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棘中怒放的玫瑰

来源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fs2453242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呼啸山庄》是19世纪英国作家与诗人艾米莉·勃朗特一生中唯一的一部小说。作为一位女性作家,她以独特的女性意识如实地刻画了女性形象。本文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角度出发,解构女主人公凯瑟琳的人物形象,解读作品中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从而窥见作者超前的女性意识,有助于更加深刻而全面地理解本作品的主题和内涵。
  关键词:荆棘;玫瑰;《呼啸山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中图分类号:I561.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2-0166-03
  一、引言
  艾米莉·勃朗特(1818-1848)是英国19世纪著名作家。在她短暂的一生中,没有创作出成千上万的小说作品,唯独发表于1847年的《呼啸山庄》是她流芳在世的杰作,虽然在刚问世之时几乎无人问津,受到很少人的关注。但后来却被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小说《呼啸山庄》具有主题模糊,叙述技巧特别,意象颇具哥特风格,故事情节扑朔迷离等一系列特征,世界上众多的评论家和研究者对其给予了很多的关注,也吸引了许多读者和评论家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和诠释它。一些学者从社会背景、伦理道德、宗教信仰、等级制度等方面对其进行研究;一些学者从作者的写作风格、创作技巧和所使用的语言等方面对其进行研究;还有一些学者从象征主义、女性主义、女性批评的视角对其进行研究。作为维多利亚时代的女性作家,艾米莉·勃朗特在《呼啸山庄》创作中多次进行了自然环境描写,尤其在小说女主人公的生活出现波折的时候,自然环境描写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及心理描写,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等都起到了烘托作用,这一切都表明作者深刻关注自然和女性命运。这恰巧和生态女性主义者所关注的主题相一致。故一些学者从作品中的环境描写来分析作者想要表达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其实,就小说中的女主人公凯瑟琳的人物形象刻画本身就渗透着很强的女性意识和生态女性主义思想。然而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出发,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对《呼啸山庄》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进行解读的很罕见。此文则从这一角度出发,通过解构凯瑟琳在人生历程中的形象特征来挖掘小说中作者有意识或无意识运用的生态女性主义要素,揭示作品中所体现的很强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和思想内涵。
  二、生态女性主义
  “生态女性主义”一词由法国女性主义者弗朗索瓦.德.奥波尼在1974年首次提出,代表妇女解放运动和生态运动的结合体。其主要观点是:一直以来“在男权中心主义的视野中”自然的地位类似于女性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两者相互隐喻:尽管自然与女性都因孕育功能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在以二元对立为思维模式的男权社会中,自然和女性都是被压迫的对象[1]。有压迫就得反抗,就得争取平等,就得建立和谐。因此生态女性主义者倡导建立一个两性和谐、物种平等、人类社会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的社会[2]。其理论旨在解放妇女与自然,并围绕自然、女性、发展等主题批判了父权制的统治和压迫,进而高扬女性文化、女性原则对解决生态问题的作用[3]。
