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职学校新教师专业素养悬殊大,所处发展阶段不同,心理需要也充满差异。学校只有了解他们的需求,采取适当的培养策略,才能激发他们的成长动力,实现自主发展。
关键词: 新教师;需要层次;分层培养
【中图分类号】 G45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15-0185-01
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划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他认为,人的所有行为都是有意义的,都有其特殊的目标,这种目标源于我们的需要。
从中职学校教师成长的过程看,我们可以粗略的把教师专业成长分为适应阶段、发展阶段、成熟阶段、创新阶段等四个阶段。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心理需要也充满差异。因此,在引领新教师成长的过程中,学校只有根据他们所处的发展阶段,了解他们的需求,分层培养,才能让每位新教师在各自的轨道上自觉、主动地成长。
一、适应阶段(0-3年)
新教师刚迈上工作岗位,有了固定的收入,基本生理需要获得了满足。在新老教师的教学熟练对比中、在学生培养质量的压力下,他们面临工作上延迟转正或解聘。因此,处在这一阶段的新教师需要获得工作上的安全感,也具有强烈的归属和爱的需求。围绕本阶段新教师的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可采取以下培养措施:
1.师徒结对指导。给新教师选派指导教师,签订“传帮带活动协议”,明确双方的责、权、利。让新教师在指导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学习《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常规》,实现所学知识与教学实践的有机结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自然转化,尽快适应教师的角色要求,掌握教学的基本方法,增强工作的信心。
2.制定发展规划。组织新教师学习《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学习《犍为县新教师培养考核量化表》,让新教师明确目标、理解要求,从而制定“个人三年发展规划”。积极应对第一年转正定级考核、第二三年跟踪考核,实现工作的安全。
3.组成团队发展。新教师团队由全校新教师组成,团队建有学习QQ群、“我们的教育故事”公共博客等,学校为他们组织团队引领活动、自主研修活动和专业技能比武活动、成长行为评价活动,新教师通过参加专题培训活动、专题阅读活动,反思交流活动等,一方面达到专业素养的提升,另一方面也迅速找到工作上的伙伴、生活上的朋友,从而获得归属感和爱的需求。
二、发展阶段(4-6年)
通过3年的教学磨练,教师对教材的知识体系和专业的技术结构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同时对教学、实训的过程有了清晰的认识,由此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在该阶段,新教师迫切希望自己在教育教学上有一番建树,从而得到学生、同事、领导的尊重。围绕本阶段新教师获得尊重的需要,可采取以下培养措施:
1.制定发展规划。引导新教师总结前三年成长经历,进行自我分析,制定第二个“三年成长规划”,明确发展目标,扬长避补短。
2.开展学习交流。在新教师团队内开展专题培训活动、专题阅读活动、专题团队活动,同时还让他们参加各种教学研讨会,给他们创造新方法的途径。努力充实和职业教育相关的知识,提高教学能力与理论素养,帮助他们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教学体系。
3.适时增加压力。要求他们担任班主任,独立进行班级管理,要求他们开展教学示范、开展小课题研究、开展一师一擅长活动,组织他们参加学术交流活动、专业技能比武活动,促进他们在教育、教学、技能实训各方面脱颖而出。由此获得学生、同事、领导的尊重,而更加主动地步入专业快速发展的良性循环。
三、成熟阶段(7-10年)
在适应、发展阶段的基础上,多数教师已经在教育教学上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成绩,不管是物质上还是来自精神的方面所获得的满足都比较充实。这个阶段的教师,会因为个人职业的理想和发展需求,对教学工作表现出极大热情,希望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实现自我价值。围绕新教师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可采取以下培养措施:
1.重视自主研修。引导他们主动学习现代职教理论,创造条件,让他们参加更高层次的职业培训和进修,强化一师一擅长活动,进一步提高他们个性化的专业技能。
2.强化教研科研。强化他们在新教师团队中的反思交流作用,引导他们总结教育教学经验,开展经验交流。让他们负责专题教研活动、开展课题研究活动,促使他们不断地主动寻找新的方法来丰富教学活动,逐步形成自身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
