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试题引领功能 回归教学常规化

来源 :广东教育·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114256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了解并分析历年的高考试题考查方向,有利于教师把握教学的重、难点,也有利于学生有针对性的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效果。对于单独命题的广东来说,学情基本稳定,考生人数变化较小,每年试题的难易度就不会有太大变化,命题规律基本形成。因此,了解并把握每年试题特点和试题命制规律,对于教师和考生备考就显得非常重要。
  一、2013年文综地理试题的规律性
  1. 关注教学内容的整体,试题不偏不倚。
  由于试题数量的限制,考查的内容就受到了限制。命题者充分考虑了试题覆盖度,引导教学不偏不倚,均衡发展。11道选择题分布在必修一、必修二的11个章节中。
  必修二第四章工业内容并没有在选择题中出现.但是,这部分内容成为综合题41题的命题内容.而综合题部分则坚定不移地继续执行”一中国区域问题,一世界区域问题”的双考点政策,在世界地理与中国地理之间寻求教学考试的平衡.
  命题平均分布于各个章节,考查地理教学的各个方面,没有侧重点,教师和学生就不会乱猜题,乱压题,复习中规中矩,有利于教师形成良好的教学观,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观.
  2. 突出重点,考查难点。
  教学的重、难点是教师教与学生学首先要处理好的。一个教学内容哪里是重点、哪里是难点,如果能处理好,学习的效率和学习的效果就会大大提高。11道选择题就是十一个考点,分别考查了11个章节中的重、难点。河流与湖泊是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的重点知识,从成因到影响,从水文特征到河流、湖泊与生活生产的关系,都是教学中必须给与高度关注的。地质构造及其成因是必修一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的重点,是第四章的核心知识点。11道选择题中的9道题都属于章节最核心的重点知识。
  试题也出现了对难点知识的考查,第4题阿尔卑斯山冰雪迅速融化的知识属于局地小气候,在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内容中属于重点知识——气候的成因及特征的一部分,是特殊的局地小气候的一种,这个知识点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讲是比较难理解的,是需要特殊处理的;第6题关于地球上存在两个不同日期的问题一直是地理教学的难点,文科生往往缺少理科的立体形象思维,对于两个不同的日界线把地球分成两部分是比较抽象的,需要教师巧妙的处理及多次重复训练才能突破难点。
  教材的重难点命题的比例为9∶2,2道难度较大的题可以保证地理试卷整体试题难度控制在0.6左右,比较符合试题选拔性功能的体现。从前三年的试题中也可以看出这一规律,而且难题从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这一章中出现的几率达40% 。
  3. 体现能力目标,考查分析、运用能力。
  试题要有利于高校选拔优秀人才,要有利于引导中小学教学。因此,试题往往注重学生能力方面的考查,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有些题甚至基本上不用地理知识都可以回答。如第5题,表格中给出了四个国家的5种人口数据,考生如果有较强的读表分析能力,是很容易解决的。这种运用地理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试题在多年来一直呈现。第9题城市首位度看起来是个迷惑考生的问题,但其实质还是考查考生的图表分析能力,这道题的题眼是“弱化”最小的,这就需要对比变化数据,是个简单的计算问题。
  图标的分析、运用能力是需要长时间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的,是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逐渐积累的。
  4. 注重系统性,考查规律性,隐性考查《必修三》教学思想。
  地理科学注重系统性和综合性,注重以系统的学科思维解决生活问题,试题的综合部分充分反映了这一引导性.第40题分析爪哇岛雷雨多的原因、分析印度尼西亚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简述爪哇岛种植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第41题西宁市工业结构特点及可能带来哪些问题等,都需要考生用系统的地理思想解决问题。
  经常有师生议论必修三的内容繁杂但考试“又不考”,学习有什么意义?其实,必修三区域地理是地理学科学习的精髓。我们学习很多的知识和方法,最终的目的是能够应用。学习并不是为考试,而是为学生将来的生活、生产服务。这就为我们学习必修三的内容提供了一个指引,学习《必修三》的区域地理内容千万不能死记知识,而是要学会区域问题分析的方法以及区域问题解决的策略。如40题爪哇岛种植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其实是我们学习《必修三》4.1区域农业发展中要学会的,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应考虑哪些方面在这一章节内容中有一套思考思路,按照这个思路分析,这道问题迎刃而解。