  《呼啸山庄》的作者以超前的女性意识形象地刻画了女主人公在“二元对立”和“父权”制社会中的女性形象,反映出她对父权制统治及压迫的批判,也说明了对自然,女性的关怀,指明了生态女性主义的主题和关注的焦点,蕴含着吩咐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解读这些思想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
  三、《呼啸山庄》中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呼啸山庄》中的女主人公凯瑟琳具有双重性格特征,一方面她不受“父权制”的社会时代背景和家庭家长的约束,有着叛逆的性格特征,另一方面她又和众人一样,遵循着自然规律,大胆追求自己的自由和向往的爱情,富有浪漫主义色彩,解构她的人物形象特征,多处渗透着浓厚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体现作者很强的女性意识和女权思想。下面从女性与自然的生存状态,女性与自然的交融以及女性在自然中抗争三个方面解读《呼啸山庄》中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
  (一)带刺的玫瑰——女性与自然的生存状态
  生活在荒原上的凯瑟琳具有一点野性,不受礼仪,规矩的约束,沉浸在自己理想的儿童王国里,每天她都淘气、纠缠不休,喜欢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对他人也有一定的好奇心,趁着别人不留意的时候,总喜欢捉弄人。家里的管家,仆人都知道她的秉性,可又那她没办法。就连爱他的父亲也无奈地问她“难道你就不能成为一个好姑娘吗?”这样的问题,而她的回答“难道你就不能成为一个好男人吗?”让父亲无可奈何,可见她的淘气让人到了几乎无法忍受的地步。可是他可爱的小脸和甜甜的微笑又透着儿童的稚气。淘气与可爱是天下儿童共有的特性,凯瑟琳也不例外,处于童年时期的她依然不失童真的本性。这充分说明了作者尊崇自然生存状态。自然规律神圣不可侵犯,她的淘气,她的可爱是小孩子生存的自然状态。这说明作者无形之中想要表的生态思想就是要推崇万物的自然状态,遵循自然规律。
  童年时期的凯瑟琳不仅顽皮、淘气,而且脾气也很古怪。父亲从外地回来,她想要的礼物不是一般女孩子想要的糖果、洋娃娃、毛绒玩具或漂亮的新衣服而是马鞭。马鞭,众所周知,本是一种骑马的辅助工具,用它来驱使马匹按照驾驭者的意愿完成各种行为动作。但它给人的意识形态就是权利和控制力,童年时期的凯瑟琳就喜欢发号施令,喜欢控制别人,连和父亲捡来的弃儿希斯克厉夫做游戏时都扮演主人发号施令与仆人完成她的意愿这样的角色。所有这一切都暗示着人类对自然的控制和占有欲望。自然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但又贪婪地想去控制它占有它,这就是人类和自然基本的生存状态之体现同时也体现着一定的女权主义思想。
  此外,作者在对她和同伴相处的过程中所用的形象的比喻也说明了作者强烈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她去画眉山庄的日子里,她虽然和林顿家的兄妹俩相处的很好,但不是她改变了自己的本性的缘故。就如作者说的“并不是这根刺条子(指凯瑟琳)弯下身去俯就两棵忍冬(林顿及其妹妹),而是那两棵忍冬簇拥着这根刺条子,一个是傲然挺立,另外两个都是俯首听命”[4]。在这句话中,作者把“凯瑟琳”比作“刺条子”把他的同伴比作“忍冬”,这些都是大自然中的生物,这样形象的比喻实质上反映着作者对女性与大自然的关注。同时也体现出二者的本质特征。“借喻”修辞的使用,形象生动,意味深长。“刺条子”这一看似很平常的称呼却能反应所指人物的实质性特征。从外型上来看,修长的身躯布满尖刺,给人留下窈窕淑女般的印象;但又给人一种“欲迎又拒”的感觉。凯瑟琳就是一根“刺条子”,作者使用借喻这种修辞手法,一方面说明女主人公娇媚纯情,绚丽动人,另一方面又暗示出她与众不同,她不像其他女孩子那样俯首帖耳,循规蹈矩,并且也不能默默地受人压迫和凌辱,遭到攻击绝对就要反抗。“刺条子”是她的代名词,更确切的讲,此时的凯瑟琳就是一朵“带刺”的玫瑰。在希腊神话中,玫瑰既是美神的化身,又溶进了爱神的鲜血,它集爱与美于一身。故从内涵上来讲她是爱情、和平、友谊、勇气和献身精神的化身。所以,从凯瑟琳与生俱来的性格特征和童年时期的行为举止,不难看出,作者在无意识之中渗透着很强的生态意识也暗示着对女性和自然的关注。   (二)争奇斗艳的玫瑰——女性与自然的交融
