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荫真的“跑”了

来源 :动漫界·幼教365(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genso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生活处处皆学问。教师要善于把握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契机,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最终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一、树荫会不会“跑”
  (一)幼儿对“树荫”的理解
  中班幼儿对许多自然现象兴趣浓厚。一日,我与他们分享了绘本故事《树荫》,令我深感意外的是,孩子们对“树荫”的理解五花八门,还引发了一场小小的争论。
  树荫
  火辣辣的太阳,凉爽爽的树荫。小熊躺在树荫下,睡得又香又甜。突然,他被火辣辣的东西烫醒了。小熊跳起来,揉揉眼睛一看:哟,树荫跑开了。“谁在开玩笑?”小熊很生气,他问小树。小树说:“我不知道!”他问小鸟。小鸟说:“我没看见!”一只小狗跑来,小熊又问小狗,小狗说:“你自己想想!”
  小熊抬头望望太阳,太阳嘻嘻笑,小熊又低头望望树荫,树荫跑到另一边去了。小熊拍拍脑袋:“噢,我知道了,是太阳在开玩笑!”
  小熊找来木桩,找来绳子……他要把树荫牢牢钉住,牢牢捆住。小熊又躺在树荫里,睡得又香又甜。
  教师:“小熊找来木桩,找来绳子……他要把树荫牢牢钉住,牢牢捆住。小朋友们,小熊能把树荫牢牢钉住,牢牢捆住吗?”
  幼儿A:“应该可以的吧,我看小熊多用点力气,使劲儿敲就能捆住了。”
  幼儿B:“我看不能,这木桩太矮了。”
  幼儿C:“绳子可能也不牢,捆不住的!
  幼儿D:“能!树荫又没有脚,它能跑到哪儿去啊?”
  幼儿E:“会跑的,太阳一动树荫不就跑了吗?”
  ……
  (二)分析与反思
  绘本故事引发了幼儿极大的兴趣,他们各抒己见,七嘴八舌地争论不休。我本以为中班幼儿的认知经验逐渐丰富,他们会理解“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树荫也会随之移动”这一自然现象,然而,幼儿天真、童稚的想法,远远出乎我的意料。听着他们的争论,我似乎也“不能”确定绳子和桩子到底能不能帮助小熊捆住树荫。于是,我决定帮助幼儿与树荫来一次“亲密接触”,让他们亲身体验、感知树荫的变化,真正了解“光与影”的自然现象。
  二、与树荫初次“接触”
  (一)“太阳跑哪儿去了”
  带着疑问,我们开始了与树荫的“亲密接触”之旅。午餐后,我提议大家在散步时找一找树荫。幼儿园操场的围墙边有一棵高大的枇杷树。火热的太阳当空照,孩子们都躲在树荫下乘凉,有的幼儿模仿着故事中小熊的样子,在树荫下“睡大觉”。
  为了引导大家观察树荫,我故意问道:“树荫下面真凉爽!咦,太阳跑哪儿去了?”孩子们纷纷抬头寻找,然后指着大树上方说:“太阳在那儿,在大树上面呢。”“我怎么看不见太阳呢?”我进一步提问,试图让幼儿观察“大树挡住了太阳光才会有树荫”这一自然现象。“因为大树遮住了太阳,我们才看不见啊!”涛涛最快发现了这个秘密,我微笑着向他竖起了大拇指。“你们看,我们头顶的树叶很多,把太阳挡住了。”小炎似乎也明白了。“树叶挡住的地方,我们就看不见太阳,哈哈,我在树叶的缝隙里还能看见太阳呢!”磊磊十分得意地说出自己的新发现。小慧走出树荫,站到阳光下,抬头望向天空,随即用一只手遮住自己的眼睛喊:“我站在树荫外就能看到太阳啦!就是太刺眼了。”其他孩子见状,也纷纷站在阳光下寻找太阳。一会儿的工夫,大家都嚷嚷着“太热啦”“太刺眼”,迅速躲回了树荫下。
  (二)“树荫会不会‘跑’”
  “在树荫下睡一觉可真舒服呀,可是,这树荫会不会‘跑’呢?”我趁此良机将问题抛给幼儿。小宇说:“不会吧,我们刚才来的时候树荫在这儿,现在它还在这儿啊。”小镇猜测:“我觉得可能会,太阳会下山的啊,太阳下山的时候,树荫就跑了。”涵涵说:“树荫不会跑的,大树在这儿又不动,树荫怎么会跑呢?”炎炎猜测:“太阳会动的,太阳跑了树荫就不在这儿了。”
  “那我们怎么知道这个树荫有没有跑呢?”我试图激发幼儿深入探索的兴趣。大家集思广益:“拍个照片吧”“把树荫画下来”“围着树荫做记号”……孩子们的回答让我倍感欣喜,我提议:“要不,我们就来把树荫画下来,做个记号,等我们午睡醒来后,再来看看树荫到底会不会跑,怎么样?”孩子们认同了我的提议,我们一起找来一些红色粉笔,沿着树荫的轮廓画了起来。
  (三)分析与反思
  在绘本故事的影响下,孩子们对树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散步时圆了自己的“探索梦”。他们与树荫的第一次“亲密接触”虽然只是浅显地观察,但在我的追问和引导下,孩子们的关注点从“寻找太阳”逐渐过渡到“树荫会不会‘跑’”这一话题,并且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探究方法。我一次次追问,激发孩子们逐步深入地思考与探索,描画树荫的轮廓又为之后的观察与验证奠定了基础。
  三、再次“拜访”树荫
  (一)“树荫‘跑’了吗”
  午睡后,孩子们迫不及待地要去操场看一看树荫“跑”了吗。他们边观察边猜测,幸幸远远望去说道:“没有跑,树荫还在那儿。”芬芬走近了说道:“我觉得它跑了,好像跟原来不太一样了。你们快来看呀!”其他小朋友也都好奇地跑过去,仔细查看地上记号,大家发现:树荫的位置的确和原来不一样了。
