四库全书》,把中国所有的学术和图书分成经、史、子、集四大部类。所以,国学研究的内容即古代的经、史、子、集。国学不是一门单独的学科,内容庞杂,源远流长,当然不可能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开设。国学带有时代性、阶级性。近年来,北京有学者提出当代对传统文化的正确称呼应是华学,不应再如民国文人那样称国学。我本人在南宁《创新》杂志2015年第l期发表文章,认为以华学代替国学一名,以中华民族各民族共同的传统学问代替封建国家倡导的学问,是很科学的称呼,有利于增强各民族及海内外所有炎黄子孙的团结,共同振兴中国传统文化。
既然国学一名起自民国时代,其研究内容是中国古代传统的经、史、子、集,那么究竟在古代起了什么作用?应如何正确定位和宣传?我提出几点看法。
钱宗范,广西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广西儒学学会名誉会长、广西史学会顾问,发表学术论著一百多部(篇),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周代宗法制度研究》《康乾盛世三皇帝》《广西各民族宗法制度研究》《春秋战国史话》《关于中国奴隶社会几个问题的探讨》《西周春秋时代世禄世官制度的破坏》《论先秦时期中国民族政策的基本特征》《浅论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等。
一是国学的内容是研究经、史、子、集四大部类的中国传统学问,而经学和史学是其中的基础,经和史对中华五千年文明长盛不衰起了不可替代的进步作用。经学一名源于汉代,其核心是孔孟创导的儒学。今天全世界己开设了500多所孔子学院,孔子思想传遍世界。孔孟倡导的儒学,儒字从字形上看是人人必需的学问,确是如此。我在《求是》杂志1990年第24期发表了《浅论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一文,认为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其核心主要是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友爱、恭敬、克己、利他、温和、谦让、互助、合作、团结的一种群体主义、人道主义的历史文化传统。它与西方资本主义提倡的个人至上、金钱第一、自我核心的文化传统正好相反。”孔子所言的“爱人”“和为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孟子倡导的性善论、民贵君轻论,在世界上最早把人与人、社會与社会、国与国之间人文主义、人道主义、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思想放到了治国理政齐家的最高度。这一思想到汉代定于一尊,称为经学,以后历代成为中国的统治思想。中国对内强调以善为本,互助友爱,爱家爱国,自立自强;对外奉行以和为贵,和谐共处,和平交流,共同发展。中国古代创建的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对世界文明进步起了重要影响。中国自古主张自立自强自卫,从不畏惧外来势力的侵略,几千年来一直以东方文明大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都与经学即儒学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地位分不开的。史学在中国古代特别发达,年年修史、代代修史、家家修史,成为传统,保存了全世界最丰富的历史资料,中国传统文化是“家国合一”,把祖宗的开拓,历史的传统,治世的得失看成治国理政安民的最重要的经验和借鉴。唐代明君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他虚心纳谏,开创了贞观之治,奠定了唐代繁荣的基础,这是与把史学定为经学之后的第二位学术,重视学习和借鉴历史经验分不开的。宋代名臣司马光编了《资治通鉴》,这部供皇帝借鉴,以资治世之用的编年体历史巨著,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今天,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热烈响应,也是借鉴了我国古代开创的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和平、友好、合作的性质,产生了积极作用的经验基础上的伟大创新。我国今天讲国学,应以经(儒)、史为核心,必将对当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产生积极影响。
二是国学和儒学的宣传内容应该包括少数民族的文化。国学包含经、史。经源于儒,而孔孟倡导的儒学,很多包含了少数民族的学问。孔子曾多次向当时东夷族小国学文化,孟子认为大舜原为东夷之人,文王为西夷之人,都是历史的事实。中国历史,是汉族和各少数民族共同创造的历史。我在广西工作了五十多年,深感广西壮、瑶、苗、侗等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广西也成为了我国民族团结的模范、维护统一的模范、社会稳定的模范。史学界早就提出中华民族始祖不能只提炎、黄,而应是炎、黄、蚩尤这三祖,应予重视。
三是对国学和儒学的内容应予以科学的评价,不是全盘继承,而是批判地继承。孔子是古代世界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上世纪末己被联合国定为世界古代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思想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但是,正像任何历史伟人都有时代的局限性一样,孔子也受到当时他生活时代的局限和阶级的局限,他讲的有些话在今天看来并不科学。如《论语》中所记的孔子说“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等等,宣扬了天命论和轻视妇女的思想,因为这本身是春秋时代的社会现实,今天应予以科学说明。至于封建社会后期编的蒙学课本,如清代人写的《弟子规》,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如里面所说的:“事死者,如事生”,宣扬了“三纲五常~‘三从四德”,鼓吹妇女守寡,从一而终,是必须予以批判的。要把明清时代编的《弟子规》之类宣传封建礼教的书和孔孟思想区别开来。
四是正确地评价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先进文化。以孔孟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当时称儒学,到唐代以后经、史、子、集四部学问成为学术的正统,民国时学者研究它们,称为国学。中国传统文化对五千年文明的传承发扬,对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产生了巨大的积极的影响,至今也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文化基础。我们不能崇洋媚外,要看到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进步性以及在其发展过程中的侵略性、奴役性、掠夺性。西方国家攻击我国侵犯人权、不民主自由等,完全是违背事实的谬论,因为世界上最早提出人文主义、人权主义、人道主义思想的,是中国的孔孟,今天中国实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最广泛的真正的人权、民主、自由。另一方面,今天是改革开放时代,邓小平同志1983年10月1日为景山学校题词中写道:“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我国实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学生要学习古今中外人类创造的一切知识,西方国家的先进科技文化知识,我们要积极学习,努力吸收,所以“三个面向”是当今学生学习的重点。当前教育的重心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才能培养实现改革开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优秀人才。现在有的地方到处办国学班,乱收高额学费,没有对国学作正确定位和评价;有的地方把学校的礼堂改名为“国学堂”,似乎学生要学的就只是国学,都是不妥当的。
总之,对国学和儒学应有正确的定位和宣传,对正确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十分重要的。
本栏目责任编辑 崖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