  童年时期的凯瑟琳,一有机会就去荒原,并和父亲捡来的弃儿希斯克利夫成为亲密无间的朋友,荒原是他们快乐的王国,在那里他们嬉笑,他们奔跑,他们追逐;他们欢笑;欢快的笑声荡漾在荒原上,随风飘远。每当他们收到凌虐和打击,每当情绪低落,他们都会不顾一切地奔向荒原,投向大自然的怀抱,在荒原上呼吸大自然清新的空气,聆听大自然纯真的万物之音,释放心底的压抑与郁闷,向大自然诉诸衷肠。他们迷恋大自然,和山庄内压抑的氛围形成鲜明的对比,这说明大自然是人类心灵的避难所和栖息地。
  随着时间的流失,凯瑟琳从一个不听话,任性而且倔傲的小女孩成长为美丽的少女。她和希斯克利夫也由“青梅竹马”般的朋友成为热恋中的恋人,每当对方收到伤害,她都非常难过,并将自己流血的心灵抛向能给予她慰藉的大自然。在希思克利夫出走的夜晚,凯瑟琳陷入异常的痛苦和深刻的悔恨之中而不能自拔,唯一做的就是将自己置身于大自然,向大自然倾诉她内心的伤痛。和人类息息相通的大自然,似乎很理解她的心思,也如同凯瑟琳一样,雷声大发,哗啦啦的大雨点在她四周溅洒。而凯瑟琳对这一切无暇顾及,不戴帽子也不围披肩,一直待在外面,任凭雨水冲刷她的全身。似乎渴望这荒原上的暴风雨来的更加猛烈些才能减轻她内心的痛苦和创伤,才能抚慰她破碎的心。这充分说明大自然和女性心有灵犀,大自然也和人类相互交融,亲密无间。
  同时,少女时期的凯瑟琳开始追求完美。她和希斯克利夫不经意间窥到了邻居画眉山庄林顿家祥和而其乐融融的一幕。在画眉山庄居住的五个星期里,凯瑟琳享受了和自家不一样的生活。凯瑟琳面对不一样的生活情景,她的价值观开始发生变化。她发现自己粗野的性格和林顿家的兄妹大不一样,和这个祥和的家庭好不相称。她开始注意自己的言行从而试着改变自己。五个星期的日子里,她的嫂子经常去看她,给她带去漂亮的衣服告诉她要注意打扮自己。逐渐地,在周围环境的熏陶下,她的潜意识里想要摆脱以前那个毛手毛脚,野性十足的野姑娘形象。她想要成为和画眉山庄的氛围相和谐的淑女,想要成为一个让人尊敬而且让人爱慕的千金小姐。五个星期过后,当她返回呼啸山庄的时候,大家看到的是一个漂漂亮亮,穿戴讲究的淑女。居然还对希斯克利夫说:“你只不过看上去有点怪怪的,仅此而已。你真脏!”[5]并不大放心地看了看自己抓过希斯克利夫后手和新衣服。此时的她就像一朵含苞预放的玫瑰。这一切都说明,自然环境,文明社会对人有极大的影响,人们要和自然环境,文明社会相辅相成。
  (三)怒放的玫瑰——女性在自然中抗争
  生态女性主义认为, 女性与自然之间内在的认同关系不仅表现在女性与自然之间的和谐融合, 也表现在女性和自然在“二元对立”的“父权”社会中的失语与异化[6]。《呼啸山庄》中大自然为女主人公发泄自己的情思搭建了平台,为她的心灵提供了归宿。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增强了她对“父权”社会中被“异化”身份的质疑和对“异己”力量的抗争。
  童年时期的凯瑟琳就不受约束,不顾父亲的训导,桀骜不驯,任性倔强。在“父权”制社会和男性与女性,人类与自然“二元”对立的大背景下,女性应该是处于受压迫,受男性摆布的状态。可是,年幼的凯瑟琳就是不愿意遵循这一传统的自然规律,也不受传统观念的约束。父亲是家里的权威,可是凯瑟琳既不怕他也不听他的话,反而故意激怒他以此来获得自己想要的乐趣。哥哥亨德雷非常讨厌父亲捡来的希斯克利夫,也很嫉妒父亲给予他的爱,所以,处处和他作对,时时想控制他,欺负他。可凯瑟琳偏偏就喜欢他,并与他坠入爱河。每当看到哥哥欺负希斯克利夫,她就用她自己的小马鞭抽打他。父亲去世之后,亨德雷成为了家里得的主人,他费尽心思虐待希斯克利夫。此时,凯瑟琳勇敢地站出来和希斯克利夫统一战线来反抗,她俩的感情也从共同反抗中萌生。这一切都说明凯瑟琳不喜欢父权社会给予女性的传统角色也说明她对“父权”制这一自然社会制度的愤怒与反抗。
  凯瑟琳对社会环境的抗争还表现在她对宗教权威的反抗。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宗教观念在人们的心目中根深蒂固。可凯瑟琳从小就不读圣经。父亲下葬后,成为呼啸山庄新主人的亨德利自己就开始不读圣经,可是还强迫凯瑟琳读圣经并做祷告,压根就不相信圣经宣扬的思想和观点的凯瑟琳,对圣经中提倡的“男尊女卑”,“女性隶属被男性统治”诸如此类的观点深恶痛绝,居然狠狠地把圣经扔进了狗窝,而自己也跑去户外呼吸大自然清新的空气。这是她对传统女性形象反驳和挑战的体现,她是极具女权意识的新女性代表。
