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琴在民族管弦乐团中演奏技法的应用初探

来源 :艺术评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ephanie1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民族音乐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以二胡为主的民族拉弦乐器进入音乐院校主科教学的几十年以来,在科学化、系统化的人才培养体系下,涌现出了大量优秀的专业人才,他们毕业后除了进入高校教学,也有的选择进入民族管弦乐团成为职业演奏员。在经历过音乐学院独奏模式的培养之后,部分优秀毕业生在进入职业乐团后一时难以调整由“独奏”到“合奏”的演奏意识,短时间内在声部中的演奏普遍呈现出“一枝独秀”的状态,不能把在校“所学”转为工作“所用”。本文旨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民族管弦乐团中二胡左右手演奏技法的变化与应用和演奏过程中的基本问题进行探索与研究,并尝试分析和解决。
  关键词:民族管弦乐团  胡琴声部  合奏  独奏  演奏技法应用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19-0073-03
   当前,在国家政策支持的大好形势下,我国民族管弦乐团的发展日新月异,仅以江苏省为例,江苏有南京民族乐团,苏州民族乐团,无锡民族乐团等多家职业乐团。近年来,在音乐学院科学化、系统化的人才培养体系下,涌现出了大量优秀的演奏专业人才,他们毕业后进入到职业乐团中尽管主观上很愿意把演奏意识转变为合奏模式,但在实际演奏中仍需面对诸多分歧。
   通常在音乐学院的教学模式中,是以培养独奏模式为主的,在这个过程中,对于技术的训练、乐曲的积累和舞台表演艺术的培养等都是以独奏为前提,但在进入到民族管弦乐团的声部演奏时,如果使用独奏的方式在声部中演奏乐队分谱,显然是不合时宜的。作为乐团编制中人数最多的胡琴声部,对于演奏者左右手技术的实际应用有了更为细致的要求。笔者尝试探讨和分析在民族管弦乐团中胡琴声部演奏技法的应用。
   一、右手的弓法技巧
   (一)长弓
   长弓的演奏在二胡演奏中处于最基础的右手技法,超过二分之一至全弓范围进行演奏的弓法叫长弓。在独奏的演奏过程中,长弓的弓速和弓压是基于作品本身而进行二度创作的,在一些二胡的传统作品,如《江河水》《一枝花》中,长弓的演奏相对自由,且每位演奏者都会在乐谱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进而二度创作,但在民族管弦乐团的声部演奏中,如果每位演奏员都根据自己对乐段的理解来二度创作,显然做不到一个声部整齐划一。这时就需要根据指挥对作品的理解,由声部首席通过弓法的划分来确定长弓的弓速和力度。在民族管弦乐团中演奏长弓,要做到演奏尽量平稳,音色松弛通透,不要演奏出波浪音和大肚子音,演奏过程中避免给弓杆释放过大的压力。对于弓速与弓压的安排也要讲究,遇到渐弱的音乐记号要适当减轻弓压、放慢弓速,遇到强的音乐记号则加大弓压、提快弓速,同时要根据指挥的示意与手势变化去演奏。
   (二)快弓
   快弓是慢弓的快速奏法,适用于表现欢快、活泼和激烈、紧张等情绪。快弓也是极为代表性的二胡基础技巧之一,即双手快速的来回推拉弓,做出极富表现力的音乐特征。在独奏时,快弓的演奏在遵循乐谱的情况下,演奏者会跟随着乐曲音乐情绪的变化及时进行速度和力度上的调整,多首独奏作品如《第一二胡狂想曲》到《第五二胡狂想曲》,在最后结尾处为了追求满堂彩而普遍会以快至极快收尾。但在乐队演奏中,速度则需要稳定,其中的起伏和快慢决定了作曲家对于作品的谱面要求,起始于指挥手势的变化。在演奏时需要注意避免规律性的增加重音(如在演奏十六分音符时,习惯性的在第一弓或拉弓动作时加重音),弓段的长短和重音位置的安排力求与本声部统一,除必要的突强突弱,演奏力度要稳定。还需注意的是,在演奏分谱中的快弓段落时,演奏状态需放松,快的同时要保证每个音的质量,同时注意乐谱的谱面标记,且顾及到指挥速度上的手势变化。
