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学和儒学应有正确的定位和宣传

来源 :世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spa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基础。文化自信是建立在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正确认识、定位和宣传的基础之上。近年来国内学术界讨论最多的是国学和国学的基础儒学,全国出现了学习国学热和儒学热。在这一学习宣传热潮中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存在不少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就国学和儒学的学习和宣传中应如何正确定位,谈谈个人的看法。
  中国古代从未有国学一名。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出现了儒、墨、道、法、名、阴阳、兵、农、纵横、杂十家;先秦儒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清代朴学,成为中国历代主要的学术流派,均以儒学为基础。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也从未提出国学一名。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以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向强调对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弘扬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国学一名是民国时期在新文化运动后,一批文化人士从西方资本主义进步史观出发,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不能全部否定,应合理地继承弘扬,而提出了“整理国故”的口号,所以当时包括日本学者在内,就提出了“国学”一名。顾名思义,国学是指中国古代国家倡导和流行的学问。从唐太宗时代开始,编订《隋书·经籍志》,到康乾盛世时乾隆主持下由纪晓岚等编成的《四库全书》,把中国所有的学术和图书分成经、史、子、集四大部类。所以,国学研究的内容即古代的经、史、子、集。国学不是一门单独的学科,内容庞杂,源远流长,当然不可能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开设。国学带有时代性、阶级性。近年来,北京有学者提出当代对传统文化的正确称呼应是华学,不应再如民国文人那样称国学。我本人在南宁《创新》杂志2015年第l期发表文章,认为以华学代替国学一名,以中华民族各民族共同的传统学问代替封建国家倡导的学问,是很科学的称呼,有利于增强各民族及海内外所有炎黄子孙的团结,共同振兴中国传统文化。
  既然国学一名起自民国时代,其研究内容是中国古代传统的经、史、子、集,那么究竟在古代起了什么作用?应如何正确定位和宣传?我提出几点看法。
  钱宗范,广西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广西儒学学会名誉会长、广西史学会顾问,发表学术论著一百多部(篇),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周代宗法制度研究》《康乾盛世三皇帝》《广西各民族宗法制度研究》《春秋战国史话》《关于中国奴隶社会几个问题的探讨》《西周春秋时代世禄世官制度的破坏》《论先秦时期中国民族政策的基本特征》《浅论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等。
  一是国学的内容是研究经、史、子、集四大部类的中国传统学问,而经学和史学是其中的基础,经和史对中华五千年文明长盛不衰起了不可替代的进步作用。经学一名源于汉代,其核心是孔孟创导的儒学。今天全世界己开设了500多所孔子学院,孔子思想传遍世界。孔孟倡导的儒学,儒字从字形上看是人人必需的学问,确是如此。我在《求是》杂志1990年第24期发表了《浅论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一文,认为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其核心主要是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友爱、恭敬、克己、利他、温和、谦让、互助、合作、团结的一种群体主义、人道主义的历史文化传统。它与西方资本主义提倡的个人至上、金钱第一、自我核心的文化传统正好相反。”孔子所言的“爱人”“和为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孟子倡导的性善论、民贵君轻论,在世界上最早把人与人、社會与社会、国与国之间人文主义、人道主义、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思想放到了治国理政齐家的最高度。这一思想到汉代定于一尊,称为经学,以后历代成为中国的统治思想。中国对内强调以善为本,互助友爱,爱家爱国,自立自强;对外奉行以和为贵,和谐共处,和平交流,共同发展。中国古代创建的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对世界文明进步起了重要影响。