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信,是对自身力量的确信,深信自己一定能做成某件事,实现所追求的目标。学生拥有自信,性格上会变得开朗大方,较好的人际交往,在精神品质上往往不屈不饶,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勇于面对困难,因而比一般学生更容易获得各方面的成功。所以需要通过各种实践活动的成功经历来建立和发展其自信。其中艺术表演则是建立学生自信心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有效创设平等的学习环境、搭建展示自我平台,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实施激励性的评价,引导学生发现自身长处等,让学生的自信在音乐表演中逐渐得到建立。
【关键词】自信;音乐表演;激励
现代的教育需要我们培养出有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而敢于创新的人往往要比别人充满更多的自信。但在现实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有很大的一部分学生缺乏自信心,甚至有自卑感。他们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比不上别人,自我评价比较消极。
在音乐课堂中,经常出现这类现象,一些学生在集体活动中不敢主动地要求参与其他同学的小组活动或游戏。在面对全班表演时,很多人会选择逃避或退缩。只有极少数的学生举手或自告奋勇上台表演。在小学阶段,上台表演都以唱歌为主,开始笔者还以为他们不敢上台,可能是因为不会唱,对歌曲不熟悉所致,但当那些自告奋勇的学生在台上演唱时,下面的学生却都跟着哼唱起来。笔者当时就想,既然他们会唱,为什么不上台唱呢?再看那些上台演唱的学生,看着同学们投来的羡慕眼光,听着老师对他们的表扬,笔者注意到他们脸上的表情,那是一种阳光灿烂的自信。那就是说,不敢上台表演的学生们,就是缺少自信了?对于自己的疑问,在笔者进行的“提高学生音乐表演水平的研究”小课题研究中得到了答案。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对全校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经过对调查结果的总结分析,发现有48.9%的受访学生表示害怕上台,40%学生不愿意在众人面前表演节目,他们都觉得只要一上台,心理就有很大的压力,64.3%的人是对艺术表演很感兴趣,16%一般,19.3%完全不感兴趣。
从分析中可以看出,学生们主要是害怕上台,怕在众人面前表演,但他们的内心却又是对表演有着很大的兴趣,所以才会对那些敢于上台表演的同学投向羡慕的目光。而通过相关课题的研究和教学实践发现,音乐课堂是培养学生自信心的重要平台,能起到基础性的作用。
一、创设平等的学习环境,建立学生自信
苏联杰出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中有那么一句话:“让每一个孩子抬起头来!”这句话在笔者的理解中,除了素质教育需要面向全体,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平等地获取知识和老师的平等对待以外,笔者还认为包含了学生自信的培养,因为让每一个抬起头来的学生,都应该充满自信的。那也表明了,学生自信心的建立是需要一个平等的条件的。如果某一个学生被贴上了某些不良的标签时,他们的自信心有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上的打击,就更别谈信心的培养了。所以在音乐课堂中,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平等的表演机会和平等的评价,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对自己足够的关注和重视而不被忽略甚至歧视。
二、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锻炼学生自信
很多没有自信的学生,都有着一个同样的问题,那就胆量不够,心理素质较低造成的,他们往往害怕上台表演,即便仅仅只是面对众人说几句话,都会出现结巴,表达不清的情况。这就需要让他们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让他们经常出现在舞台上,表演于众人面前,慢慢他们就形成了习惯。笔者在音乐课堂中创建了一个小舞台,每节课笔者来设定主题,安排学生到台上进行表演展示,在过程中,不区别于他们能力的高低,先以参与为主,尽量多地给学生创造表演的机会,让课堂的这个小舞台慢慢地成为一种氛围,成为一种习惯,也让那些缺乏自信和胆量的学生得到锻炼的机会,使他们在锻炼中积累经验,并在不断获得成功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表演的自信心。