   二、左手的指法技巧
   (一)按音和音准
   在演奏不同的乐曲时定音的高度和方式不尽相同,可以说二胡演奏中所有按音的音程关系其音高都是相对的,演奏者要根据按音力度的不同及时调整手指的位置。因为率质的问题,解决民族管弦乐团的音准融合一直都是难度较大的问题之一,不仅如此,当代民族管弦乐团所合作的独奏家中,不止局限于民乐的演奏人才,管弦乐独奏家和钢琴家也是经常合作的对象。这时,敏锐的听觉能力尤为重要,在民族管弦乐团的演奏中,演奏员要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根据不同的率质,下意识且主动的迅速调整自己的按音位置。并且,在胡琴声部中,除了二胡,还有高胡和中胡两个编制的乐器,因为乐器比例和定弦的不同,在演奏时需更加关注按音和音准,对于手指的按弦位置,也可根据乐器的不同作出适当调整。
   (二)揉弦
   揉弦是二胡左手技巧中最重要的表現手法之一,它使旋律音更加优美、动听,并具特有的表现力。在二胡独奏中,揉弦技法因为作品的不同而使用不同的揉弦技法,如《江河水》中的压揉,《河南小曲》中的滑揉等。但在民族管弦乐团中,如无作曲家和指挥的特定要求,则普遍使用滚揉技法。在揉弦时,指关节的动作和频率要尽量均匀,避免压揉和滑揉等风格性揉弦技法,追求流畅的音乐效果。如歌的旋律多用松弛的滚揉方式,在激情与豪放的旋律中,适当增加揉弦幅度,使用滚压结合的揉弦方式,并且揉弦频率要和本声部其他演奏员统一,避免演奏中的个人特色。
   (三)左手其他技法
   除了基本的按音与揉弦外,胡琴在演奏中的左手技巧是非常丰富的,如颤音、滑音、装饰音等,需要根据作曲家的谱面标识和指挥对音乐的要求来演奏,还要在不同乐曲中注意同一种技法标识的变化奏法,因为作曲家在标记乐谱的时候是以固定标识标记,但民乐相对个性的演奏方式决定了技法标识的变化:如颤音是上颤还是下颤,滑音是否需要使用垫指滑音等,统一的标准均由声部首席来协调和规划,目的是通过演奏技法在不同的乐曲和情绪中合理和有分寸的应用和变化,恰如其分的表演音乐内容。切忌在演奏过程中,不顾全局一味的展现自己的风格性演奏技巧,刻意去“玩味儿”,这将会导致声部间的混乱,造成音色与音乐的不统一。    三、其他若干问题
   在民族管弦乐团胡琴声部演奏技法的实际应用中,除了上述的基础技巧,还有诸多需要探讨的问题,如弓指法的安排与设计,胡琴声部(高胡,二胡,中胡)间的音色融合和音准平衡,要根据指挥不同的手势变化,并在演奏中根据变化做出实际反应等。
   (一)关注音色
   二胡的音色变化是由刚柔、虚实、明暗、浓淡、厚薄等要素组成。二胡演奏中的不同音色变化是通过演奏者弓指法技巧的细腻变化而获得的。音色的控制决定于两手的配合、右手运弓方式等多个方面,在不同作品的表现下,呈现出不同的音色特征。但在民族管弦乐团的声部演奏中,音色应与其他各声部趋于平衡和统一。特别是胡琴声部,有三种定弦不同的乐器,即高胡、二胡和中胡,所以在合樂之时,演奏员需要具备敏锐的听觉能力。高胡演奏员应尽量使得音色圆润而不尖锐,中胡声部演奏员追求音色浑厚而不沙哑,因为三种胡琴中,二胡的音色最为中和,高胡和中胡在演奏时应主动往二胡音色上靠近。演奏时先与本声部融合,再与其他声部的音色进行平衡。在演奏时,演奏员对于弓毛的挂线需更加关注,右手持弓挂弦要敏锐而松弛,避免过多的拉拽与释放过重的弓压,以独奏的要求去盲目的寻求富有特色的个人表现力。在乐器的调试上,也应多加关注琴码与制音垫的摆放位置,这些均会影响乐器与本声部的音色融合。
   (二)重视视奏
