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鼓励学生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等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小学语文教学要立足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与实践能力的发展,同时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不受时间等限制,因而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一、指导学生有效自主预习。
叶圣陶先生说:“不教学生预习,他们经历不到学习上很有价值的几种心理过程。”可见,课前预习是学生主动的学习行为。学生通过预习,了解了课文内容,扫除了阅读障碍,才能更好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为下步的自主参与、自主质疑奠定基础。此外,教师通过对预习的检查还可以发现阅读中存在的问题,了解课文的难易之处,提炼精讲的内容,避免教学的盲目性,从而教得更针对而有效。因此,教师要合理安排,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预习,训练学生逐步掌握最基本最有效的预习方法,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二、鼓励学生自主质疑问难。
俗话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这个过程是探究课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启发学生多思善问,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教师要努力以情境的创设,优生的引路,学困生的亮相,使学生坚定信心,全体参与。这样,整个学习过程就会成为学生质疑问难,探究创造的过程。主要可以采用讨论的方式进行,学生可以对课文内容、语言等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或提出疑问,并在相互的辩论中获得答案。以《丰碑》一课为例,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这样进行质疑:“丰碑”原来指的是什么?在课文中指的又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形容?……当然,培养学生的质疑的能力,要坚持正面引导,以表扬为主,即使是质量不高的质疑提出者也同样要肯定他们的积极态度,以保持他们质疑问难的积极性。
三、着力构建自主学习课堂。
课堂教学是培养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对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起到关键作用。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目的就是使学生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不是权威的教授者,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合作者。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构建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具体可以从“课堂结构简约化”和“交流形式多样化”两方面来着手进行,这样可以留出足够的“空白”给学生,增加每个学生的交流机会,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的主人。
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学生获取知识、拓宽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最主要的推动力。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如果学生产生足够浓厚的兴趣,就能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计一个宽松、和谐、平等、民主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学。可以采用讲故事、创设情境、适时鼓励、开展竞赛,设置悬念等激发兴趣。其中引人入胜的导入是非常重要的,如教学《丑小鸭》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这样导入新课:“为什么丑小鸭要离家出走?在离家出走的日子里丑小鸭经历了些什么事?后来丑小鸭变成了什么?”如此也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激情。
五、拓展课外自主学习空间。
语文能力的提高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后的自主学习是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延伸拓展,所以我们不应当把学生局限在课堂之内自我封闭。让学生把课堂学习与课后学习结合起来,充分开发和利用课外语文资源,创造性地开展各种语文学习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素养。教他们如何选择课外阅读材料,鼓励学生善于积累,写读书笔记,组织课外阅读汇报会,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又能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总之,自主学习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也是学生发展的潜能的桥梁。广大教师要积极并善于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建立一种有意义的自主的学习策略,促进学生自主能力的提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指导学生有效自主预习。
叶圣陶先生说:“不教学生预习,他们经历不到学习上很有价值的几种心理过程。”可见,课前预习是学生主动的学习行为。学生通过预习,了解了课文内容,扫除了阅读障碍,才能更好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为下步的自主参与、自主质疑奠定基础。此外,教师通过对预习的检查还可以发现阅读中存在的问题,了解课文的难易之处,提炼精讲的内容,避免教学的盲目性,从而教得更针对而有效。因此,教师要合理安排,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预习,训练学生逐步掌握最基本最有效的预习方法,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二、鼓励学生自主质疑问难。
俗话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这个过程是探究课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启发学生多思善问,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教师要努力以情境的创设,优生的引路,学困生的亮相,使学生坚定信心,全体参与。这样,整个学习过程就会成为学生质疑问难,探究创造的过程。主要可以采用讨论的方式进行,学生可以对课文内容、语言等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或提出疑问,并在相互的辩论中获得答案。以《丰碑》一课为例,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这样进行质疑:“丰碑”原来指的是什么?在课文中指的又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形容?……当然,培养学生的质疑的能力,要坚持正面引导,以表扬为主,即使是质量不高的质疑提出者也同样要肯定他们的积极态度,以保持他们质疑问难的积极性。
三、着力构建自主学习课堂。
课堂教学是培养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对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起到关键作用。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目的就是使学生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不是权威的教授者,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合作者。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构建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具体可以从“课堂结构简约化”和“交流形式多样化”两方面来着手进行,这样可以留出足够的“空白”给学生,增加每个学生的交流机会,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的主人。
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学生获取知识、拓宽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最主要的推动力。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如果学生产生足够浓厚的兴趣,就能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计一个宽松、和谐、平等、民主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学。可以采用讲故事、创设情境、适时鼓励、开展竞赛,设置悬念等激发兴趣。其中引人入胜的导入是非常重要的,如教学《丑小鸭》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这样导入新课:“为什么丑小鸭要离家出走?在离家出走的日子里丑小鸭经历了些什么事?后来丑小鸭变成了什么?”如此也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激情。
五、拓展课外自主学习空间。
语文能力的提高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后的自主学习是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延伸拓展,所以我们不应当把学生局限在课堂之内自我封闭。让学生把课堂学习与课后学习结合起来,充分开发和利用课外语文资源,创造性地开展各种语文学习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素养。教他们如何选择课外阅读材料,鼓励学生善于积累,写读书笔记,组织课外阅读汇报会,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又能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总之,自主学习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也是学生发展的潜能的桥梁。广大教师要积极并善于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建立一种有意义的自主的学习策略,促进学生自主能力的提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