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学院能否成为创业者的“发动机”

来源 :人力资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d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商学院如何借鉴西方模式
  记者问(以下简称问):我国商学院的发展,能直接拷贝西方的发展模式么?
  张维炯答(以下简称答):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我们中国人在讨论很多问题的时候,都喜欢问我们需不需要拷贝西方的模式。可以先想一想,我们现在用的手机是不是西方的模式?我们现在用的计算机是不是西方的模式?所以,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说,一定要在中西方模式之间划出一条分界线是非常牵强的。只要是人类思想的结晶,我们就应该接受。
  可以这样说,实践证明,商学院教育的模式确实是人类社会发展到现在比较好的一个模式。我们要做的是,如何在中国的大环境下,把商学院的教育模式做得更好。比如说我们的考试制度、学生的培养、教学怎样适应我们中国企业的特点,如何解决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碰到的一些问题,如何在人力资源比较丰富的前提下,做到能和世界其他企业共同竞争等。
  我认为,商学院教育的核心是不分国界的,只是在我们的操作过程中,一定要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使其更适合在中国的大环境中生长。
  问:中欧是如何把本土化和全球化结合在一起的?
  答:我们的学员经常碰到这样的现象:上午这门课是中国教授上的,下午这门课就是外国教授上了,今天这门课是西班牙教授上的,明天这门课是澳大利亚教授上了。这里面就贯穿着国际化思想的冲击、碰撞——这就是国际化。中欧这个平台是非常具有国际化视角的。我们经常鼓励不同国籍的教授研究中国企业的问题。他们在研究中国的案例时,视角完全不同。同一个问题,中国人看是这样,美国人看是那样,法国人看又是一种情况。因此,在分享同一个案例时,他们的视角也会完全不同。
  除了在教室里学习东西方的案例以外,在课堂之外,我们也有东西方交融的很多活动。例如,5月18日,欧洲理事会主席赫尔曼·范龙佩(Herman VanRompuy)先生在学院上海石化演讲厅里,向MBA、EMBA学生和教职员工发表了题为“当今中国和欧洲所面临的经济挑战和机遇”的精彩演讲。5月1 9日晚上,台湾的刘若英小姐又到学院进行了爱心慈善的宣讲。
  
