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教学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wyy1985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课”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允许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和步调自主选择课程去观看,鼓励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习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步调来调整播放教学视频片段,保证对学习内容的正确理解,也可以让教师从讲授中解放出一定的时间,来放在学生需要的时候,给予学习支持。相较与传统授课形式,有着鲜明的特色,更易于被学生接受。而从教师教学能建设角度来说,“微课”教学同样值得推广。
  一、通过 “微课”制作,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促进教学经验与教学技术的融合
  制作“微课”,要求教师能比较熟练地掌握word、PowerPoint、格式工厂、Camtasia studio等相关软件的安装和使用。同时也要求教师能高效、顺利地从网络上寻找并下截资源。还要求教师能熟练使用“班班通”设备,如训练操作电脑,投影机屏幕和电子交互白板等,因此客观上迫使我们自我加压,重视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只有自己掌握了,会操作了,才能将“微课”内容展示出来,并有能力去培训其他教师。而这种合理的展示,不仅是提高教学质量,还会起着示范和引领作用,会让学校的老、中、青年教师努力去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水平。同时一节好的“微课”会凝聚制作小组所有人的心血。为了展现一小节完美的“微课”,要将教学经验与技术手段完美结合,而要达成这一目标,需要老、中、青年教师充分沟通,相互学习才能实现。
  二、通过 学习“微课”,可以促进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能力
  每所学校都有着一批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甚至有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他们拥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对学科独特的理解。年轻教师要吸收优秀教师的经验,以前基本上都需要随堂去听优秀教师的课,通过听课来学习这些优秀教师的经验。然而平时并不允许青年教师有那么多的时间去一个个的听课,也不可能同时去听几个优秀老师的课。如何将这些学校宝贵遗产顺利快速的传承到为学校青年老师身上,一直以来都是学校管理者的困惑。通过制作微课,让我们看到了解决问题的希望。通过技术把特级教师的课切成一个个几分钟的小片断:“课堂引入”“知识点讲解”“习题讲解”“练习指导”“课堂小结”“突发事件处理”……把特级教师的课解剖成为一个个微课。青年教师们可以利用一些零碎的时间去听这些教学片段,反复地学习,对比自己的教学,快速的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
  年轻教师的课,是需要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打磨,才能变成一节成功的课。平时年轻教师只是在心里面对自己的课进行试讲,或者说反复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熟悉教学内容,以求在课堂中能流利地表达出自己想要表达的知识。微课的出现,给了他们一个“试讲”的机会,使年轻教师有机会听听自己的课,自我寻找教学中的问题,同时也是自我提高的一个助力。从课堂引入到知识点讲解,有没有错误的表达,有没有多余的话语,有没有知识点的遗漏等,发现问题马上解决,而不是在真正面对学生时才发现有问题,那个时候只会让年轻教师们更加手忙脚乱。同时录制微课,在微课制作过程中,要求语言流畅、精练,这些都是年轻教师需要多锻炼的重要元素。
  三、通过运用“微课”教学,促进教师的丰富教学手段
  “微课”教学是进一步探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有效的有效途径,是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动力。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育教学模式,使学生学得累,教师教得累。传统教学方式有些抽象的知识点教师没办法讲清楚,学生也没法理解,因此,有些学生就觉得上课无趣味,课堂教学效果不是很好。而多“微课”教学短小、精悍,集声、色、光、电于一体,它能给学生创设新的兴奋点,激发学生的思维动力。利用“微课”教学,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创造故事情境、漫画情景、论辩情境、成语情境、搞笑情境、音乐和名片名段欣赏等,每个好的教学情境都会引起学生的愉悦甚至激动,在教师的引导和点拨下,都会形成一个教学高潮、一个闪光点,学生的兴致高,教学效果好。极大的丰富教师的教学手段。
  四、“微课”教学培养了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
  网络平台走入我们课堂教学,让教师看到自身的素质与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差距太大。新课程的改革是建立在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之上的。现在的“新课标”教学,逼着你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上课,学生也推着你用“班班通”上课。因为当你走进教室,其他教师都用集声、色、光、电于一体的“微课”进行教学,而你还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一本书来进行教学时,老师就会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压力就是动力,通过学习和研究网络“微课”相关知识,就能不断提高教师的实践和研究能力。
  总之,学校网络平台的建成及应用,创建了初中物理学科“微课”优质教育资源汇聚平台,对数字资源进行归类、整理、编目录、建档、存贮,实现资源共享,极大地推动了远程教育资源的应用进程,有效提高了本课题组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优化了我校地物课堂教学,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也使教师在操作水平和专业水平不断提高,教师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断丰富。
其他文献
课后辅导是课内教学的辅助、补充形式,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情况、沟通师生情感、实行因材施教,也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由于学生之间在知识技能基础、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学习方法、学习兴趣等方面存在着个别差异,他们对课内教学的适应性不同,有着不同的辅导要求。  我现在所带的一年一班共有22人,学习数学的情况来看,大约有5人左右能力较强,基础较好;10人左右属于中等生,基础题一般能胜任,而对于中高档难度的