  二、高考有效备考策略
  1. 回归教材,不追求偏、怪、难。
  文科综合试题每科题目数量少、考查的范围有限,从历年的试题来看,考查的知识点基本集中在各章节的重点内容上,没有出现过偏、怪、难题。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备考的目光应回归到教材中来,注重提炼和分析每章节的重难点,学会用审视的目光看教材,跳出教材看教材。梳理每册教材每章节的重难点,理顺教材的知识框架,宏观把握教材内容,是取得高效学习的必经之路。
  2. 回归能力提升,注重图表分析能力。
  关注学生能力发展是教学的主线,高考试题一直从各个角度引导学生能力的发展。主要考查的能力有:
  读图分析能力:提炼图名中的关键词,通过关键词来判断与试题的相关性;先看横坐标、再看纵坐标,通过坐标轴判断相关数据;仔细读图,读取图片或图形中的差异性因素,寻求与题目的相关性。
  读表分析能力:数据表格一直是考查重点,这与其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有直接关系。读取图名中的关键词,明了考查内容;仔细分析每项表头,读取表头中的核心词汇;关注对比项,提取记忆中对比项之间的差异性与相似性;根据题干要求,按照对比项及表头之间的关联提取数据,加减乘除得出结果;
  图表的种类很多,不可能每种图表都训练到位。学习过程中抓住典型图表,理顺图表分析的方法,可做到以不变应万变,沉着、冷静的处理好每一份图表。   3. 回归系统性与方法性,注重规律性学习。
  高中三册教材从不同的方面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特征,必修一、必修二是学习地理科学的基础,是进行地理分析、地理研究的工具。因此,掌握好必修一、必修二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部分是地理学科学习的基本要求。必修三区域地理是必修一、必修二内容的系统性的应用,是地理研究方法的学习。因此,在学习必修三内容时,不要把学习重心放在识记方面,而是放在如何分析区域存在的问题,如何解决区域存在的问题方面,了解同类问题共性的分析方法和共同的解决措施。必修一、必修二是学习必修三的基础,必修三是学习必修一、必修二后能力的升华。因此,学习必修三不用考虑版本问题,更重要的是思维方法的学习。
  4. 回归高中教学,用地图代替初中教材。
  由于涉及到中国地理、世界地理的区域,于是,老师和学生就会拿出一大部分时间复习初中地理。据笔者调查,多数学校都是用一个月到一个半月时间复习初中四册地理教材。在紧张的高考备考过程中,这是非常不值得的。分析历年高考试题,虽然出现了中国地理、世界地理的区域图,但并没有一道问题是考查初中地理课程的知识。区域地图只是用来考查同学们高中所学地理知识的一个载体,是中医里面的药引子。
  不需要拿出专门课时进行初中地理课程学习,但可以把中国地理、世界地理挂图挂在教室最显眼的地方,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关注地图上的要素。学习高中地理教材内容时,每遇到区域问题就可以随时随地的在地图上进行搜寻,久而久之学生恒久学会了读图、用图。
  5. 回归学生素质教育,切莫受“命题偏差”影响。
  高考命题经过千锤百炼,试题的质量是不用置疑的。但在命题过程中也存在“命题偏差”—时间短、任务急、命题人员专业特长等的影响,出现个别试题偏怪、偏难。如某年高考题中的土壤成因问题、新旧日期问题等。但这类考题并不是试题的主流,通常都会昙花一现,以后的试题中不会再出现同类问题。因此,当某一年试题中出现个别偏难试题时,千万不要乱跟风,去抠难题、钻怪题,这是错误的做法。
  试题不仅考查学生的学科素养,也具有考查学生综合能力的特点。试题第9题得分率比较高,但学生们的反馈是在这一道选择题至少花了三分钟时间,大大影响了他们答题的速度,直接导致很多同学时间不够用、答不完,虽然这道题取得了高分,但导致整张试卷的成绩偏低。我们平时就要鼓励学生提升个人的阅读能力,学会读题、分析问题,学会文字的理解、领会。在关注学科知识的同时,我们更要关注学生未来的成长。
  高考不仅是一场选拔性的考试,更是高中教学的指挥棒。综合4年来的高考试题来说,关注学科特性、考查学生能力、回归教学本真的教学引导功能正逐渐形成。备考师生应该深刻的理解这一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素质教育中有效推进高考备考。
  (作者: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副校长,原广东实验中学特级教师)
  责任编校 李平安
其他文献
“克己复礼”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命题之一,《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在“学习要点”中却没有列出,但作为孔子的主要观点,课堂教学无法回避,高考亦会有所关注。2017年高考江苏卷对其进行了考查:  4.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这种解释  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  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  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  D.与孔子本意不