  此外,凯瑟琳追求自由,浪漫的爱情。她不堪忍受自己的哥哥对自己和希斯克利夫的压迫与侮辱,想把自己对“二元对立”和“父权”社会的抗争进行到底。她决定扭转这一切,不顾自己伦理道德的背叛,毅然决定嫁给画眉山庄的埃德加.林顿,并想在自己解脱哥哥的控制下,利用埃德加的财富帮助心爱的希斯克利夫也脱离苦海。婚后的凯瑟琳依然保持着与身俱来的性格特征,并没有对自己的丈夫言听计从,百依百顺,依然保持了自己相对独立的主体地位。可是,林顿家丰厚的家业只能满足凯瑟琳物质上的需求,而不能给她想要的完美爱情。几年后,她心爱的希斯克利夫的归来,最终使她的内心再次掀起波浪。她想追求完美,想操控他与两个男人之间的关系,想让埃德加和希斯克利夫和平相处,此时的她就是一朵怒放的玫瑰。凯瑟琳在一生中都表现出她作为成熟女性的主体意识和勇敢独立的品质,她的行为是对父权制文化和社会的挑战与反抗。她的反抗总是和大自然为伴,她总是采取向大自然倾诉并回归自然的办法。只要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她的一切烦恼都随荒原上呼啸的风而去。这种和自然共存亡的思想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蕴。
  四、结语
  翻开《呼啸山庄》的画卷,展现女主人公凯瑟琳一生的经历,不觉让人惋惜又让人振奋。儿童时期就喜欢马鞭,喜欢控制和约束别人,说明了她的反抗精神和叛逆心理,也暗示出人类对自然的控制欲。随着她的成长,渐渐地又变得稍懂事理,注意自己的言行,同时,从她的生活经历来看,儿时童年的她具有淘气调皮的性格特征,这是一个人的天性,是自然状态下的“本我”。少女时期的她,有了自己的想法,主见,开始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追求自己浪漫的爱情,证明这还是自然发展的规律,从中体现出人类与自然交融的情景。凯瑟琳的婚姻以悲剧而告终,她的死亡貌似意味着她受到了命运的惩罚,而事实上这是自然规律,生老病死,喜怒哀乐,人世间之常事,这是符合自然规律的。而在她凋零的同时,她的女儿小凯西出生了,这是上帝赐给她的礼物,冥冥之中,暗示着女性与自然相同的孕育功能,这是人类繁衍生存的基础。也说明这是一种自然生态的循环,也是大自然周而复始的周期性存在。纵观她的一生,充满着心酸与泪水,人生之路上布满了荆棘,在父权制社会大环境下,她勇敢地做着自己想做的事,不顾父亲和哥哥的训导,不顾传统的宗教和伦理道德的约束,披荆斩棘,追求着自己的自由与幸福,敢爱敢恨,对自己渴望的浪漫的爱情,她大胆热情,不惧世俗,爱的热烈而凄美!她就是荆棘丛中一朵怒放的玫瑰。作品《呼啸山庄》中通过对女主人公凯瑟琳人物形象的刻画,不仅对女性和自然的形象进行了双重解构,对女性和自然给予了多元关怀,而且还对男性与女性、文明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重构。同时,从女主人公凯瑟琳的人生经历,不难看出,人们对大自然的控制和占有欲望是与生俱来的,自然的发展规律是不可逆转的,强行改变自然规律是要付出惨重的代价的,在信息技术和工业飞速发展的今天,在全球生态问题十分严峻和男女不平等的现象仍然存在的今天,人们一定要认识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关系,才能从自然界收获自己的果实。解读《呼啸山庄》中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不仅能更进一步解读作者很强的女性意识,生态主义思想而且能唤起人们对自然的关怀,在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生态文明的今天不仅具有时代的先进性而且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庚.艾丽丝·门罗短篇小说《逃离》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6):77.
  〔2〕马琰.和谐、危机与救赎——解读考琳.麦卡洛《荆棘鸟》中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J].芒种,2014,(1):140.
  〔3〕董莹.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解读《德伯家的苔丝》[D].安徽大学,2010.
  〔4〕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93.
  〔5〕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41.
  〔6〕毛毳.生态女性主义视角下女性身份的重构——以艾丽丝门罗的《荨麻》为例[J].鄂州大学学报,2014,(12):55.