三、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撑起学生自信
有了平等的环境,表演的平台,还要注重学生的表演能力的培养。因为通过不断提高学生的表演技能和水平,才会不断增强他们的实力,这样离成功就越是接近,而实力和成功正是撑起信心的最重要的支柱,也是自信心获取的重要来源。所以,在培养学生歌唱表演能力的过程中,除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歌唱技能,如节奏、音准、歌唱的方法,情感表达等以外,还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比较和鉴别,使学生了解、明白自己在表演中的优点与不足,除了培养学生歌唱表演技能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只有这样,学生们才会敢于上台歌唱,同时也使他们真正享受到歌唱的快乐,在表演的快乐中培养起他们的自信,在成功的表演中获取自信。
四、实施激励性的评价,激发学生自信
在我们的教学评价中,经常以等级来划分学生的优劣,而有限的奖项又会使学生造成很大的压力,学生经常由于没有获得奖励而挫伤了积极性,抹杀掉了可能存在的发展潜力,甚至有些产生了自暴自弃。因此,教学中应该更多地设立一些奖项。如,“小音乐家”“表演之星”等,为发掘每位学生的亮点,还可以设“魅力奖”,“希望奖”,尽可能地让更多学生获得这些奖项。学生得到了这些奖项,自然就有了获得成功所带来的喜悦以及自信,上台表演的兴趣也随之大大的提高。但毕竟不能做到人人都能拿到奖项,特别是参加校内或校外的比赛,拿奖的难度就更高了,对于那些一时还没有得到奖项,或是在比赛中成绩不理想的同学,就需要老师更多的支持和鼓励了。
在笔者的教育实践中,有那么一个学生,她有着丰富的舞台经验,当过司仪,表演过舞蹈,参加过多次歌唱比赛,而且成绩还不错。笔者原本以为她应该是一个很有自信的人,在一次歌唱比賽前,笔者问她这次比赛有没有信心,但她却说没有,还说昨晚没睡好,今天状态不佳。于是,笔者再深入了解她的想法,原来她得知其他班有一个参赛的同学选了跟她同一个首歌曲参加比赛,她害怕对比,怕一比下来自己没有别人唱的好。于是思想负担就产生了,这不自信的表现也直接影响了她在预赛时的成绩,这就更让她在这次决赛前有了更多不应该出现的反常反应了。于是,笔者鼓励她,说出许多她平时表现如何好的事情来,告诉她“很多同学都非常支持你,你是最棒的”之类的话。笔者当时只是自然反应地鼓励了她一通,希望她放下思想负担,顺利地去比赛。 比赛结束了,她依然没有打败她认为的对手,只拿了第二名,笔者开始还担心本来就不自信的她会不会又受到打击呢?没想到的是,她居然带着自信的笑容来到笔者跟前说:“老师,我相信下一次一定会比她唱得好!”这件事情让笔者明白,对于学生自信心的建立,我们适时的鼓励和支持是很重要的。虽然一时还没有达到他们自己的目标,但他们有了自信就会去努力的,因为老师已给他点亮了“灯”,指明了“路”。
五、引导学生发现自身长处,夯实自信基础
德国哲学家人类学家米切尔·兰德曼说:“人的非特定性是一种不完善。可以说自然把尚未完成的人放到世界中,它沒有对人做出最后的限定,在一定程度上给他留下了未确定性。”这就意味着,每一个人都有一片未被开发或是发现的土地,每个孩子身上也一样存在这许多的“不确定性”和“不完善”,但我们不能就这样给他们定性了。要努力去发掘学生的优点,相信他们有着未被发现的潜力。例如,有些学生擅长跳舞,但歌唱可能就不太好,有的也许更擅长朗诵。那么在音乐课堂中,有针对性地安排角色,把舞跳得好的安排一个伴舞的角色,把歌唱得好点的安排领唱,另外在歌曲的开头或是间奏时编一段独白,让朗诵好的同学进行诵读。这样就能充分地发挥他们各自的长处,认识自身的特长。而对于那些特长不明显、不突出的同学,我们不能忽略了他们,要激发他们的潜能,发掘他们的优点,例如,他们演唱完一首歌曲,把相对于他自己表现得较好的部分单独拿出来进行表扬与肯定,再婉转地向他们提建议“如果你能再怎样怎样,那就更好了”之类的鼓励语气。引导他们发现自己的长处,建立起自信的基础。
只要我们坚持在平等的教学环境中,为学生提供一个尝试与锻炼的机会,锻炼学生的勇气,通过提高学生的表演水平,增强他们的能力来支撑起他们的信心,对学生不断地支持和激励,使学生不断加强对自己的肯定,引导他们对自己长处的发掘,建立起自信的基础。让他们相信自己“行”,大胆尝试,接受挑战,发挥潜能,勇于在舞台上表现自我,并获取成功与快乐,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从而使学生们拥有一个自信、勇敢、积极开放、善于表达自我的健康人格。
参考文献:
[1]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M].漓江出版社,2008.
