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调查统计,目前的中学生大多数都不喜欢阅读数学书,一是觉得数学书上的概念枯燥乏味,没有诗情画意,不能引人入胜;二是觉得数学语言、数学词汇障碍多,读不懂;三是认为学数学无非就是做题,所以数学课本仅作为抄习题和练习之用。这些误区的出现究其原因还是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方面不够重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读书方法所致。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一个人不可能终身依靠教师,教师“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所以对我们教师而言,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会学。学生要学会学习首先就得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而良好的阅读习惯是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中最基础的环节。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说过:“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
一、阅读方法的种类
读书大致分三种方法:粗读,精读和串读。所谓粗读,是指粗略浏览教材的枝干,并能粗略掌握每一章节知识的概貌以及重难点。精读是指结合辅导资料,对教材进行逐字逐句地仔细研读,搞清楚各个概念、原则、特点的含义。精读主要有三个任务:1.找到要点。在阅读中,要努力剔除那些非基本文字。这里所说的非基本文字,包括事例、对概念的说明以及上下关联段落等。将它们剔除,剩下的就是主要知识点。2.攻破难点。在要点中必然有些知识点,或者由于内容深奥,或者由于学生不具备相关学术背景而看不懂,这就是难点,需要学生采用查阅参考资料、请教良师益友等方法加以各个击破。只有攻破了难点,学生的整个知识链才能完整。3.细化脉络。在掌握基本知识点的基础上,把各个知识点串连起来,形成层次分明、系统有序的网络树。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把书读薄”。 串读是指对照教材目录总结每一章节包含哪些知识点,并将各个知识点由简到繁不断推演构建成知识网络,随着学习的深入,每个知识点在整个网络中的位置、重要程度以及它与其它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就会逐渐明了起来,最终达到只看目录就可以联想到整本书的知识要点。这也就是“把书读厚”。教师应在指导学生读书的过程中恰当地使用各种方法。
二、如何引导学生阅读
(一)对教材的阅读
1.在传授新课之前,我们应该要求学生进行讲前预习,也就是粗读教材。讲前预习可以不用要求太高,也可指定范围,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对教师所要讲的内容大体了解,将难懂的地方用铅笔做上记号,以便教师讲授时,集中精力听讲。
2.在讲解新课的过程中,我们更应该留出时间给学生读书。特别是对一些概念,法则更是要求逐字逐句地仔细研读,边讲解边对照课本,引导学生仔细推敲每一个重要字词的意义和内涵。遇到那些难懂的,容易混淆的,生僻的数学术语、数学名词和数学符号,还要帮助学生认真辨析。如:“提高了”和“提高到”,“都不”和“不都”,“或”和“且”,“当”、“仅当”和“当且仅当”,“有”、“仅有”和“有且仅有”,“至少”和“至多”,“不超过”和“不低于”等。对难懂的长句子还要帮助学生找出句子的主要成份和附加成份。还可引导学生把数学语言翻译成数学式子,或把数学式子用数学语言叙述。促进学生数学语言的内化,充分挖掘知识的实质。
3.新授结束后,学生作业前,教师还要留时间让学生阅读课本,整理这节课的内容,消化所学的知识,这一环节不可忽视。讲后阅读重点放在独立思考上,根据课堂讲授与书本内容两相对照,弄通、弄懂各种数学概念,该识记的定义、定理、公式、性质,就要下功夫记。既要动脑子又要动手,重要的难懂的定理和例子,要亲自动笔推证和演算。通过讲后阅读还搞不懂的问题再用铅笔做记号,也可请同学或老师帮助解答。学生这时读书,正是他们自己开展摸索学习方法的契机。
4.每单元结束进行复习时,教师更要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数学课本,回顾、复习每一单元的知识,把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并要求学生写阶段学习小结,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充分发挥整理和复习的作用。
(二)对课外书籍的阅读
除了教材之外,还应引导学生阅读课外的数学书籍。特别是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应结合新教材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推荐大量数学史料书籍、数学名人传、数学期刊杂志、世界名题与趣题的简易读本等,供学生课外阅读。这些书籍凝聚了众多数学家、数学教育家及数学教育工作者多年的心血,是值得每一个人用心去阅读的。对于学生而言,要完全理解这些内容是不现实的,但读书的乐趣、良好数学修养的形成、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治学方法、尊重客观事实的态度及独立思考的习惯等,往往都蕴涵其中。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知识的增加,随着阅历的丰富,学生会逐渐体会到其中的丰富内涵,这将让学生感到数学不再“面目可憎”,从而愿学、乐学,会学,并受益终生。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可完成的,它需要坚持不懈地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和强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数学课堂教学的目标,也只有这样才会给学生架起通往实现美好目标的金桥!
