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理论背景
十九世纪末,西方资本主义正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资本主义的阶级矛盾日益加深,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而意大利等西欧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却遭到了失败。葛兰西在1926年写的《关于南方问题的笔记》中写到:“都灵的共产主义者十分具体地给自己提出了‘无产阶级的领导权’问题,那正是无产阶级专政和工人国家的社会基础。”
1.1 对《君主论》的解读。《君主论》是意大利政治学家马基雅维利的著作,“君主”转译成现代政治语言,可以称为“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也可以指有征服一个国家或建立一个新型国家的抱负的某种政治领袖,在这个意义上,“君主”就可以译为现代术语的“政党”。“如果在现代写一部新的《君主论》,那么它的主要人物不会是英雄的个人,而是某个政党。这个政党——在各个不同时期并且在各个不同民族的各个不同的内部关系中——致力于建立一个新型的国家。”②葛兰西将马基雅利的“集体意志”和“政党”应用到他的文化领导权理论,应用到了他的政党(现代君主)建设之中。
1.2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扬弃。葛兰西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批判继承。因为马克思无法预见欧洲战争及战争的持续时间。马克思主义革命要继续就必须有新的理论做指导,必须对以往的理论进行改造和发展。因此,葛兰西哲学首先继承了马克思哲学的批判性。葛兰西认为,实践哲学发挥着文化启蒙作用,对文化领导权的获得有重要的意义。
2 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的基本内容
在黑格尔以前,西语中的“市民社会”完全可以译作中文的文明社会,它与政治国家是一体的。黑格尔认为国家决定市民社会,而马克思则相反,认为市民社会决定国家,葛兰西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造发展,正如有的学者所说,市民社会与政治或国家的学理分野,在黑格尔的政治理论中得到了完成。市民社会与国家的区别说到底不是它们的构造特征,是它们各自所具有的内在规定性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不同的终极目标。
马克思对于市民社会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仔细考察了中世纪的分工和市民等级的分化,指出私有财产、市场竞争和中产阶级的兴起以及人们对自由日益强烈的需求使得现代意义上的市民社会由此产生。
葛兰西对于市民社会的理解,是建立在前者尤其是黑格尔和马克思的理论之上的,他们的理论之间,即有有机的联系,又有较大区别。在葛兰西那里,市民社会成了由各种不同的意识形态或者文化、思想、观念,这些活动所塑造出来的领域,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意识支配,就是在市民社会的活动中显示出来。国家属于上层建筑,但并非观念统治,而是直接支配。但是,到了葛兰西所处的时代,资产阶级早己经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统治地位,市民社会的涵义也远远超出了经济关系的范围,尤其是扩展到了文化、意识形态领域。葛兰西从其市民社会理论推演出无产阶级革命失败的原因是没有掌握文化领导权,因此西方无产阶级革命应主要在文化一意识形态领域进行。我们认为,市民社会理论发展到今天,只所以与黑格尔和马克思时代的市民社会理论出现了如此大的不同,有其深刻的社会政治、经济原因。
3 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3.1 理论意义。在葛兰西看来,统治阶级要实现对被统治阶级的统治,实现文化领导权,必须要有一定的组织形式和领导形式作保证,而实现的组织保证就是要有一个政党,没有一个真正的革命的政党,革命斗争则无法进行,他认为,任何政党都属于一定的阶级,都反映一定阶级的意志,应是就政党的本质特征而言才是正确的。这种理论要求党的思想纲领和政治路线要为全社会人民群众所接受和拥护,要顾全全社会的利益,进而把他们联系起来,组织起来,形成一个社会“总体”力量,为建立或巩固“总体性”国家服务。
3.2 现实意义。意识形态作为一种明确的世界观,反应在个人和集体的社会行为中,体现了该阶级、该集团的活动目标和奋斗方向,能给人们的社会活动以长久的精神动力。按照他的理论,市民社会作为意识形态的物质载体,知识分子是实现文化领导权的主体力量,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市民社会的健康发展,重视知识分子在上层建筑领域所发挥的作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葛兰西思考问题的出发点是西欧无产阶级如何去夺取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国家,并没有要考虑在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之后无产阶级应该如何维护巩固自己的领导地位。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一个政权的建立和巩固不仅仅要靠一定的暴力机器,更重要的是要在人民群众中树立一种信仰。当政权体系获得了民众的拥护与赞同时,统治才会长久。葛兰西立足于时代需要,运用并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来指导无产阶级革命活动,其影响力和贡献是应该受到重视的,尤其是他的理论对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国家、市民社会、上层建筑、领导权等问题所产生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现代君主及其它.英文版.著作伦敦1957:30
2 安东尼奥·葛兰西.狱中札记.人民出版社,121