期刊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推进下,各中小学的课堂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和激情,各科教师的教学都意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素质教育被提上日程。而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外语教学不断得到重视,课堂教学也更加重视培养能力和发展个性。而作为外语之一的英语教学首当其冲,如何适应新课改,提高教学质量成为英语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本文将对新课改初中英语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进行阐述。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研究表明
期刊
一、教学内容解析  黄金分割是9年级上学期一个很重要的知识点,课本所在位置是比例线段的第二课时。在实际教学中,教学参考资料上建议两个课时,而我设计为三个课时完成,第三个课时专讲黄金分割。因为黄金分割与勾股定理并称为几何学中的“双宝”,广泛应用于建筑设计、美术及几何作图等方面,课本在后面专门设计了阅读材料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黄金分割及其作用(见教材)。所以结合这一内容,进行一个课时的黄金分割的教学非常
期刊
面对小学英语教学存在“耗时较多,收效较小”的局面,做为具有二十年教龄的我得出了改变这种局面的心得,那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应使整个教学都弥漫着一种和谐、融洽、振奋、饱满的情绪气氛。同时,在教学时,使学生进入语境,创造情景,帮助学生通过英语直接理解教学内容意思,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安排一些兴趣活动。如唱歌、游戏、饶口令等。运用这些灵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乐中学”又在“学中乐”。在
期刊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建立以来,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研究范式。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范式的确立,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化发展的重要成果和标志,奠定了本学术领域深入发展的基点,促进了本学科学术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然而,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和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我国教育改革的日渐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面临严峻的挑战。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的创新与发展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
期刊
一、介绍  背诵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有着巨大的帮助,同时,背诵在英语学习中也同样有着重大帮助。在没有外语语言环境下,背诵不失为学习外语的最好办法。在笔者多年的外语学习与教学实践中往往会发现:英语成绩较好的学习者背诵课文很轻松、简单;反之,擅长背诵英语课文的学习者英语成绩也不会太差。这几乎是一个普遍现象和规律。这一现象和规律本身也表明了,背诵在英语学习中所起到的作用以及英语学习与背诵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
期刊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英语教学活动的生命,是对教学活动的基本要求。它要求教师要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如何充分有效地利用课堂上的宝贵时间优化课堂教学环节,高效地达到教学目的是摆在英语教学前的难题。本文试图从新课的导入,课堂活动的设计及课堂管理三方面入手探讨这一问题。  一、新课导入  新课伊始的导入属于热身环节,也是容易被授课教师忽视的地方。事实上,新颖、有趣的导入能立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能很好地调动学
期刊
作为新课改的小学一线数学教师,要坚持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业务水平,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踏踏实实地上好每一堂数学课。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增长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这是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高效课堂的必经之路。  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高效课堂的基础  古人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对学生新知识的获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重视
期刊
音乐的内在特性,决定了人类对它的喜爱,学生喜欢音乐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喜欢音乐的同时,是否会喜欢音乐课呢?这个答案到现在也没有一个定论。在北京市2012年的五、八年级音乐学科学科质量监控的调查问卷上,我们不难看出:学生对现在音乐课大部分是持喜欢的态度的,但同时也存在遗憾!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一现象呢。通过调查,我发现,最主要的问题还是集中在音乐课堂教学上,而产生的主要原因则是音乐教师在授课中,对如何准
期刊
数学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学会数学的思维。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由于数学对象的抽象性,数学活动的探究性,数学推理的严谨性和数学语言的特殊性,决定了正处于思维发展阶段的中学生不可能一次性地直接把握数学活动的本质,而是要经过多次反复的思考、深入探究、自我调整,即坚持数学学习的反思,才可能洞察数学活动的本质特征。只有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