3.展示专业风采。引导他们参评“骨干教师”、“教学能手”、“技术能手”,将他们树立成教育教学工作的典范,挖掘他们的潜力。派他们参加各类比赛、科研成果评选、组织开展新教师专业成长展,让一个个耀眼的教育教学成果充实其工作的满足感,实现他们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自我价值。
四、创新阶段(10年以后)
在近10年的教学生涯中,教师的经验和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无论班主任工作、学科教学、技能指导,都成为学校的骨干,需要的是在更广的层面获得业界的尊重和认可。围绕本阶段较高的心理需求,可采取以下培养措施:
1.承担指导任务。派他们独立指导新教师专业成长,承担新教师“传帮带”工作,承担新教师的专题培训、指导新教师的专题活动,迫使他们反思自己教学历程、总结自己教学经验,同时积极尝试教学创新,不断追寻符合自身个性特色的教学风格。
2.主持教育科研。只有教育科研才能实现经验型教师向学者型教师的转变,这一阶段,学校要给他们压上研究的担子,让他们主持课题,潜心研究,形成可以用于指导实践的研究成果,实现由实践经验的總结到教育教学理论的创新。
3.搭建更大舞台。只有走出学校,进入更广阔的天地,才能扩大成功教师的专业影响力,从而提升他们的教育境界,持续激励他们对教育的研究和教学的创新。这一阶段,学校一方面要让他们参与专业、学科建设、课程改革,依靠他们的知识和才干,实现学校的内涵发展。另一方面也要将他们推向区域职教系统,让他们参加区域教研和技能比武,进一步扩大他们教育个性的影响力,在更广的层面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让他们形成终身发展的职教情怀。
总之,新教师的成长是伴随着需求层次递增的发展过程,只有分析新教师的心理需求,分阶段采取适当措施,落实分类培养,才能让每一位新教师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激情工作,主动提升,真真切切地享受专业成长带给他职业内在的尊严与幸福,谱写教育生涯的成功篇章。
参考文献
[1] 刘林.浅谈中职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段目标
[2] 廖华.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对教师成长过程动力的分析.(http://www.njliaohua.com/lhd_41lu34tt9g4oweh0pis9_1.html)
关键词: 新教师;需要层次;分层培养
【中图分类号】 G45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15-0185-01
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划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他认为,人的所有行为都是有意义的,都有其特殊的目标,这种目标源于我们的需要。
从中职学校教师成长的过程看,我们可以粗略的把教师专业成长分为适应阶段、发展阶段、成熟阶段、创新阶段等四个阶段。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心理需要也充满差异。因此,在引领新教师成长的过程中,学校只有根据他们所处的发展阶段,了解他们的需求,分层培养,才能让每位新教师在各自的轨道上自觉、主动地成长。
一、适应阶段(0-3年)
新教师刚迈上工作岗位,有了固定的收入,基本生理需要获得了满足。在新老教师的教学熟练对比中、在学生培养质量的压力下,他们面临工作上延迟转正或解聘。因此,处在这一阶段的新教师需要获得工作上的安全感,也具有强烈的归属和爱的需求。围绕本阶段新教师的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可采取以下培养措施:
1.师徒结对指导。给新教师选派指导教师,签订“传帮带活动协议”,明确双方的责、权、利。让新教师在指导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学习《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常规》,实现所学知识与教学实践的有机结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自然转化,尽快适应教师的角色要求,掌握教学的基本方法,增强工作的信心。
2.制定发展规划。组织新教师学习《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学习《犍为县新教师培养考核量化表》,让新教师明确目标、理解要求,从而制定“个人三年发展规划”。积极应对第一年转正定级考核、第二三年跟踪考核,实现工作的安全。
3.组成团队发展。新教师团队由全校新教师组成,团队建有学习QQ群、“我们的教育故事”公共博客等,学校为他们组织团队引领活动、自主研修活动和专业技能比武活动、成长行为评价活动,新教师通过参加专题培训活动、专题阅读活动,反思交流活动等,一方面达到专业素养的提升,另一方面也迅速找到工作上的伙伴、生活上的朋友,从而获得归属感和爱的需求。