十九世纪末,西方资本主义正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资本主义的阶级矛盾日益加深,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而意大利等西欧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却遭到了失败。葛兰西在1926年写的《关于南方问题的笔记》中写到:“都灵的共产主义者十分具体地给自己提出了‘无产阶级的领导权’问题,那正是无产阶级专政和工人国家的社会基础。”
1.1 对《君主论》的解读。《君主论》是意大利政治学家马基雅维利的著作,“君主”转译成现代政治语言,可以称为“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也可以指有征服一个国家或建立一个新型国家的抱负的某种政治领袖,在这个意义上,“君主”就可以译为现代术语的“政党”。“如果在现代写一部新的《君主论》,那么它的主要人物不会是英雄的个人,而是某个政党。这个政党——在各个不同时期并且在各个不同民族的各个不同的内部关系中——致力于建立一个新型的国家。”②葛兰西将马基雅利的“集体意志”和“政党”应用到他的文化领导权理论,应用到了他的政党(现代君主)建设之中。
1.2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扬弃。葛兰西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批判继承。因为马克思无法预见欧洲战争及战争的持续时间。马克思主义革命要继续就必须有新的理论做指导,必须对以往的理论进行改造和发展。因此,葛兰西哲学首先继承了马克思哲学的批判性。葛兰西认为,实践哲学发挥着文化启蒙作用,对文化领导权的获得有重要的意义。
2 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的基本内容
在黑格尔以前,西语中的“市民社会”完全可以译作中文的文明社会,它与政治国家是一体的。黑格尔认为国家决定市民社会,而马克思则相反,认为市民社会决定国家,葛兰西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造发展,正如有的学者所说,市民社会与政治或国家的学理分野,在黑格尔的政治理论中得到了完成。市民社会与国家的区别说到底不是它们的构造特征,是它们各自所具有的内在规定性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不同的终极目标。
马克思对于市民社会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仔细考察了中世纪的分工和市民等级的分化,指出私有财产、市场竞争和中产阶级的兴起以及人们对自由日益强烈的需求使得现代意义上的市民社会由此产生。
葛兰西对于市民社会的理解,是建立在前者尤其是黑格尔和马克思的理论之上的,他们的理论之间,即有有机的联系,又有较大区别。在葛兰西那里,市民社会成了由各种不同的意识形态或者文化、思想、观念,这些活动所塑造出来的领域,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意识支配,就是在市民社会的活动中显示出来。国家属于上层建筑,但并非观念统治,而是直接支配。但是,到了葛兰西所处的时代,资产阶级早己经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统治地位,市民社会的涵义也远远超出了经济关系的范围,尤其是扩展到了文化、意识形态领域。葛兰西从其市民社会理论推演出无产阶级革命失败的原因是没有掌握文化领导权,因此西方无产阶级革命应主要在文化一意识形态领域进行。我们认为,市民社会理论发展到今天,只所以与黑格尔和马克思时代的市民社会理论出现了如此大的不同,有其深刻的社会政治、经济原因。
3 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3.1 理论意义。在葛兰西看来,统治阶级要实现对被统治阶级的统治,实现文化领导权,必须要有一定的组织形式和领导形式作保证,而实现的组织保证就是要有一个政党,没有一个真正的革命的政党,革命斗争则无法进行,他认为,任何政党都属于一定的阶级,都反映一定阶级的意志,应是就政党的本质特征而言才是正确的。这种理论要求党的思想纲领和政治路线要为全社会人民群众所接受和拥护,要顾全全社会的利益,进而把他们联系起来,组织起来,形成一个社会“总体”力量,为建立或巩固“总体性”国家服务。
3.2 现实意义。意识形态作为一种明确的世界观,反应在个人和集体的社会行为中,体现了该阶级、该集团的活动目标和奋斗方向,能给人们的社会活动以长久的精神动力。按照他的理论,市民社会作为意识形态的物质载体,知识分子是实现文化领导权的主体力量,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市民社会的健康发展,重视知识分子在上层建筑领域所发挥的作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葛兰西思考问题的出发点是西欧无产阶级如何去夺取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国家,并没有要考虑在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之后无产阶级应该如何维护巩固自己的领导地位。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一个政权的建立和巩固不仅仅要靠一定的暴力机器,更重要的是要在人民群众中树立一种信仰。当政权体系获得了民众的拥护与赞同时,统治才会长久。葛兰西立足于时代需要,运用并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来指导无产阶级革命活动,其影响力和贡献是应该受到重视的,尤其是他的理论对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国家、市民社会、上层建筑、领导权等问题所产生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现代君主及其它.英文版.著作伦敦1957:30
2 安东尼奥·葛兰西.狱中札记.人民出版社,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