  (责任编辑 徐阳)
其他文献
摘 要:计划生育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自实施以来就面临着诸多难以规避的挑战,受到各方力量的影响,而近期新型“单独二孩”政策的出台也无疑正面临同样局面。因此,本文从因素分析入手,探讨新型生育政策背景下,城市达标人群的具体意愿及其中各相关因素作用,以期揭示在未来政策实施过程中所应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单独二孩;生育意愿;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C9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
期刊
摘 要:海德格尔对于艺术的思考是其存在主义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德格尔在《艺术作品的本源》与《论真理的本质》中,从以“存在”为基础的存在主义美学出发,对传统美学进行批判,将“艺术”与“真理”结合起来讨论,表现出独特的入思路径。其独特的入思路径,既对美学有巨大贡献,又有利于人们关照当代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背后的根源。  关键词:美;海德格尔;存在主义  中图分类号:B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主题是音乐作品中的主要乐思,是具有鲜明音乐形象的、意义较完整的一段旋律,并构成乐曲发展的基础部分。根据音乐作品内容的需要,主题可有一个或者若干个。主题的发展手法也是多样的,如:重复、模进、对比、变奏、再现等。在研究音乐作品时,首先应该把主题的原始陈述及其后面发展的不同手法进行分析,这样有助于我们对作品主题的理解。任何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都要有富有表现力的主题,而且主题必须是内容逻辑的发展。 
期刊
摘 要:作为思想文化的火种,文艺作品把握着时代的脉搏并直接反映着时代心声。丰富人民生活,引领社会进步,实现民族复兴,一脉相承的两个座谈会讲话为文艺工作者指明了根本方向,揭示了文艺创作的内在机制和客观规律,阐明了文艺的本质与生活的关系。其内容与马克思主义系统、科学的文艺继承观和革新观相一致。它体现了政治与艺术、内容与形式的并重,是抵制西方自由化文艺思潮侵蚀的理论武器。  关键词:文艺;“二为方向”;
期刊
摘 要:在《21世纪资本论》中,皮凯蒂发现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这与库兹涅茨“倒U型”假设相悖。即使在当今社会,仍然是资本收入占了国民收入的大部分。事实上,收入分配不平等的根源不在于数量多寡,而是“参与”分配的先后次序,“参与”分配的先后次序决定了分配收入的数量大小。  关键词:资本/收入比;私有制;数量;次序  中图分类号:F0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
期刊
摘 要:调查研究是我们党做好领导工作的重要传家宝,是搞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必须从基层群众的视角准确理解“调查研究”的含义和必要性,反对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讲究方式方法,把调查研究工作真正落到实处,讲求实效。  关键词:群众路线;基层视角;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D2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2-0072-02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在革命、
期刊
摘 要:中国和西方的法律呈现出不同的文化特色,因此文化价值取向也是不同的。中国的法律文化崇尚自然、追求天人合一与和谐,这是“无讼”的价值取向;西方法律文化倾向于追求正义与权利,这是“正义”的价值取向。  关键词:中西方法律文化;价值取向;无讼;正义  中图分类号:D90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2-0111-03  很长时间以来,中外法学家纷纷在研究一个问题
期刊
摘 要:鉴定制度在我国现代刑事诉讼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我国证据制度的组成部分。而鉴定人出庭作证又是其中非常关键的质证程序。近几年,有关鉴定人出庭作证的法律法规不断在完善,我国在新《刑事诉讼法》中对鉴定人出庭制度作出了规定,同时确定了鉴定人出庭的义务以及法律责任。本文旨在剖析司法实践中鉴定人作证制度所面临的出庭率低的问题,并提出详细建议,以期完善鉴定人出庭保障机制,促进鉴定人的出庭作证制度在司
期刊
摘 要: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越来越被国家、学校及家庭重视,毕业生就业质量已经成为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本文以江苏宿迁民办高校为例,从学校、学生、用人单位角度构建调查问卷,通过对问卷的整理分析宿迁民办高校就业质量的总体状况及存在问题,并提出解决毕业生就业质量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就业质量;离职率;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
期刊
摘 要:马克思早期的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的产生有着广阔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征。从宏观、微观和中观三个维度来分析马克思早期思想产生受到“三大”革命、四种思潮,马克思的家庭和青年黑格尔运动的影响。  关键词:早期;革命;思潮;家庭;青年黑格尔运动  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2-0036-04  马克思早期的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史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