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以之为工具进行成功的交流。成功的交际离不开较强的词汇能力、语法能力等要素。但仅仅具备较强的词汇和语法能力并不意味着具备较强的交际能力。除以上语言方面的要素外,较强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还应包括非语言方面的因素,即文化差异意识、角色关系意识以及交际情境意识。
1. 文化差异意识
非语言因素是影响交际效果的重要因素。对于语言能力较好的英语学习者而言,非语言因素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在同英语本族人的交流中,即便使用结结巴巴的英语,只要言语内容妥帖,对方一般也能予以宽容和理解。
语言是文化的一面镜子,语言现象的背后,隐藏着深刻的文化内含。日常交际中使用的语言,很能说明这一点。在吃饭时间的前后,中国人要是见面了,经常会说:吃饭了没有?在大多数情况下,这只是一种一般性的问候。用英语表达相同的内容,说成“Hello!”比较适合,因为二者功能相同,均起日常问候的作用。如果说成“Have you eaten yet?”就反而不恰当了。因为上文中的“吃饭了没有?”仅仅是一个一般性的问候语,并不是邀请。而英语中的“Have you eaten yet?”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具有邀请的功能。“吃饭了没有?”只在一种情况下才可以和英语的“Have you eaten yet?”对等,那就是出于邀请的询问。
英美人都习惯于从思想上以自己的家(活动的地点)为中心来考虑问题。既然是以家为中心来考虑问题(尽管人可能不一定在家),他人“向自己家移动”这一行为,当然就要说成come,而不是go。按照中国人的习惯,同样情况下的邀请,如果自己在家里(通过电话来邀请),肯定会选用动词“来”;如果自己不在家里,一般会选用动词“到”。
曾经有一次,笔者称赞一名学生说:Your English is very good.该生立刻回答道:No, not really.以中国人的眼光来看,这种回答是得体的。而在英语本族人看来,这是很不得体的。因为,在他们的文化里,对方对你的判断持否定态度,其应答只有一种含义:你缺乏必要的判断能力。所以,正确的应答宜为:Thank you (for your praise). 这种应答可以算作是语言能力之外的一种社交能力。“英语国家的孩子在学习英语时,两种能力是结合在一起的。”
2. 角色关系意识
口语交际中,我们采取什么样的语言形式,经常决定于交际双方的身份地位。身份地位的特殊性,形成了交际中特殊的角色关系(role relationship)。所谓角色关系,是指“交际活动中人们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影响在场人互相交谈的方式”。
我们知道,口语交际不仅仅是完成传递信息的任务。从更重要的意义上讲,口语交际还要注重信息传递方式的得体性(appropriateness),对什么人说什么话。
3. 交际情境意识
语言的使用离不开一定的情境(circumstances)。表达相同的意思,在不同的场合使用的语言是有差异的。比如,口语中英语较长的单词大多都有简化形式(short form)。不仅是单词,甚至整个句子中的不重要的成分都是可以略去的。比如说,我们要表达这样的意思:对不起,暂停一下,我马上就回来。如果是在很随和的场合,比如在一次聚会的闲聊时,只要说成“Excuse me. Back in a mo.”就可以了。但如果是较为正式的场合,则要说成“Excuse me. I will be back in a moment.”。两种形式比较而言,第一种属于非正式情境,省略了I will be这些非核心信息的措辞,而且将moment也减缩为mo;第二种形式属于较为正式场合使用的语体,没有省略词语,也没有使用单词的减缩形式。
交际的情境意识把握不好的话,还可能闹出国际玩笑。“据说有一欧洲国家的女王,圆满结束对美国芝加哥的访问后,该市为女王举行了隆重的欢送仪式。市長致欢送词时,为了表示友好,说:The next time you come, bring the kids along.话音刚落,会场上的气氛突然发生了惊人的变化。有人目瞪口呆,感到此话难以置信,有人忍不住要笑。主持仪式的人感到困窘,女王的随行人员颇为气愤。原因何在?答案是:市长用了kids这一口语色彩很浓的措辞,在这种十分正式的场合,属于严重的用词不当。君王的子女只能称princes(王子)或princesses(公主)。Kids一词,在女王和王室成员内部,尤其是在非正式的场合使用,也是可能的,但在上文所说的欢送仪式上,显然是不妥的。同样的话,在不同的场合会产生不同的效果。”由此可见,交际措辞的选择和情境有很大的关系。
成功的英语口语交际,既要有较好的语言能力(语法、词汇等方面的能力),也应该具备文化差异意识、角色关系意识以及交际情境意识。尽管这三个方面对中学英语口语教学而言,可能并非最重要的内容,但英语口语课堂上适当强化这几种意识,对中学生日后走向成年后继续学习和使用英语,会有不可低估的指导意义。