   在民族管弦乐团中,对演奏员视奏的要求较高。以新加坡华乐团为例,因为每一年乐季日程与音乐会的安排,新作品的上演率是比较高的,在常规音乐会中,排练周期均为一周左右,包括一周中最后两天与独奏家的合乐与走台,这就意味着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高质量的完成排练,所以一开始的视奏环节至关重要。
   首先,在视奏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谱面上的标识和技法,如力度记号和表情符号等,在较短的时间内严谨的视奏新作品。需要强调的是,在视奏新谱的过程中,流畅性较为重要,如若遇到演奏上的错误也要先跟着乐团和指挥往下进行,待到重新排回此部分时再去细抠,避免在视奏过程中过度在意演奏错误的小节和音符而错失小节数的行为。其次,在演奏力度记号的时候尽量克制表现冲动,做出客观且符合谱面标识的演奏。如在力度记号出现“f”的时候,民族管弦乐团中的演奏需要适度减半,因为声部人数的规模,假若每个演奏员都以“f”的力度演奏,声部整体的的音量就成为了“ff”;反之,若谱面标注为“p”,演奏出的实际音量则要比独奏时的音量稍弱,所以,在视奏的同时,左右手演奏上的控制力也尤为关键。
   (三)强化合作
   民族管弦乐团中的合作关系是演奏员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这种合作是多方面的,即在声部首席的带领下本声部每位演奏员之间的合作;声部与声部之间的互相合作;声部与指挥之间的合作。这就意味着在乐团演奏的过程中,不仅是拉响了就好,演奏员之间的配合也非常重要。在演奏过程中需要每一位演奏员带着敏锐的耳朵,意识和行为上较为主动和积极的进行配合与合作。较之独奏的以自我感受为主,转变为可以打开耳朵,听到其他演奏员的演奏,并自觉在自己的演奏过程中主动去“靠近”本声部演奏员的演奏,与本声部融为一体。
   (四)演奏中的视觉、听觉和视听转换的应用
   视:在乐团演奏的过程中,不能局限于一味的盯着谱子看,与同声部演奏的融合和关注指挥的手势变化和音乐情绪安排也一样重要。并且,大编制如民族管弦乐团,小编制如民族室内乐,演奏员之间的默契和配合也是作品呈现中的关键因素之一,这就决定了除了演奏本身,演奏员之间的相互关注与可视的配合均需要通过“视”来达到目的。
   听:在一首作品排练开始的视奏阶段,不能仅仅“只扫门前雪”关注本谱台的乐谱和旋律,更需要聆听其他声部的演奏,如主旋律声部与伴奏声部等。在这个过程中,一些有经验的乐团演奏员会在谱面上标识出不同声部进出的位置和小节数,以方便本声部的进入。
   视听转换:在排练过程中,要培养自己敏锐的视听觉系统,做到一定程度上的“视听联觉”。这种视听转换的能力会在出现应急的情况下派上用场,如在配合独奏或独唱家合乐的时候遇到较即兴的段落,在短时间内需要迅速判断进入到哪一乐章和小节,这时对于演奏员的应变能力便提出了一定程度的要求;又或者乐团在演奏一些较为传统的作品时,由于每位指挥对于作品的二度创作和演绎都会有不同,那么反应迅速的视听转换能力也颇为重要。对乐谱的遵循和对指挥的关注,以及不同声部间的聆听与平衡,均能体现出一位具备综合能力的乐团演奏员的专业素质。
   四、结语
   现代民族管弦乐团拉弦组由高胡、二胡、中胡、大提 琴(或革胡)、低音提琴(或低音革胡)五声部组成,在乐队中是人数最为众多的乐组。通常大型职业民族乐团为高胡 6-8 位、二胡 10-12 位、中胡 6-8 位……编制的要求决定了民族管弦乐团对于胡琴声部的人才需求是数量较多的,基于民族管弦乐团的职业前景,大部分音乐院校均开设了乐队课程来教授和训练学生的乐团合奏能力,也更加重视民族管弦乐人才的培养。本文通过笔者在民族管弦乐团胡琴声部中的工作实践,对于乐团胡琴声部的演奏技法应用做了简单分析和解决。
  参考文献:
  [1]刘长福.二胡进阶教程(初级)[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5.