  人才培养与师资竞争的双挑战
  
  问:每个商学院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专长,比如有的擅长案例教学,有的在某一些领域有自己独到的研究,中欧的特色又是什么?
  答:我们的特色就是国际化。我们的办学目标就是要培养能够在国际市场上参与竞争的企业家。我认为中欧的国际化包括了以下几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学生国际化。我们有40%的MBA学员是外籍学员,我们还有EMBA国际班。第二个层面是师资国际化。我们的外籍教授比例占到2/3,甚至超过香港的商学院。第三个层面就是管理国际化,我们院长有外方院长,有中方院长,我们的部门主任有外方主任,有中方主任,我们的员工有外方员工和中方员工。这是我们非常明显地区别于一听任何国内商学院的—个特点。
  中欧的MBA学员,很多本身都已经做了多年企业,在各个领域都做得比较成功。正因为他取得成功,他还想做得更成功。这样的人一定会到商学院学习,这种需求是在经济发展、企业竞争中自然形成的。企业做得越好,这个老总就越是感到高处不胜寒,因为他在自己的企业里,别人都对他惟命是从,没有人可以跟他讨论。但是,到我们学院来学习就完全不一样了,比如伊利老总潘刚和青啤老总金志国在同一个班,他们就会互相切磋,指出彼此企业管理方面的不足。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是中国大陆最早开设商业伦理学的商学院。自2006年起,我们的MBA学生发起并组织了“中欧企业社会责任全球论坛”,该论坛已成功举办六届,吸引了诸多企业领袖和商学院学生的广泛参与。与此同时,我们还定期举办有关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公民的国际研讨会,邀请企业高管、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通过对话的形式共同探讨这些话题。
  问:有人把国外和国内的商学院进行过对比,说国外的是“锦上添花”,但是国内的是“雪中送炭”。您对此怎么样看?
  答:发达国家的商业教育已经发展到比较成熟的阶段,所以他们在很多方面做得比我们好。而且他们在过去50年、100年当中,已经培养出了大量商业管理人才,所以可以这样说,他们培养的人才已经非常多,现在再培养一代人才,就是“锦上添花”。
  我国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才重新建立商学院,90年代以后才出现MBA教育。所以,我国真正的MBA教育到现在还不到20年的时间,而这20年正是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我国的企业大概有20。万,如果每一个企业需要两个MBA学生,200]5-个企业就需要400万个学生。而我们本土商学院每年培养的MBA学生大概也就是2—3万人。以这样的培养速度满足400万的需求,我们至少要100年。所以我们本土商学院,相对于那么多需要管理人才的企业来说,当然是“雪中送炭”了。
  但是这个“雪中送炭”我们还要分析地看。现在国内企业需要的管理人才,应该是确实能够结合实际,能够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能够带领我们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只有培养出这样的人才,才是真正的“雪中送炭”。
  问:我国本土商学院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答:现在我们商学院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师资,我们在尽最大努力招到最好的师资。每一年在企业战略方向,全世界最好的100所学校培养出来的博士生,大概只有200-300人,但全世界有多少商学院要去争夺这些人呢?——有几千家、甚至上万家,这里面的竞争是极其惨烈的,很多人是看不到的。
  我们曾有过这样的经历,我们有一个非常优秀的员工去美国一家非常好的商学院读博士,毕业后我们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薪酬聘请他回国执教,他也愿意回来。但是同时,还有好多家顶尖的美国商学院也聘请他加入,结果他还是到美国的一所商学院去了。这种类型的竞争是我们遇到的最大问题。
  商学院的教授,尤其是我们搞高端商业教学,给MBA学员、EMBA学员授课的老师,不是任何一个有博士学位的人都可以胜任的。从好的商学院博士毕业以后,还要用十年左右的时间,才能成为非常出色的教授,才能非常自信地站在高层管理人员面前给他们讲课。教授资源在全世界都是稀缺的,不仅仅只在我们中国的商学院是这样。世界一流商学院的院长,包括哈佛、沃顿、芝加哥、斯坦福、MIT等美国最顶尖的商学院,他们每年在一起讨论最多的问题也是师资问题。因为大家都碰到这个问题,所以大家现在想的都是我们怎么才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师资,怎么才能吸引最好的师资来到我们的商学院来执教。这是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
  培养未来的创业者和企业家
  问:有种说法“一个人能否成为企业家,是由他的头脑和内心决定的,而不是商学院教育能改变的”,对此您怎样看?
  答:商学院的系统学习的确能够帮助学员形成完整的战略思维和分析方法,帮助他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好地发现并抓住机遇、调动资源、组织团队、
其他文献
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职工培训工作的效果也要通过管理来实现。特别是在培训工作战略和年度计划已经确定的情况下,通过“严、细、实、新”的管理,从细节上提升培训管理的质量,显得尤为重要。我们锦州石油化工公司培训中心承担着职工培训工作的组织管理与实施工作,多年来,在实践中坚持培训“严、细、实、新”管理,取得了可喜成绩。    一、“严”    培训管理工作中的“严”是指高标准、严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HR外包这一当前国际流行的思潮正席卷中国。全球知名人力资源公司翰威特在亚洲所进行的调研结果表明,大部分企业高管及人力资源经理对于HR外包持肯定态度,认为其能帮助企业实现真正的、长远的战略规划——但愿望和现实之间总有差距,中国的HR外包,正如刀尖上的舞蹈,选择什么样的舞伴,跳什么样的舞,怎样在自得其乐的同时又能毫无顾虑,还是一个问题。    山东昆和有限公司是一家股份制民营企业,成立于1996年,公
[编者按]  2007年12月末,国内权威的法制类报纸一《法制日报》、国内领先的劳动关系网站——劳动法世界(www.laboroot.com)与《从力资源》共同评选出“2007年十大劳动争议案件”。这十大案件基本反映了过去一年国内劳动关系管理的现状和企业劳动关系管理实践中的典型问题。为此,我们特别邀请劳动法世界laboroot.com创始人、知名劳动法与员工关系管理专家魏浩征先生对这十个案例进行点
美国著名HR专家戴维·奥利奇(Dave Ulrich)教授有一句名言:“通常,人力资源工作者是补鞋匠的孩子没鞋穿,他们设计系统、提供建议、帮助他人,但未能把人力资源的原则应用到他们自己身上。”确实,现在HR经理人在不遗余力地推行HR管理时,却往往忽视了对自身的HR管理。目前所面临的专业难题与不恰当的地位,对HR组织与HR经理人加强自身的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以下笔者试图帮助HR经理明确,如何加强自身
近年来,一种名为“SPA”的健康疗法风靡全国。“SPA”一词源于拉丁文“Solus Por AQua”的字首(Solus=健康,Por=经由,Aqua=水),意指用水来获取健康。据考,“SPA”的名字起源于罗马帝国时期比利时的一个叫“SPA”的小镇,那里有一个温泉,不但可以美容甚至能治疗疾病。现代的SPA有着不同的主题诉求,但都不脱离满足人们的听觉、嗅觉、视觉、味觉、触觉和思考等六种愉悦感官的基本
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获悉,从2009年1月1日起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这也是自2005年以来连续第5年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  这次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对象,为2008年12月31日前已经办理退休手续人员。调整的水平,按照当地2008年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10%左右确定。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鼓励国企减少裁员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近日发出通知,强调要把
HR来信:  我公司是一家劳务派遣公司。2006年8月,我公司向一家美国制药公司杭州办事处派遣了一名员工李某,派遣期限为一年。在此期间,该办事处对李某的工作表现比较满意,要求我们继续派遣该员工。2007年9月,根据办事处的要求,我们与李某又签订了第二份劳动合同,派遣期限调整为三年。  2008年1月,办事处提出,要与李某签订竞业限制协议,要求其在任职期间及离职两年内保守公司所有可为其带来商业利益的
权威发布    国务院:六大政策做好农民工工作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有关通知,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做好当前农民工工作。通知主要包括六大方面:一、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农民工就业;二、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三、大力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和投身新农村建设;四、确保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五、做好农民工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六、切实保障返乡农民工土地承包权益。   
教育部将建立人才需求监测预报制度  近日获悉,教育部将建立人才需求监测预报制度,定期发布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需求状况,引导高等学校及时设置新专业和调整专业方向,培养满足国家经济社会需要的各种专门人才。  有关负责人介绍,面对人才紧缺现象,高等学校要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相关产业和行业对专门人才的实际需求,加强紧缺人才培养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采取政策引导、信息发布、行政规范等多种措施
在大学校园里,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群人:他们像学生一样三点一线,宿舍、食堂和教室,但年龄明显比学生大:他们步履匆匆,不时打着电话,也常常以羡慕的眼神看着身边年轻的天之骄子,好像在回想以前自己的青春年少;他们来自四面八方,来自不同行业,有着不同的职业,走到一起都是为了同一个目的——“百战归来再读书”,为了更新知识、提升自身能力和素质。学习已经成为一个企业创新的源泉,一种深入骨髓的文化。各种各样的培训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