二、发展阶段(4-6年)
通过3年的教学磨练,教师对教材的知识体系和专业的技术结构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同时对教学、实训的过程有了清晰的认识,由此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在该阶段,新教师迫切希望自己在教育教学上有一番建树,从而得到学生、同事、领导的尊重。围绕本阶段新教师获得尊重的需要,可采取以下培养措施:
1.制定发展规划。引导新教师总结前三年成长经历,进行自我分析,制定第二个“三年成长规划”,明确发展目标,扬长避补短。
2.开展学习交流。在新教师团队内开展专题培训活动、专题阅读活动、专题团队活动,同时还让他们参加各种教学研讨会,给他们创造新方法的途径。努力充实和职业教育相关的知识,提高教学能力与理论素养,帮助他们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教学体系。
3.适时增加压力。要求他们担任班主任,独立进行班级管理,要求他们开展教学示范、开展小课题研究、开展一师一擅长活动,组织他们参加学术交流活动、专业技能比武活动,促进他们在教育、教学、技能实训各方面脱颖而出。由此获得学生、同事、领导的尊重,而更加主动地步入专业快速发展的良性循环。
三、成熟阶段(7-10年)
在适应、发展阶段的基础上,多数教师已经在教育教学上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成绩,不管是物质上还是来自精神的方面所获得的满足都比较充实。这个阶段的教师,会因为个人职业的理想和发展需求,对教学工作表现出极大热情,希望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实现自我价值。围绕新教师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可采取以下培养措施:
1.重视自主研修。引导他们主动学习现代职教理论,创造条件,让他们参加更高层次的职业培训和进修,强化一师一擅长活动,进一步提高他们个性化的专业技能。
2.强化教研科研。强化他们在新教师团队中的反思交流作用,引导他们总结教育教学经验,开展经验交流。让他们负责专题教研活动、开展课题研究活动,促使他们不断地主动寻找新的方法来丰富教学活动,逐步形成自身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
3.展示专业风采。引导他们参评“骨干教师”、“教学能手”、“技术能手”,将他们树立成教育教学工作的典范,挖掘他们的潜力。派他们参加各类比赛、科研成果评选、组织开展新教师专业成长展,让一个个耀眼的教育教学成果充实其工作的满足感,实现他们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自我价值。
四、创新阶段(10年以后)
在近10年的教学生涯中,教师的经验和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无论班主任工作、学科教学、技能指导,都成为学校的骨干,需要的是在更广的层面获得业界的尊重和认可。围绕本阶段较高的心理需求,可采取以下培养措施:
1.承担指导任务。派他们独立指导新教师专业成长,承担新教师“传帮带”工作,承担新教师的专题培训、指导新教师的专题活动,迫使他们反思自己教学历程、总结自己教学经验,同时积极尝试教学创新,不断追寻符合自身个性特色的教学风格。
2.主持教育科研。只有教育科研才能实现经验型教师向学者型教师的转变,这一阶段,学校要给他们压上研究的担子,让他们主持课题,潜心研究,形成可以用于指导实践的研究成果,实现由实践经验的總结到教育教学理论的创新。
3.搭建更大舞台。只有走出学校,进入更广阔的天地,才能扩大成功教师的专业影响力,从而提升他们的教育境界,持续激励他们对教育的研究和教学的创新。这一阶段,学校一方面要让他们参与专业、学科建设、课程改革,依靠他们的知识和才干,实现学校的内涵发展。另一方面也要将他们推向区域职教系统,让他们参加区域教研和技能比武,进一步扩大他们教育个性的影响力,在更广的层面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让他们形成终身发展的职教情怀。
总之,新教师的成长是伴随着需求层次递增的发展过程,只有分析新教师的心理需求,分阶段采取适当措施,落实分类培养,才能让每一位新教师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激情工作,主动提升,真真切切地享受专业成长带给他职业内在的尊严与幸福,谱写教育生涯的成功篇章。
参考文献
[1] 刘林.浅谈中职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段目标
[2] 廖华.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对教师成长过程动力的分析.(http://www.njliaohua.com/lhd_41lu34tt9g4oweh0pis9_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