[2]米切尔·兰德曼(德).哲学人类学[M].贵州人民出版社,2006.
[3]百度百科网http://baike.baidu.com/view/34127.htm
【关键词】自信;音乐表演;激励
现代的教育需要我们培养出有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而敢于创新的人往往要比别人充满更多的自信。但在现实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有很大的一部分学生缺乏自信心,甚至有自卑感。他们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比不上别人,自我评价比较消极。
在音乐课堂中,经常出现这类现象,一些学生在集体活动中不敢主动地要求参与其他同学的小组活动或游戏。在面对全班表演时,很多人会选择逃避或退缩。只有极少数的学生举手或自告奋勇上台表演。在小学阶段,上台表演都以唱歌为主,开始笔者还以为他们不敢上台,可能是因为不会唱,对歌曲不熟悉所致,但当那些自告奋勇的学生在台上演唱时,下面的学生却都跟着哼唱起来。笔者当时就想,既然他们会唱,为什么不上台唱呢?再看那些上台演唱的学生,看着同学们投来的羡慕眼光,听着老师对他们的表扬,笔者注意到他们脸上的表情,那是一种阳光灿烂的自信。那就是说,不敢上台表演的学生们,就是缺少自信了?对于自己的疑问,在笔者进行的“提高学生音乐表演水平的研究”小课题研究中得到了答案。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对全校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经过对调查结果的总结分析,发现有48.9%的受访学生表示害怕上台,40%学生不愿意在众人面前表演节目,他们都觉得只要一上台,心理就有很大的压力,64.3%的人是对艺术表演很感兴趣,16%一般,19.3%完全不感兴趣。
从分析中可以看出,学生们主要是害怕上台,怕在众人面前表演,但他们的内心却又是对表演有着很大的兴趣,所以才会对那些敢于上台表演的同学投向羡慕的目光。而通过相关课题的研究和教学实践发现,音乐课堂是培养学生自信心的重要平台,能起到基础性的作用。
一、创设平等的学习环境,建立学生自信
苏联杰出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中有那么一句话:“让每一个孩子抬起头来!”这句话在笔者的理解中,除了素质教育需要面向全体,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平等地获取知识和老师的平等对待以外,笔者还认为包含了学生自信的培养,因为让每一个抬起头来的学生,都应该充满自信的。那也表明了,学生自信心的建立是需要一个平等的条件的。如果某一个学生被贴上了某些不良的标签时,他们的自信心有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上的打击,就更别谈信心的培养了。所以在音乐课堂中,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平等的表演机会和平等的评价,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对自己足够的关注和重视而不被忽略甚至歧视。
二、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锻炼学生自信
很多没有自信的学生,都有着一个同样的问题,那就胆量不够,心理素质较低造成的,他们往往害怕上台表演,即便仅仅只是面对众人说几句话,都会出现结巴,表达不清的情况。这就需要让他们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让他们经常出现在舞台上,表演于众人面前,慢慢他们就形成了习惯。笔者在音乐课堂中创建了一个小舞台,每节课笔者来设定主题,安排学生到台上进行表演展示,在过程中,不区别于他们能力的高低,先以参与为主,尽量多地给学生创造表演的机会,让课堂的这个小舞台慢慢地成为一种氛围,成为一种习惯,也让那些缺乏自信和胆量的学生得到锻炼的机会,使他们在锻炼中积累经验,并在不断获得成功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表演的自信心。
三、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撑起学生自信