中国自古主张自立自强自卫,从不畏惧外来势力的侵略,几千年来一直以东方文明大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都与经学即儒学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地位分不开的。史学在中国古代特别发达,年年修史、代代修史、家家修史,成为传统,保存了全世界最丰富的历史资料,中国传统文化是“家国合一”,把祖宗的开拓,历史的传统,治世的得失看成治国理政安民的最重要的经验和借鉴。唐代明君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他虚心纳谏,开创了贞观之治,奠定了唐代繁荣的基础,这是与把史学定为经学之后的第二位学术,重视学习和借鉴历史经验分不开的。宋代名臣司马光编了《资治通鉴》,这部供皇帝借鉴,以资治世之用的编年体历史巨著,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今天,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热烈响应,也是借鉴了我国古代开创的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和平、友好、合作的性质,产生了积极作用的经验基础上的伟大创新。我国今天讲国学,应以经(儒)、史为核心,必将对当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产生积极影响。
  二是国学和儒学的宣传内容应该包括少数民族的文化。国学包含经、史。经源于儒,而孔孟倡导的儒学,很多包含了少数民族的学问。孔子曾多次向当时东夷族小国学文化,孟子认为大舜原为东夷之人,文王为西夷之人,都是历史的事实。中国历史,是汉族和各少数民族共同创造的历史。我在广西工作了五十多年,深感广西壮、瑶、苗、侗等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广西也成为了我国民族团结的模范、维护统一的模范、社会稳定的模范。史学界早就提出中华民族始祖不能只提炎、黄,而应是炎、黄、蚩尤这三祖,应予重视。
  三是对国学和儒学的内容应予以科学的评价,不是全盘继承,而是批判地继承。孔子是古代世界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上世纪末己被联合国定为世界古代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思想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但是,正像任何历史伟人都有时代的局限性一样,孔子也受到当时他生活时代的局限和阶级的局限,他讲的有些话在今天看来并不科学。如《论语》中所记的孔子说“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等等,宣扬了天命论和轻视妇女的思想,因为这本身是春秋时代的社会现实,今天应予以科学说明。至于封建社会后期编的蒙学课本,如清代人写的《弟子规》,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如里面所说的:“事死者,如事生”,宣扬了“三纲五常~‘三从四德”,鼓吹妇女守寡,从一而终,是必须予以批判的。要把明清时代编的《弟子规》之类宣传封建礼教的书和孔孟思想区别开来。
  四是正确地评价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先进文化。以孔孟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当时称儒学,到唐代以后经、史、子、集四部学问成为学术的正统,民国时学者研究它们,称为国学。中国传统文化对五千年文明的传承发扬,对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产生了巨大的积极的影响,至今也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文化基础。我们不能崇洋媚外,要看到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进步性以及在其发展过程中的侵略性、奴役性、掠夺性。西方国家攻击我国侵犯人权、不民主自由等,完全是违背事实的谬论,因为世界上最早提出人文主义、人权主义、人道主义思想的,是中国的孔孟,今天中国实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最广泛的真正的人权、民主、自由。另一方面,今天是改革开放时代,邓小平同志1983年10月1日为景山学校题词中写道:“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我国实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学生要学习古今中外人类创造的一切知识,西方国家的先进科技文化知识,我们要积极学习,努力吸收,所以“三个面向”是当今学生学习的重点。当前教育的重心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才能培养实现改革开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优秀人才。现在有的地方到处办国学班,乱收高额学费,没有对国学作正确定位和评价;有的地方把学校的礼堂改名为“国学堂”,似乎学生要学的就只是国学,都是不妥当的。
  总之,对国学和儒学应有正确的定位和宣传,对正确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十分重要的。