她是一所遐迩闻名的品牌学校,江泽民视察过,温家宝视察过,李岚清视察过,李长春视察过;她是人才的摇篮,诞生了中国革命先驱熊锐、林基路、陈少白、廖承志、谭天度,著名音乐家冼星海,岭南画派开创人高剑父,新中国第一个破世界纪录的运动员陈镜开,中国科学院院士邓锡铭、姜伯驹、蔡睿贤、范海福,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岑可法、黄耀祥等一批风云人物,以及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自1978年恢复高考后,这里走出了几十名高考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要求考生做到“切题”。要想做到切合题意,审题是关键。一般说来,审题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牢记显性要求    审题,首先要看题目的显性要求——看清题目属于材料作文、命题作文,还是话题作文等要求。如2008年上海市高考作文试题,请以“他们”为题写一篇作文。可一些考生在没有认真读题的情况下,误认为是一道话题作文,于是以《他们,我心中的骄傲》《抗震英雄》《他们踏上不归路》等为题写作,
项目化学习是学生在复杂、真实问题的驱动下,规划和实施项目的任务过程。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生掌握了所需的知识和技能。项目化学习以学生为中心,在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能动性,获得新知。  研究型课程是高中课程体系中一部分。在研究型课程中,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与传统课程相比,研究型课程更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和学习方法、研究思维的培养。那么,项目化学习如何在高中研究
车间驻村、居家就业、群众脱贫、集体增收,这是李玉如在解决小农户就业,助力乡村振兴探索出的“董口特色”。  李玉如,山东省鄄城县董口镇党委书记,作为全国脱贫攻坚创新奖获得者、扶贫车间创始人,他立足董口镇深度贫困现状,将村小学旧址和闲置民宅等废弃场所改造成扶贫车间,吸引发制品、服装加工、户外家具、电子配件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车间“放活儿”,吸纳2000余名贫困人口,辐射带动5000余名当地群众稳定就业。
抗疫期间,全国中小学、幼儿园延迟开学,但“停课不停学”,网课成为中小学生居家学习的主要方式。  很多问题随之而来,在一些城市学生疯狂吐槽网课的同时,一些农村学生却在到处找网络信号。虽然有的农村地区采用了电视教学,甚至用大喇叭空中教学方式来弥补网络不足的问题,但数字鸿沟的存在依然值得重视。  事实上,农村网课的窘境不只是疫情当前的问题,也是农村教育信息化的一道坎,迈过去了可以极大地缓解农村师资不足等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1]这对中学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培育提出了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于历史课堂教学的规约,兼具人文教育与史料价值功能的文学作品为其提供了媒介。  优秀文学作品应是社会价值与审美价值的统一,其审美价值取决于文学本身的特性,而社会价值又
歷史教育的价值是历史教育学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人类在产生之后就不断尝试认识自我,形成各种丰富的人学思想。本文试图从人学视阈,对历史教育价值进行初步的讨论。  一、个体之人:自我认同  人学理论认为,人首先是作为具有个性的独立个体而存在着,“人是特殊的个体,并且正是人的特殊性使人成为一个个体,成为现实的、单个的社会存在物”。[1]作为个体之人的学生具有知识、能力和情感多方面的发展需求,但自我认同无
【考点阐释】  高考文言文的考点要求,是能够阅读浅易的文言文,从历年的命题来看,主要是人物传记的阅读理解,传承古人的优秀品质,是文化传承最重要的内容。而从历年高考选择的人物来看,不外乎是表现其“忠、孝、仁、义、礼、智、信、勇”的品质。而在对人物品质的评价考查上往往采用“筛选文中的信息”作为考查方式,它包括两道选择题,一是对人物性格和人品的考查,二是对人物所做的事件以及功绩的评说。  这两个考点,考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新课标、新高考改革的不断推进,学科核心素养已成为教育改革的核心,也越来越被广大教师接受和推崇,作为中学教育的最后一站——高考,也越来越注重核心素养的考查。而作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统领,唯物史观更是中学阶段教学和考试考查的重中之重。这一点在近年的高考试题中体现极为明显,2018年高考全国卷文综Ⅱ卷32题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唯物史观在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的统领地位体现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