(作者单位:湖北省天门市蒋场中学)
1. 文化差异意识
非语言因素是影响交际效果的重要因素。对于语言能力较好的英语学习者而言,非语言因素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在同英语本族人的交流中,即便使用结结巴巴的英语,只要言语内容妥帖,对方一般也能予以宽容和理解。
语言是文化的一面镜子,语言现象的背后,隐藏着深刻的文化内含。日常交际中使用的语言,很能说明这一点。在吃饭时间的前后,中国人要是见面了,经常会说:吃饭了没有?在大多数情况下,这只是一种一般性的问候。用英语表达相同的内容,说成“Hello!”比较适合,因为二者功能相同,均起日常问候的作用。如果说成“Have you eaten yet?”就反而不恰当了。因为上文中的“吃饭了没有?”仅仅是一个一般性的问候语,并不是邀请。而英语中的“Have you eaten yet?”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具有邀请的功能。“吃饭了没有?”只在一种情况下才可以和英语的“Have you eaten yet?”对等,那就是出于邀请的询问。
英美人都习惯于从思想上以自己的家(活动的地点)为中心来考虑问题。既然是以家为中心来考虑问题(尽管人可能不一定在家),他人“向自己家移动”这一行为,当然就要说成come,而不是go。按照中国人的习惯,同样情况下的邀请,如果自己在家里(通过电话来邀请),肯定会选用动词“来”;如果自己不在家里,一般会选用动词“到”。
曾经有一次,笔者称赞一名学生说:Your English is very good.该生立刻回答道:No, not really.以中国人的眼光来看,这种回答是得体的。而在英语本族人看来,这是很不得体的。因为,在他们的文化里,对方对你的判断持否定态度,其应答只有一种含义:你缺乏必要的判断能力。所以,正确的应答宜为:Thank you (for your praise). 这种应答可以算作是语言能力之外的一种社交能力。“英语国家的孩子在学习英语时,两种能力是结合在一起的。”
2. 角色关系意识
口语交际中,我们采取什么样的语言形式,经常决定于交际双方的身份地位。身份地位的特殊性,形成了交际中特殊的角色关系(role relationship)。所谓角色关系,是指“交际活动中人们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影响在场人互相交谈的方式”。
我们知道,口语交际不仅仅是完成传递信息的任务。从更重要的意义上讲,口语交际还要注重信息传递方式的得体性(appropriateness),对什么人说什么话。
3. 交际情境意识
语言的使用离不开一定的情境(circumstances)。表达相同的意思,在不同的场合使用的语言是有差异的。比如,口语中英语较长的单词大多都有简化形式(short form)。不仅是单词,甚至整个句子中的不重要的成分都是可以略去的。比如说,我们要表达这样的意思:对不起,暂停一下,我马上就回来。如果是在很随和的场合,比如在一次聚会的闲聊时,只要说成“Excuse me. Back in a mo.”就可以了。但如果是较为正式的场合,则要说成“Excuse me. I will be back in a moment.”。两种形式比较而言,第一种属于非正式情境,省略了I will be这些非核心信息的措辞,而且将moment也减缩为mo;第二种形式属于较为正式场合使用的语体,没有省略词语,也没有使用单词的减缩形式。
交际的情境意识把握不好的话,还可能闹出国际玩笑。“据说有一欧洲国家的女王,圆满结束对美国芝加哥的访问后,该市为女王举行了隆重的欢送仪式。市長致欢送词时,为了表示友好,说:The next time you come, bring the kids along.话音刚落,会场上的气氛突然发生了惊人的变化。有人目瞪口呆,感到此话难以置信,有人忍不住要笑。主持仪式的人感到困窘,女王的随行人员颇为气愤。原因何在?答案是:市长用了kids这一口语色彩很浓的措辞,在这种十分正式的场合,属于严重的用词不当。君王的子女只能称princes(王子)或princesses(公主)。Kids一词,在女王和王室成员内部,尤其是在非正式的场合使用,也是可能的,但在上文所说的欢送仪式上,显然是不妥的。同样的话,在不同的场合会产生不同的效果。”由此可见,交际措辞的选择和情境有很大的关系。
成功的英语口语交际,既要有较好的语言能力(语法、词汇等方面的能力),也应该具备文化差异意识、角色关系意识以及交际情境意识。尽管这三个方面对中学英语口语教学而言,可能并非最重要的内容,但英语口语课堂上适当强化这几种意识,对中学生日后走向成年后继续学习和使用英语,会有不可低估的指导意义。
(作者单位:湖北省天门市蒋场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