一、阅读方法的种类
读书大致分三种方法:粗读,精读和串读。所谓粗读,是指粗略浏览教材的枝干,并能粗略掌握每一章节知识的概貌以及重难点。精读是指结合辅导资料,对教材进行逐字逐句地仔细研读,搞清楚各个概念、原则、特点的含义。精读主要有三个任务:1.找到要点。在阅读中,要努力剔除那些非基本文字。这里所说的非基本文字,包括事例、对概念的说明以及上下关联段落等。将它们剔除,剩下的就是主要知识点。2.攻破难点。在要点中必然有些知识点,或者由于内容深奥,或者由于学生不具备相关学术背景而看不懂,这就是难点,需要学生采用查阅参考资料、请教良师益友等方法加以各个击破。只有攻破了难点,学生的整个知识链才能完整。3.细化脉络。在掌握基本知识点的基础上,把各个知识点串连起来,形成层次分明、系统有序的网络树。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把书读薄”。 串读是指对照教材目录总结每一章节包含哪些知识点,并将各个知识点由简到繁不断推演构建成知识网络,随着学习的深入,每个知识点在整个网络中的位置、重要程度以及它与其它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就会逐渐明了起来,最终达到只看目录就可以联想到整本书的知识要点。这也就是“把书读厚”。教师应在指导学生读书的过程中恰当地使用各种方法。
二、如何引导学生阅读
(一)对教材的阅读
1.在传授新课之前,我们应该要求学生进行讲前预习,也就是粗读教材。讲前预习可以不用要求太高,也可指定范围,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对教师所要讲的内容大体了解,将难懂的地方用铅笔做上记号,以便教师讲授时,集中精力听讲。
2.在讲解新课的过程中,我们更应该留出时间给学生读书。特别是对一些概念,法则更是要求逐字逐句地仔细研读,边讲解边对照课本,引导学生仔细推敲每一个重要字词的意义和内涵。遇到那些难懂的,容易混淆的,生僻的数学术语、数学名词和数学符号,还要帮助学生认真辨析。如:“提高了”和“提高到”,“都不”和“不都”,“或”和“且”,“当”、“仅当”和“当且仅当”,“有”、“仅有”和“有且仅有”,“至少”和“至多”,“不超过”和“不低于”等。对难懂的长句子还要帮助学生找出句子的主要成份和附加成份。还可引导学生把数学语言翻译成数学式子,或把数学式子用数学语言叙述。促进学生数学语言的内化,充分挖掘知识的实质。
3.新授结束后,学生作业前,教师还要留时间让学生阅读课本,整理这节课的内容,消化所学的知识,这一环节不可忽视。讲后阅读重点放在独立思考上,根据课堂讲授与书本内容两相对照,弄通、弄懂各种数学概念,该识记的定义、定理、公式、性质,就要下功夫记。既要动脑子又要动手,重要的难懂的定理和例子,要亲自动笔推证和演算。通过讲后阅读还搞不懂的问题再用铅笔做记号,也可请同学或老师帮助解答。学生这时读书,正是他们自己开展摸索学习方法的契机。
4.每单元结束进行复习时,教师更要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数学课本,回顾、复习每一单元的知识,把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并要求学生写阶段学习小结,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充分发挥整理和复习的作用。
(二)对课外书籍的阅读
除了教材之外,还应引导学生阅读课外的数学书籍。特别是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应结合新教材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推荐大量数学史料书籍、数学名人传、数学期刊杂志、世界名题与趣题的简易读本等,供学生课外阅读。这些书籍凝聚了众多数学家、数学教育家及数学教育工作者多年的心血,是值得每一个人用心去阅读的。对于学生而言,要完全理解这些内容是不现实的,但读书的乐趣、良好数学修养的形成、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治学方法、尊重客观事实的态度及独立思考的习惯等,往往都蕴涵其中。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知识的增加,随着阅历的丰富,学生会逐渐体会到其中的丰富内涵,这将让学生感到数学不再“面目可憎”,从而愿学、乐学,会学,并受益终生。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可完成的,它需要坚持不懈地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和强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数学课堂教学的目标,也只有这样才会给学生架起通往实现美好目标的金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