  本栏目责任编辑 崖丽娟
其他文献
《陈叔常印存》现在再版(福建美术出版社1993年3月第一版)问世,距先兄叔常(经)先生病殁已40年了。印存《外一种》的作者、先兄长子俱侄希望我写一跋语, 我于情于义,都难辞却。我同胞兄姐15人,都已物化,如今只剩我一人孑遗,往事旧怀,顿时萦绕脑际,不能自已。  三哥毕生以治印为乐  叔常三哥大我19岁,他幼年受教家塾,熟读经史,年轻时抱着对艺术的挚爱,一个人负笈独闯上海滩,考入上海美专(这在当时福
期刊
他是上海滩的名人,也是中国革命音乐人中的普通一兵。三年前,他走了,无声无息,只留给我们一个可亲可敬的名字:孟波。  鲁艺最后两对伉俪“相约”而去  周巍峙和王昆,孟波和严金萱,曾是延安“鲁艺”健在的最后两对伉俪。当年他们同在“鲁艺”工作或学习,又同是“以歌为媒”喜结良缘且忠诚相守一生的革命伴侣。由于工作关系,四位长辈中我同王昆、孟波、严金萱三位师长多有过从。从孟波的亲属那里我获知了让人堵心的那一百
期刊
1957年,我在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系读一年级时,“反右”运动开始了,那时我19岁不到。我在中学里入团较晚,在大学时是班级中年龄最小的,班上同学中有20名党员调干生,9名团员,1名来自印尼的华侨。班级领导班子组成,除党支部三个委员外,还有学生会主席,校、系、班三级的学习班长。那时我在政治上很幼稚、无知,懵懵懂懂,不知道当时的政治形势是怎么回事。那时上面提出要大鸣放,我们在课后开会,不少同学发言踊跃,
期刊
我是复旦分校的“窝窝头”  40年前上海有所大学叫“复旦大学分校”,简称“复旦分校”,或日“复分”,还有人戏称其为“福份”。我不是复旦分校的在编人员,是复旦分校的“窝窝头”。这是什么意思呢?  复旦分校是在1978年成立的。当时我看到一些高干子弟(后称“红二代”)中的不良现象。他们在“文革”的第一阶段大肆宣扬“老子英雄儿好汉”。大中小学校的红卫兵头头几乎都被大中小干部的子女承包了。“文革”的烈火可
期刊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国家的改革开放刚刚处于起步阶段,在计划经济体制还占统治地位的条件下,利用工余休息时间,兼职社会服务,取得一些报酬,被视为大逆不道,轻者被指责“不务正业”,“搞私活捞外快”,资产阶级思想严重,受到批判或给予党纪政纪处分,重者以贪污受贿罪,被追究刑事责任。韩琨案件就是一例。  工程师业余搞科研涉嫌贪污受贿  韩琨原是上海橡胶制品研究所助理工程师。1979年他应家乡奉贤县钱桥公社橡
期刊
我的父亲郭若愚生前珍藏一本小画册,他最珍爱这本画册,是他的老朋友程十发先生赠送的礼物。  父亲是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长期从事文博研究,曾任上海历史博物馆保管部主任等职,著有《殷契拾遗》《模印砖画》等。1965年1月,中央下发《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目前提出的一些问题》的文件(即“二十三条”),将农村社教运动和城市社教运动一起发展为“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和清思想”的“四清”运动。时年6月,上海郊
期刊
编者按:高云龙先生系著名雕塑家、华东师范大学艺术系教授、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其父金学成是1925年大革命时期就加入中共的老党员,曾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副秘书长等领导职务,于雕塑艺术也颇有造诣。受父辈影响和熏陶,高云龙1948年考入北平国立艺专(中央美院前身)雕塑系,1955年研究生毕业后任中央美院雕塑研究所创作人员,参与创作朝鲜平仓南道桧仓郡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抗美援朝纪念碑浮雕等经典作品(本刊2
期刊
著名历史学家、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汪熙先生于2016年12月26日凌晨逝世,享年97岁。汪熙先生毕生致力于跨学科教学与科研工作,立足国际学术前沿,在中美关系史、国际关系史等研究领域做出了巨大贡献。作为“生于乱世,长于日寇蹂躏、国家山河破碎之时的一代人”,他的一生,著书丰硕、桃李天下,尽显一代知识分子的精神气象和家国情怀。  斯人己逝,转眼汪熙先生离开我们已有一年。  汪先生是我的导师一一我攻读学位意
期刊
【引言】2018年2月6日凌晨,著名国学大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饶宗颐先生在香港逝世,享年i01岁。  笔者联系长住香港的国务院参事王国华,他发来信息说:“悲痛欲绝!昨天下午刚与他女儿约好,下周一下午四点与饶老见面,谁知昨夜12点45分仙逝,己成永别。实在接受不了!心痛如绞!好在他走得安详自在。”  王国华在香港《大公报》担任了17年董事长、社长,是资深传媒人。2008年被聘任为国务院参事。饶宗颐
期刊
宋庆龄与周恩来相识相知半个世纪。在过去的岁月里,他们之间的过往是很多的。但在“文革”中,周恩来超乎寻常地忙碌,他的健康也亮起了红灯。所以,在这个阶段,宋庆龄与周恩来的接触越来越少。  互相牵挂的两人有两年未曾谋面  1972年9月5日,何香凝追悼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宋庆龄亲致悼词,周恩来出席。这以后,周恩来曾多次打电话问候宋庆龄,对宋庆龄的医疗和日常起居中的问题也经常做出具体安排,但他们一直没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