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故事是伴随着儿童成长的重要精神大餐。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故事对于发展儿童的语言,培养儿童的想象力有着很大的作用。在国外的母语和第二语言的教学中,讲故事是被广泛运用的教学技巧。目前,我国的儿童英语教学也把故事引入了课堂,让小朋友们在听故事、讲故事的同时也学会英语并喜欢上英语。《英语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之有效的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故事教学能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我近些年在故事教学上进行了一些积极的尝试,在此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抛出问题、创造悬念,预测故事内容
我认为在故事教学中,教师就是一个“stories teller”,要充分利用故事文本趣味性与悬念性等特点,在故事情节的推进中不断抛出问题、创造悬念、激发阅读兴趣。“猜故事”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它鼓励孩子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当我们在真正阅读某个故事前,经常会有自己想象中的故事内容。故事封面、标题、插图都会给我们提供一些关于故事内容的暗示或提示。我们常常会根据这些暗示猜想和预测读到些什么,满怀期待的积极阅读也就开始了。因此,教师在故事教学时,应该给学生抛出问题,激起学生的阅读愿望,并努力使他们成为投入的、积极的阅读者。
1.根据题目、封面猜故事。这些故事以学生不熟悉的故事为宜,这样学生更有好奇心。比如,国外绘本故事“The Five Little Monkeys Bake a Birthday Cake”的教学导入时,我用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what will happen in the story?两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封面、预测故事的内容,让孩子对未知的文本充满好奇和阅读的期待。
2.根据插图猜故事。故事中最精彩的情节往往会配上形象的图片,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教师应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图中的场景,特别是人物的表情和动作,通过表情、动作所传递的信息请学生想想故事中的人物将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使学生走进人物内心世界,获得更真实、更深刻的体会。
3.根据关键词猜故事。一个故事或一篇文章中的关键词往往起到引领全文的作用,而故事情节也是围绕这几个关键词展开的,要提供关键词,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
二、抓紧线索,围绕中心,读懂故事情节
整体式语言教育理论认为,应在“自然”、“真实”、“完整”的环境中进行语言学习,让学生感知整个语篇的意义,一个故事,就是一个完整的语篇,能给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语言。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完整的语言”,将交际和意义理解作为语言学习的重点,然后从语篇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和知识,并据此建构意义。
完整的故事的特点在于它的发展总会有一条明显的线索,并围绕一个中心展开。老师的作用就在于在这个完整的语言环境中帮助学生找到这条线索,把握这个中心,这样学生才能读通读懂这个故事。在原版绘本故事“The Five Little Monkeys Bake a Birthday Cake”中,主要是用拟人的方式描写五个小猴为妈妈做蛋糕的故事,同时结合了小猴子贪玩调皮的自然特点。我紧紧抓住“Sh-h-h!Don’t wake up Mama!”这条线索,以“surprise”为中心,创设开放性的问题情境,层层引领,环环相扣,带着学生饶有趣味地品读故事,让孩子明白故事的内容。
三、开放提问,激发思维,感受育人价值
故事的育人价值有时不能从故事的表面上直观呈现,而是要通过教师的提问,充分挖掘和思考才能被孩子所完全理解。这时开放性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开放性问题虽没有现成答案,但学生在回答时不仅要依据故事,还有常识,而且需要激活相关背景知识,这种在潜意识中完成的思维过程有利于学生将学习的新知识与相关的背景知识联系起来,从而体会故事的育人价值。比如:我在“The Five Little Monkeys Bake a Birthday Cake”故事课上多次问孩子:“Why do they say“Sh-h-h!Don’t wake up Mama?”蛋糕做好后又问:“How do they wake up Mama?”最后还问:“Why do they think the cake is delicious?”等一系列开放的问题,让孩子结合生活实际和想象,进一步体会故事的主题思想,感受孩子与妈妈之间相互的爱。这些问题都没有固定的答案,但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和英语基础,可以畅所欲言,可自由表达,享受故事课堂的畅所欲言和快乐体验。
四、引导提问,善于思考,培养质疑精神
在课堂中,教师的提问艺术其实很多时候已经被广大的老师所重视,但是对学生提问意识的培养做得还不是很够。其实学生质疑精神的培养也非常重要,这是学生主动思考的一个重要表现。在进行“The five little monkeys wake up their mom VERY,VERY LOUDLY.”这一页的阅读时,我引导学生主动提问:“Why do they capitalize the words?”学生从提问中自然学习一些阅读的技巧,故事中单词大写表示强调,让学生感受和想象强调的内容。
五、复述故事,扮演角色,体验人物情感
在故事教学的后续活动中,复述故事和角色扮演是两个重要的环节。前者可以帮助孩子用自己的理解去记忆故事的主要情节,后者可以孩子亲身体验人物的语言和情感。角色扮演符合学生爱动爱玩、爱交际的特点。英国儿童教育专家Jayne Moon指出,孩子具有意义先行的特点,而表演则是为学生提供了饱含丰富意义的情境,赋予语言生命力。在大多数人已熟练掌握故事内容时,可在小组内重编对话,进一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甚至可以让孩子续编故事,教师可预设一些提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放飞他们的想象和思维,为他们提供探究的空间,培养创造力,使他们对所学知识进行再创造。