  我们手拉着手围站在记号线上,大部分孩子都站在了阳光下,只有少数几个孩子还在树荫里。大家纷纷说道:“哈哈,树荫真的跑了!”“树荫跑旁边去了。”还站在树荫下的涵涵说:“我这儿的树荫就没有跑。”镇镇反驳道:“不,你那儿的树荫也跑了,形状都不一样了。”
  (二)给太阳“定位”
  为了帮助孩子们了解树荫“跑”的规律,我鼓励大家躲在新的树荫下,问道:“太阳现在又在哪里呢?”凡凡举起两只手,比画着说:“太阳还在树上面,但它原来在我右手边,现在到我左手这边了。”其他幼儿也纷纷用自己的方法尝试着重新给太阳“定位”。炎炎感叹道:“原来真的是太阳和小熊开玩笑,太阳跑树荫也会跑啊!”为了进一步“追踪”树荫,我鼓励孩子们用蓝色粉笔给新的树荫做记号,大家约定:离园前再来看看树荫还会“跑”到哪里。
  (三)分析与反思
  孩子们通过观察此前留下的标记,直观形象地发现了树荫的变化。这时,我又试图引导幼儿透过看太阳和树荫的位置变化,思考树荫会“跑”的秘密。为了进一步帮助幼儿验证太阳和树荫之间的联系,我们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做了第二次标记。“树荫还会往哪里跑?太阳又会往哪里跑?”我给幼儿留下悬念,吸引他们进一步观察、探索。
  四、与树荫“拥抱”
  (一)“树荫在墙上”
  离园前,我们如约来到操场探寻树荫的踪迹。孩子们惊讶地喊道:“树荫消失了,天哪,这下树荫真跑走了!”我们两次标记的红蓝记号都暴露在夕阳下。过了一会儿,承承欢呼道:“树荫在墙上!”孩子们趴在墙上,开心地与树荫“拥抱”。
  “树荫怎么会跑到墙上呢?”我很“纳闷”。“太阳跑了,墙上这个地方就被树挡住了呗!”孩子们自主发现了树荫“跑”的秘密。“那小熊用木桩和绳子,能把树荫牢牢钉住,牢牢捆住吗?”我借机抛出绘本故事中的问题。“不能不能,太阳在天上一‘跑’,地上的树荫也会‘跑’的。天上的太阳捆不住,地上树荫也是钉不住的。”
  (二)分析与反思
  随后,为了帮助孩子在生活和游戏中直观形象地理解抽象的“光与影”,我在一日活动中创设教育环境,带领孩子们继续观察、探索了更多物体的影子,例如:蹦床的影子在哪里,滑梯的影子又有什么变化,等等。幼儿在豐富的生活体验中,不仅真切地理解了影子变化的自然规律,还激发了积极探索的学习态度。
  这是一场以绘本故事《树荫》为载体的体验式阅读活动。通过三次直观地观察、现场体验和两次记录,孩子们了解了树荫会“跑”的秘密,深刻地理解了故事的内涵。体验式绘本阅读活动应该与幼儿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融入游戏精神,集游戏性、过程性、动态性和情境性于一体,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获取有益经验。
其他文献
关于汉字的起源现有5种说法,其一便是'图画说'。'书画同源'是我国书画史上对书法与中国画关系的提炼。汉字'六书'中,其中一点就是'象形',南
中国传统造物观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追求人与自然的结合之美,这些都对我们当代的产品设计有着深远远的影响,随着人们审美观念及产品体验意识的不断提升,企业开始更加重视产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大,特别是中专学院的计算机网络课程。目前,为了有效提高中专生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掌握程度,已逐步将仿真技术
找着北《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艺术——3~4岁幼儿经常自哼自唱或模仿有趣的动作、表情和声调。核心素养:健康生活。给把力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是音乐的容貌。
日前,宁夏重新修订印发了《宁夏回族自治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开学时间,为妥善解决2016年秋生报考条件规定(修订稿)》,新修订的报考条件从2016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开始执行.由
碳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的研究方兴未艾。本文结合近年来对碳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的研究,对电阻(率)测试方法、渗滤阈值、物理性能、电性能的稳定性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得到了一些相关
教育部网站消息 教育部等三部委近日联合发布的公告显示,2015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为36 129.19亿元,比上年增长10.13%;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29 221.45亿元,比上年增长10.60%。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为4.26%,比上年增加了0.16个百分点,这是2012年实现4%目标以来,连续第四年超过4%。  教育部、国家统计局与财政部发布的《关于2015年全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