有了平等的环境,表演的平台,还要注重学生的表演能力的培养。因为通过不断提高学生的表演技能和水平,才会不断增强他们的实力,这样离成功就越是接近,而实力和成功正是撑起信心的最重要的支柱,也是自信心获取的重要来源。所以,在培养学生歌唱表演能力的过程中,除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歌唱技能,如节奏、音准、歌唱的方法,情感表达等以外,还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比较和鉴别,使学生了解、明白自己在表演中的优点与不足,除了培养学生歌唱表演技能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只有这样,学生们才会敢于上台歌唱,同时也使他们真正享受到歌唱的快乐,在表演的快乐中培养起他们的自信,在成功的表演中获取自信。
四、实施激励性的评价,激发学生自信
在我们的教学评价中,经常以等级来划分学生的优劣,而有限的奖项又会使学生造成很大的压力,学生经常由于没有获得奖励而挫伤了积极性,抹杀掉了可能存在的发展潜力,甚至有些产生了自暴自弃。因此,教学中应该更多地设立一些奖项。如,“小音乐家”“表演之星”等,为发掘每位学生的亮点,还可以设“魅力奖”,“希望奖”,尽可能地让更多学生获得这些奖项。学生得到了这些奖项,自然就有了获得成功所带来的喜悦以及自信,上台表演的兴趣也随之大大的提高。但毕竟不能做到人人都能拿到奖项,特别是参加校内或校外的比赛,拿奖的难度就更高了,对于那些一时还没有得到奖项,或是在比赛中成绩不理想的同学,就需要老师更多的支持和鼓励了。
在笔者的教育实践中,有那么一个学生,她有着丰富的舞台经验,当过司仪,表演过舞蹈,参加过多次歌唱比赛,而且成绩还不错。笔者原本以为她应该是一个很有自信的人,在一次歌唱比賽前,笔者问她这次比赛有没有信心,但她却说没有,还说昨晚没睡好,今天状态不佳。于是,笔者再深入了解她的想法,原来她得知其他班有一个参赛的同学选了跟她同一个首歌曲参加比赛,她害怕对比,怕一比下来自己没有别人唱的好。于是思想负担就产生了,这不自信的表现也直接影响了她在预赛时的成绩,这就更让她在这次决赛前有了更多不应该出现的反常反应了。于是,笔者鼓励她,说出许多她平时表现如何好的事情来,告诉她“很多同学都非常支持你,你是最棒的”之类的话。笔者当时只是自然反应地鼓励了她一通,希望她放下思想负担,顺利地去比赛。 比赛结束了,她依然没有打败她认为的对手,只拿了第二名,笔者开始还担心本来就不自信的她会不会又受到打击呢?没想到的是,她居然带着自信的笑容来到笔者跟前说:“老师,我相信下一次一定会比她唱得好!”这件事情让笔者明白,对于学生自信心的建立,我们适时的鼓励和支持是很重要的。虽然一时还没有达到他们自己的目标,但他们有了自信就会去努力的,因为老师已给他点亮了“灯”,指明了“路”。
五、引导学生发现自身长处,夯实自信基础
德国哲学家人类学家米切尔·兰德曼说:“人的非特定性是一种不完善。可以说自然把尚未完成的人放到世界中,它沒有对人做出最后的限定,在一定程度上给他留下了未确定性。”这就意味着,每一个人都有一片未被开发或是发现的土地,每个孩子身上也一样存在这许多的“不确定性”和“不完善”,但我们不能就这样给他们定性了。要努力去发掘学生的优点,相信他们有着未被发现的潜力。例如,有些学生擅长跳舞,但歌唱可能就不太好,有的也许更擅长朗诵。那么在音乐课堂中,有针对性地安排角色,把舞跳得好的安排一个伴舞的角色,把歌唱得好点的安排领唱,另外在歌曲的开头或是间奏时编一段独白,让朗诵好的同学进行诵读。这样就能充分地发挥他们各自的长处,认识自身的特长。而对于那些特长不明显、不突出的同学,我们不能忽略了他们,要激发他们的潜能,发掘他们的优点,例如,他们演唱完一首歌曲,把相对于他自己表现得较好的部分单独拿出来进行表扬与肯定,再婉转地向他们提建议“如果你能再怎样怎样,那就更好了”之类的鼓励语气。引导他们发现自己的长处,建立起自信的基础。
只要我们坚持在平等的教学环境中,为学生提供一个尝试与锻炼的机会,锻炼学生的勇气,通过提高学生的表演水平,增强他们的能力来支撑起他们的信心,对学生不断地支持和激励,使学生不断加强对自己的肯定,引导他们对自己长处的发掘,建立起自信的基础。让他们相信自己“行”,大胆尝试,接受挑战,发挥潜能,勇于在舞台上表现自我,并获取成功与快乐,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从而使学生们拥有一个自信、勇敢、积极开放、善于表达自我的健康人格。
参考文献:
[1]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M].漓江出版社,2008.
[2]米切尔·兰德曼(德).哲学人类学[M].贵州人民出版社,2006.
[3]百度百科网http://baike.baidu.com/view/341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