  [2]刘长福.弦上春秋—二胡演奏与教学文论选[M].北京:蓝天出版社,2013.
  [3]袁琦.胡琴在民族乐团中的艺术特色-兼议新加坡华乐团胡琴声部[D].北京:中央音乐学院,2016年.
  [4]戴音.现代民族管弦乐团的音响平衡性整合[J].剧影月报,2020(03).
  [5]葛亚南.浅论中国民族管弦乐队中拉弦声部的训练[D].北京:中央音乐学院,2015年.
  [6]孙鹏.论现代民族管弦乐团音响平衡性在实际训练中的运用[J].乐府新声,2015(02).
  [7]戴音.现代民族管弦乐团的音响平衡性整合[J].剧影月报,2020(03):87.
其他文献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体。它既要求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抓好学生的语文基本功——多思、多读、多写,又要进行文化思想的熏陶和道德情感的培养。那么,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怎样才能使两者和谐统一呢?古人云:读书动笔墨。阅读教学中的“随文练笔”正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好办法。“随文练笔”即通常所说的“课堂小练笔”,它以课文内容为写作材料,体现了语言形式的运用和课文内容理解的有机结合。语文课程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
期刊
在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以及针对教材、课程、评价、育人方式、教研、招生考试录取等相关指导性教育政策文件高密度发布的背景下,课堂阵地的核心改革行動成为整套“组合拳”的精要部分,外语教学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不容小觑。  第一,目前教师所反馈的普遍问题是班额大,班容量几乎都是40人以上。对于更注重实践和互动交流的外语课程来说,超过25人的班级、40—45分钟的课时长度很难保证全部学生个体获得平等的关注和充
期刊
阅读是人们获得各种信息最迅捷的途径之一。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说明了阅读的重要性。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使其掌握正确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对其开阔视野、提高成绩、开启心智、终身学习大有裨益。如何尽快地使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果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习内驱力就会被激
期刊
摘要:“诗意化”是19世纪浪漫主义艺术本体论的核心,表现论认为,艺术是主观情感的表现,并提出“诗意化”“浪漫化”的艺术模式,产生以超验的原则来设定世界为核心的诗意化世界,与当时工业化的世界对立。艺术审美教育作为美感培养的途径之一,同样需要个体意识的参与,在更为浪漫化的表达里感知艺术,呈现艺术独有的生命气息与蕴籍。  关键词:浪漫主义艺术本体论 诗意化 艺术审美教育  中图分类号:J0-05文献标识
随着互联网和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云”课程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展现了独特的优势.然而,“云”教研团队的研究与实践尚处于起步阶段.笔者针对“地质资源勘查与评价”研究生课程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通过构建“云”教学平台,汇聚业内名师,组建跨校课程教研团队,开展集体备课、研讨和答疑,实时分享经验、资源和成果,为教师提供教学研讨和经验交流平台,为研究生提供优良学习环境.