可以说,真的是“小故事,大文章”,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总结教学经验,根据小学生的特点,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孩子在“自然”、“真实”、“完整”的环境中学习语言,掌握语言。
一、抛出问题、创造悬念,预测故事内容
我认为在故事教学中,教师就是一个“stories teller”,要充分利用故事文本趣味性与悬念性等特点,在故事情节的推进中不断抛出问题、创造悬念、激发阅读兴趣。“猜故事”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它鼓励孩子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当我们在真正阅读某个故事前,经常会有自己想象中的故事内容。故事封面、标题、插图都会给我们提供一些关于故事内容的暗示或提示。我们常常会根据这些暗示猜想和预测读到些什么,满怀期待的积极阅读也就开始了。因此,教师在故事教学时,应该给学生抛出问题,激起学生的阅读愿望,并努力使他们成为投入的、积极的阅读者。
1.根据题目、封面猜故事。这些故事以学生不熟悉的故事为宜,这样学生更有好奇心。比如,国外绘本故事“The Five Little Monkeys Bake a Birthday Cake”的教学导入时,我用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what will happen in the story?两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封面、预测故事的内容,让孩子对未知的文本充满好奇和阅读的期待。
2.根据插图猜故事。故事中最精彩的情节往往会配上形象的图片,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教师应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图中的场景,特别是人物的表情和动作,通过表情、动作所传递的信息请学生想想故事中的人物将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使学生走进人物内心世界,获得更真实、更深刻的体会。
3.根据关键词猜故事。一个故事或一篇文章中的关键词往往起到引领全文的作用,而故事情节也是围绕这几个关键词展开的,要提供关键词,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
二、抓紧线索,围绕中心,读懂故事情节
整体式语言教育理论认为,应在“自然”、“真实”、“完整”的环境中进行语言学习,让学生感知整个语篇的意义,一个故事,就是一个完整的语篇,能给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语言。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完整的语言”,将交际和意义理解作为语言学习的重点,然后从语篇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和知识,并据此建构意义。
完整的故事的特点在于它的发展总会有一条明显的线索,并围绕一个中心展开。老师的作用就在于在这个完整的语言环境中帮助学生找到这条线索,把握这个中心,这样学生才能读通读懂这个故事。在原版绘本故事“The Five Little Monkeys Bake a Birthday Cake”中,主要是用拟人的方式描写五个小猴为妈妈做蛋糕的故事,同时结合了小猴子贪玩调皮的自然特点。我紧紧抓住“Sh-h-h!Don’t wake up Mama!”这条线索,以“surprise”为中心,创设开放性的问题情境,层层引领,环环相扣,带着学生饶有趣味地品读故事,让孩子明白故事的内容。
三、开放提问,激发思维,感受育人价值
故事的育人价值有时不能从故事的表面上直观呈现,而是要通过教师的提问,充分挖掘和思考才能被孩子所完全理解。这时开放性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开放性问题虽没有现成答案,但学生在回答时不仅要依据故事,还有常识,而且需要激活相关背景知识,这种在潜意识中完成的思维过程有利于学生将学习的新知识与相关的背景知识联系起来,从而体会故事的育人价值。比如:我在“The Five Little Monkeys Bake a Birthday Cake”故事课上多次问孩子:“Why do they say“Sh-h-h!Don’t wake up Mama?”蛋糕做好后又问:“How do they wake up Mama?”最后还问:“Why do they think the cake is delicious?”等一系列开放的问题,让孩子结合生活实际和想象,进一步体会故事的主题思想,感受孩子与妈妈之间相互的爱。这些问题都没有固定的答案,但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和英语基础,可以畅所欲言,可自由表达,享受故事课堂的畅所欲言和快乐体验。
四、引导提问,善于思考,培养质疑精神
在课堂中,教师的提问艺术其实很多时候已经被广大的老师所重视,但是对学生提问意识的培养做得还不是很够。其实学生质疑精神的培养也非常重要,这是学生主动思考的一个重要表现。在进行“The five little monkeys wake up their mom VERY,VERY LOUDLY.”这一页的阅读时,我引导学生主动提问:“Why do they capitalize the words?”学生从提问中自然学习一些阅读的技巧,故事中单词大写表示强调,让学生感受和想象强调的内容。
五、复述故事,扮演角色,体验人物情感
在故事教学的后续活动中,复述故事和角色扮演是两个重要的环节。前者可以帮助孩子用自己的理解去记忆故事的主要情节,后者可以孩子亲身体验人物的语言和情感。角色扮演符合学生爱动爱玩、爱交际的特点。英国儿童教育专家Jayne Moon指出,孩子具有意义先行的特点,而表演则是为学生提供了饱含丰富意义的情境,赋予语言生命力。在大多数人已熟练掌握故事内容时,可在小组内重编对话,进一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甚至可以让孩子续编故事,教师可预设一些提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放飞他们的想象和思维,为他们提供探究的空间,培养创造力,使他们对所学知识进行再创造。
可以说,真的是“小故事,大文章”,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总结教学经验,根据小学生的特点,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孩子在“自然”、“真实”、“完整”的环境中学习语言,掌握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